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渊炳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7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8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体征和主要症状进行筛选与进行OCSP分型,并且分别对其进行CT成像、磁共振成像比较分...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8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体征和主要症状进行筛选与进行OCSP分型,并且分别对其进行CT成像、磁共振成像比较分析。分析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 93例患者的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一致,分型总准确率为73.03%。各亚型分型准确率分别为TACI78.6%(11/14)、PACI79.5%(31/39)、LACI70%(35/50)、POCI64%(16/2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对应关系较为密切,有利于临床分型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SP分型 脑梗死急性期 磁共振成像分型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关天明 丛喜达 王立娟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655-656,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进行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同时进行OCSP分型。对比分析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型结果显... 目的:探讨研究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进行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同时进行OCSP分型。对比分析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型结果显示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平均准确率达到74.9%,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于临床分型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期 OCSP分型 磁共振成像分型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渊炳 庄伟雄 +1 位作者 陈石伙 严清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1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对应关系。方法分析10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通过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结果 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符合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快速的...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对应关系。方法分析10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通过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结果 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符合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快速的区分为明确特征的OCSP 4个亚型,这种方法简便、快速,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由于其与预后和病变部位密切相关,从而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期 OCSP分型 磁共振成像分型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郁烨 陈晋 周敏露 《四川中医》 2023年第6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磁共振成像(MRI)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PCM患者96例(96处病灶)作为PCM组,根据中医证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肝经蕴热证组(n=57)、余毒未清证组(n=39)。记...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磁共振成像(MRI)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PCM患者96例(96处病灶)作为PCM组,根据中医证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肝经蕴热证组(n=57)、余毒未清证组(n=39)。记录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并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MRI分型、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ADC值。结果:肝经蕴热证组以乳房结块、红肿、乳头凹陷为主,余毒未清证组以乳房肿胀溃疡、脓水淋漓及乳头凹陷为主。肝经蕴热证组ADC值显著低于余毒未清证组(P<0.05),但TI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肝经蕴热证组MRI表现以脓肿型为主占75.44%(43/57),T1W1为低信号,T2W1为高信号,增强扫描为脓肿环形,片状或蜂窝状,其次为炎症型24.56%(14/57),未见混合型。余毒未清证组以脓肿型和混合型为主,分别占56.41%(22/39)和43.59%(17/39),未见炎症型。肝经蕴热证组和余毒未清证组MRI分型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M的MRI分型与中医证型可能在疾病进展过程中逐渐趋于一致,临床可通过MRI检查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分型 中医证型 相关性
下载PDF
腰椎间盘髓核细胞活性与MRI退变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谢沛根 刘小明 +4 位作者 庞卯 陈瑞强 刘斌 董健文 戎利民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9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的髓核细胞进行培养及活性测定,明确髓核细胞活性与MRI退变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取腰椎间盘髓核组织20例,均为我科收治单一手术节段患者,其中A组2例,为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PearceⅠ&Ⅱ型);B、C、D三组... 目的通过对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的髓核细胞进行培养及活性测定,明确髓核细胞活性与MRI退变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取腰椎间盘髓核组织20例,均为我科收治单一手术节段患者,其中A组2例,为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PearceⅠ&Ⅱ型);B、C、D三组分别6例,分别为MRI分型轻、中、重度(PearceⅢ型,Ⅳ型,Ⅴ型),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均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体外髓核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于5 d,10 d,15 d,20 d,25 d五个时间段消化细胞,细胞计数了解各组细胞活性,CCK-8比色法绘制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比较各组差异。结果髓核细胞计数在同时间点上A组明显高于B、C、D组,B、C、D组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同时间点上A组OD值(吸光值)明显高于B、C、D组,B、C、D各组之间OD值(吸光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1正常腰椎间盘组织髓核细胞活性明显高于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2MRI分型轻、中、重度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活性与其分型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分型 髓核细胞 细胞活性
下载PDF
