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微粒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蒋治良 刘绍璞 刘庆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液相碳纳米微粒的共振散射光谱实验表明 ,当碳浓度小于 36 0 mg/ L 时 ,它在 4 0 0、4 70、5 1 0和94 0 nm产生 4个共振散射峰 ;浓度大于 90 0 mg/ L时无共振散射 .碳微粒浓度在 0 .4 5~ 4 5 mg/ L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光强度 I470 n m成... 液相碳纳米微粒的共振散射光谱实验表明 ,当碳浓度小于 36 0 mg/ L 时 ,它在 4 0 0、4 70、5 1 0和94 0 nm产生 4个共振散射峰 ;浓度大于 90 0 mg/ L时无共振散射 .碳微粒浓度在 0 .4 5~ 4 5 mg/ L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光强度 I470 n m成良好线性关系 .研究了光源和扫描速度对液相碳纳米微粒共振散射光谱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光源的发射强度分布不一是产生共振散射光谱峰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结合已有的实验结果提出了界面共振吸收和黑白纳米微粒共振散射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微粒 共振散射光谱 纳米材料 共振散射光强度
下载PDF
碳纳米微粒共振瑞利散射能量转移测定铬(Ⅵ)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庆业 汪花 +7 位作者 黄丹华 何世赫 李娇 罗钧恒 张杏辉 温桂清 梁爱惠 蒋治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在pH5.0 NaAc-HAc缓冲溶液介质,活化剂邻菲啰啉(phen)、增敏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氧化剂H_2O_2体系中,碳纳米微粒(CNPs)在423nm处产生较强的共振瑞利散射,显色剂茜素红(ARS)的吸收光谱与CNPs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 在pH5.0 NaAc-HAc缓冲溶液介质,活化剂邻菲啰啉(phen)、增敏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氧化剂H_2O_2体系中,碳纳米微粒(CNPs)在423nm处产生较强的共振瑞利散射,显色剂茜素红(ARS)的吸收光谱与CNPs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S)重叠,二者产生等离子共振瑞利散射能量转移(SPRRS-ET),导致散射光强度降低。Cr(Ⅵ)对H_2O_2具有催化氧化ARS作用,随着Cr(Ⅵ)浓度增加,ARS浓度降低,SPRRS-ET减弱,散射光增强,据此建立测定痕量Cr(Ⅵ)的共振光散射能量转移光谱分析法。Cr(Ⅵ)浓度在0.004-0.16 mg/L范围内与共振光散射增强ΔI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ΔI423nm=49 442 C+65.1,相关系数0.996 9,检出限8.0μg/L,回收率为96.82%-101.13%,用于环境水样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微粒 Cr(Ⅵ) 催化 共振瑞利散射-能量转移
下载PDF
生物质碳纳米微粒对聚酰亚胺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蒋五豪 胡恩柱 +1 位作者 程继海 胡坤宏 《巢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4-81,共8页
为了实现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开发高性能耐腐蚀涂层材料,分别采用水热合成法和高温碳化法,成功制备了碳纳米微粒和洋葱头碳两种微粒。将两种微粒添加到聚酰亚胺材料中,以期开发出高性能抗腐蚀涂层材料。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探究了两种微粒... 为了实现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开发高性能耐腐蚀涂层材料,分别采用水热合成法和高温碳化法,成功制备了碳纳米微粒和洋葱头碳两种微粒。将两种微粒添加到聚酰亚胺材料中,以期开发出高性能抗腐蚀涂层材料。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探究了两种微粒对聚酰亚胺涂层抗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生物质碳纳米微粒(CNs)和洋葱头碳微粒(OLCs)的添加对聚酰亚胺涂层材料的抗腐蚀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洋葱头碳微粒改性的复合涂层(OLCs/PI)与碳纳米微粒改性的复合涂层(CNs/PI)相比,前者可显著提高聚酰亚胺的抗腐蚀性能。抗腐蚀机理为,碳纳米微粒为亲水性微粒,在浸泡模拟海水溶液中易发生溶解,导致复合材料抗腐蚀性能降低。洋葱头碳为憎水性微粒,在复合涂层中洋葱头碳微粒为腐蚀性介质的渗透提供了额外的曲折路径或作为微容器储存腐蚀介质,从而提高了抗腐蚀性能。因此,制备的复合材料在海水浸泡过程中能够稳定存在,进而提高聚酰亚胺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微粒 洋葱头 聚酰亚胺 腐蚀行为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碳包覆镍纳米微粒的吸波性能研究
4
作者 杨振大 张海燕 +1 位作者 曾国勋 徐军军 《应用物理》 2013年第3期81-86,共6页
用直流碳弧法,在氩气氛下烧制碳包覆镍纳米微粒。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AV3618测得碳包覆镍纳米微粒在1~18GHz的电磁参数,分析材料电磁性能。结果显示,由于碳包覆镍纳米微粒的碳层与镍核的特殊结构,使得阻抗匹配良好,而测试的磁导率参数表... 用直流碳弧法,在氩气氛下烧制碳包覆镍纳米微粒。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AV3618测得碳包覆镍纳米微粒在1~18GHz的电磁参数,分析材料电磁性能。结果显示,由于碳包覆镍纳米微粒的碳层与镍核的特殊结构,使得阻抗匹配良好,而测试的磁导率参数表明,碳包覆镍纳米微粒复合材料在5~10GHz和13GHz存在损耗峰,这可能是由纳米颗粒表面各向异性,表面能的增加导致的自然共振引起的。模拟测试表明2mm厚碳包覆镍纳米微粒复合材料在13Ghz时的微波吸收效果可以达到?30dB,当厚度增加到3和4mm厚时,峰值增加到?63dB,但是对应频段却向低频转移,分别为5.2和8.2GHz。模拟计算显示,碳包覆镍纳米微粒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尤其对高频段微波具有更好的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法 包覆镍纳米微粒 电磁参数 吸波性能
下载PDF
