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SPOT-5遥感影像估算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累积量
被引量:
12
1
作者
武婕
李玉环
+1 位作者
李增兵
董晓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4,共11页
通过构建基于SPOT-5光谱参数的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碳氮累积量的遥感估算模型,为耕地生产力估测、农田生态保护和碳氮循环研究提供依据。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分析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碳氮累积量与同期14个预选光谱参数之间的相关...
通过构建基于SPOT-5光谱参数的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碳氮累积量的遥感估算模型,为耕地生产力估测、农田生态保护和碳氮循环研究提供依据。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分析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碳氮累积量与同期14个预选光谱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宜的光谱参数;通过回归分析,比较得出最优遥感估算模型。在构建的14个光谱参数中,土壤校正植被指数(SAVI)与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和碳累积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31和0.846,因此以SAVI为底数的幂函数模型估算生物量和碳累积量的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698和0.722,在0.01水平下的F检验均呈显著性;与氮累积量相关性最强的是由近红外波段和绿波段构建的比值指数(R3/R1),相关系数达到0.844;从而以R3/R1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对氮累积量拟合效果最佳,决定系数(R2)达到0.713,在0.01水平下的F检验呈显著性。因此,利用SPOT-5的土壤校正植被指数(SAVI)、近红外波段和绿波段的比值指数(R3/R1)构建的遥感模型来估算玉米成熟期生物量、碳氮累积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估算模型
SPOT-5
玉米地上生物量
碳氮累积
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杨光
荣丽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33,共4页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建造的典型植被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碳氮累积等的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旱季刺槐林地表现出了强烈的耗水特征,20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具明显减少趋势。...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建造的典型植被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碳氮累积等的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旱季刺槐林地表现出了强烈的耗水特征,20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具明显减少趋势。200—300 cm处水分含量仅为5.8%~7.1%,而油松林地200 cm以下与荒草地含水量基本相一致,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15%左右,侧柏、沙棘、苹果土壤水分利用主要在20—200 cm范围内。雨季,天然降雨虽对林地水分含量有所补充,但只表现在0—50 cm表层,且各个植被类型间表现不明显;与荒草相比,油松群落土壤有机碳氮提高了9.3%,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而沙棘、侧柏和刺槐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虽低于荒草群落,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
碳氮累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SPOT-5遥感影像估算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累积量
被引量:
12
1
作者
武婕
李玉环
李增兵
董晓晓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4,共11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Y2008H03)
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支持(2009GG10006006)
文摘
通过构建基于SPOT-5光谱参数的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碳氮累积量的遥感估算模型,为耕地生产力估测、农田生态保护和碳氮循环研究提供依据。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分析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碳氮累积量与同期14个预选光谱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宜的光谱参数;通过回归分析,比较得出最优遥感估算模型。在构建的14个光谱参数中,土壤校正植被指数(SAVI)与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和碳累积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31和0.846,因此以SAVI为底数的幂函数模型估算生物量和碳累积量的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698和0.722,在0.01水平下的F检验均呈显著性;与氮累积量相关性最强的是由近红外波段和绿波段构建的比值指数(R3/R1),相关系数达到0.844;从而以R3/R1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对氮累积量拟合效果最佳,决定系数(R2)达到0.713,在0.01水平下的F检验呈显著性。因此,利用SPOT-5的土壤校正植被指数(SAVI)、近红外波段和绿波段的比值指数(R3/R1)构建的遥感模型来估算玉米成熟期生物量、碳氮累积量是可行的。
关键词
遥感
估算模型
SPOT-5
玉米地上生物量
碳氮累积
量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estimation model
SPOT-5
above-ground biomass
C and N accumulation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S127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杨光
荣丽媛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河北省广宗县职教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33,共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黄土高原坡面土壤有机碳组分迁移转化与碳库的源汇效应"
文摘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建造的典型植被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碳氮累积等的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旱季刺槐林地表现出了强烈的耗水特征,20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具明显减少趋势。200—300 cm处水分含量仅为5.8%~7.1%,而油松林地200 cm以下与荒草地含水量基本相一致,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15%左右,侧柏、沙棘、苹果土壤水分利用主要在20—200 cm范围内。雨季,天然降雨虽对林地水分含量有所补充,但只表现在0—50 cm表层,且各个植被类型间表现不明显;与荒草相比,油松群落土壤有机碳氮提高了9.3%,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而沙棘、侧柏和刺槐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虽低于荒草群落,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
碳氮累积
Keywords
hill and gu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artificial vegetation
soil moisture
carbon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分类号
S152.75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SPOT-5遥感影像估算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累积量
武婕
李玉环
李增兵
董晓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影响
杨光
荣丽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