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碳氮积累、转运和籽粒产量对小花发育期追氮的响应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彦丽 朱云集 +2 位作者 郭天财 王晨阳 谢迎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给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过程中氮肥的合理调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河南郑州和兰考两点大田试验,分别在总施氮量240和180kg·hm-2下,以全部基施为对照,进行基施和追施各50%施氮处理[追肥时期分别在返青期(二棱末期)、返青后10d(护颖原... 为给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过程中氮肥的合理调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河南郑州和兰考两点大田试验,分别在总施氮量240和180kg·hm-2下,以全部基施为对照,进行基施和追施各50%施氮处理[追肥时期分别在返青期(二棱末期)、返青后10d(护颖原基分化期)、20d(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30d(雌蕊凹期)],探讨了小花发育期施氮对两种穗型冬小麦碳、氮积累和转运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花发育期追施氮肥均有利于花前碳、氮的贮藏积累和转运,且兰考矮早8品种贮藏碳、氮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高于对照处理4.49和3.98个百分点,而豫麦49-198品种分别高于对照处理1.68和0.47个百分点;两个品种花前贮藏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高于碳素42.97和38.47个百分点。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小花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追施氮肥增加了兰考矮早8的千粒重和豫麦49-198的穗粒数,且追肥处理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增加也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根据本研究结果,在总施氮量180~240kg·hm-2下,采取基施和小花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追施氮肥各50%,提高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小花发育期 碳氮积累转运 籽粒产量
下载PDF
膜下秸秆还田添加腐解剂对旱地土壤碳氮积累及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封科 何宝林 +2 位作者 张国平 张立功 高应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76,共10页
探索全膜双垄膜下秸秆还田添加腐解剂对旱地耕层土壤碳氮积累及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2015-2017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庄浪试验站,实施了以常规种植(CP)、常规种植+秸秆还田(CP S)、常规种植+秸秆还田+腐解剂(CP SD)、全膜双垄种植(FMRF)... 探索全膜双垄膜下秸秆还田添加腐解剂对旱地耕层土壤碳氮积累及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2015-2017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庄浪试验站,实施了以常规种植(CP)、常规种植+秸秆还田(CP S)、常规种植+秸秆还田+腐解剂(CP SD)、全膜双垄种植(FMRF)、全膜双垄种植+秸秆还田(FMRF S)和全膜双垄种植+秸秆还田+腐解剂(FMRF SD)为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测定了耕层0~30 cm土壤有机质(SOM)、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土壤容重(BD)和土壤pH,计算了耕层秸秆固存率(CSE)和碳氮积累量。结果表明,FMRF SD通过改善水热环境协同秸秆微生物腐解剂生产增效作用,加速了还田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产生的有机物抵消了土壤有机氮矿化损失,释放的养分补充了作物生长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改善后的水热肥条件又促进作物旺盛生长,使更多的有机物(落叶、根茬)回归土壤,从而显著促进了耕层SOC和TN的积累、提高了土壤TN、TP、TK和AN、AP、AK的含量,尤其是显著提高AP和AK的含量(P<0.05)。与CP比,FMRF SD 3年累计固存了41.17%的秸秆碳,耕层年均增加SOC和TN贮量0.79 mg C·hm^-2和0.04 mg N·hm^-2;使耕层TN、TP、TK和AN、AP、AK含量提高了0.05、0.03、3.05 g·kg^-1和10.80、8.90、101.50 mg·kg^-1,相应地增加了6.87%、6.94%、15.28%、10.24%、56.69%、55.34%。同时,FMRF SD使土壤BD和pH值分别降低了3.9%和0.2%。土壤碳氮贮量、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增加以及土壤BD和pH值的降低,增加了土壤供肥能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和性状,从而显著提高了肥力。因此,FMRF SD是适合当地的最有效的农田碳氮库土壤肥力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全膜双垄耕作 腐解剂 碳氮积累 土壤肥力性状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轮作蚕豆碳氮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成欣 杜娟 +4 位作者 谢小玉 刘帮艳 戴伊莎 陈锦芬 王龙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0-168,共9页