C(膜)/Si(SiO_2)(纳米微粒)/C(膜)的XPS及Raman谱测试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邱晓燕 李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0-233,共4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XPS)分析C(膜)/Si(SiO2)(纳米微粒)/C(膜)样品发现:把400℃退火后的样品继续加热到650℃并退火1h后,样品中除原有的Si晶体外,生成了SiC晶体,同时还出现了SiO2晶体,这表明一部分Si与C反应生成SiC的同时,氧气的氧化...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XPS)分析C(膜)/Si(SiO2)(纳米微粒)/C(膜)样品发现:把400℃退火后的样品继续加热到650℃并退火1h后,样品中除原有的Si晶体外,生成了SiC晶体,同时还出现了SiO2晶体,这表明一部分Si与C反应生成SiC的同时,氧气的氧化作用占主导地位,把大部分Si氧化成了SiO2.对比分析在650℃和750℃退火后样品的Raman谱发现: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SiC与Si含量增加而SiO2含量减少.这表明:在750℃时,C原子的还原作用继400℃后再次占主导地位,又把一部分SiO2还原成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2(Si02)/C 二氧化硅 碳纳米微粒 化硅 X射线光电子能谱 RAMAN谱 硅基发光材料
下载PDF
新闻
6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1-774,共4页
德国与加拿大联合研发新型锂-硫电池 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联合研发新型锂一硫电池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人员应用纳米科技对锂.硫电池技术进行重大改进,用碳纳米微粒构成多孔电极,使吸附硫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大幅提升... 德国与加拿大联合研发新型锂-硫电池 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联合研发新型锂一硫电池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人员应用纳米科技对锂.硫电池技术进行重大改进,用碳纳米微粒构成多孔电极,使吸附硫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大幅提升电池性能,未来有望取代目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新闻 电池技术 滑铁卢大学 慕尼黑大学 碳纳米微粒 纳米科技 研究人员
下载PDF
德、加联合研发新型锂-硫电池
7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34期I0020-I0020,共1页
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研发新型锂一硫电池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人员应用纳米技术对锂-硫电池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使用碳纳米微粒构成多孔电极,使吸附硫的能力大大增强,电池达到最高的性能,未来有望替代目... 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研发新型锂一硫电池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人员应用纳米技术对锂-硫电池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使用碳纳米微粒构成多孔电极,使吸附硫的能力大大增强,电池达到最高的性能,未来有望替代目前的锂离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技术 研发 研究人员 滑铁卢大学 慕尼黑大学 碳纳米微粒
下载PDF
德、加联合研发新型锂-硫电池取得重大进展
8
作者 几木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2年第6期36-36,共1页
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研发新型锂一硫电池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人员应用纳米技术对锂一硫电池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使用碳纳米微粒构成多孔电极,吸附硫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使该电池达到最佳性能,有望替代目... 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研发新型锂一硫电池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人员应用纳米技术对锂一硫电池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使用碳纳米微粒构成多孔电极,吸附硫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使该电池达到最佳性能,有望替代目前的锂离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技术 研发 研究人员 滑铁卢大学 慕尼黑大学 碳纳米微粒
下载PDF
国际信息
9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2年第3期124-124,共1页
德国加拿大联合研发新型锂—硫电池: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联合研发新型锂—硫电池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人员应用纳米技术对锂—硫电池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使用碳纳米微粒构成多孔电极,使其吸附硫的能力大大增强,电池达到最高... 德国加拿大联合研发新型锂—硫电池: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联合研发新型锂—硫电池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人员应用纳米技术对锂—硫电池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使用碳纳米微粒构成多孔电极,使其吸附硫的能力大大增强,电池达到最高的性能,未来有望替代目前的锂离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技术 国际 滑铁卢大学 慕尼黑大学 碳纳米微粒 纳米技术 研究人员
下载PDF
锂—硫电池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
10
《电源世界》 2012年第6期57-57,共1页
正近期新型锂—硫电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人员应用纳米技术对锂—硫电池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使用碳纳米微粒构成多子孔电极,使其吸附硫的能力大大增强,电池达到最高的性能。据悉,该项目由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 正近期新型锂—硫电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人员应用纳米技术对锂—硫电池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使用碳纳米微粒构成多子孔电极,使其吸附硫的能力大大增强,电池达到最高的性能。据悉,该项目由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研发,他们表示该项目未来有望替代目前的锂离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微粒 锂离子电池 替代 研究人员 原子 比表面积 基体材料 电极 研发人员 多孔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