基于MRI特征的不同类型子宫腺肌病采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王亮 李俊书 +4 位作者 王李刚 杜海琴 潘巧玉 代晶 朱一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426-433,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子宫腺肌病的MRI特征,研究联合采用聚焦超声消融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20例采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19~52岁,中位年龄43岁;病程1~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子宫腺肌病的MRI特征,研究联合采用聚焦超声消融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20例采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19~52岁,中位年龄43岁;病程1~27年,中位病程为3年;身体质量指数(BMI)17.2~33.7 kg/m^(2),中位BMI22.7 kg/m^(2);单发病灶95例,多发病灶125例;痛经203例,经量增多125例,痛经合并经量增多94例。根据术前盆腔MRI检测的病灶和侵入程度分为4个亚型。采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分析4个亚型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情况和不良反应,对比分析术后病灶变化情况、经量及痛经缓解等情况。结果参照Kishi分型,患者术前的MRI结果分成4个亚型,其中78例为Ⅰ型(35.5%),71例为Ⅱ型(32.3%),28例为Ⅲ型(12.7%),43例为Ⅳ型(19.5%)。所有患者在镇静镇痛作用下均完成治疗,所有患者术后病灶体积均缩小,且缩小率随时间而逐渐增加。在手术6个月后,Ⅲ型病灶缩小率(69.7%±13.7%)较其他3个亚型的更大(P<0.05),病灶缩小率Ⅱ型(51.1%±23.8%)、Ⅰ型(49.6%±22.1%)、Ⅳ型(44.4%±27.8%)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的月经量评分均随时间逐渐减少,其中Ⅲ型患者术后6个月的经量增多缓解率(100.0%)明显高于其他3个亚型(88.4%、88.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的痛经评分均随时间逐渐降低,其中Ⅲ型患者术后6个月的痛经缓解率(100.0%)明显高于其他3个亚型(87.0%、89.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亚型患者不良反应均为A级和B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焦超声消融对不同类型的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子宫腺肌病的不同亚型疗效差异明显,其中该手段在Ⅲ型患者中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分型 子宫腺肌病 聚焦超声消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粉刺性乳痈的MRI影像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淼 吴雪卿 +3 位作者 万华 邵士君 瞿文超 姜晓燕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粉刺性乳痈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特征,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27例粉刺性乳痈患者,均于术前行MRI增强扫描,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局限型、单纯型、复杂型的临床分型,观察分析与其相对应的MRI影像学表现... 目的:分析粉刺性乳痈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特征,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27例粉刺性乳痈患者,均于术前行MRI增强扫描,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局限型、单纯型、复杂型的临床分型,观察分析与其相对应的MRI影像学表现。结果:2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限型、单纯型和复杂型三种临床分型。MRI影像下病灶于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抑脂信号下呈高信号或等高信号,边界欠清晰,增强后病灶全部明确显示。其中局限型8例,局部皮肤无明显水肿增厚表现,增强扫描后病变明显强化,脓肿显示清晰;单纯型11例,患侧乳房较健侧明显增大,可见乳头内缩,增强后病变部位明显强化,脓肿清晰显影,脓腔范围较大,可见胸筋膜轻度强化;复杂型8例,增强扫描后病变明显强化,范围累及整个乳房。结论:MRI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侵犯范围和病情进展程度,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刺性乳痈 磁共振成像 临床分型 影像特征
下载PDF
胎盘植入41例宫腔镜电切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晓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5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胎盘植入的可行性。方法 41例核磁共振成像(MRI)分型为Type 0、1、2的胎盘植入患者,均行宫腔镜下植入胎盘组织电切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40例患者一次性切除植入的胎盘组织。手术无子宫穿孔等...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胎盘植入的可行性。方法 41例核磁共振成像(MRI)分型为Type 0、1、2的胎盘植入患者,均行宫腔镜下植入胎盘组织电切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40例患者一次性切除植入的胎盘组织。手术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0~80 min,术中出血量2~50 ml。30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后月经恢复,11例患者2个月后月经恢复。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MRI分型为Type 0、1、2的胎盘植入患者安全、可行,具有微创、可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磁共振成像分型 宫腔镜 电切治疗
下载PDF
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MRI分型及损伤特点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东明 邓开鸿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2008-2012,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的MRI诊断标准、分型及损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3月行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资料,筛查出内侧盘状半月板患者26例(28个患膝)进行研究,对冠状位髁间棘层面内侧半月板宽度与胫骨平台宽度之比...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的MRI诊断标准、分型及损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3月行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资料,筛查出内侧盘状半月板患者26例(28个患膝)进行研究,对冠状位髁间棘层面内侧半月板宽度与胫骨平台宽度之比(板面比)、矢状位半月板后角最厚层面厚度(半月板后角厚度)与矢状位"领结样"改变层数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同时根据MRI结果将内侧盘状半月板分为完全型与不完全型,比较两种类型内侧盘状半月板的损伤率。结果 28个内侧盘状半月板中,完全型16个,不完全型12个。板面比为0.29±0.06;半月板后角厚度为(5.31±0.92)mm。另外,盘状半月板伴撕裂17个,损伤率为60.7%,其中完全型损伤率为81.2%,不完全型损伤率为33.3%,完全型内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率高于不完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MRI诊断标准为矢状位连续"领结样"改变层数≥3层、板面比≥0.20、半月板后角厚度≥4.40 mm;内侧盘状半月板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完全型损伤率大于不完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盘状半月板 磁共振成像分型 损伤
原文传递
聚焦超声消融治疗不同型别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易 何玉春 +1 位作者 刘晓芳 何佳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21期3623-3628,3633,共7页
目的比较基于磁共振(MRI)特征不同型别子宫腺肌病聚焦超声消融(FUA)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行FUA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227例,根据术前盆腔MRI检查,根据病灶位置将其分为4个亚型,其中Ⅰ型(内生... 目的比较基于磁共振(MRI)特征不同型别子宫腺肌病聚焦超声消融(FUA)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行FUA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227例,根据术前盆腔MRI检查,根据病灶位置将其分为4个亚型,其中Ⅰ型(内生型)82例,Ⅱ型(外生型)75例,Ⅲ型(结节型)34例,Ⅳ型(异质型)36例。对比分析4种亚型子宫腺肌病FUA治疗结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对比术后3、6个月病灶体积变化情况、痛经及月经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镇静镇痛下顺利完成FUA治疗,按国防放射介入学会(SIR)分级发生A级不良反应51例(22.47%),B级不良反应3例(1.32%),无C~F级不良反应发生,各型A、B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患者病灶消融率(NPVR)明显高于其他3型(P<0.05),Ⅰ、Ⅱ、Ⅳ型间两两比较,病灶N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病灶体积变化:所有患者治疗后病灶体积较术前均有缩小,缩小率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大。术后6个月,Ⅲ型患者病灶缩小率大于其他3型(P<0.05),Ⅰ型、Ⅱ型、Ⅳ型间两两比较,病灶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增多症状缓解情况:术后6个月,Ⅲ型患者的月经量增多症状总缓解率100%,而Ⅳ型患者的月经量增多症状总缓解率低于Ⅰ、Ⅱ、Ⅲ型(P<0.05),无效患者比例较高。痛经症状缓解情况:术后6个月,Ⅲ型患者的痛经症状总缓解率100%,完全缓解率(58.1%,18/31)高于其他3型(P<0.05)。结论FUA治疗不同类型子宫腺肌病是安全有效的,但不同腺肌病亚型间疗效存在差异,Ⅲ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FUA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3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消融 子宫腺肌病 磁共振分型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