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肖仁桥 肖阳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8-54,共17页
基于数字金融空间溢出视角,选取2012—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碳回弹的影响,并从产业、技术和资金等角度探讨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能... 基于数字金融空间溢出视角,选取2012—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碳回弹的影响,并从产业、技术和资金等角度探讨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能显著抑制本地区碳回弹,且数字金融与碳回弹均存在全局相关和局部集聚特征,数字金融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降低周边地区碳回弹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传统金融发达地区数字金融抑制碳回弹作用更强,东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均能抑制本地区碳回弹水平提升,且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周边地区碳回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和发展绿色金融进而抑制碳回弹,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作用最强,其次是绿色金融,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弱。数字金融对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周边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产业结构优化能降低本地区碳回弹水平,而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能在抑制本地区碳回弹的同时降低周边地区的碳回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碳回弹 空间溢出 绿色金融 绿色技术创新
下载PDF
弱约束性碳减排政策的碳回弹效应研究——基于低碳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2
作者 宋依纯 朱于珂 高红贵 《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128,144,共9页
通过构建弱约束性碳减排政策对城市碳回弹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框架,考察低碳城市建设扩大城市碳回弹效应的形成机制,挖掘低碳城市建设抑制城市碳回弹效应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低碳城市建设将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通过“替代... 通过构建弱约束性碳减排政策对城市碳回弹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框架,考察低碳城市建设扩大城市碳回弹效应的形成机制,挖掘低碳城市建设抑制城市碳回弹效应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低碳城市建设将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通过“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扩大城市碳回弹效应,同时也将带动地区经济增长,通过“产出效应”扩大城市碳回弹效应;(2)低碳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低碳技术创新,降低煤炭消费比重,进而抑制城市碳回弹效应,其中通过低碳技术创新产生的抑制效果更为突出;(3)低碳城市建设将通过公众参与型工具与市场激励型工具有效抑制城市碳回弹效应,其中公众参与型工具的抑制效果要优于市场激励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约束性减排政策 城市建设 碳回弹效应 多期DID模型 抑制路径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是否推动了碳排放“双控”:基于碳回弹效应的视角
3
作者 郭立祥 岳书敬 《贵州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6,共10页
数字经济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注入全新动能,但其带来的技术进步也可能诱发回弹效应从而加剧碳排放。文章基于2005—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在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双重视角下,分析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双控”的影响关系,并考... 数字经济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注入全新动能,但其带来的技术进步也可能诱发回弹效应从而加剧碳排放。文章基于2005—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在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双重视角下,分析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双控”的影响关系,并考察碳回弹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均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拐点值较小,对碳排放总量影响的拐点值较大,该结果通过了排除政策影响、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非资源型城市而言,数字经济的发展依旧显著推动了碳排放“双控”,而对于非试验区和资源型城市而言,倒U型关系并不明显。第三,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碳回弹效应的年均值为1.80,近年来呈现出波动中上升态势,且数字经济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增加了能源消耗,从而显著促进了碳回弹效应。本文在碳回弹效应视角下为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排放“双控” 碳回弹效应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识别与回弹效应
4
作者 孙振清 杨锐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5期168-177,共10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份面板数据,多维度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内生性、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主要通过... 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份面板数据,多维度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内生性、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改进能源效率间接促进碳减排,产业结构高级化、市场化水平与要素资源错配水平是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效提升的关键因素。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仅在东部地区对碳排放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并未产生明显的碳减排效应,反而加速了西部地区的碳排放。