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代深海冷水碳酸盐泥丘成因及IODP 307航次初步研究结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祥辉 陈云华 +2 位作者 徐宝亮 Akihiro Kano Chizuru Takashima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66-672,共7页
记述了新生代深海冷水碳酸盐泥丘近期的9个重要研究事件;总结了冷水泥丘具有全球海洋(大陆斜坡为主)分布、形态各异、冷水枝状珊瑚构筑泥丘的特点;介绍了冷水泥丘形成的(地质流体渗流和微生物作用)内因及(海底牵引底流作用)外因两种主... 记述了新生代深海冷水碳酸盐泥丘近期的9个重要研究事件;总结了冷水泥丘具有全球海洋(大陆斜坡为主)分布、形态各异、冷水枝状珊瑚构筑泥丘的特点;介绍了冷水泥丘形成的(地质流体渗流和微生物作用)内因及(海底牵引底流作用)外因两种主要观点。对2005年IODP 307航次实施的北大西洋Porcupine Seabight冷水泥丘大洋钻探工作初步成果进行了编译,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在碳氧同位素方面的初步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上新世中期以来的2 Ma里冷水碳酸盐泥丘启动和发育过程中存在2次碳氧同位素偏移事件(I和II),碳氧同位素偏移事件I与泥丘的启动相呼应,暗示北大西洋古海洋气候发生巨大变化,可能与北极冰盖极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珊瑚 碳酸盐泥丘 深海 IODP 碳同位素 偏移事件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碳酸盐灰泥丘成因与储集性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晓萍 张宝民 柳少波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4期26-32,共7页
灰泥丘与生物礁具有相似的地震反射特征,但两者的形成环境及内部组成完全不同。缓坡环境和较弱的水动力环境是灰泥丘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灰泥丘主要由微生物所建造。川南志留系主要发育中—下志留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龙马溪组、石半栏组... 灰泥丘与生物礁具有相似的地震反射特征,但两者的形成环境及内部组成完全不同。缓坡环境和较弱的水动力环境是灰泥丘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灰泥丘主要由微生物所建造。川南志留系主要发育中—下志留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龙马溪组、石半栏组、韩家店组和秀山组,其中石牛栏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性较硬,上下地层相对为软岩层,构成“两软夹一硬”的地晏剖面结构。灰泥丘主要发育在石牛栏组,属于典型的开阔台地内缓坡泥丘。灰泥丘储层主要发育在丘翼和丘顶微相中,经历了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使丘翼储集物性变差,而白云石化作用使丘顶物性变好。因此丘翼灰岩被胶结后储集性能普遍较差,平均孔隙度1%~2%,渗透率(3~5)×10^(-3)μm^2;丘顶白云石化后储集物性普遍较好,孔隙度4%~5%,渗透率(6~8)×10^(-3)μm^2,构成了川南地区相对有利的天然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四川盆地 志留纪 碳酸盐岩储集层 胶结作用 孔隙度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7
3
作者 韩作振 陈吉涛 +3 位作者 迟乃杰 王兆鹏 杨仁超 樊爱萍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8,共10页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回顾与综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近几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微生物碳酸盐岩是由钙化微生物(蓝绿菌、微藻等)在微生物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种类繁多,包括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回顾与综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近几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微生物碳酸盐岩是由钙化微生物(蓝绿菌、微藻等)在微生物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种类繁多,包括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均一石、核形石和纹理石等。它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育,但主要繁盛于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自显生宙以来,随着后生动物的繁育微生物碳酸盐岩总体呈衰退趋势。另外,微生物对白云石的直接沉淀、碳酸盐泥丘及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的发展使得碳酸盐岩的成因及分类得到了补充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 蓝绿菌 微生物白云石 碳酸盐泥丘 回顾与进展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震旦纪沉积古地理 被引量:65
4
作者 刘静江 李伟 +9 位作者 张宝民 周慧 袁晓红 单秀琴 张静 邓胜徽 谷志东 樊茹 王拥军 李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5-753,共19页
通过整理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和其他综合研究资料,系统编制了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各层段的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沉积储集层研究。该研究显示震旦纪上扬子台地是一个半孤立的台地。震旦系沉积可以划分为前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台... 通过整理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和其他综合研究资料,系统编制了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各层段的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沉积储集层研究。该研究显示震旦纪上扬子台地是一个半孤立的台地。震旦系沉积可以划分为前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和局限海盆沉积。紧邻上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发育的川滇大裂谷对上扬子台地的演化、沉积古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沉积相带的展布有着重要影响。灯影期,上扬子台地曾经有过一次由裂谷活动导致的快速沉降,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由台地到海盆的变化。岩相古地理的演变控制着四川盆地震旦系沉积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也控制着该区常规油气及页岩气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台地震旦系 古地理 半孤立台地碳酸盐岩台地攀西裂谷灰 局限海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