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质铋调控碳缺陷氮化碳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1
作者 石姝彤 郑帅 +4 位作者 叶小兰 谢亮 吴隽玮 孙鑫格 曾玉彬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为提升石墨相氮化碳(CN)的光催化性能,利用缺陷工程策略在CN中引入碳空位后,再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单质铋负载的碳缺陷氮化碳(Bi-V-CN),分别采用XRD、SEM、XRD、FTIR、XPS、PL、EIS等检测方法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将其应用于罗丹明B(RhB)... 为提升石墨相氮化碳(CN)的光催化性能,利用缺陷工程策略在CN中引入碳空位后,再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单质铋负载的碳缺陷氮化碳(Bi-V-CN),分别采用XRD、SEM、XRD、FTIR、XPS、PL、EIS等检测方法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将其应用于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单质铋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性能,且在合成时引入硝酸铋的质量分数为0.5%、催化剂质量浓度为1mg/mL、RhB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时,光照25min后,催化剂对RhB的去除率达到99.7%。单质铋和碳缺陷的引入不仅增加了CN的比表面积,为催化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还减小了CN的禁带宽度,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从而达到提升材料光催化活性的目的。活性物种淬灭实验结果表明,h^(+)和·O_(2)^(-)是Bi-V-CN在光催化降解RhB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 铋负载 碳缺陷 光催化 罗丹明B
下载PDF
高温应力下SiO_(2)/SiC近界面碳缺陷的结构与电子特性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攀 尉升升 +3 位作者 张圆 白娇 苏艳 王德君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7-562,576,共7页
SiO_(2)/SiC近界面碳缺陷是引起高温应力下SiC MOSFET可靠性劣化的主要根源。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高温应力(425~625 K,间隔100 K)对SiO_(2)/SiC近界面碳缺陷(如羧基类、碳二聚体、碳三聚体等缺陷)结构... SiO_(2)/SiC近界面碳缺陷是引起高温应力下SiC MOSFET可靠性劣化的主要根源。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高温应力(425~625 K,间隔100 K)对SiO_(2)/SiC近界面碳缺陷(如羧基类、碳二聚体、碳三聚体等缺陷)结构和电子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施加高温应力后,羧基类碳缺陷结构稳定;碳二聚体缺陷的碳碳双键(C═C)转变为碳碳单键(C—C),且无法在SiC带隙中引入电荷态;碳三聚体缺陷在施加高温应力后转变为新的C═C和碳氧双键(C═O)复合缺陷。这种复合缺陷在SiC的价带顶和导带底附近均引入了缺陷态,有较强的电子捕获能力,是SiC MOSFET在高温应力下性能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硅(SiC) 界面碳缺陷 高温应力 电子结构 电子捕获
下载PDF
采用低负压大流量降低消失模碳缺陷
3
作者 廖春柏 许小龙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9-1203,共5页
介绍了消失模铸造特点、特有碳缺陷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描述了消失模铸造的应用现状,以本企业的典型产品3 t变速箱为例介绍了消失模铸造的优势和缺陷问题。并基于充型试验和批量生产试验,提出采用低负压、大流量来降低消失模碳缺陷的控... 介绍了消失模铸造特点、特有碳缺陷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描述了消失模铸造的应用现状,以本企业的典型产品3 t变速箱为例介绍了消失模铸造的优势和缺陷问题。并基于充型试验和批量生产试验,提出采用低负压、大流量来降低消失模碳缺陷的控制工艺,对其控制要领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模铸造 碳缺陷 低负压 大流量
下载PDF
消失模涂料的润湿性对铸件碳缺陷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姜青河 刘旭 +3 位作者 王蔚 姜琨 马晓光 孙海峰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5-218,共4页
通过分析探讨聚苯乙烯气化分解过程中碳生成的机理,认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若能大部分以液态形式排出涂料层以外,则可有效地减少铸件的碳缺陷。因此,提出了涂料对聚苯乙烯液态产物的润湿性的概念,通过试验验证了这种设想的正确性。
关键词 消失模 涂料 润湿性 碳缺陷
下载PDF
消失模铸铁件碳缺陷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4
5
作者 解明国 吴友坤 +1 位作者 程贵珠 徐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7-910,共4页
