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2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HCM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雪菲 焦凤辉 +2 位作者 王桂东 杨扬 刘彭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 探究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在肥厚型心肌病(HCM)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遴选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92例HCM患者(HCM组)及33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M R检查,比较H CM组与健康组CMR左心参数,评估H CM心肌纤维化程... 目的 探究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在肥厚型心肌病(HCM)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遴选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92例HCM患者(HCM组)及33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M R检查,比较H CM组与健康组CMR左心参数,评估H CM心肌纤维化程度,比较HCM患者中LGE+与LGE-及不同预后情况CMR左心参数,分析H CM患者CM R左心参数与预后相关性,评估CM R左心参数对HC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CM组SV、IVSd、LVM、CI、LATD及LASID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LVEDV、LVESV、LVMI和LVWT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CMR LGE检查显示,70例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LGE+),心肌纤维化位置以基底段前间隔壁居多(45.65%),其次为乳头肌水平下间隔壁(18.48%)及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壁(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E+与LGE-患者CI、LVWT和LVM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LVEDV、LVES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LGE+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数与LVMT和LVMI呈正相关(P<0.05),与CI负相关(P<0.05);HCM患者中,41例随访期间发生胸痛症状,胸痛组CI显著低于无胸痛组(P<0.05),LVWT和LVMI显著高于无胸痛组(P<0.5),两组LVEF、LVEDV、LVESV和S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 CI、LVWT和LVMI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分别为0.742、0.926和0.773。结论 CMR在HCM心肌纤维化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应用于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肥厚型心肌病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价宫颈癌宫旁浸润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星臣 张晓燕 +3 位作者 徐晨 董桂青 曲倩倩 邓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201-203,共3页
宫颈癌是一种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常见恶性肿瘤,它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特别高。宫旁浸润(PMI)是宫颈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与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已受到广泛的临床关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结合了多种成像模式,能够获取多种不同的成像参... 宫颈癌是一种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常见恶性肿瘤,它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特别高。宫旁浸润(PMI)是宫颈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与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已受到广泛的临床关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结合了多种成像模式,能够获取多种不同的成像参数,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信息,这些不同的成像模式也可以提供关于组织结构、代谢状态、血流情况等多方面的信息,对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与影像组学的发展,对宫旁浸润的诊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将对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宫颈癌宫旁浸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宫颈癌 宫旁浸润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麒民 李兵 +2 位作者 钟向凯 邱志强 杨汉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92-194,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syndrome,IBS)是指缺乏能解释其症状的生化指征或者器质性病变的,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排便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认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脑一...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syndrome,IBS)是指缺乏能解释其症状的生化指征或者器质性病变的,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排便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认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脑一肠互动异常是目前最有可能被认可的IBS发病机制之一。fMRI能无创地,较敏感地反映IBS的脑功能区变化。本文旨对fMRI技术在IBS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相应脑区的活动特点,以进一步探究其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下载PDF
Fe^(3+)掺杂的聚氨基吡咯纳米粒子用于原位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和光热治疗
4
作者 朱宣祺 崔丽影 +2 位作者 赵欣宇 姜玲 张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7,共8页
利用铁离子诱发的氨基吡咯氧化聚合反应及铁离子与聚氨基吡咯间的配位作用制备了尺寸均一的铁离子掺杂聚氨基吡咯纳米粒子(Fe/Ppy-NH_(2)NPs).Fe/Ppy-NH_(2)NPs的胶体稳定性良好,其中铁离子的质量分数高达17.4%.铁离子在Fe/Ppy-NH_(2)NP... 利用铁离子诱发的氨基吡咯氧化聚合反应及铁离子与聚氨基吡咯间的配位作用制备了尺寸均一的铁离子掺杂聚氨基吡咯纳米粒子(Fe/Ppy-NH_(2)NPs).Fe/Ppy-NH_(2)NPs的胶体稳定性良好,其中铁离子的质量分数高达17.4%.铁离子在Fe/Ppy-NH_(2)NPs中的大量掺杂,一方面,能够增强其在近红外光区的消光能力,Fe/Ppy-NH_(2)NPs的光热转化效率高达37.9%,是一种良好的光热试剂,能够实现对肿瘤的光热治疗;另一方面,铁离子3d轨道中存在的单电子能够降低纵向弛豫时间,Fe/Ppy-NH_(2)NPs能够作为T_(1)加权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实现对肿瘤的定位.Fe/Ppy-NH_(2)NPs在对原位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和光热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基吡咯 Fe^(3+)掺杂 磁共振成像 光热治疗
下载PDF
骨髓脂肪对骨转移的影响及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估
5
作者 谢青霖 张晓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5,共8页
