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稻田土壤有机碳汇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常琳溪 梁新然 +3 位作者 王磊 李祖然 湛方栋 何永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7-493,共7页
稻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耕地之一,稻田土壤有机碳(SOC)是重要的农业碳库,被认为在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中起着重要作用。明确中国稻田土壤有机碳汇特征与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科学地增强稻田土壤固碳潜... 稻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耕地之一,稻田土壤有机碳(SOC)是重要的农业碳库,被认为在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中起着重要作用。明确中国稻田土壤有机碳汇特征与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科学地增强稻田土壤固碳潜力。研究发现:在空间分布上,中国稻田SOC含量具有地域性差异,总体表现为华南、西南高于华北、西北,长江中游高于下游,且稻田SOC含量沿海拔升高而增加,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组成上,稻田土壤活性碳比例低于5.3%,惰性碳比例远大于活性碳,高达60%以上,稻田固碳重点在于惰性组分;在影响因素上,人为管理措施是导致稻田碳汇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为充分发挥稻田土壤碳汇功能,未来研究应加强稻田SOC稳定机制研究,制定因地制宜的农业管理方案,为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土壤有机 碳汇特征 影响因素 固定
下载PDF
小兴安岭采伐迹地天然更新白桦混交林建群种碳汇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崔崧 刘延滨 +1 位作者 黄金龙 王承义 《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18-20,共3页
以小兴安岭采伐迹地自然更新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量模型、碳含量模型估算出建群种碳汇量,并对林分建群种碳汇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兴安岭森林皆伐林地自然更新演替后形成的白桦林主要建群种中数量最多的是白桦,其碳汇... 以小兴安岭采伐迹地自然更新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量模型、碳含量模型估算出建群种碳汇量,并对林分建群种碳汇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兴安岭森林皆伐林地自然更新演替后形成的白桦林主要建群种中数量最多的是白桦,其碳汇贡献率也最高;落叶松的个体平均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最大,但在整个林分中的总生物量水平较低,而单株生物量最小的白桦林分整体生物量最大;树干生物量与总体生物量比例最高的是白桦和落叶松;林分单位面积含碳量的排序为白桦、毛赤杨、落叶松;落叶松总体碳汇贡献率最低,但个体碳汇量及树干占比都很高,可以在保证整体结构近自然化的情况下,通过造林的方式提高落叶松的比例来增加林分的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迹地 白桦混交林 碳汇特征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净碳汇空间网络特征及驱动因素
3
作者 谭德明 欧阳芳兰 张彩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5-326,336,共13页
[目的]探究长江经济带净碳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推进长江经济带碳减排协同,促进双碳目标落实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取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市域尺度下的长江经济带净碳汇空间关联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 [目的]探究长江经济带净碳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推进长江经济带碳减排协同,促进双碳目标落实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取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市域尺度下的长江经济带净碳汇空间关联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①2001-2021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总量持续攀升,呈现“东高西低”分布特征;碳汇总量波动上升,呈现“西高东低”特征;净碳汇持续下降,呈现“西高东低”特征。②长江经济带净碳汇总体呈现“东密西疏”的相互交织网络形态,形成“重庆市”和“上海市”为双核的网络格局。区域整体网络高度集中,存在上海、重庆等关键节点城市,网络结构稳定性较差。③依据各城市在网络中地位差异可划为净溢出、双向溢出、经纪人和净受益4个板块,其中跨板块溢出关系较板块内部关联更显著。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能源消费强度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等是长江经济带净碳汇空间关联网络的关键驱动因素。[结论]未来需整体上考虑各城市净碳汇的空间网络关联,以充分实现各城市间优势互补和减排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协同 空间网络特征 社会网络分析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小兴安岭天然更新针阔混交林碳汇结构特征的研究
4
作者 崔崧 刘滨凡 王明强 《中国林副特产》 2018年第6期1-4,共4页
对天然更新针阔混交林群落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生物量模型估算出的碳汇量,对小兴安岭天然更新针阔混交林碳汇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50年无人为扰动的天然更新演替,混交林的结构状态还是以阔叶树种为主,针叶树种比例低、重要性... 对天然更新针阔混交林群落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生物量模型估算出的碳汇量,对小兴安岭天然更新针阔混交林碳汇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50年无人为扰动的天然更新演替,混交林的结构状态还是以阔叶树种为主,针叶树种比例低、重要性差;对群落碳汇作用贡献最大的仍然为先锋树种白桦(12693.88kg/hm^2),但水曲柳(7175.95kg/hm^2)碳汇能力的提升说明群落在向着有利于针阔混交的方向发展;水平结构上白桦和色木槭在8~10cm,水曲柳在10~12cm径级下碳累积量达到最大,之后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其余树种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垂直结构上,优势种总固碳量随着树高级的升高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白桦在14~16m树高级达到碳汇量最大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冠层投影面积分级下碳汇积累量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更新 针阔混交林 碳汇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