通过试验研究和分析细致描述了碳缺陷形成机理,研究了模样材料性质、密度、浇注温度及速度、涂料和砂型透气性及润湿性、真空负压等主要因素对消失模铸铁件碳缺陷的影响,碳缺陷防止措施及实践。并提出了防止碳缺陷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 消失模铸造 碳缺陷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消失模白模对铸件碳缺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齐先军 林有希 吕培楷 《工具技术》 2019年第10期3-7,共5页
消失模白模直接与金属液接触,并参与热量、质量、动量传输和复杂的化学、物理反应,是影响铸件质量的关键。通过分析铸件表面增碳缺陷和皱皮缺陷的成因、模样材料选择以及模样密度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关于消失模表面质量的研究状况... 消失模白模直接与金属液接触,并参与热量、质量、动量传输和复杂的化学、物理反应,是影响铸件质量的关键。通过分析铸件表面增碳缺陷和皱皮缺陷的成因、模样材料选择以及模样密度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关于消失模表面质量的研究状况,对比了常见几种模样材料对碳缺陷的影响,简述了不同珠粒密度对碳缺陷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消失模表面质量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模白模 表面质量 模样材料 碳缺陷 皱皮缺陷
下载PDF
消失模铸造生产不锈钢的碳缺陷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7
作者 邹杰 孙兰 +1 位作者 王伟 屈志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47-50,共4页
消失模的生产过程中,常存在局部增碳、表面增碳、体积增碳等不同情况。铸钢件的增碳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相同钢液成分的不同铸件,相同铸件的不同部位增碳量也是不同的。根据消失模铸造工艺特点以及相关文献,对铸件增碳原理和影响因素进... 消失模的生产过程中,常存在局部增碳、表面增碳、体积增碳等不同情况。铸钢件的增碳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相同钢液成分的不同铸件,相同铸件的不同部位增碳量也是不同的。根据消失模铸造工艺特点以及相关文献,对铸件增碳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整理,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便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模铸造 不锈钢 碳缺陷
下载PDF
消失模铸钢件增碳缺陷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红乐 张文魁 +5 位作者 李志勇 谢斌 宁养豪 弓盛文 李显荣 关志昊 《铸造技术》 CAS 2018年第9期2020-2022,共3页
消失模铸钢件增碳缺陷是制约其在铸钢上应用的主要问题,也是消失模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述了降低铸钢件增碳缺陷的方法和技术,同时通过实际铸钢件消失模生产过程得出了一些经验。通过一些方法和铸造过程控制,可以生产出成分合格的铸钢件。
关键词 消失模铸造 碳缺陷 过程控制
下载PDF
消失模铸造增碳缺陷的预防浅析
9
作者 倪传庆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2年第11期78-80,共3页
在进行消失模铸钢件生产过程中,需要思考它其中可能存在的诸多不同缺陷问题,例如表皮增碳问题、体积增碳问题以及个别部位增碳问题等等。在对相同铸件的不同位置进行分析过程中,会了解到其增碳量完全不同。所以本文中就分析了小时模铸... 在进行消失模铸钢件生产过程中,需要思考它其中可能存在的诸多不同缺陷问题,例如表皮增碳问题、体积增碳问题以及个别部位增碳问题等等。在对相同铸件的不同位置进行分析过程中,会了解到其增碳量完全不同。所以本文中就分析了小时模铸钢件生产过程中的碳缺陷问题,并对其渗碳缺陷的处理办法展开研讨。最后,再对消失模铸造增碳缺陷预防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模铸钢件 铸造增碳缺陷 预防措施 缺陷处理方法
下载PDF
从富含缺陷的碳载体到酞菁钴的质子供给用于增强CO_(2)电还原
10
作者 梅子雯 陈克军 +8 位作者 谭耀 刘秋文 陈琴 王其忧 汪喜庆 蔡超 刘康 傅俊伟 刘敏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90-197,共8页
利用可再生电力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潜力的技术,因而备受关注.其中,一氧化碳被视为CO_(2)RR中最具经济效益的产物之一,可直接利用费托合成工艺将其用于合成醛、酮、烃类等... 利用可再生电力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潜力的技术,因而备受关注.其中,一氧化碳被视为CO_(2)RR中最具经济效益的产物之一,可直接利用费托合成工艺将其用于合成醛、酮、烃类等产品.酞菁钴(CoPc)作为单位点催化剂,因其高原子利用率和高催化选择性能,在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过程中具有很大优势.然而,CoPc无法为CO_(2)RR中的质子化过程提供足够质子,导致其在工业大电流密度下的效率较低.因此,探索一种能够解决CO_(2)RR中质子供给不足问题的高效电催化剂对于提升CO_(2)RR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设计了具有增强质子供给作用的缺陷碳纳米管(d-CNT),将其作为导电载体分散CoPc,用于制备CoPc/d-CNT电催化剂.通过引入富缺陷的碳纳米管(d-CNT),加速水解离进而增加CO_(2)RR的质子供给量.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吸收近边光谱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结果表明,CoPc/d-CNT成功合成,同时保留了CoPc完整的Co-N4配位结构.