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北中元古代地层中的碳酸盐海底沉淀产出状态和成因
被引量:
2
1
作者
汤冬杰
史晓颖
+1 位作者
张文浩
吴金键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8-638,共1页
碳酸盐海底沉淀被认为是在地球早期大气高CO2浓度、海洋贫氧的条件下,CaCO3过饱和而直接沉淀于海底所形成的无机成因自生碳酸盐岩。它们主要包括:纤维状文石晶体扇、微指状叠层石、纤维状文石等厚层、鱼骨状方解石等。其产出状态的长...
碳酸盐海底沉淀被认为是在地球早期大气高CO2浓度、海洋贫氧的条件下,CaCO3过饱和而直接沉淀于海底所形成的无机成因自生碳酸盐岩。它们主要包括:纤维状文石晶体扇、微指状叠层石、纤维状文石等厚层、鱼骨状方解石等。其产出状态的长期演变,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海洋学意义。它们大量产出于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海底沉淀
古海洋条件
有机矿物
生物成因
中元古代
华北
原文传递
华北中元古代浅海碳酸盐沉淀方式变化: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波动的响应?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孟亭
方浩
+2 位作者
孙龙飞
史晓颖
汤冬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3-722,共20页
海相碳酸盐的沉淀方式被认为与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密切相关,即太古宙至古元古代缺氧的铁化海水中碳酸盐沉淀抑制剂Fe2+和Mn2+强力抑制灰泥在水柱中成核,但允许文石直接在海底生长,从而导致大量文石以海底沉淀方式产出,而新元古代适度的氧...
海相碳酸盐的沉淀方式被认为与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密切相关,即太古宙至古元古代缺氧的铁化海水中碳酸盐沉淀抑制剂Fe2+和Mn2+强力抑制灰泥在水柱中成核,但允许文石直接在海底生长,从而导致大量文石以海底沉淀方式产出,而新元古代适度的氧化海水则有利于灰泥以水柱沉淀方式形成。然而,碳酸盐沉淀方式的长期变化还可能受控于其他因素,其与海水氧化还原条件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大量具体实例来验证。针对上述科学问题,笔者选择碳酸盐沉淀方式尚处于过渡时期的华北中元古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碳酸盐沉淀方式及与之对应的氧化还原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高于庄组三段(约1.56 Ga)、雾迷山组四段下部(约1.48 Ga)和铁岭组二段(约1.44 Ga)发育大量灰泥水柱沉淀,其Ⅰ/(Ca+Mg)值较高(普遍大于0.5μmol/mol)、Ce负异常(低至0.8),指示适度氧化的条件;而高于庄组四段下部(约1.55 Ga)和雾迷山组二段中部(约1.50 Ga)则发育大量纤维状文石海底沉淀,其Ⅰ/(Ca+Mg)值约为0,指示次氧化至缺氧的环境。因此,本研究首次用大量实例证实了前寒武纪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对碳酸盐沉淀方式的重要调控作用,并且后者可作为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分析的重要指标,适用于高效开展长序列、多剖面的低氧背景下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的氧化还原条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海底沉淀
灰泥水柱
沉淀
碳酸盐
沉淀
抑制剂
二氧化碳浓缩机制
稀土Ce异常
Ⅰ/(Ca+Mg)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中元古代地层中的碳酸盐海底沉淀产出状态和成因
被引量:
2
1
作者
汤冬杰
史晓颖
张文浩
吴金键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8-638,共1页
文摘
碳酸盐海底沉淀被认为是在地球早期大气高CO2浓度、海洋贫氧的条件下,CaCO3过饱和而直接沉淀于海底所形成的无机成因自生碳酸盐岩。它们主要包括:纤维状文石晶体扇、微指状叠层石、纤维状文石等厚层、鱼骨状方解石等。其产出状态的长期演变,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海洋学意义。它们大量产出于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逐渐减少,
关键词
碳酸盐海底沉淀
古海洋条件
有机矿物
生物成因
中元古代
华北
分类号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华北中元古代浅海碳酸盐沉淀方式变化: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波动的响应?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孟亭
方浩
孙龙飞
史晓颖
汤冬杰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3-722,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930320,41972028)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研究项目(编号:IGGCAS-201905)
+1 种基金
中国“111”计划(编号:B200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编号:2652019093)共同支持。
文摘
海相碳酸盐的沉淀方式被认为与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密切相关,即太古宙至古元古代缺氧的铁化海水中碳酸盐沉淀抑制剂Fe2+和Mn2+强力抑制灰泥在水柱中成核,但允许文石直接在海底生长,从而导致大量文石以海底沉淀方式产出,而新元古代适度的氧化海水则有利于灰泥以水柱沉淀方式形成。然而,碳酸盐沉淀方式的长期变化还可能受控于其他因素,其与海水氧化还原条件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大量具体实例来验证。针对上述科学问题,笔者选择碳酸盐沉淀方式尚处于过渡时期的华北中元古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碳酸盐沉淀方式及与之对应的氧化还原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高于庄组三段(约1.56 Ga)、雾迷山组四段下部(约1.48 Ga)和铁岭组二段(约1.44 Ga)发育大量灰泥水柱沉淀,其Ⅰ/(Ca+Mg)值较高(普遍大于0.5μmol/mol)、Ce负异常(低至0.8),指示适度氧化的条件;而高于庄组四段下部(约1.55 Ga)和雾迷山组二段中部(约1.50 Ga)则发育大量纤维状文石海底沉淀,其Ⅰ/(Ca+Mg)值约为0,指示次氧化至缺氧的环境。因此,本研究首次用大量实例证实了前寒武纪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对碳酸盐沉淀方式的重要调控作用,并且后者可作为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分析的重要指标,适用于高效开展长序列、多剖面的低氧背景下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的氧化还原条件分析。
关键词
碳酸盐海底沉淀
灰泥水柱
沉淀
碳酸盐
沉淀
抑制剂
二氧化碳浓缩机制
稀土Ce异常
Ⅰ/(Ca+Mg)值
Keywords
carbonate seafloor precipitate
carbonate mud water column precipitate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inhibitor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mechanism
Ce anomaly
Ⅰ/(Ca+Mg)
分类号
P534.4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北中元古代地层中的碳酸盐海底沉淀产出状态和成因
汤冬杰
史晓颖
张文浩
吴金键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原文传递
2
华北中元古代浅海碳酸盐沉淀方式变化: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波动的响应?
吴孟亭
方浩
孙龙飞
史晓颖
汤冬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