以轮作7 a的蚕豆/玉米/甘薯旱三熟种植模式下的蚕豆农田(Vicia faba L)为研究对象,设置平作(T)、垄作(R)、平作+秸秆半量覆盖(TS1)、垄作+秸秆半量覆盖(RS1)、平作+秸秆全量覆盖(TS2)、垄作+秸秆全量覆盖(RS2)6个处理,测定了不同耕作模... 以轮作7 a的蚕豆/玉米/甘薯旱三熟种植模式下的蚕豆农田(Vicia faba L)为研究对象,设置平作(T)、垄作(R)、平作+秸秆半量覆盖(TS1)、垄作+秸秆半量覆盖(RS1)、平作+秸秆全量覆盖(TS2)、垄作+秸秆全量覆盖(RS2)6个处理,测定了不同耕作模式下蚕豆各器官的碳氮含量、碳氮储量以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平作(T)相比,垄作、秸秆覆盖均能提高蚕豆的碳储量和氮储量,蚕豆单株碳、氮储量以垄作加秸秆覆盖(RS2)处理最高,较平作(T)分别增加了52.05%和59.99%;垄作(R)较平作加全量秸秆覆盖处理(TS2)的籽粒氮含量提高5.9%,平作(T)较平作加全量秸秆覆盖处理(TS2)的籽粒氮含量提高了10.25%;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RS2>TS2>RS1>R>TS1>T;垄作、秸秆覆盖均显著提高蚕豆产量,RS2的产量较T处理显著提高了51.97%,保护性耕作措施下的蚕豆平均产量为2619.15 kg·hm^(-2),且产量与农艺性状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所有指标来看,在不同耕作模式中,以垄作加全量秸秆覆盖(RS2)处理对于增加蚕豆各器官碳氮储量及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效果最明显,进而促进蚕豆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垄作 秸秆覆盖 碳氮积累 产量
下载PDF
刈割对油莎豆碳氮积累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变变 张凤华 +4 位作者 徐接亮 赵亚光 汪灏然 张霁峰 郭梦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5-172,共8页
为明确刈割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地上部碳氮积累、生物量、地下部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寻求适宜留茬高度,以新疆沙区油莎豆为研究对象,比较6个不同留茬高度(LC10、LC20、LC30、LC40、LC50和未刈割)下油莎豆地上部碳氮积累... 为明确刈割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地上部碳氮积累、生物量、地下部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寻求适宜留茬高度,以新疆沙区油莎豆为研究对象,比较6个不同留茬高度(LC10、LC20、LC30、LC40、LC50和未刈割)下油莎豆地上部碳氮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刈割后第1天,LC50有利于叶片碳氮含量的积累,碳、氮含量分别达到22.79%和1.65%;刈割后第5天至20天,LC10和LC20叶片碳氮含量急剧下降;刈割后第5天和第10天,LC40的全碳和全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39.78%、38.39%和1.48%、2.12%。LC40地上部干草质量和干豆质量最大,分别为4310.39 kg·hm^(-2)和8208.90 kg·hm^(-2),且LC40块茎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以及含油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38.6%、28.8%、6.0%、22.44%,此外,该留茬高度下油莎豆块茎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高达74.1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LC10块茎中总糖与粗灰分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4.4%和2.3%,且块茎中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相对其他处理较高,分别为14.00%、2.99%、0.28%、0.42%、11.21%。综上所述,留茬高度40 cm为适宜刈割高度,利于提高新疆沙区油莎豆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刈割 留茬高度 碳氮积累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氮磷水平对中美山杨幼苗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海霞 李正华 +1 位作者 戴伟男 卓泳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8-14,19,共8页
在温室条件下以中美山杨幼苗为试材进行砂培试验,探讨4种不同氮素浓度处理(1、4、8、16mmol/L)和4种不同磷素浓度处理(0.125、0.500、1.000、2.000 mmol/L)下幼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光合作用以及碳氮积累和分配。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 在温室条件下以中美山杨幼苗为试材进行砂培试验,探讨4种不同氮素浓度处理(1、4、8、16mmol/L)和4种不同磷素浓度处理(0.125、0.500、1.000、2.000 mmol/L)下幼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光合作用以及碳氮积累和分配。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对幼苗各器官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碳氮积累的影响不同;地上部分生物量在正常供氮条件下达最大,地下生物量则在氮素浓度4 mmol/L时达最大;而不同磷浓度处理下幼苗地上和总生物量均在1.000 mmol/L时最大。氮浓度从1 mmol/L增加到16 mmol/L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以及类胡萝素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供磷水平与4个指标的相关性不大。高氮条件更有利于幼苗地下部分碳氮的积累,而茎和叶则是在适量供氮下最大。不同磷浓度处理对幼苗的碳氮积累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山杨 磷水平 碳氮积累 分配
下载PDF