透射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谱和拉曼光谱共同表明,d-CNT表面缺陷相对于商用CNT明显增加.动力学实验和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含大量缺陷的d-CNT具有加速水解离的能力,显著提高了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过程中的质子供给,从而促进了CoPc_上CO_(2)活化生成*COOH.同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d-CNT表面缺陷位点上从吸附水(*H2O)到质子水(H3O+)的吉布斯自由能为0.74 eV,远低于CNT(超过2 eV),表明d-CNT促进了水解过程和质子传递,再次证实了d-CNT降低了水分子解离的势垒.通过实验和理论的共同验证,阐明了d-CNT中的缺陷能够促进水解离,改善CO_(2)RR反应过程中质子供给,增强CoPc高效催化CO_(2)RR的能力.因此,CoPc/d-CNT混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在电流密度为500 mA cm^(-2)的流动电池中,CoPc/d-CNT的CO法拉第效率(FECO)高达96%.相对而言,CoPc/CNT在200 mA cm^(-2)时FECO已经下降到90%以下.此外,在15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CoPc/d-CNT能够在20 h内维持FECO超过90%.综上,本文通过引入具有水解离能力的缺陷碳位点,解决了单位点催化剂CoPc在CO_(2)RR中质子供给不足的问题,为设计高性能催化剂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缺陷 二氧化还原反应 酞菁钴 质子供给 电催化
下载PDF
儿童期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
11
作者 杨海花 卫海燕 +4 位作者 王诗琦 黄爱 李杨世玉 李园 张强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33-240,共8页
目的探讨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α-hydroxylase/17,20-lyase deficiency,17OHD)在儿童期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4例17OH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 目的探讨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α-hydroxylase/17,20-lyase deficiency,17OHD)在儿童期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4例17OH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基因突变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例患儿确诊时,年龄为11月21天至10岁6月;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社会性别为男性1例,女性3例;主诉为阴茎短小1例、腹股沟肿块1例、高血压2级2例;彩超检查分别在阴囊、腹股沟、腹股沟内环口发现睾丸3例。4例患儿8点皮质醇、睾酮、雄烯二酮水平均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孕酮、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均升高,17羟孕酮均正常。3例患儿血钾轻度减低(3.44~3.48 mmol/L)。CYP17A1纯合突变1例,复合杂合突变3例,其中c.563 A>G和c.436+1G>T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位点,3例均存在c.985_987delinsAA变异;4例均接受口服氢化可的松治疗。结论外生殖器异常、腹股沟/阴唇包块及高血压是46,XY的17OHD儿童期的主要表现,早期规范治疗可减少并发症,CYP17A1 c.985_987delinsAA变异可能为我国17OHD患儿的热点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17A1 17α-羟化酶/17 20链裂解酶缺陷 性发育异常 高血压
下载PDF
缺陷氮掺杂碳耦合Co-N5单原子位点用于高效锌-空气电池
12
作者 赵磊 张震 +9 位作者 朱昭昭 李平波 蒋金霞 杨婷婷 熊佩 安旭光 牛晓滨 齐学强 陈俊松 吴睿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16-224,共9页
锌-空气电池(ZAB)因其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成本低以及安全性高而备受关注.然而,空气电极上的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严重限制了ZAB的输出功率.尽管铂基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ORR催化活性,但高昂的成本制约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此,... 锌-空气电池(ZAB)因其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成本低以及安全性高而备受关注.然而,空气电极上的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严重限制了ZAB的输出功率.尽管铂基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ORR催化活性,但高昂的成本制约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效、低成本的ORR电催化剂.