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1
作者 丁宁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7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开展MRI检查,包括MRI平扫、DCE-MRI、DWI,并以手术病...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开展MRI检查,包括MRI平扫、DCE-MRI、DWI,并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统计良恶性病变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并采用kappa检验验证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与手术病理的一致性;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在形态、包膜、边界、内部回声、伴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11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出恶性48例,良性64例;其中DCE-MRI检出恶性42例,检出率为87.50%(42/48);DWI检出恶性41例,检出率为85.42%(41/48);联合检查检出恶性47例,检出率为97.92%(47/48);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CE-MRI、DWI单一检测,阴性预测值高于DW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pa检验显示,DCE-MRI与手术病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15,P=0.000);DWI与手术病理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96,P=0.000);联合检查与手术病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45,P=0.000);乳腺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边缘模糊、内部回声不均、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占比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查可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误诊风险,可用于指导早期治疗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2
作者 丁书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9期42-44,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均接受DCE-MRI检查,根据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均接受DCE-MRI检查,根据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估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将其分为轻型组(0~15分)、中重型组(≥16分),比较ACI患者梗死侧、对侧的DCE-MRI定量参数差异,对比轻型组、中重型组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DCE-MRI定量参数的相关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对ACI患者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诊断效能。结果:ACI患者梗死侧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高于对侧(P<0.05);中重型组的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速率常数(K_(ep))、血浆容积分数(V_(p))均高于轻型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K^(trans)、V_(e)、K_(ep)、V_(p)均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trans)、V_(e)、K_(ep)、V_(p)诊断ACI患者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3、0.751、0.663、0.717,四项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83,联合检测的AUC值高于K^(trans)、V_(e)、K_(ep)、V_(p)单独检测。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且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诊断ACI患者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效能较高,可为临床中ACI患者神经功能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新瑜 熊伟 +3 位作者 韩路军 张雪林 邱士军 李绍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6人行肝脏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n=9)、轻度纤维化(n=5)、中重度纤维化(n=7)及肝硬化(n=15)共4组...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6人行肝脏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n=9)、轻度纤维化(n=5)、中重度纤维化(n=7)及肝硬化(n=15)共4组。获取门静脉、肝、脾的TIC,评价峰高、TTP、信号上升最大斜率(MSI)和信号下降最大斜率(MSD)等TIC量化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评价TIC斜率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力。结果各ROI的TIC曲线的峰高、MSI、肝脾的MSD均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r为-0.446~-0.800),TTP与之呈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P<0.05,r>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轻度肝纤维时,各斜率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47~0.783,其中脾MSD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中度以上纤维化(S≥3)时,AUC为0.728~0.877,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脾MSI、脾MSD;诊断肝硬化时,AUC为0.742~0.821,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动脉期脾MSI、脾MSD。结论 MR动态增强TIC能反映肝纤维化进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的对比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豪 张丽雅 +3 位作者 周旭峰 李华丽 何莎莎 刘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6期4-7,共4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病理活检,在接受新辅助化疗之后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 目的:比较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病理活检,在接受新辅助化疗之后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化疗前均进行体检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32例患者因病情需要于辅助化疗前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对比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疗效评估和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通过术后病理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于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特异性和准确性表现良好、一致性较高,差异显著。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具有积极评估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孔源 李文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行DCE-MRI并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分为原发性肝癌组27例和非癌结节组12例。应用Tissue-4D软件进行测量分析,获得...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行DCE-MRI并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分为原发性肝癌组27例和非癌结节组12例。应用Tissue-4D软件进行测量分析,获得感兴趣区的组织容积灌注参数即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e)、速率常数(Kep)。结果两组患者Ktrans、Ve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Kep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有中度诊断价值。诊断原发性肝癌Ktrans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298 min^(-1),敏感度为0.926,特异度为0.750。诊断原发性肝癌Ve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237,敏感度为0.926,特异度为0.500。结论 DCE-MRI可以定量分析病变的微循环情况,为鉴别原发性肝癌与非癌结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原发性肝癌 微血管通透性 组织容积灌注参数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航 刘宁 沈剑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诊治肝纤维化患者70例进行分组,常规组使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情况进行测评,实验组使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情况的评定,对比其结...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诊治肝纤维化患者70例进行分组,常规组使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情况进行测评,实验组使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情况的评定,对比其结果。结果实验组符合率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能够增加对该病诊断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肝纤维化程度 评价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3期356-357,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肝纤维化治疗的患者40例,按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纤维化组、中重度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比较各组患者肝实质部位的TIC...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肝纤维化治疗的患者40例,按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纤维化组、中重度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比较各组患者肝实质部位的TIC、TTP、评价峰高、信号上升的最大斜率(MSI)和信号下降的最大斜率(MSD)。结果:MSI、MSD、TIC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TTP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可反映患者肝纤维化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是一种优秀的无创肝纤维化程度评价的新型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 肝纤维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民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23期2891-2893,共3页