20年生北美鹅掌楸生产力及碳氮积累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化桐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28,98,共4页
对20年生北美鹅掌楸人工林生产力及碳氮积累研究表明:北美鹅掌楸福建北部生长潜力较大,树高达15.61~24.54m,胸径为21.37~33.31 cm,单株材积为0.259~0.990 m3。北美鹅掌楸对立地条件敏感,Ⅰ类地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分别比Ⅲ类地增加6... 对20年生北美鹅掌楸人工林生产力及碳氮积累研究表明:北美鹅掌楸福建北部生长潜力较大,树高达15.61~24.54m,胸径为21.37~33.31 cm,单株材积为0.259~0.990 m3。北美鹅掌楸对立地条件敏感,Ⅰ类地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分别比Ⅲ类地增加63.62%、55.90%、281.91%;全树总生物量可达580.27 t.hm-2,各生长器官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分别占到总生物量的58.80%、20.61%、11.94%、5.58%和3.07%;树干、树叶、树皮、树枝、树根碳含量分别为52.13%、50.61%、49.20%、46.85%、45.34%,氮含量分别为0.72%、0.91%、0.96%、0.88%、0.83%;全树碳总积累量可达290.26 t.hm-2,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分别为177.86、56.02、31.43、15.92、9.03 t.hm-2;全树氮总积累量可达4.56 t.hm-2,大小顺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鹅掌楸 生物量 生产力 碳氮积累
下载PDF
南亚热带红锥人工林生物量分配与碳氮磷积累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勇 刘岳 +4 位作者 范国强 陈富强 刘菊秀 唐旭利 李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99-205,共7页
为了探究南亚热带红锥人工林的碳氮磷积累及其分配特征,为区域尺度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和碳汇潜力的评估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样地标准木生物量实测和实验室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东省乐昌林场15年林龄红锥人工林的生物量分配和碳氮磷... 为了探究南亚热带红锥人工林的碳氮磷积累及其分配特征,为区域尺度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和碳汇潜力的评估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样地标准木生物量实测和实验室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东省乐昌林场15年林龄红锥人工林的生物量分配和碳氮磷积累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胸径(D)的增加,红锥整株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呈增加的趋势,器官生物量的大小排序依次为干、皮、枝、叶和根。(2)采用D和D^(2)H建立的红锥生物量方程差异很小,2个整株生物量模型y=0.4905 D2.0828和y=329.01(D^(2)H)^(0.8304)拟合度高。(3)红锥根的C含量显著低于叶、枝、干和皮(P<0.05),而红锥叶的N和P含量显著高于枝、干、根和皮。(4)红锥各器官C积累量排序为干>根>皮>叶>枝;N积累量排序为叶>枝>干>根>皮;P积累量排序为皮>枝>根>叶>干。综上,红锥人工林碳氮磷积累量较大且具有较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如红锥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生物量 分配格局 积累 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小白菜生长和碳氮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小丽 杨丹妮 黄丹枫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42-1048,共7页
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铵态氮、甘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牛血清蛋白,以及甘氨酸与硝态氮、牛血清蛋白与硝态氮的混合氮源)对小白菜生长和碳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小白菜质量、碳氮积累量、可溶性蛋白... 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铵态氮、甘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牛血清蛋白,以及甘氨酸与硝态氮、牛血清蛋白与硝态氮的混合氮源)对小白菜生长和碳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小白菜质量、碳氮积累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不同;硝态氮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分和根的干质量与鲜质量均最大;甘氨酸对小白菜根系的生长及碳氮积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3种氨基酸中,谷氨酰胺更有利于小白菜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氮积累.聚类分析表明,9种氮素形态处理按营养效应大小分为:硝态氮、谷氨酰胺>甘氨酸与硝态氮混合氮源、牛血清蛋白与硝态氮混合氮源、甘氨酸、铵态氮>丙氨酸、牛血清蛋白、对照.有机氮源可以作为小白菜生长的氮源,不同的氮素形态对植物产生的生理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有机 氨基酸态 碳氮积累
原文传递
过量铜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碳氮和铜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艺 陶澍 +1 位作者 姜学艳 刘晓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7-744,共8页