研究表明,具有原子分散Co-N4活性位点的Co-N-C单原子催化剂是理想的ORR非贵金属催化剂,但其仍然存在与反应关键中间体结合能较高的难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通过调控单原子配位环境与增大活性位点密度来提高Co-N-C催化剂的活性,但如何精确控制中心金属电子结构以及避免高温下金属原子的团聚仍面临巨大挑战.除了单原子活性位点外,催化剂载体的键合结构、电荷分布状态亦会影响载体本身和单原子位点的催化活性.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单原子位点或无金属催化剂单方面活性的提升,关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相对很少.为了进一步提高Co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本文通过简单的模板法与NH3二次处理策略制备了氮掺杂缺陷碳负载的Co-N_(5)位点单原子催化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单原子Co的金属负载量高达2.57 wt%.此外,相比于未经过NH3二次处理的Co-Nx/HC样品,Co-N_(5)/DHC样品在电子顺磁共振谱中g=2.003处呈现出更明显的共振信号,在C 1s高分辨谱中具有更低的C-C(sp2杂化)/C-N(sp3杂化)比例以及明显增加的吡啶氮信号,证实了Co-N_(5)/DHC显著提升的氮掺杂碳缺陷浓度并具有丰富的边界/缺陷位点.同时,X射线吸收谱与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原子分散的Co-N_(5)结构,从而证明成功制备了缺陷氮掺杂碳耦合Co-N_(5)位点单原子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缺陷氮掺杂碳耦合Co-N_(5)位点后表现较好的ORR性能,半波电位达到0.877 V,明显高于Co-Nx/HC对比样品和商业化Pt/C催化剂.Koutecky-Levich曲线和旋转盘环电极测试结果表明,Co-N_(5)/DHC催化剂的高效4e-反应路径.且在10000次的加速老化测试中,Co-N_(5)/DHC半波电位仅降低了7 m V,稳定性优于Pt/C.以Co-N_(5)/DHC为阴极催化剂组装的ZAB开路电压为1.45 V,峰值输出功率密度能够达到160.7 m W cm^(-2),并能提供766.2 m A h gZn-1的比容量,展现出较高的应用前景.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Co-N_(5)位点与缺陷氮掺杂碳的相互作用诱导Co中心位点电子的重新分布,降低了ORR反应能垒.综上,本文为设计与合成高性能的Co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先进的可再生能源转换系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Co-N5位点 缺陷氮掺杂 氧还原反应 锌-空气电池
下载PDF
光亮碳缺陷及其防止方法
13
作者 李传栻 《铸造纵横》 2004年第4期32-33,共2页
自从尿烷树脂(即由聚苄醚酚醛树脂和聚异氰酸酯组成。用胺作硬化剂的树脂体系)冷芯盒工艺和自硬砂工艺问世以来,就有报道说,铸件上有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严重褶皱样的表面缺陷。经研究确认后,称之为光亮碳缺陷。用酚醛组分较高的呋... 自从尿烷树脂(即由聚苄醚酚醛树脂和聚异氰酸酯组成。用胺作硬化剂的树脂体系)冷芯盒工艺和自硬砂工艺问世以来,就有报道说,铸件上有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严重褶皱样的表面缺陷。经研究确认后,称之为光亮碳缺陷。用酚醛组分较高的呋喃树脂,以自硬砂工艺制造铸铁件时,偶而也会出现这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烷树脂 冷芯盒工艺 自硬砂工艺 铸件 表面缺陷 光亮碳缺陷 铸造
原文传递
碳氮包覆纳米Fe_(3)O_(4)的非自由基路径光催化去除养殖废水中四环素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佳慧 王嘉妮 +5 位作者 柯佳琪 何亦天 王原 黄连杨 孙启元 张伟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6-1316,共11页
养殖废水中的四环素(TC)未经有效处理,直排至水环境中将影响生态环境.本研究通过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碳氮复合材料(Fe_(3)O_(4)/CN),采用XRD、FTIR、TEM、Raman和EIS表征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结构,并探究其光催化去除TC的性能和机... 养殖废水中的四环素(TC)未经有效处理,直排至水环境中将影响生态环境.本研究通过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碳氮复合材料(Fe_(3)O_(4)/CN),采用XRD、FTIR、TEM、Raman和EIS表征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结构,并探究其光催化去除TC的性能和机理,推测TC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①以掺杂氮化碳的海藻酸铁水凝胶为前驱体,经高温煅烧衍生制备碳氮包覆的Fe_(3)O_(4)复合材料,该材料碳缺陷程度强,光生电子(e^(-))和空穴(h^(+))的分离效率高.②在pH=7和TC初始浓度为50μmol/L的溶液中投加0.05 g/L的Fe_(3)O_(4)/CN,且光照150 min后,TC的去除率可达95.1%.③ESR和自由基淬灭试验表明,Fe3O4/CN在光照下主要通过产生h+的非自由基路径直接氧化降解TC.④HPLC-MS测试和QSAR预测结果表明,在光催化反应中,TC发生脱氨基、开环等氧化反应,产生的降解产物对水蚤和黑头鱼的生物毒性均低于TC本身.⑤由于Fe_(3)O_(4)/CN具有良好的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13.9 emu/g),反应后的材料可通过磁铁从液相中分离.研究显示,Fe_(3)O_(4)/CN可高效去除TC,为铁氧化物/碳氮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TC) 光催化 四氧化三铁/氮复合材料(Fe_(3)O_(4)/CN) 碳缺陷 降解路径