乳腺癌作为女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女性的健康。据统计乳腺癌正以每年百分之三到四的比率迅速增长,而且发病的年龄趋向年轻化。本研究主要是通过用1.5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中形态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 乳腺癌作为女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女性的健康。据统计乳腺癌正以每年百分之三到四的比率迅速增长,而且发病的年龄趋向年轻化。本研究主要是通过用1.5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中形态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与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病变的ADC值的差异进行对比,并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旨在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及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乳腺良恶性病变 扩散加权成像 临床应用 女性恶性肿瘤 鉴别 乳腺癌 ADC值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晓宾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1期1662-1663,共2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评估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56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行活检获取病理资料,随后行新辅助化疗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分别给予磁共振动态成像及彩...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评估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56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行活检获取病理资料,随后行新辅助化疗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分别给予磁共振动态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疗效评估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磁共振动态成像检查法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疗效缓解率(55.36%)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51.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态成像的Kappa值为0.904,一致性良好,彩色多普勒超声的Kappa值为0.513,一致性一般。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与病理检测的一致性良好,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估价值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效果评估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宫颈癌分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伟 《大医生》 2023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临沂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经由病理检查以明确病情,并于术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临沂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经由病理检查以明确病情,并于术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DCE-MRI联合DW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分析不同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对于宫颈癌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宫颈癌高分化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指数(Ve)、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参数(Ktrans)]低于中分化与低分化患者(P <0.05);宫颈癌Ⅳ期患者的Ve、Kep、Ktrans高于Ⅰ、Ⅱ、Ⅲ期患者,表现扩散系数(ADC)低于Ⅰ、Ⅱ、Ⅲ期患者(P <0.05);DCE-MRI联合DWI检查在鉴别诊断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高于常规MRI检查(P <0.05);DCE-MRI联合DWI在宫颈癌旁组织侵犯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E-MRI联合DWI与常规MRI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DWI检查能够准确鉴别宫颈癌的分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癌旁组织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陈杰 史振峰 +1 位作者 木合塔尔江 刘艳 《新疆医学》 2013年第2期69-71,共3页
前列腺血供丰富,血流动力学情况复杂,病理状态下的改变也复杂多样。本研究观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病变的动态增强MRi表现,探讨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前列腺癌 扫描诊断 血流动力学 MRI表现 病理状态 增生病变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黎鑫乐 谭令 柴维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病变病灶146个(良性106个,恶性40个),参照MRI BI-RADS 2013版分析病灶形态,... 目的:分析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病变病灶146个(良性106个,恶性40个),参照MRI BI-RADS 2013版分析病灶形态,使用Simenseaera 1.5 T后处理工作站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探讨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根据MRI强化情况,分为肿块型强化病灶90个和非肿块型强化病灶56个。肿块型强化病灶中,恶性病灶呈形态不规者则较良性更多见(100.0%比62.2%)(P<0.05),肿块型良性病灶以边缘光滑为主54.1%(40/74),肿块型恶性病灶边缘毛刺为主(9/16)。良性肿块型病灶直径以1 cm以内为主59.5%(44/74),恶性肿块型病灶直径以1~5 cm为主100.0%(16/16)(P<0.05)。良性肿块型强化病灶以均匀强化为主47.3%(35/74),恶性肿块型病灶以不均匀强化为主75.0%(12/16)(P<0.001)。非肿块型强化病灶中,良恶性乳头状病变均以节段分布为主(良性56.3%比恶性62.5%),恶性病灶区域或弥漫分布较良性病灶多见(25.0%比6.3%)(P<0.05),良性病灶局灶分布较恶性病灶多见(37.5%比12.5%)(P>0.05)。良恶性乳头状病变的TIC均以平台型及流出型为主(71.7%比95.0%)(P<0.05)。恶性病灶以囊性为主者(实性占比<25%)较良性病灶更多见(10.0%比0.9%)(P<0.05)。良恶性乳头状病变均多见导管扩张(62.3%比75.0%)。良性乳头状病变的平均ADC值约1.13×10^-3mm^2/s,恶性乳头状病变的平均ADC值约0.95×10^-3mm^2/s (P<0.05);区分两者的最佳临界值为0.96×10^-3mm^2/s。结论:乳头状病变肿块型病灶的形态、边缘、直径、强化方式,非肿块型病灶的分布及ADC值,对于乳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乳头状病变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与子宫内膜癌病灶浸润深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世全 米磊 杨兴亮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1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子宫内膜癌病灶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选取8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接受DCE-MRI检查,测量其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依据病理学检...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子宫内膜癌病灶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选取8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接受DCE-MRI检查,测量其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依据病理学检查病灶肌层浸润深度情况,将84例患者分为未浸润组(n=18)、浅肌层浸润组(n=37)和深肌层浸润组(n=29),比较3组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与DCE-MRI定量参数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CE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患者Kep、K^(trans)、V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浅肌层浸润组、深肌层浸润组患者的Kep、K^(trans)、Ve均高于未浸润组,深肌层浸润组患者的Kep、K^(trans)、Ve均高于浅肌层浸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与Kep、K^(trans)均呈正相关(r=0.674、0.628,P﹤0.01),与Ve无相关性(r=0.327,P﹥0.05)。K^(trans)、Kep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的AUC分别为0.834、0.806,均大于Ve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的AUC(P﹤0.05)。