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后干旱与渍水下氮素供应对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63
1
作者 范雪梅 戴廷波 +2 位作者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67,共5页
防雨池栽条件下,设置渍水、干旱和对照3个土壤水分处理,每个水分处理下再设置两个施氮水平,研究了花后渍水和干旱逆境下氮素水平对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碳氮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渍水和干旱处理均降低小麦叶、... 防雨池栽条件下,设置渍水、干旱和对照3个土壤水分处理,每个水分处理下再设置两个施氮水平,研究了花后渍水和干旱逆境下氮素水平对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碳氮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渍水和干旱处理均降低小麦叶、茎鞘、颖壳等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再运转量和再运转率以及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总运转量,降低了籽粒重。水分逆境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小麦叶和颖壳花前贮藏物质再运转量和运转率,茎鞘花前贮藏物质再运转量和运转率。在对照和干旱下增施氮肥提高了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总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籽粒重和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而渍水下增施氮肥趋势相反。水分逆境降低了小麦叶、茎鞘、颖壳等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氮素再运转量和再运转率以及花前贮藏氮素总运转量和总运转率,降低了小麦籽粒氮积累量。在对照和干旱下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叶片的花前贮藏氮素运转量和运转率,茎鞘的贮藏氮素运转量,营养器官花前贮藏氮素总运转量和运转率,籽粒氮积累量以及花前氮素对籽粒总氮贡献率,而渍水下增施氮肥趋势相反。水分逆境明显降低小麦产量、淀粉和蛋白质产量,且干旱处理下增施氮肥有利于籽粒产量、淀粉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渍水下增施氮肥使产量进一步降低。试验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后期 干旱 渍水 氮素供应 小麦 运转
下载PDF
氮肥和密度对毯状苗移栽油菜碳氮积累、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左青松 刘浩 +7 位作者 蒯婕 冯倩南 冯云艳 张含笑 刘靖怡 杨光 周广生 冷锁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522-3531,共10页
【目的】研究油菜育秧盘毯状苗移栽,大田不同氮肥和密度耦合对油菜碳氮积累、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植株碳氮代谢与油菜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以宁杂1818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毯状苗的培育和移栽试验,比较不同年份、氮肥以及... 【目的】研究油菜育秧盘毯状苗移栽,大田不同氮肥和密度耦合对油菜碳氮积累、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植株碳氮代谢与油菜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以宁杂1818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毯状苗的培育和移栽试验,比较不同年份、氮肥以及密度条件下碳氮积累、运转以及利用效率差异。【结果】油菜毯状苗适宜条件下移栽也可以获得3 750 kg·hm^(-2)高产。不施氮肥以及225 kg·hm^(-2)氮肥处理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加产量显著增加,在300 kg·hm^(-2)氮肥处理和125 000穴/hm^2移栽密度条件下1穴1株、1穴2株和1穴3株间产量无显著差异。油菜植株中碳素积累能力显著高于氮素积累能力,初花期前植株C/N比较低,为16.30,初花期后C/N比较高,为114.37。碳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施氮量增加下降幅度更大。初花期至成熟期叶片氮素运转率最高,不同处理变化范围为73.90%—78.56%,其次是茎枝氮素运转率,变化范围为38.96%—67.08%,根中氮素运转率最低,变化范围为24.45%—37.06%。不同处理叶片中氮素运转率差异较小,茎枝和根中氮素运转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逐渐降低。初花期至成熟期叶片碳素运转率为正值,不同处理变幅为23.16%—29.08%,随着密度增加叶片碳素运转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不同氮肥处理间差异相对较小。初花期至成熟期根和茎枝仍然以积累碳素为主,两者碳素运转率表现为负值。【结论】油菜毯状苗机械移栽,可有效提高茬口较迟地区的油菜生产能力。油菜在初花期之前氮代谢能力强,初花期以后碳代谢能力强,前期氮素供应有利于植株营养体的建成,从而使得后期积累更多的碳素,促进后期的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氮肥 密度 运转 氮比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下施硫对高产小麦碳氮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祝小捷 朱云集 +3 位作者 郭天财 王晨阳 田文仲 沈学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20-1825,共6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2个不同穗型的高产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施240 kg·hm-2(N240)和330 kg·hm-2(N330)纯氮水平下,分别施纯硫60 kg·hm-2(S60)和0 kg·hm-2(S0),研究了施硫对小麦不同器官碳氮运转及其对籽粒产量...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2个不同穗型的高产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施240 kg·hm-2(N240)和330 kg·hm-2(N330)纯氮水平下,分别施纯硫60 kg·hm-2(S60)和0 kg·hm-2(S0),研究了施硫对小麦不同器官碳氮运转及其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2个供氮水平下,施硫(S60)均比对照(S0)增加了2个小麦品种的叶片、茎、鞘、颖壳和穗轴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氮素的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总运转量和总运转率,提高了转运干物质、氮素对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极显著提高了籽粒和蛋白质产量.(2)施硫对豫农949品种籽粒和蛋白质产量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兰考矮早八;与对照(S0)相比,豫农949的N240S60和N330S60处理使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2.74%和16.41%,蛋白质产量分别增加16.84%和16.14%.结果表明,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施硫均可明显促进高产小麦植株的C-N运转,提高植株对氮的吸收利用和碳物质的积累,从而增加籽粒产量,但不同品种间的施硫效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运转 产量