为了了解外生菌根真菌在过量铜胁迫下的生长和物质积累特点 ,揭示外生菌根真菌对过量铜胁迫的抵抗能力 ,研究了四种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铆钉菇(Gomphidiusviscidus)、厚环乳牛肝菌 (Suillusgrevillei)和红绒盖牛... 为了了解外生菌根真菌在过量铜胁迫下的生长和物质积累特点 ,揭示外生菌根真菌对过量铜胁迫的抵抗能力 ,研究了四种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铆钉菇(Gomphidiusviscidus)、厚环乳牛肝菌 (Suillusgrevillei)和红绒盖牛肝 (Xerocomuschrysenteron)在过量铜胁迫条件下菌丝中铜积累量、菌丝生长特性以及碳氮积累速率。四种测试菌种菌丝中的铜积累量 ,随营养液中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 46mg L铜培养基下生长 1 5d,四种菌种菌丝内铜浓度分别是对照的 40~ 6 0倍。B .edulis和X .chrysenteron菌丝中铜浓度与培养基中铜浓度呈直线相关 ,S.grevillei和G .viscidus为指数相关。菌丝在铜胁迫下依然呈S曲线增长 ,但初始生长推迟 ,指数增长期比对照晚 1~ 2d。菌丝生物量和碳氮积累随铜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综合所有试验结果显示 ,四种测试菌种对过量铜的抗性强度为 :B .edulis>G .viscidus >S .grevillei>X .chrysenter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积累 碳氮积累 过量铜胁迫 生长 寄主植物
下载PDF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施氮量对饲草产量与土壤氮碳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文西 鲁剑巍 +1 位作者 鲁君明 李小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1,共7页
利用4年苏丹草与黑麦草轮作种植定位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饲草产量、饲草氮碳积累及土壤全氮、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4个年度的饲草总产量也随之增加,与N0处理(不施氮肥)相比,N1处理(两季共施N 337.5kg/hm2)分别增加... 利用4年苏丹草与黑麦草轮作种植定位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饲草产量、饲草氮碳积累及土壤全氮、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4个年度的饲草总产量也随之增加,与N0处理(不施氮肥)相比,N1处理(两季共施N 337.5kg/hm2)分别增加243.5%,234.0%,153.6%和127.0%,N2处理(两季共施N 675kg/hm2)分别增加313.1%,339.9%,231.7%和222.8%。增施氮肥可以促进饲草的N、C积累,N1、N2处理的总N、C积累分别比N0处理增加134.7%,261.9%与110.2%,181.5%。轮作体系下,随着苏丹草、黑麦草不断种植,N1、N2处理的土壤全氮均上升,且显著正相关,而N0处理基本稳定;N0、N1、N2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均上升,且显著正相关;与种植前相比,N1、N2处理的土壤C/N变化不大,而N0处理的土壤C/N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 产量 碳氮积累
下载PDF
普通小麦碳氮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及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庆江 张立言 毕桓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7-62,共6页
以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对不同供氮水平下植株碳、氮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及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籽粒积累的氮素主要来自前期营养器官贮存氮素的再分配,但不同品种存在着差异。低蛋白品种京花1号对前期营养器官贮存... 以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对不同供氮水平下植株碳、氮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及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籽粒积累的氮素主要来自前期营养器官贮存氮素的再分配,但不同品种存在着差异。低蛋白品种京花1号对前期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再分配的依赖性更强,中蛋白品种冀麦23次之,高蛋白品种京771除依赖于前者外,还依赖于生育后期植株对氮素的继续同化和吸收。在籽粒生长发育过程中,籽粒氮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呈凹形,全糖含量呈凸形,籽粒氮的积累曲线呈“S”形。与低蛋白品种相比,高蛋白品种籽粒碳氮化合物的积累较为平衡。各品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受供氮水平的影响,在一定的供氮范围内增施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碳氮积累 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超级稻Y两优1号碳氮积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坚 石丽红 +2 位作者 田发祥 霍莲杰 纪雄辉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6,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在不同施氮量(0~225 kg/hm2)处理下各生育时期的碳、氮积累特性及其关系。结果表明,随植株的生长,生物量和碳积累量不断增加,但氮积累主要集中在幼穗分化期以前;在0~225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在不同施氮量(0~225 kg/hm2)处理下各生育时期的碳、氮积累特性及其关系。结果表明,随植株的生长,生物量和碳积累量不断增加,但氮积累主要集中在幼穗分化期以前;在0~225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拔节期—成熟期)植株的生物量及碳、氮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而碳氮比呈下降趋势,多项指标与施氮量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植株碳、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植株对碳、氮的吸收表现为相互促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Y两优1号 碳氮积累特性