空间计量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不仅可以降低本地碳排放强度,还可以降低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强度,有助于形成区域绿色创新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回弹效应。研究结论为助力“双碳”目标提供可行路径,也为各地政府部门积极谋划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方案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排放 能源利用效率 排放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城市碳回弹的影响研究——基于绿色创新链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肖仁桥 肖阳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9,共11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绿色金融对城市碳回弹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异质性,并将绿色创新链分为绿色知识创新、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三个环节,进而探讨绿色创新链视角下绿色金融影响城市碳...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绿色金融对城市碳回弹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异质性,并将绿色创新链分为绿色知识创新、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三个环节,进而探讨绿色创新链视角下绿色金融影响城市碳回弹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显著降低城市碳回弹水平,绿色金融对城市碳回弹的影响在资源禀赋、金融科技和人力资本方面具有异质性。绿色创新链的各环节在绿色金融与城市碳回弹之间发挥着中介传导作用,其中,绿色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最强,其次是绿色科技创新,绿色知识创新的中介效应最弱。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抑制城市碳回弹的作用主要来自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投资和碳金融五个方面,且绿色创新链的各环节在绿色金融抑制城市碳回弹过程中形成了链式中介效应。由此,提出加大绿色金融投入、促进绿色创新链发展和抑制城市碳回弹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城市碳回弹 绿色创新链 链式中介
原文传递
中国交通运输碳回弹效应的时空演进特征及机制
6
作者 李健 刘舒琪 王晓祺 《资源科学》 2024年第9期1737-1752,共16页
【目的】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揭示交通运输业碳回弹效应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机制,拓展能源回弹理论研究边界,为基于能源结构转型的交通运输领域节能降碳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与策略参考。【方法】采用空间核密度估计法,... 【目的】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揭示交通运输业碳回弹效应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机制,拓展能源回弹理论研究边界,为基于能源结构转型的交通运输领域节能降碳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与策略参考。【方法】采用空间核密度估计法,对2009—2021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碳回弹效应的时空演进特征进行剖析,通过面板分位数回归探究不同因子对不同水平碳回弹效应的作用得到驱动或制约机制,最后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不同机制进一步完善。【结果】(1)中国大部分省份交通运输业碳回弹效应水平在疫情前呈现出“急下降缓回升”的趋势,且具有空间相关性。(2)交通运输业碳回弹效应受时空条件的综合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以弱回弹为主、强回弹为辅的空间分布格局。(3)交通运输业碳回弹效应影响机制可分为4类驱动或制约模式(产业-规制-设施-市场驱动模式;产业-规制-能源驱动模式;人口-金融-政府-研发制约模式和人口-金融-政府制约模式)。大部分省份受低分位驱动和低分位制约两种机制作用,仅有少部分省份继续受高分位制约和高分位驱动影响,且基本属于东北、西北或西南地区。(4)在交通运输业碳回弹效应影响机制分析中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发现多因子对碳回弹效应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结论】碳回弹效应很大程度上与能源回弹现象同根同源,应尽快将交通运输业碳回弹效应纳入政策决策视野,根据其空间分布特点及时空演进变化趋势采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对于加快交通运输领域能源转型进程及因地制宜进行降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碳回弹效应 空间核密度 分位数 地理探测器 中国
原文传递
沧州地区泵送混凝土回弹法测强曲线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温和民 金立刚 《工程质量》 2016年第8期64-67,72,共5页
为制定沧州地区回弹法测强曲线,选取当地泵送混凝土进行取芯并与试验试块进行对比,找出修正系数。最终建立符合检测实体混凝土强度要求的C20-C55的弹法测强曲线。
关键词 取芯 -化-强度 归关系曲线
下载PDF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碳排放效应:动态演化与作用机制
8
作者 徐妍 何禄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69-5085,共17页
在“双碳”目标和“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时代背景下,通过选取2011~2021年254个地级市层面数据,使用UCINET软件和实证计量模型,探究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对碳减排效应和碳回弹效应的作用效果和机制.结果发现:①数字经... 在“双碳”目标和“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时代背景下,通过选取2011~2021年254个地级市层面数据,使用UCINET软件和实证计量模型,探究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对碳减排效应和碳回弹效应的作用效果和机制.结果发现:①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不仅呈现多元协同的“一盘棋”发展格局,还具有地理区域上的非均衡空间演化特征;②样本选择期内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对碳减排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还会引致碳回弹效应,该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③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能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下的能源效率效应,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会引致碳回弹效应;④实证结果在地理区域、行政等级、城市环境治理目标和资源禀赋这4个维度下存在异质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 减排效应 碳回弹效应 基于技术进步的能源效率效应 城市环境治理目标约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