下载PDF
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郭天财 宋晓 +2 位作者 马冬云 查菲娜 岳艳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05-1610,共6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运转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以探讨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宜的施氮量(180 kg?hm-2)能够极显著增加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运转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以探讨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宜的施氮量(180 kg?hm-2)能够极显著增加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叶片、茎鞘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及花前贮藏氮素的再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总再运转量和运转率,也能够极显著增加成熟期籽粒氮素含量和花前贮藏氮素总运转量对籽粒氮素含量的贡献率.各施氮处理对2种穗型小麦品种花后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素含量贡献率的影响效应不明显.结果表明,适宜的施氮量有利于小麦籽粒和蛋白质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营养 冬小麦 穗型 运转
下载PDF
铜、镉胁迫下施硫肥和有机肥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夏来坤 朱云集 +4 位作者 郭天财 王晨阳 康国章 马冬云 王永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7-1222,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铜、镉胁迫条件下施硫和有机肥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各自对照相比,铜、镉胁迫下低施硫和有机肥的处理增加了小麦叶片、茎鞘、颖壳穗轴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氮素的再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营养器官...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铜、镉胁迫条件下施硫和有机肥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各自对照相比,铜、镉胁迫下低施硫和有机肥的处理增加了小麦叶片、茎鞘、颖壳穗轴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氮素的再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氮素的总再运转量和总运转率,高施硫和有机肥的铜、镉处理则规律性不明显。在铜、镉胁迫条件下,施用硫肥和有机肥处理增加了小麦成熟期籽粒重和花后光合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以及籽粒氮素含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与各自对照相比,铜胁迫下施硫和有机肥的处理与镉胁迫下低施硫和有机肥的处理增加了成熟期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了籽粒产量,其中以T\-5处理增产幅度最大;镉胁迫下高施硫和有机肥的处理则变化不大。铜、镉胁迫下低施硫和有机肥的处理均增加了籽粒淀粉含量,而高施硫和有机肥的铜、镉处理则未表现出此规律。此外,铜、镉胁迫下施硫和有机肥的各处理增加了籽粒蛋白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铜镉胁迫 硫肥 有机肥 运转
下载PDF
施硫对不同筋力型品种小麦碳氮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沈学善 朱云集 +4 位作者 李国强 郭天财 王晨阳 王永华 祝小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4-136,140,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不同筋力类型品种植株C-N积累与转运规律和籽粒产量及蛋白质、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处理提高了两品种成熟期单茎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的积累量和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以及转...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不同筋力类型品种植株C-N积累与转运规律和籽粒产量及蛋白质、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处理提高了两品种成熟期单茎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的积累量和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以及转运干物质和氮素对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与不施硫对照(S0)相比,每1 hm2施20 kg纯S(S1)处理能明显提高两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两品种分别增产10.69%和9.78%,同时极显著地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大量施用硫肥(100 kg/hm2)处理的效果小于适量施用(20 kg/hm2)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硫肥可以明显调节小麦植株C-N积累与运转,进而促进较高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淀粉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运转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碳氮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屈会娟 李金才 +3 位作者 魏凤珍 沈学善 王成雨 郅胜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161-4162,共2页
于2004~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小麦植株C-N的积累、运转规律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晚播(10月22日播种)可以提高冬小麦成熟期单茎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 于2004~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小麦植株C-N的积累、运转规律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晚播(10月22日播种)可以提高冬小麦成熟期单茎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以及转运干物质和氮素对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适当晚播的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提高。由此可见,高产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运转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与碳氮转运的关系 被引量:37