原文传递
不同氮素形态对番茄幼苗碳、氮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葛体达 黄丹枫 +2 位作者 宋世威 芦波 杨冬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168-3176,共9页
【目的】探讨番茄幼苗生长及其根系、叶片碳氮积累动态对无机氮(NH4+-N、NO3--N),氨基态氮(Glycine)的不同响应。【方法】采用2个番茄品种(‘申粉918’、‘沪樱932’),水培条件下设置相同氮浓度(3.0mmol·L-1N)的NH4+-N、NO3--N、Gl... 【目的】探讨番茄幼苗生长及其根系、叶片碳氮积累动态对无机氮(NH4+-N、NO3--N),氨基态氮(Glycine)的不同响应。【方法】采用2个番茄品种(‘申粉918’、‘沪樱932’),水培条件下设置相同氮浓度(3.0mmol·L-1N)的NH4+-N、NO3--N、Glycine(甘氨酸)3个处理,测定番茄幼苗株高、干物质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根系叶片碳氮含量和植株总氮量。【结果】在无机氮(NH4+-N、NO3--N)和氨基态氮(Gly-N)存在的营养介质中,番茄幼苗在处理前期(如处理后8d或16d)的株高、生物量、植株总氮量等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其后则表现为NO3--N>Gly-N>NH4+-N,处理间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Gly-N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NH4+-N培养导致番茄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不同氮素形态对番茄叶片的全碳含量影响不大,而NH4+-N、Gly-N处理则显著提高了番茄根系全碳、叶片及根系全氮含量,且NH+4-N处理的增加效应大于Gly-N处理。在处理前期(如处理后8d或16d),植株全碳积累量表现为NO3--N>NH4+-N>Gly-N,而其后则表现为NO3--N>Gly-N>NH4+-N;植株氮吸收量均表现为NO3--N>Gly-N>NH4+-N。【结论】氮素形态不同,对植物产生的生理效应不同。氨基态氮(Gly-N)也可以成为番茄生长的氮源。不同品种对氨基态氮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无机 氨基态 积累
下载PDF
CO_2与养分交互作用对番茄幼苗叶片碳、氮积累及碳、氮比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娟 周健民 +2 位作者 段增强 杜昌文 王火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381,共8页
营养液栽培条件下,以番茄(品种,合作906)为材料,研究CO2施肥与4种不同养分供应强度的交互作用对番茄幼苗生长及其叶片中的碳、氮浓度与碳、氮比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营养液养分浓度下,CO2施肥能增加番茄幼苗生物量的积累,提... 营养液栽培条件下,以番茄(品种,合作906)为材料,研究CO2施肥与4种不同养分供应强度的交互作用对番茄幼苗生长及其叶片中的碳、氮浓度与碳、氮比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营养液养分浓度下,CO2施肥能增加番茄幼苗生物量的积累,提高生长速度;增加番茄幼苗叶片中氮、碳积累量与吸收速率;而且对CO2作用效果的响应随营养液养分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在所有处理中碳、氮积累量与吸收速率随生育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说明在番茄育苗后期要增加施肥量,而且在CO2施肥的情况下施肥量增加的量要大。CO2施肥对生长在不同营养液中番茄叶片中的碳、氮比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是不同的,但在同一CO2浓度条件下,番茄幼苗各个取样阶段均表现为碳、氮比随营养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加。对番茄幼苗碳、氮积累量、总干生物量与生长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氮积累量、总干生物量与生长时间均符合二次曲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施肥 番茄 积累
下载PDF
不同修剪措施对薄壳山核桃枝条生长及枝条和叶片碳氮代谢物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翔 翟敏 +1 位作者 徐迎春 李永荣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93,共8页
以薄壳山核桃品种‘马罕’(Caryaillinoensis‘Mahan’)的5年生嫁接苗为实验材料,研究枝条短截(1/4、1/3和1/2短截)以及枝条和主干的环剥和环割对其枝条生长及枝条和叶片中碳氮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程度短截处理后,... 以薄壳山核桃品种‘马罕’(Caryaillinoensis‘Mahan’)的5年生嫁接苗为实验材料,研究枝条短截(1/4、1/3和1/2短截)以及枝条和主干的环剥和环割对其枝条生长及枝条和叶片中碳氮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程度短截处理后,枝条萌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未经任何修剪),新枝的数量、长度和直径也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而比叶质量及叶绿素含量总体上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经1/2和1/3短截处理后,长度0-10cm和30cm以上的新枝比例明显提高;枝条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C/N比均高于对照、全N含量均低于对照,枝条中淀粉含量低于对照而叶片中淀粉含量高于对照。