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株果实采后葡萄孢属真菌ITS区rDNA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姚婷 陈其葳 +3 位作者 张燕 张萌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与366#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而菌株233#在一个分支上。菌株138#鉴定结果与Botrytis cinerea(KJ937044.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达100%,且与366#亲缘性达99%;菌株233#鉴定结果与Botrytis elliptica(EU519207.1)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性达100%。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葡萄孢属病原菌对吐温80、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和苦杏仁苷等6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6种最适碳源、1种可利用碳源和10种不可利用碳源,Biolog系统中鉴定出3株丝状真菌均与B.cinerea Pers.BGA相近,其中菌株233#与B.cinerea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葡萄孢菌 ITS区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5株桃、李果实采后褐腐病菌鉴定、rDNA ITS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友升 张燕 陈玉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6-250,共5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桃、李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和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5株病原真菌均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其中091#和089#菌与Monilin...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桃、李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和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5株病原真菌均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其中091#和089#菌与Monilinia fructicola(FJ515894)的亲缘关系较近。5株褐腐病菌对D-果糖、麦芽糖、蔗糖等共56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1种最适碳源和5种不可利用碳源,其中Monilinia fructicola 091#与089#的代谢指纹图谱最接近,而Monilinia fructicola 086#、071#、072#的代谢指纹图谱最接近。因此利用rDNA ITS序列和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均可区分桃、李果实5株褐腐病菌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且两种方法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李果实 褐腐病菌 RDNA ITS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1株蒜薹采后病原真菌的鉴定、rDNA ITS序列及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友升 何欣萌 +3 位作者 张燕 张萌 李健 李丽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1-175,共5页
为明确蒜薹贮藏期致病菌种类,增强采后病害防治针对性,从自然发病的苍山草薹上分离到1株丝状致病真菌,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为茄匍柄霉(Stemphylium solani),分析其对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发现该菌对碳源适应性较强,... 为明确蒜薹贮藏期致病菌种类,增强采后病害防治针对性,从自然发病的苍山草薹上分离到1株丝状致病真菌,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为茄匍柄霉(Stemphylium solani),分析其对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发现该菌对碳源适应性较强,最适碳源有D-果糖、蔗糖、麦芽糖、α-D-葡萄糖、D-半乳糖等75种,可利用碳源有5种:D-葡萄糖胺、D-塔格糖、γ-羟丁酸、D-苹果酸和尿苷,不可利用碳源有N-乙酰-β-D-甘露糖胺、N-乙酰-D-半乳糖胺、L-海藻糖、i-赤藓糖醇、葡糖醛酰胺等1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薹 采后病害 ITS 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李果实贮藏期间4株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友升 陈玉娟 张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35-239,共5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安哥诺"(Prunus angeleno)和"黑琥珀"(Prunus salicina cv.Black amber)李果实中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通过对病原菌株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系统分析,确定菌株059#为串...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安哥诺"(Prunus angeleno)和"黑琥珀"(Prunus salicina cv.Black amber)李果实中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通过对病原菌株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系统分析,确定菌株059#为串珠状赤霉(Gibberella moniliformis)、菌株067#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株087#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oxalicum)以及菌株088#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进一步利用Biolog FF MicroPlate分析病原菌对95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这4种病原菌的最适碳源皆在77种以上,且共同的最适碳源包括D-果糖、D-葡萄糖、蔗糖、山梨糖醇、苹果酸和柠檬酸等4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果实 病原真菌 ITS 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1株桃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鉴定以及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友升 郭晓敏 +1 位作者 姚子鹏 李丽萍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47-53,共7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八月脆桃果实(Amygdalus persica cv.Bayuecui)中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074#.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观察以及核糖体ITS rDNA序列分析,证明菌株074#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elliptica).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为灰葡...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八月脆桃果实(Amygdalus persica cv.Bayuecui)中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074#.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观察以及核糖体ITS rDNA序列分析,证明菌株074#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elliptica).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为灰葡萄孢霉菌的寄主.通过Biolog FFMicroPlate分析该病原菌对95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Botrytis elliptica代谢指纹图谱为最适碳源包括D-果糖、蔗糖、L-苹果酸、琥珀酸、D-葡萄糖酸、L-天门冬氨酸、L-丝氨酸、腺苷、5'-磷酸腺苷等26种,可利用碳源14种,不可利用碳源5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病原真菌 ITS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1株耐氯霉素腐败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6