下载PDF
10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临床和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杨军 李小英 +6 位作者 孙首悦 乔洁 赵咏桔 刘建民 宁光 许曼音 陈家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回顾10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资料,分析17OHD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患者临床、基础激素测定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基因型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明确;对于杂合突变... 目的回顾10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资料,分析17OHD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患者临床、基础激素测定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基因型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明确;对于杂合突变,采用亚克隆方法进一步明确。结果10例患者均存在第二性征不发育、高血压、低血钾;基础激素测定示睾酮、雌二醇、17羟孕酮、皮质醇明显低于正常,而促性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增高,双侧肾上腺增生。基因诊断共检测到5种基因型;替代和缺失的复合突变占80%;其中D487_F489del3个氨基酸的缺失累及到了4个家系7例患者(70%),共有45%的等位基因受累,是频率最高的突变。结论对于第二性征不发育的患者,应注意该病的鉴别诊断;D487_F489del是中国人的17OHD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增生 17α羟化酶/17 20链裂解酶缺陷 CYP17A1基因 基因突变 先天性
下载PDF
两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姚凤霞 韩娟娟 +2 位作者 刘勇 施惠萍 黄尚志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从分子遗传学方面初步探讨两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突变性质。方法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PCR扩增,并通过序列测定确定突变位置和性质。结果两患者均为CYP17A1基因突变的遗传... 目的从分子遗传学方面初步探讨两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突变性质。方法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PCR扩增,并通过序列测定确定突变位置和性质。结果两患者均为CYP17A1基因突变的遗传复合体。病例1为Y329K,418X/P428L,病例2为Y329K,418X/P409R,Y329K,418X为插入缺失突变(TAC329AA),导致移码突变,在418位产生终止密码提前终止了蛋白质翻译。结论通过CYP17A1基因突变分析,确诊了两例17OH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17 20链裂解酶缺陷 CYP17A1基因 突变
下载PDF
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彩霞 王鸥 +4 位作者 聂敏 李玉秀 童安莉 卢琳 陆召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通过对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研究,初步探讨17OHD临床表现的基因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内含子边界,测序确定CYP... 目的通过对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研究,初步探讨17OHD临床表现的基因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内含子边界,测序确定CYP17A1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完全符合17OHD,PCR产物测序发现,CYP17A1基因第6外显子329位密码子发生了TAC→AA的纯合突变,引起Tyr329Lys错义突变及以后密码子的移码突变,并形成了一个只包含418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从而使该蛋白完全缺乏17α-羟化酶和17,20碳链裂解酶活性。结论CYP17A1突变导致的P450 c17蛋白的结构改变是该17OHD患者临床表现的基因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17 20链裂解酶缺陷 CYP17A1基因 突变
下载PDF
2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患者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虎子颖 赵志刚 +3 位作者 汪艳芳 袁慧娟 张会峰 郑瑞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5-379,共5页