经枝条环剥和环割处理后,枝条萌芽率和比叶质量均高于对照但无显著差异,枝条平均长度增长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枝条平均直径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枝条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C/N比均高于对照,全N含量均低于对照。经主干环剥和环割处理后,枝条的萌芽率和平均直径增长量以及比叶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枝条平均长度增长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枝条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C/N比均高于对照,枝条中全N含量高于对照而叶片中全N含量则低于对照。此外,品种‘马罕’的结果枝长度为0-30cm,其中长度0-10cm的结果枝数量最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短截措施均能提高薄壳山核桃的萌芽率、促进新枝伸长和增粗;而枝条和主干的环剥和环割处理对枝条萌芽率无明显促进作用,但有利于枝条增粗;不同修剪措施总体上有利于其叶片及枝条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积累。总体上,1/3短截及枝条和主干的适度环剥可促进品种‘马罕’结果枝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修剪措施 萌芽率 结果枝生长 比叶质量 代谢物积累
下载PDF
施肥对水稻植株碳氮分配与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勇 任海 +1 位作者 王浩 曾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4期12-13,共2页
陆地生态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就是碳元素,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氮元素可以通过在叶片上的分配格局来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所以施肥过程中的元素选择能够对水稻的生长过程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本文通过已经完成的定位试验,根据氮... 陆地生态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就是碳元素,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氮元素可以通过在叶片上的分配格局来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所以施肥过程中的元素选择能够对水稻的生长过程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本文通过已经完成的定位试验,根据氮元素来源为研究变量,试验分析集中研究水稻植株器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的碳氮元素含量和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无机肥与有机肥按照合适的比例共同使用能够更好地让植物产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植株 元素积累 施肥方案 器官元素分布
下载PDF
不同氮肥类型下杨树苗木生长及积累碳氮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谢晓勇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第4期49-51,共3页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氮肥对杨树苗木生长及碳氮积累的效果,特在建平县选择了2种无机类氮肥与1种有机类氮肥,以不同形态氮肥开展了比较试验,以不施氮肥的处理作为对照,以杨树的生长情况以及碳氮积累情况作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杨树...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氮肥对杨树苗木生长及碳氮积累的效果,特在建平县选择了2种无机类氮肥与1种有机类氮肥,以不同形态氮肥开展了比较试验,以不施氮肥的处理作为对照,以杨树的生长情况以及碳氮积累情况作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杨树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方面不同形态的氮肥施入后均可起到促进的作用,整体来说地上部分的生长以酰胺态氮肥的施入效果较好,地下部分以硝态氮的施入效果较好,各种形态氮肥均可以增加杨树氮积累、地上部分淀粉的积累,氮肥的施入不利于地上部分可溶性糖的积累,有机氮肥的施入降低了地下部分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杨树 碳氮积累
下载PDF
小麦碳氮物质积累转运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鹏飞 史雨刚 +5 位作者 李宁 史华伟 王绘艳 王曙光 杨进文 孙黛珍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572-578,共7页