作者 王友升 何欣萌 +1 位作者 张燕 陈玉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9-32,共4页
从污染的化妆品中分离到1株具有氯霉素抗性的革兰阴性菌213#。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表明分离菌与GenBank中洋葱伯克霍尔德(Burkholderia cepacia)标准菌株同源性为100%,通过Biolog GN2MicroPlate分析该病原菌对95种碳源的利用能... 从污染的化妆品中分离到1株具有氯霉素抗性的革兰阴性菌213#。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表明分离菌与GenBank中洋葱伯克霍尔德(Burkholderia cepacia)标准菌株同源性为100%,通过Biolog GN2MicroPlate分析该病原菌对95种碳源的利用能力,发现分离菌与Biolog数据库中的B.cepacia具有最相似的特征代谢指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耐氯霉素细菌 16S RRNA基因序列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4株水果采后链格孢属真菌的rDNA ITS区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任向峰 姚婷 +2 位作者 张萌 张燕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8,94,共8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冬枣、樱桃、杏及蓝莓果实中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231#、320#、322#和333#。由形态学特征观察可确定4株病原菌均为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Nees),r DNA ITS区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樱桃320#和杏322#与A.altern...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冬枣、樱桃、杏及蓝莓果实中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231#、320#、322#和333#。由形态学特征观察可确定4株病原菌均为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Nees),r DNA ITS区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樱桃320#和杏322#与A.alternata(AY625056.1)处于同一分枝,置信度达100%;而蓝莓333#与A.tenuissima(KP324980.1)处于同一分枝,冬枣231#与蓝莓333#和A.tenuissima(KP324980.1)的亲缘性很近,在同一分支上的置信度达100%。对95种碳源的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4株链格孢属真菌对吐温80、N-乙酰-D-葡萄糖胺、N-乙酰-β-D-甘露糖胺等86种碳源的代谢特征相同,包括78种最适碳源和8种不可利用碳源,其中冬枣231#与A.alternata(Fr.)Keissl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4株链格孢属真菌的ITS区序列系统进化树分类与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链格孢菌 RDNA ITS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4株无花果病原真菌分离鉴定与碳源代谢指纹谱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珂 姚婷 +4 位作者 丁凤兰 陈玉娟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6,共9页
无花果果实皮薄多汁,采后易受微生物侵染。分离筛选采后贮藏期间无花果发病部位的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进行研究,并将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回接至... 无花果果实皮薄多汁,采后易受微生物侵染。分离筛选采后贮藏期间无花果发病部位的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进行研究,并将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回接至健康果实,发现健康果实出现与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最终从无花果叶子和果实上分别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其中179#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180#为气味镰刀菌(Fusarium odoratissimum)、181#为内生炭疽杆菌(Colletotrichum endophyticum)和182#为总枝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其中气味镰刀菌、内生炭疽杆菌和总枝状毛霉为无花果中未见报道的病原真菌。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4株病原真菌进行碳源代谢指纹谱分析,发现它们对60种碳源具有相似的代谢特征,包括L-阿拉伯糖、D-纤维二糖和α-环式糊精等56种可利用碳源以及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β-D-甘露糖胺、L-海藻糖和D-乳酸甲酯4种不可利用碳源。研究结果旨在为无花果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采后病害防治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病原真菌 形态学观察 rDNA ITS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
下载PDF
1株树莓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rDNA ITS序列及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友升 张燕 +1 位作者 何欣萌 陈玉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4-230,共7页
为增强对树莓果实采后病害防治的针对性,从采后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的"泼鲁德"树莓果实中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079#。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为桃吉尔霉(Gilbertellapersicaria)。通过Biolog FF Micro Plate分析桃... 为增强对树莓果实采后病害防治的针对性,从采后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的"泼鲁德"树莓果实中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079#。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为桃吉尔霉(Gilbertellapersicaria)。通过Biolog FF Micro Plate分析桃吉尔霉对95种碳源的代谢指纹图谱,发现培养168 h时其最适碳源有蔗糖、D-核糖、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醛酸、γ-氨基丁酸、D-苹果酸,癸二酸、琥珀酰胺酸、D-山梨醇、木糖醇、N-乙酰-D-半乳糖胺、L-天冬氨酸、L-丙氨酸、L-谷氨酸等64种,而不可利用碳源主要有N-乙酰-D-葡萄糖胺、N-乙酰-β-D-甘露糖胺、核糖醇、D-阿拉伯糖醇、D-纤维二糖、环式糊精、D-果糖、L-海藻糖、D-半乳糖、D-半乳糖醛酸、龙胆二糖、葡糖醛酰胺、m-肌醇、麦芽糖、β-甲基-D-半乳糖苷、D-阿洛酮糖等1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果实 采后病害 桃吉尔霉 r DNAITS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葫芦与西瓜砧穗在不同土壤上根际碳代谢指纹特征与差异 被引量:3
10
作者 阮杨 王东升 +2 位作者 郭世伟 凌宁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67-976,共10页
土传病害的发生与微生物关系密切,但砧穗互作下根际微生物活性变化尚不明确。为阐明在不同土壤类型下,砧穗互作对根际微生物活性的影响,采集黑土(吉林)、砖红壤(海南)、黄棕壤(江苏)和灰漠土(新疆)四种类型土壤,并在每种土壤上均种植自... 土传病害的发生与微生物关系密切,但砧穗互作下根际微生物活性变化尚不明确。为阐明在不同土壤类型下,砧穗互作对根际微生物活性的影响,采集黑土(吉林)、砖红壤(海南)、黄棕壤(江苏)和灰漠土(新疆)四种类型土壤,并在每种土壤上均种植自根葫芦、自根西瓜、嫁接西瓜(葫芦砧木)以及嫁接葫芦(西瓜砧木),利用Biolog培养技术探究不同处理下根际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下微生物代谢活性差异显著(R^2=0.534,p<0.001),不同嫁接植物之间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同样存在显著差异(R^2=0.075,p<0.001)。不同嫁接处理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综合代谢水平自根西瓜>嫁接葫芦(西瓜砧木)>嫁接西瓜(葫芦砧木)>自根葫芦。聚类推进树(Aggregated boosted tree,ABT)分析显示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是影响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要因子。评估不同土壤类型下根际微生物碳代谢活性对砧穗互作的响应,可为防控土传病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葫芦 嫁接 根际 碳源代谢指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