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MOM4_L40对碳和营养物自然分布的模拟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清泉 谭娟 +2 位作者 王兰宁 魏敏 赵其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78,共16页
本文介绍了国家气候中心发展的一个全球海洋碳循环环流模式,并分析评估了该模式的基本性能.该模式是在美国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MOM4(Modular Ocean Model Version... 本文介绍了国家气候中心发展的一个全球海洋碳循环环流模式,并分析评估了该模式的基本性能.该模式是在美国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MOM4(Modular Ocean Model Version 4)基础上发展的一个垂直方向40层、包含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全球三维海洋碳循环环流模式,简称为MOM4_L40(Modular Ocean Model Version 4 With 40Levels).该模式在气候场强迫下长期积分1000年,结果分析表明,与观测相比,模式较好地模拟了海洋温度、盐度、总二氧化碳、总碱、总磷酸盐的表面和垂直分布特征.模拟的海洋总二氧化碳分布与观测基本相符,表层为低值区,其下为高值区,高值区域位于10°S—60°N之间,但2000m以上模拟值较观测偏小,2000m以下模拟值较观测偏大.总体来说,MOM4_L40模式是一个可信赖的海洋碳循环过程模拟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循环模式 二氧化碳 溶解无机碳 磷酸盐
下载PDF
海洋碳循环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永福 浦一芬 赵亮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06-1115,共10页
从最简单的三箱模式开始简要回顾了海洋碳循环模式的发展历史,讨论了不同发展时期各种模式的特点,并指出了海洋吸收大气CO2的能力.近年来全球海洋环流碳循环模式经常使用简单生化过程,而在过程模式和一维模式中较详尽探讨生态系统在海... 从最简单的三箱模式开始简要回顾了海洋碳循环模式的发展历史,讨论了不同发展时期各种模式的特点,并指出了海洋吸收大气CO2的能力.近年来全球海洋环流碳循环模式经常使用简单生化过程,而在过程模式和一维模式中较详尽探讨生态系统在海洋碳循环的作用.最新的全球环流碳循模式估计海洋在20世纪80年代每年吸收大气CO2为1.5~2.2 GtC.还讨论了模拟海洋碳循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使用含显式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是研究CO2生物地球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碳循环模式 海洋生态系统 大气CO2
下载PDF
海洋碳循环模式(Ⅱ)──对印度洋的模拟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浦一芬 王明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67-76,共10页
把建好的海洋碳模式应用于印度洋区域,模拟得到了印度洋中与碳有关各化学量的表层分布、垂直分布和沿子午线面的等值线分布。与实测的GEOSECS(GeochemicalOcean—Sectinn Study)数据作对比,模... 把建好的海洋碳模式应用于印度洋区域,模拟得到了印度洋中与碳有关各化学量的表层分布、垂直分布和沿子午线面的等值线分布。与实测的GEOSECS(GeochemicalOcean—Sectinn Study)数据作对比,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印度洋上营养盐浓度、总碳浓度、总碱度和溶解氧的二维分布。通过模拟还发现,在稳定状态下,大气和海洋中总碳含量的分布依赖于发生在海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及边界条件,水平扩散系数Kh和光合作用常数率Kg对各化学量的分布有较大影响(以前有学者认为不太重要,如 Baes[1]);南印度洋中纬地区 10°S至 30°S是14C的重要向下渗透区域,人为排放的CO2可通过这片渗透区从海洋的表层输入海洋的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循环模式 化学量 印度洋 表层分布 垂直分布 海洋气候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带生物泵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 被引量:18
4
作者 邢如楠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3-340,共8页
建立了一个带生物泵的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 ,该模式在海气界面上与一个CO2 充分混合的大气箱进行CO2 交换 ,模式积分 1 2 0 0年达到准稳定态的海水总CO2 、碱度及溶解氧的浓度、表层新生产力、海气分压差等的分布与实测相接近。通过... 建立了一个带生物泵的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 ,该模式在海气界面上与一个CO2 充分混合的大气箱进行CO2 交换 ,模式积分 1 2 0 0年达到准稳定态的海水总CO2 、碱度及溶解氧的浓度、表层新生产力、海气分压差等的分布与实测相接近。通过带生物泵和不带生物泵的对比实验 ,表明海洋生物过程在海洋吸收大气中CO2 能力上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泵 二气化碳 碳循环模式 海洋 大气
下载PDF
一维全球碳循环模式研究
5
作者 陈跃琴 李金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64,共5页
开发了一个陆地生物圈、海洋水圈和大气圈三圈耦合的全球碳循环模式 ,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和化石燃料两大人为源的影响 ,并考虑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调试结果表明 ,该模式能够再现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2 的变化历史 ,能正确反映海洋内部的碳... 开发了一个陆地生物圈、海洋水圈和大气圈三圈耦合的全球碳循环模式 ,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和化石燃料两大人为源的影响 ,并考虑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调试结果表明 ,该模式能够再现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2 的变化历史 ,能正确反映海洋内部的碳循环过程和全球碳循环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 ,结果较为理想。进一步分析发现 ,传统模式可能低估了海洋的碳吸收能力 ,高估了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模式 施肥作用 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
下载PDF
二维的大气CO_2──大西洋碳循环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董调玲 王明星 刘瑞芝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31-640,共10页
本文描述了一个二维(纬度×深度)的大西洋碳循环模式,模拟了大气和海洋间CO2的交换以及碳在海洋中的输送过程。模式在运行时使用了一个12层的三维动力学模拟的海洋环流的结果。大西洋被划分成397个网格箱,每个箱子中各... 本文描述了一个二维(纬度×深度)的大西洋碳循环模式,模拟了大气和海洋间CO2的交换以及碳在海洋中的输送过程。模式在运行时使用了一个12层的三维动力学模拟的海洋环流的结果。大西洋被划分成397个网格箱,每个箱子中各种形式的碳的含量、总碱度、溶解的无机营养物和溶解氧的浓度以及几种14C同位素的值分别得到求解。模式稳定状态的计算采用解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计算结果与“地球化学的海洋研究(GEOSECS)”的实际观测数据对比,表明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实际大西洋中几种化学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循环模式 大西洋