8
作者 周琴 姜东 +2 位作者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了黑麦 76、徐州 2 6、扬麦 10号和扬麦 9号 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特征及叶茎鞘中碳、氮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差异。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不仅与后期回升时间有关 ,还和回升速度有关 ;淀粉含量... 研究了黑麦 76、徐州 2 6、扬麦 10号和扬麦 9号 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特征及叶茎鞘中碳、氮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差异。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不仅与后期回升时间有关 ,还和回升速度有关 ;淀粉含量主要和前期的快速积累有关。籽粒蛋白质产量与含量没有相关关系 ,而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关系密切 ;籽粒淀粉产量由低到高为黑麦 76、徐州 2 6、扬麦 10号、扬麦 9号 ,并随淀粉含量升高而上升。不同基因型小麦茎鞘碳、氮积累和运转有明显差异 :黑麦 76和扬麦 10号碳、氮在灌浆后期向籽粒中的转运量少 ,而徐州 2 6和扬麦 9号转运量多。营养器官可溶性糖与氮素转运量的比值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 ,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 ,营养器官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差异可能是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小麦 籽粒蛋白质积累 籽粒淀粉积累 运转 碳运转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调控 被引量:124
9
作者 戴廷波 孙传范 +2 位作者 荆奇 姜东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53,共6页
采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 2个小麦品种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 (112 .5kgN hm2 和 2 2 5kgN hm2 )及基追比 (基肥∶追肥为 6 6 34和 34 6 6 )对小麦植株C N积累与转运规律的影响及其与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氮水平和追肥比... 采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 2个小麦品种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 (112 .5kgN hm2 和 2 2 5kgN hm2 )及基追比 (基肥∶追肥为 6 6 34和 34 6 6 )对小麦植株C N积累与转运规律的影响及其与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氮水平和追肥比例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面筋含量、沉降值和谷 醇溶蛋白比例 ,降低了花后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和干物质的转运率 ,但提高了氮素的转运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开花期氮积累量和花后氮转运量显著相关而与氮转运率、花后氮同化及干物质积累和运转无关 ;淀粉含量与花后氮素转运量及转运率极显著负相关。因此 ,提高开花期氮积累量和花后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向籽粒的运转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调控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提高施氮量的基础上 ,提高后期追氮比例是同步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水平 基追比 /氮运转 品质形成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testine PepT1-targeted calcium carbonate nanoparticles 被引量:4
10
作者 Yunqiang Deng Yao Jin +8 位作者 Chuyu He Yang Zou Yuanhang Zhou Shidi Han Chuhang Zhou Qi Liu Xinru Li Yanxia Zhou Yan Liu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8年第6期397-407,共11页
To improve the oral absorption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s by overcoming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barrier, calcium carbonate nanoparticles targeting to intestine peptide transporter 1(Pep T1) were fabricated by m... To improve the oral absorption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s by overcoming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barrier, calcium carbonate nanoparticles targeting to intestine peptide transporter 1(Pep T1) were fabricated by modification of the surface of calcium carbonate nanoparticles with Gly-Sar. Gly-Sar-conjugated TPGS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and coumarin 6-loaded Gly-Sar modified calcium carbonate nanoparticles were th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to have a nano-scaled size of about 193 nm in diameter, cracked surface morphology under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high drug loading efficiency(60.5±5.9)%. Moreover, the Gly-Sar-modified calcium carbonate nanoparticles exhibited better drug loading stabil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ir transcellular transport, and evidently enhanced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poorly water-soluble agents. Therefore, the designed intestine Pep T1-targeted calcium carbonate nanoparticles might have a promising potential for oral delivery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carbonate nanoparticles Oligopeptide transporter Gly-Sar In vitro release Intestinal absorp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