背景:早期骨转移的准确诊断对治疗方案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活检是骨转移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有创且标本尺寸小等缺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难以落实。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基于化学... 背景:早期骨转移的准确诊断对治疗方案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活检是骨转移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有创且标本尺寸小等缺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难以落实。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基于化学移位编码的水脂肪成像等被广泛应用于骨转移的诊断,衍生的标志物包括表信号脂肪分数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均能反映骨髓脂肪含量。目前,对于骨髓脂肪在骨转移瘤发生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焦点。目的:现就骨髓脂肪对骨转移的影响及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估技术进行综述,归纳比较不同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评估骨转移的优劣势以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metastases,bone marrow adipocyte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quantitative MRI,fat fraction,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chemical shift encoding-based water–fat imaging”,中文检索词为“骨转移,骨髓脂肪,磁共振成像,定量磁共振成像,脂肪分数,磁共振波谱成像,基于化学移位编码的水脂肪成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获得相关文献67篇。结果与结论:(1)骨髓脂肪细胞能通过分泌多种相关激素及细胞因子、为肿瘤细胞提供能量、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等多种途径协助骨转移的发生;(2)磁共振定量技术能够精确地定量脂肪组织,测量骨髓中脂肪含量的变化有助于骨转移的诊断;(3)磁共振波谱成像能够通过不同质子的进动频率反映不同的代谢产物,因此可用于脂肪定量,是目前用于评估转移性骨折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4)基于化学移位编码的水脂肪成像可以使水和脂肪信号得以在正相位和反相位相分离,从而测量脂肪组织的信号,在鉴别椎体良恶性骨折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骨髓脂肪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基于化学移位编码的水脂肪成像 综述
下载PDF
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6
作者 马家骐 黄波 柴丽敏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 目的探讨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DWI、DCE-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DWI、DCE-MRI的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比较肝内良、恶性病变灌注参数。结果CT平扫、DWI、DCE-MRI联合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5.74%、特异度为97.22%、准确性为96.39%、阳性预测值为97.83%、阴性预测值为94.59%,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27),均高于各项单一检查。恶性病变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均高于良性病变,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低于良性病变(均P<0.05)。结论CT平扫、DWI、DCE-MRI联合检查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优于各项单独检查,且准确性较高。同时,DCE-MRI的灌注参数可提供区分良、恶性病变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预测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效果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雯 刘劲松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方案,但由于肿瘤异质性等原因,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受益。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 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方案,但由于肿瘤异质性等原因,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受益。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RI,BOLD-fMRI)等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影像组学均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些技术可以早期预测食管癌患者的放化疗反应。本文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预测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效果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同步放化疗 疗效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高频超声在儿童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诊断中的比较
8
作者 董晚亭 孙强 +2 位作者 何璇 代承忠 潘小文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对比高频超声(HFUS)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儿童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3年1-9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距腓前韧带损伤患儿99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进行HFUS和MRI影像学检查,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诊断以关节镜检查为... 目的对比高频超声(HFUS)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儿童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3年1-9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距腓前韧带损伤患儿99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进行HFUS和MRI影像学检查,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诊断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RI与HFUS在儿童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HFUS检出Ⅰ级损伤3例、Ⅱ级损伤38例、Ⅲ级损伤58例,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对照,HFUS诊断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Ⅰ、Ⅱ、Ⅲ级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0.781、0.809。MRI检出Ⅰ级损伤2例、Ⅱ级损伤43例、Ⅲ级损伤54例,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对照,MRI诊断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Ⅰ、Ⅱ、Ⅲ级损伤的AUC分别为0.927、0.802、0.850。HFUS、MRI诊断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Ⅰ、Ⅱ、Ⅲ级损伤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对照,HFUS诊断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Ⅰ、Ⅱ、Ⅲ级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73.33%、88.24%,特异度分别为98.96%、85.19%、72.92%。MRI诊断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Ⅰ、Ⅱ、Ⅲ级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80.00%、88.24%,特异度分别为100.00%、83.33%、81.25%。结论在儿童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诊断中,MRI与HFUS均具备较好的诊断效能,二者均可对距腓前韧带运动损伤分级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前韧带 磁共振成像 高频超声 儿童 运动损伤 诊断