结论随着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增加,DCE-MRI定量参数中Kep、K^(trans)、Ve随之增加,Kep、K^(trans)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且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子宫内膜癌 浸润深度 相关性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佳敏 黄丽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6例,设为子宫内膜癌组...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6例,设为子宫内膜癌组;另选取同期50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行DCE-MRI检查,对比两组DCE-MRI定量参数,分析不同术前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DCE-MRI定量参数,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子宫内膜癌组患者DCE-MRI定量参数ADC-stand、ADC-slow、ADC-fast水平低于对照组,K^(trans)、K_(ep)、V_(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DCE-MRI定量参数ADC-stand、ADC-slow水平低于Ⅱ期和Ⅰa、Ⅰb期,K^(trans)、K_(ep)、V_(e)水平高于Ⅱ期和Ⅰa、Ⅰb期(P<0.05)。Ⅰa、Ⅰb期子宫内膜癌患者DCE-MRI定量参数ADC-stand、ADC-slow水平高于Ⅱ期,K^(trans)、V_(e)水平低于Ⅱ期(P<0.05)。DCE-MRI定量参数ADC-stand、ADC-slow、ADC-fast与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呈负相关,K^(trans)、K_(ep)、V_(e)与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CE-MRI定量参数ADC-stand、ADC-slow、K^(trans)、V_(e)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与术前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评估的有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术前分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翔 郭兴华 +2 位作者 王晋君 张晓红 王娟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8期1301-1303,共3页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预后较差,及早确诊并进行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目前原发性肝癌诊断金标准仍为病理学检查,但由于创伤明显,临床多应用于肝癌风险较高患者检查,具有一定局限性。磁共振成...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预后较差,及早确诊并进行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目前原发性肝癌诊断金标准仍为病理学检查,但由于创伤明显,临床多应用于肝癌风险较高患者检查,具有一定局限性。磁共振成像是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其中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提高诊断符合率、鉴别不同类型病灶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原发性肝癌 诊断符合率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检查 肿瘤 原发性 延长生存期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克隆氏病局部炎症活性的量化分析
16
作者 Pauls S Kratzer A +2 位作者 RieberS 张菁 漆剑频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193-193,共1页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克隆氏病 炎症 量化分析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1H-MRS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荣慧 邓利猛 +2 位作者 田宗武 龚剑英 李育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9期269-270,共2页
目的总结乳腺癌的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表现和单体素1H-MRS特点,探讨单纯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与其联合1H-MRS对乳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过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分析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单体素1H-MRS的影... 目的总结乳腺癌的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表现和单体素1H-MRS特点,探讨单纯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与其联合1H-MRS对乳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过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分析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单体素1H-MRS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单纯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与其联合1H-MRS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果乳腺癌TIC曲线类型主要表现为流出型(Ⅲ),1H-MRS常出现明显的胆碱峰。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阳性率为90%,其联合1H-MRS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8%。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1H-MRS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P<0.01)。结论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和1H-MRS成像表现特殊,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能为临床诊治乳腺癌提供有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 诊断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晋 刘慧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5期192-193,共2页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实施治疗的肝纤维化治疗患者100例,将其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血清学肝纤维化程度评价;观察组50例患者则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实施治疗的肝纤维化治疗患者100例,将其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血清学肝纤维化程度评价;观察组50例患者则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评价符合率为80.0%,对照组患者则仅为60.0%,两组之间符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价中,明确诊断出MSI、MSD、TIC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TTP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应用,更有助于对提高其临床诊断符合率,值得进一步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肝纤维化程度 评价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建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年第3期297-298,共2页
前列腺癌是因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而导致的结果,其为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与病死率[1]。目前对于该疾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改变有较大相关性,患者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表现,严... 前列腺癌是因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而导致的结果,其为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与病死率[1]。目前对于该疾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改变有较大相关性,患者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表现,严重时还将发生尿潴留等。由于上述症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似,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进而延误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3]。而尽早发现前列腺癌对预防局部转移或进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将经直肠超声(TRUS)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用于诊断前列腺癌,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具体信息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前列腺癌 经直肠超声 早期诊断 价值观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组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2期68-69,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乳腺癌患者40例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综合分析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对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乳腺癌患者40例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综合分析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对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40例患者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如下:无Ⅰ型曲线者,2例Ⅱ型曲线,38例Ⅲ型曲线;结果分布如下表1;40例患者中,36例中强化阈值在90%以上,占比为90.00%;4例中强化阈值在90%以下,占比为10.00%。结论:乳腺癌诊断期间,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可以将病变位置、血流信号等清楚的显示出来,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采纳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