下载PDF
赴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学习海洋碳循环模式总结
7
作者 吴方华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 2014年第3期8-14,共7页
1概况 2013年9月6日至12月2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模式室吴方华博士应Tatiana Ilyina博士邀请,赴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MPI-M:Max Plane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进行学术访问,将MPI-M发展的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HAMOCC:Hamburg... 1概况 2013年9月6日至12月2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模式室吴方华博士应Tatiana Ilyina博士邀请,赴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MPI-M:Max Plane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进行学术访问,将MPI-M发展的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HAMOCC:Hamburg Model of the Ocean Carbon Cycle)最新版本5.2成功移植到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CSM的海洋分量模式MOM中,并完成稳定性测试和模拟结果合理性的检验工作。访问期间有幸参加了MPI-M的年会和NCAR命令行语言(NCL)软件使用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循环模式 研究所 气象 德国 学习 气候模式 CARBON 气候系统模式
下载PDF
盐城地区高效农业低碳循环模式创新与示范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4-154,共1页
2007年以来,通过连续3期实施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由团队负责人徐文华研究员牵头,在仰徐村流转土地700亩,首次租赁期限20年,开拓创建了仰徐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突破专家下乡服务面窄、时间短、形式单一等瓶颈,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碳循环模式 示范应用 高效农业 盐城地区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江苏省 研究员
下载PDF
泗县种养结合绿色低碳循环模式攻关对策与建议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伟 陈军辉 《兽医导刊》 2016年第4期3-3,58,共2页
当前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破解粪污综合利用难题迫在眉睫、必须正视。围绕如何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泗县根据自身实际,遵循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 当前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破解粪污综合利用难题迫在眉睫、必须正视。围绕如何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泗县根据自身实际,遵循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利用现有条件,寻求种养结合的绿色低碳循环模式攻关,积极在全县推广相关技术,主要有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示范创建活动、沼气工程项目、推广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和畜禽粪便转化有机肥等形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和污染物达标排放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推动过程中,还存在着主体认识不够、技术模式不成熟、污染减排手段少等问题,本文着重就我县种养结合绿色低碳循环模式攻关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结合 碳循环模式 对策和建议
下载PDF
两代耦合海浪的地球系统模式FIO-ESM全球碳循环过程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振亚 鲍颖 乔方利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7-790,共14页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地球系统模式FIO-ESM是自主研发的、以耦合海浪模式为特色的地球系统模式,包括物理气候模式和全球碳循环模式。该模式从第一代版本FIO-ESM v1.0发展到第二代版本FIO-ESM v2.0,其物理气候模式和全球碳循环模式...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地球系统模式FIO-ESM是自主研发的、以耦合海浪模式为特色的地球系统模式,包括物理气候模式和全球碳循环模式。该模式从第一代版本FIO-ESM v1.0发展到第二代版本FIO-ESM v2.0,其物理气候模式和全球碳循环模式都取得了改进与提升。FIO-ESM v2.0全球碳循环模式的海洋碳循环模式由v1.0的营养盐驱动模型升级为NPZD(Nutrient-Phytoplankton-Zooplankton-Detritus)型的海洋生态动力学碳循环模型,陆地碳循环模型由v1.0的简单的光能利用率模型升级为考虑碳氮相互作用的碳氮(CN)耦合模型;大气碳循环模型仍为CO_(2)的传输过程,考虑了化石燃料排放、土地利用排放等人为CO_(2)排放量。在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方面,FIO-ESM v2.0全球碳循环过程在考虑浪致混合作用对生物地球化学参数的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了海表面温度的日变化过程对海-气CO_(2)通量的影响。已有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FIO-ESM v2.0在考虑了更加复杂的碳循环过程后仍具有较好的全球碳循环模拟能力,为进一步开展海洋与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工具,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O-ESM 全球碳循环 海洋碳循环模式 陆地碳循环模式
下载PDF
全球海洋碳循环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鲍颖 乔方利 宋振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6,共8页
基于海洋环流模式POP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OCMIP-2,建立了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并用于对全球海洋碳循环的模拟研究。该模式在大气CO2为283×10-6条件下,积分3 100a,达到工业革命前的平衡态。在此基础上,用历史时期观测的大气CO2浓度进... 基于海洋环流模式POP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OCMIP-2,建立了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并用于对全球海洋碳循环的模拟研究。该模式在大气CO2为283×10-6条件下,积分3 100a,达到工业革命前的平衡态。在此基础上,用历史时期观测的大气CO2浓度进行强迫,模拟了历史时期的海洋碳循环。模拟的无机碳浓度、总碱度与基于观测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全球碳循环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和南半球的中纬度,海洋是大气CO2的主要汇区;在赤道南北纬20°之间和南大洋50°S以南,海洋表现为大气CO2的源区。在1980s海洋吸收CO2速率(以C计)为1.38Pg/a,1990s为1.55Pg/a。海洋中人为碳在北大西洋含量最大,向下到达海底并向南输运到30°N附近;在南极附近,浓度较小,深度达到3 000m;在中纬度,人为碳被限制在温跃层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循环模式 海气CO2通量 海洋人为碳