下载PDF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ADC值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作用
9
作者 缴春悦 邹语嫣 +3 位作者 杨聪 刘绪纶 付芳琴 田荣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行NAC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乳腺癌患者均经过穿刺活检检测,证...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行NAC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乳腺癌患者均经过穿刺活检检测,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并在进行了4~8周期NAC后进行手术切除,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根据Miller&Payne (MP)病理分级系统及临床影像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病理完全反应(pCR)组和病理非完全反应(non-pCR)组;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型。所有患者在进行NAC前、化疗过程中及术前均需进行磁共振检查,并测量肿瘤最大径,勾画出病灶感兴趣区(ROI)并记录ADC值,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TIC的形态、早期强化率(E)及最大强化率(PE)。分别在p CR组和non-p CR组对比NAC前、后的肿瘤最大径、ADC值、TIC曲线、E及PE的变化情况。结果 NAC 2个周期及4个周期后ADC值的变化率、肿瘤最大径的变化率、E的变化率及PE的变化率对NAC疗效的评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在评估乳腺癌NAC疗效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的改变会早于病灶大小的改变,对乳腺癌NAC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磁共振在评价各种类型乳腺癌NAC疗效中luminal A型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ADC值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基于PSO与BP神经网络的磁共振成像设备故障诊断研究
10
作者 方佩玺 张姚昕 赵媛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针对磁共振成像设备故障诊断准确性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合邓普斯特-谢弗证据理论的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参数,并结合邓普斯特-谢弗证据理论融合多... 针对磁共振成像设备故障诊断准确性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合邓普斯特-谢弗证据理论的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参数,并结合邓普斯特-谢弗证据理论融合多传感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10种故障类型下所提模型的故障检测正确率为100%,对10种不同类型故障的平均检测准确率达96.2%,单样本检测耗时为17.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磁共振成像设备 故障诊断 邓普斯特-谢弗证据理论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评估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的价值分析
11
作者 丁伟莉 毛龙云 方权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DCE)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MRI)评估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针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义乌市中心医院接收并治疗的72例直肠腺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以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DCE)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MRI)评估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针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义乌市中心医院接收并治疗的72例直肠腺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以进行回顾性探究。根据EMVI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阴性组(35例)和阳性组(3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序列、DCE及DWI-MRI检查,获得体积转移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体积分数(Ve)、反流速率常数(Kep)和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检测。对EMVI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详尽对比,并深入剖析这两类患者在MRI参数上的差异;同时,评估MRI-EMVI检测结果与病理EMVI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参数诊断病理-EMVI阳性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EMVI阳性组患者CEA水平高于阴性组,肿瘤浸润深度大于阴性组,环周浸润率、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阴性组,组织中低分化、T分期3~4期及N分期阳性占比均高于阴性组(均P<0.05)。病理-EMVI阳性组患者Ktrans、Kep、ADC均高于阴性组,MRI-EMVI阳性率高于阴性组(均P<0.05)。两组患者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EMVI结果比较,MRI-EMVI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89,P<0.05),准确率为83.33%[(29+31)/72],敏感度为78.38%(29/37),特异度为88.57%(31/3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ADC联合诊断病理-EMVI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敏感度为89.53%,特异度为85.67%,均优于各项单一诊断(均P<0.05)。结论在直肠腺癌的术前评估中,DCE与DWI-MRI技术均展现出与病理结果的高度一致性,特别是在确定EMVI阳性状态方面的诊断效能颇为显著。这两项技术不仅能揭示肿瘤的恶性侵袭程度,而且通过联合应用Ktrans、Kep及ADC定量参数,进一步提升EMVI阳性诊断的精确性,预示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体积转移常数 反流速率常数 标准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具有磁共振/荧光双模式成像功能的Fe_(3)O_(4)/CuInS_(2)二元超粒子
12
作者 李滨汐 张燕 姚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42,共9页
在诊疗一体化大背景下,通过设计新颖的纳米材料以实现多模式成像备受关注.其中,磁共振和荧光成像是临床常用的成像手段,将这两种成像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双模式成像,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大便利.本文采用微乳液模板法将具有T_(2)磁共振成像... 在诊疗一体化大背景下,通过设计新颖的纳米材料以实现多模式成像备受关注.其中,磁共振和荧光成像是临床常用的成像手段,将这两种成像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双模式成像,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大便利.本文采用微乳液模板法将具有T_(2)磁共振成像功能的Fe_(3)O_(4)纳米粒子与具有荧光成像功能的CuInS_(2)纳米粒子共组装,制备了Fe_(3)O_(4)/CuInS_(2)二元超粒子.使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对二元超粒子进行修饰,提高了其生物安全性.该二元超粒子除具有双模式成像功能外,引入的Fe_(3)O_(4)纳米粒子还赋予其光热治疗潜力,并可以作为载体负载紫杉醇等药物,为实现成像引导下的肿瘤联合治疗提供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纳米粒子 CuInS_(2)纳米粒子 二元超粒子 磁共振成像 荧光成像
下载PDF
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区激活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一项基于激活似然估计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宁源 兰蕾 +1 位作者 罗阿呷 刘艳琴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60-67,共8页