目的分析2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例患者临床、基础激素测定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患者进行CYP17A1基因检测。结果 2例患者... 目的分析2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例患者临床、基础激素测定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患者进行CYP17A1基因检测。结果 2例患者血压高于正常值,血钾低于正常值,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激素测定示血皮质醇水平低于正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增高;肾素活性受抑制;睾酮、雌二醇低于正常值,而促性腺激素增高。CT示双侧肾上腺增生。CYP17A1基因检测显示,2例患者基因第6外显子上发现c.1 045del和c.1 047C>A,329位密码子发生了TAC-AA纯合突变,引起Tyr329Lys错义突变及以后密码子的移码突变,并提前产生一个终止密码子(418TGA)。结论高血压伴低血钾患者同时存在性发育不良,应考虑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可能,CYP17A1基因突变导致的P450c17蛋白的结构改变是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17 20链裂解酶缺陷 CYP17A1基因 突变
下载PDF
CYP17A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导致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 被引量:2
19
作者 聂敏 李玉秀 +3 位作者 张葵 孙梅励 陆召麟 陶红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通过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17-OHD的基因分子机制及突变对P450 c17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内... 目的通过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17-OHD的基因分子机制及突变对P450 c17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内含子边界,测序确定CYP17A1基因的突变位点,用突变位点保守性分析和计算机模拟P450 c17蛋白三维结构,分析突变对P450 c17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完全符合17-OHD特点,PCR产物和克隆测序发现,CYP17A1基因的一个等位基因的第2外显子125位密码子发生了CGA→CAA的突变,导致Arg125 Gln错义突变,另一个等位基因的第6外显子的第360和361密码子缺失G核苷酸及C转换为A核苷酸,导致Leu361Phe错义突变和以后的移码突变,形成一个只包含417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该蛋白缺乏17α-羟化酶和17,20碳链裂解酶催化活性部位。通过P450 c17蛋白分子三维建模分析表明,121位色氨酸与血红素和125位精氨酸分别形成氢键,当125位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时,121位色氨酸不能再与125位谷氨酰胺形成氢键,从而使P450 c17蛋白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影响了其功能。结论通过CYP17A1基因突变分析,进一步从分子遗传学方面证实了患者的临床诊断,CYP17A1突变导致的P450 c17蛋白的结构改变是该17-OHD患者临床表现的基因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17 20-链裂解酶缺陷 CYP17A1基因 突变
下载PDF
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合并睾丸精原细胞肿瘤一例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颋 王鸥 +3 位作者 聂敏 崔全才 邢小平 陆召麟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通过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合并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该病的发病机理。方法患者21岁,社会性别女性,临床诊断17-OHD)。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 目的通过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合并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该病的发病机理。方法患者21岁,社会性别女性,临床诊断17-OHD)。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其内含子的边界,并通过测序确定突变位点和性质。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分泌功能试验、影像学检查、病理等符合17-OHD合并睾丸精原细胞肿瘤的诊断。CYP17A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该患者携带CPY17A1基因为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第8外显子缺失3个氨基酸(D487~F489)和第6外显子第329密码子TAC→AA,致成其后的移码突变,并提前产生一终止密码子(418TGA)。结论通过该患者临床诊治,使我们对该疾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通过CYP17A1基因突变分析,从分子遗传学方面证实患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17 20链裂解酶缺陷 CYP17A1基因 突变 精原细胞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