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甘溪组谢家湾段混积相和混积层序地层学特征 被引量:27
1
作者 郑荣才 周刚 +1 位作者 董霞 胡忠贵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41,共9页
依据实测剖面资料和薄片鉴定结果,将龙门山下泥盆统甘溪组谢家湾段确定为以泥质为背景的Ⅰ型混积类型和Ⅱ型混积层序,其Ⅰ型混积类型的形成机理包括间断式和原地式两种混积形式,以风暴流所致的间断式混积为主。相关的混积相可划分为混... 依据实测剖面资料和薄片鉴定结果,将龙门山下泥盆统甘溪组谢家湾段确定为以泥质为背景的Ⅰ型混积类型和Ⅱ型混积层序,其Ⅰ型混积类型的形成机理包括间断式和原地式两种混积形式,以风暴流所致的间断式混积为主。相关的混积相可划分为混积滨岸、碎屑混积陆棚和碳酸盐混积陆棚三种混积相类型,以及①滨岸潮缘残积物+混积潮坪、②混积陆棚泥+远源风暴流、③混积陆棚泥+近源砂质风暴流、④混积陆棚泥+近源混积风暴流和生物滩与点礁四种混积微相类型的沉积组合。其Ⅱ型混积层序可划分出SMST、TST、EHST和LHST四个沉积体系域,各体系域由不同的混积类型、混积序列和混积强度的准层序叠置而成,以SMST和LHST的原地式混积作用最强,TST的间断式混积作用最弱,而EHST具有交替的间断式与原地式叠加混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下泥盆统甘溪组谢家湾段 滨岸 碎屑陆棚 碳酸盐混积陆棚 层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