通过分析小麦碳氮物质积累转运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为小麦优良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以16个冬小麦品种为试材,在雨养及灌溉条件下种植,分析不同抗旱性小麦花前及花后不同灌浆阶段碳氮物质积累、转运的差异,并对碳氮物质积... 通过分析小麦碳氮物质积累转运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为小麦优良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以16个冬小麦品种为试材,在雨养及灌溉条件下种植,分析不同抗旱性小麦花前及花后不同灌浆阶段碳氮物质积累、转运的差异,并对碳氮物质积累、转运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以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对小麦花前及灌浆期间碳氮物质的积累、转运具有较大的影响。2种水分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在灌浆中后期的各阶段具有较大的碳氮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花前同化物及花前储备氮对成熟籽粒的贡献率要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无论品种的抗旱性如何成熟籽粒中的氮素都主要来源于花前储备氮的转运;雨养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成熟籽粒中的干物质主要来源于灌浆中后期同化物的转运。2种水分条件下,花前、花后20 d到成熟期的各阶段,碳氮物质积累量、转运量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及表型相关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花前同化物转运对籽粒贡献率与抗旱性之间为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及表型负相关;花后30 d至成熟期转运氮对成熟籽粒贡献率与抗旱指数的遗传相关及表型相关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遗传相关系数与遗传力联合分析发现,雨养条件下,花后20 d至成熟期的同化物及氮素的转运量及积累量,花前、花后30 d至成熟期的同化物对成熟籽粒贡献率及同化氮对籽粒贡献率,这些性状对小麦抗旱性的选择效应较高(相对效应绝对值大于0.9000)。在小麦抗旱育种中,应注重对这些碳氮代谢相关性状进行选择与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抗旱性 物质积累、转运 遗传相关 遗传力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光影 刘景双 +1 位作者 张雪萍 王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1,共5页
利用开顶箱薰气室(open-top chamber),设置正常大气CO2浓度和高CO2浓度(700μmol/mol)2个水平和不施氮(NN,0g/m2)、常氮(MN,5g/m2)和高氮(HN,15g/m2)3个氮素水平,研究CO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草甸小叶章碳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 利用开顶箱薰气室(open-top chamber),设置正常大气CO2浓度和高CO2浓度(700μmol/mol)2个水平和不施氮(NN,0g/m2)、常氮(MN,5g/m2)和高氮(HN,15g/m2)3个氮素水平,研究CO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草甸小叶章碳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小叶章植株总固碳量增加,不同氮水平下小叶章总固碳量分别增加19.3%(NN),24.4%(MN)和24.6%(HN),且根固定碳量占植株总体碳库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O2浓度升高降低了小叶章各器官氮含量,其中叶、茎氮含量以抽穗期降幅最大(14.4%和19.5%),根氮含量以腊熟期降幅最大(17.4%)。小叶章各器官N含量的降低是由于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植株生长加快引起的稀释效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湿地 小叶章 碳氮积累
下载PDF
石漠化区植被恢复过程凋落叶分解特征及其对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以重庆中梁山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胡宁 马志敏 +4 位作者 蓝家程 伍宇春 傅瓦利 袁红 娄露玲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9-549,共11页
运用凋落物分解袋及样品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石漠化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不同阶段主要建群种凋落叶分解及有机碳、氮释放动态及其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植被恢复阶段凋落叶分解系数介于0.73~1.33之间,不... 运用凋落物分解袋及样品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石漠化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不同阶段主要建群种凋落叶分解及有机碳、氮释放动态及其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植被恢复阶段凋落叶分解系数介于0.73~1.33之间,不同阶段之间表现为,草地〈灌丛〈乔木林〈灌乔林,人工樟树林介于乔木林与灌乔林之间。(2)各植被恢复阶段凋落叶有机碳、氮净释放率介于58.5%~72.9%与21.2%~63.9%之间,有机碳在分解期间表现为净释放,有机碳、氮释放率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3)凋落叶分解与养分释放对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其中,凋落叶分解系数与0.25~1mm、〈0.25mm粒径团聚体轻组有机碳、氮之间关系密切。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叶分解速率及有机碳、氮释放率随恢复年限延长而呈增加趋势,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有机碳、氮有重要影响,轻组有机碳、氮优先向小粒径团聚体输入,小粒径团聚体在土壤有机碳、氮积累中有重要作用。凋落叶分解一方面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同时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积累,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加强水土保持、提高土壤层的养分保蓄与抗水土流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分解 团聚体有机/ 土壤有机/积累 植被恢复过程 石漠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