下载PDF
区域海洋模式中的开边界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储敏 徐永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关键词 区域海洋模式 边界问题 碳循环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全球模式 物理过程 计算结果 参数化方法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CO_2对ElNio事件响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邢如楠 王彰贵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8-317,共10页
文中用一个带生物泵的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模拟了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 CO2 总量(TCO2 )在 El Nino和 La Nina事件期间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西北太平洋 (0~ 2 0°N,1 2 0~1 50°E)和赤道中东太平洋 (1 0°S~ 1 0... 文中用一个带生物泵的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模拟了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 CO2 总量(TCO2 )在 El Nino和 La Nina事件期间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西北太平洋 (0~ 2 0°N,1 2 0~1 50°E)和赤道中东太平洋 (1 0°S~ 1 0°N,1 50°E~ 90°W)两个海区在 El Nino事件期间表面水TCO2 和海气分压差 (ΔPCO2 )的变化十分显著。El Nino期间 ,西北太平洋 TCO2 和 ΔPCO2 都增加 ;赤道中东太平洋 TCO2 和 ΔPCO2 都减少 ;La Nina期间 ,它们的变化与 El Nino期间相反。模拟的El Nino期间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 TCO2 和 ΔPCO2 的变化趋势与观测事实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 厄尔尼诺事件 二氧化碳 拉尼娜事件 太平洋
下载PDF
钙质超微化石的氧、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京涛 曹奇原 李铁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71,共4页
关键词 钙质超微化石 碳同位素 有孔虫壳体 海洋碳循环模式 同位素组成 浮游有孔虫 稳定同位素 组成部分
下载PDF
IPCC确定的几种未来大气CO_2浓度水平对人为CO_2排放的限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心 石广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用三维海洋碳循环模式和一个简单的陆地生物圈模式计算了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未来大气CO2情景中海洋和生物圈的吸收,并结合上地变化的资料得出燃料的排放值。结果表明:尽管在所有的构想下,为了使大气中CO2浓度达... 用三维海洋碳循环模式和一个简单的陆地生物圈模式计算了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未来大气CO2情景中海洋和生物圈的吸收,并结合上地变化的资料得出燃料的排放值。结果表明:尽管在所有的构想下,为了使大气中CO2浓度达到稳定必须减少排放,但对应不同的IPCC未来大气CO2情景,对人为CO2排放的限制是很不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吸收 陆地生物圈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IPCC 海洋碳循环模式 生物圈
下载PDF
The integration of nitrogen dynamics into a land surface model. Part 1: model description and site-scale validation 被引量:2
16
作者 YANG Xiujing DAN Li +5 位作者 YANG Fuqiang PENG Jing LI Yueyue GAO Dongdong JI Jinjun HUANG Me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Nitrogen cycling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carbon uptake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biosphere to climate changes.However,nutrient cycling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in most land surface models f... Nitrogen cycling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carbon uptake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biosphere to climate changes.However,nutrient cycling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in most land surface models for climate change.In this study,a nitrogen model,based on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and nitrogen fluxes exchange 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AVIM)to simulate the carbon cycle under nitrogen limitation.This new model,AVIM-CN,was evaluated against site-scale eddy covariance–based measurements of an alpine meadow located at Damxung station from the FLUXNET 2015 dataset.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mean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simulated by AVIM-CN(0.7073 gC m^-2 d^-1)was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lux data(0.5407 gC m^-2 d^-1)than the original AVIM(1.1403 gC m^-2 d^-1)at Damxung station.Similarly,ecosystem respiration was also down-regulated,from 1.7695 gC m^-2 d^-1 to 1.0572 gC m^-2 d^-1,after the nitrogen processes were introduced,and the latter was closer to the observed vales(0.8034 gC m^-2 d^-1).Overall,the new results we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daily time series of carbon and energy fluxes of observations compared to the former version without nitrogen dynamics.A model that does not incorporate the limitation effects of nitrogen nutrient availability will probably overestimate carbon fluxes by about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carbon and nitrogen dynamics nitrogen limitation land surface model carbon–nitrogen–water cycles
