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九省区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宜卓 石悦泽 荆克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黄河流域九省区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为此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省区解决碳排放不平衡性,公平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综合确定横向区域碳补偿标准的确定依据与方...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黄河流域九省区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为此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省区解决碳排放不平衡性,公平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综合确定横向区域碳补偿标准的确定依据与方法,并基于黄河流量碳排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指出,通过碳补偿修正系数和影子价格定价法,确定黄河流域九省区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的补偿标准等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补偿机制 黄河流域 “双”目标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海南自由贸易港碳补偿机制研究
2
作者 吕朝星 李航 童昀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第34期37-40,共4页
碳补偿是有效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途径。建立区域碳补偿机制对于区域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在明晰碳补偿机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国内部分地区现有的政策制度与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实际情... 碳补偿是有效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途径。建立区域碳补偿机制对于区域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在明晰碳补偿机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国内部分地区现有的政策制度与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碳补偿机制的政策目标和相关建议,以期更快更好地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达峰 碳补偿机制 海南自由贸易港
下载PDF
基于“收支-责益”双平衡视角的中国省域碳补偿机制研究
3
作者 杨军 贾倩 +1 位作者 丛建辉 杨泽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5-1283,共19页
【目的】为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并有效解决各省份碳不公平问题,构建完备合理且易于实施的省域碳补偿机制至关重要。【方法】本文以2012—2030年为研究区间,基于IPCC清单法、区域间双边碳转移测算模型和RAS法,将区域内碳源碳汇关系(反... 【目的】为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并有效解决各省份碳不公平问题,构建完备合理且易于实施的省域碳补偿机制至关重要。【方法】本文以2012—2030年为研究区间,基于IPCC清单法、区域间双边碳转移测算模型和RAS法,将区域内碳源碳汇关系(反映自然与生产因素差异)与跨区域贸易碳转移(反映经济与消费因素差异)纳入到统一碳补偿框架中,引入“收支-责益”双平衡视角,构建“补偿依据-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的跨省域碳补偿理论框架,探索与双碳目标及其减碳机制有效融合的省域碳补偿实现路径。【结果】①与以往视角相比(“收支”视角和“责益”视角),承担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和碳汇量更多、区内碳排放量更少的省份在“收支-责益”双平衡视角下获得更多的补偿。②基于综合原则的配额补偿方案较公平优先和效率优先的配额补偿方案更适合纳入公平目标导向的碳补偿机制。③“历史补偿”期间(2012—2021年),广东、浙江、北京和重庆为补偿额度最大的4个省份,内蒙古、河北、新疆、黑龙江和山西为受偿额度最大的5个省份。④“未来补偿”期间(2022—2030年),碳减排潜力较大的内蒙古、河北和山西等省份存在碳配额赤字,单位碳排放产生经济效益较高的广东、福建、天津和上海等省份存在碳配额盈余。【结论】本文提出的基于“收支-责益”双平衡视角的碳补偿机制更具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中国省域碳补偿机制政策设计的重要参考,并据此完善碳补偿机制的综合配套体系和开展试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补偿机制 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目标 IPCC清单法 RAS法
原文传递
碳转移视角下中国区域横向碳补偿标准测度与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平卫英 曾康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101,共17页
从碳转移视角实施区域横向碳补偿制度,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碳转移视角,基于区域横向碳补偿理论,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中国区域间的碳转移量,引入碳交易价格测算区域横向碳补偿金额;为激励区域生产技术进... 从碳转移视角实施区域横向碳补偿制度,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碳转移视角,基于区域横向碳补偿理论,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中国区域间的碳转移量,引入碳交易价格测算区域横向碳补偿金额;为激励区域生产技术进步,进一步采用“技术补偿”对碳补偿金额进行修正,并选取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江苏、广东、浙江等省份存在净碳转出量,需要支付碳补偿资金;内蒙古、宁夏、黑龙江等省份存在净碳转入量,可以获得碳受偿资金;碳补偿金额占比较高的部门为制造部门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部门;经过“技术补偿”修正后,绝大多数省份的碳补偿或碳受偿金额出现大幅度缩减。为保证碳补偿制度长效稳健实施,构建了碳补偿主体、碳补偿形式、碳补偿标准、碳补偿资金来源与使用、碳补偿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的区域横向碳补偿机制。基于上述分析,建议提高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编制和开发的时效性,完善全国范围内的碳交易市场,实施纵横结合的多元化碳补偿制度,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补偿标准测度 碳补偿机制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技术补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