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负载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各路输出的恒压特性设计
被引量:
16
1
作者
卢伟国
陈伟铭
李慧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7-1147,共11页
在多负载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非期望耦合线圈之间的磁场交叉耦合导致系统建模复杂以及各路负载恒压设计难以实现。为此,本文提出多层结构的隔离方案以实现非期望耦合线圈间的磁交叉去耦,基于此,给出多路负载无源恒压输出设计。在...
在多负载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非期望耦合线圈之间的磁场交叉耦合导致系统建模复杂以及各路负载恒压设计难以实现。为此,本文提出多层结构的隔离方案以实现非期望耦合线圈间的磁交叉去耦,基于此,给出多路负载无源恒压输出设计。在磁交叉去耦方案中,采用三层结构(铁氧体-铝-铁氧体)的隔离方案对同轴线圈的非期望耦合进行去耦,采用双层结构(铁氧体-铝)实现对非同轴线圈的磁交叉去耦。把所提的磁交叉去耦方案应用到一个三负载六线圈的级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系统中非期望耦合线圈间的互感降低至小于原来的6%,而期望耦合线圈间的互感得到一定提升。进一步利用T参数矩阵法设计出无源补偿网络,实现各路负载恒压特性。最后实验结果表明,各路负载在10~100Ω的变化范围内负载的最大电压偏差不超过其设计值的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
磁交叉去耦
多负载恒压
无源补偿网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负载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各路输出的恒压特性设计
被引量:
16
1
作者
卢伟国
陈伟铭
李慧荣
机构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出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7-114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7185)
文摘
在多负载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非期望耦合线圈之间的磁场交叉耦合导致系统建模复杂以及各路负载恒压设计难以实现。为此,本文提出多层结构的隔离方案以实现非期望耦合线圈间的磁交叉去耦,基于此,给出多路负载无源恒压输出设计。在磁交叉去耦方案中,采用三层结构(铁氧体-铝-铁氧体)的隔离方案对同轴线圈的非期望耦合进行去耦,采用双层结构(铁氧体-铝)实现对非同轴线圈的磁交叉去耦。把所提的磁交叉去耦方案应用到一个三负载六线圈的级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系统中非期望耦合线圈间的互感降低至小于原来的6%,而期望耦合线圈间的互感得到一定提升。进一步利用T参数矩阵法设计出无源补偿网络,实现各路负载恒压特性。最后实验结果表明,各路负载在10~100Ω的变化范围内负载的最大电压偏差不超过其设计值的9.3%。
关键词
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
磁交叉去耦
多负载恒压
无源补偿网络
Keywords
Multi-coi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agnetic cross-decoupling
multi-load constant voltage
passive compensated network
分类号
TM724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负载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各路输出的恒压特性设计
卢伟国
陈伟铭
李慧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