下载PDF
Estimates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5 with four atmospheric forcing datasets
17
作者 Shan Lin Kewei Huang +5 位作者 Xiangyang Sun Chunlin Song Juying Sun Shouqin Sun Genxu Wang Zhaoyong H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70-89,共20页
The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of carbon and water processes largely relies on the selection of atmospheric forcing datasets when driving land surface models(LSM).Particularly in high-altitude regions,choosing appropr... The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of carbon and water processes largely relies on the selection of atmospheric forcing datasets when driving land surface models(LSM).Particularly in high-altitude regions,choosing appropriate atmospheric forcing datase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uncertainties in the LSM simulations.Therefore,this study conducted four offline LSM simulation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TP)using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5(CLM4.5)driven by four state-of-the-art atmospheric forcing datasets.The performances of CRUNCEP(CLM4.5 model default)and three other reanalysis-based atmospheric forcing datasets(i.e.ITPCAS,GSWP3 and WFDEI)in simulating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and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ET)were evaluated based on in situ and gridded reference datasets.Compared with in situ observations,simulated results exhibited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s(R2)ranging from 0.58 to 0.84 and 0.59 to 0.87 for observed NPP and ET,respectively,among which GSWP3 and ITPCAS showed superior performance.At the plateau level,CRUNCEP-based simulations displayed the largest bia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NPP and ET.GSWP3-based simulations demonstrated the best performance when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both the magnitudes and change trends of TP-averaged NPP and ET.The simulated ET increase over the TP during 1982-2010 based on ITPCA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other three simulations and reference ET,suggesting that ITPCAS may not be appropriate for studying long-term ET changes over the TP.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GSWP3 is recommended for driving CLM4.5 in conducting long-term carbon and water processes simulations over the TP.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enhancing the accuracy of LSM in water-carbon simulations over alpin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urface model carbon cycle water cycle high altitude 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5
原文传递
理事长聚焦点(5)
18
《腐植酸》 2016年第5期59-60,共2页
1、国土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绝不允许搞"狸猫换太子"(来源:2016年8月11日《人民日报》)理事长批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关乎国本,必须严防死守。把最优质耕地划作永久良田,不搞"狸猫换太子"是国家的意志。同样,向土壤投放物质,必... 1、国土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绝不允许搞"狸猫换太子"(来源:2016年8月11日《人民日报》)理事长批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关乎国本,必须严防死守。把最优质耕地划作永久良田,不搞"狸猫换太子"是国家的意志。同样,向土壤投放物质,必须拉一条红线,哪些能投,哪些不能投,决不能"一味乱投"。2、2020年资源循环产值将达3万亿(来源:2016年8月10日《经济参考报》)理事长批注:2016年8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腐植酸是绿色化学材料,志在绿意循环。59年来,中国腐植酸产业形成了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产业模式,以绿色低碳循环模式居多。面对新时期资源循环产业3万亿元的广阔市场,腐植酸循环产业应当迎绿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事长 聚焦点 《经济参考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 资源循环 产业形成 基本农田 碳循环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