目的:运用激活似然估计(ALE)分析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胃肠相关脑区激活特点,并试图阐明IBS病人通过针灸治疗后丘脑区活动改变的神经机制。方法:系统检索中文及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2023年5月。运用软件Ginger-ALE 3.0.... 目的:运用激活似然估计(ALE)分析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胃肠相关脑区激活特点,并试图阐明IBS病人通过针灸治疗后丘脑区活动改变的神经机制。方法:系统检索中文及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2023年5月。运用软件Ginger-ALE 3.0.2进行坐标统一化与元分析。计算出的脑区ALE分布图通过Mircron软件与Dpabi软件呈现。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其中IBS病例248例、健康对照者149例。元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被试者比较,IBS病人右侧额下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豆状核、右侧丘脑与右侧脑岛等脑区激活增强,无减弱脑区;而经针灸治疗后,IBS病人与针灸治疗前比较,其左侧额中回、左侧豆状核、左侧中央前回、左侧海马旁与左侧扣带回等脑区激活减弱;进一步联合对比分析发现:豆状核为针灸共同的易激活脑区。结论:IBS患者相关脑区存在神经代谢的改变;针灸可以整体调节IBS患者优势侧脑区功能活动,从而调节胃肠道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针灸 磁共振成像 激活似然估计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IFITM1、LRG1检测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14
作者 齐丽 吴堡 +1 位作者 陈巍 姜家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FITM1)、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检测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疑似子宫肌瘤患者98例,根据病理活检结果或其他诊断方式将患者...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FITM1)、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检测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疑似子宫肌瘤患者98例,根据病理活检结果或其他诊断方式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均进行M RI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ITM1、LRG17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IFITM1、LRG1对子宫肌瘤的临界诊断点;四格表分析M RI联合血清IFITM1、 LRG1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病理结果和影像学等诊断确诊阳性63例,阴性35例。阳性组血清IFITM1、LRG1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血清IFITM1诊断子宫肌瘤的AUC为0.889,血清LRG1诊断子宫肌瘤的AUC为0.873,二者联合诊断子宫肌瘤的AUC为0.946。MRI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准确度为89.80%,灵敏度为93.65%,特异度为82.86%;IFITM1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准确度为82.65%,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71.43%;LR61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准确度为82.65%,灵敏度为87.30%,特异度为74.29%;三者联合检测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准确度为9 2.86%,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为88.57%。结论IFITM1、LRG1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MRI联合血清IFITM1、LR61检测能提高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 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 子宫肌瘤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仲思潼 吕晓琳 +5 位作者 朱瑾怡 杨成妍 常新玥 殷建涛 孙忠人 尹洪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31,共3页
目前,针灸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病及预防保健中,已经成为独特的治疗体系,然而,国际医学界对针灸疗效的认可度仍然存在争议,如何客观、科学探讨针灸治疗量化与标准化是近几年针灸领域中的研究焦点。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不仅能... 目前,针灸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病及预防保健中,已经成为独特的治疗体系,然而,国际医学界对针灸疗效的认可度仍然存在争议,如何客观、科学探讨针灸治疗量化与标准化是近几年针灸领域中的研究焦点。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不仅能显示微观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变化为中医针灸学提供清晰客观的临床信息和可视化依据,亦可反映针灸治疗与中枢系统之间的联系以证实针灸治疗学具有科学性,为推动针灸现代化研究进展作出巨大贡献。文章通过整理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反映针灸治疗效应、针刺手法量学、针灸治病效应机制3个方面以总结其应用优势,探索出提高针灸疗效的新目标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磁共振成像技术 预防 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轻度抑郁障碍患者五音疗法治疗前后脑改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16
作者 佟靖雯 魏景洋 +1 位作者 王阔 梁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37-141,185,共6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评估五音疗法治疗轻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改变。方法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精神心理科就诊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2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五音疗法治疗干预,...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评估五音疗法治疗轻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改变。方法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精神心理科就诊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2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五音疗法治疗干预,对照组仅常规随访。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学量表差异判定五音疗法疗效。比较两组全脑结构、差异脑区及相应脑区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表征五音疗法治疗有效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特异性脑改变。结果试验组经五音疗法治疗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标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杏仁核及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较治疗前缩小,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右侧杏仁核及双侧扣带回、海马体的灰质体积较治疗前增加,且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双侧扣带回、海马体及杏仁核灰质体积变化百分比随HAMA减分率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额中回、额下回及双侧纹状体、扣带回、海马体FA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般症状及体征中面色、思维反应、目光、情志、睡眠情况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口舌未见明显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音疗法对于轻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存在不同脑区的特异性改变,多模态磁共振可以用作为表征抑郁障碍患者脑改变的神经影像学工具,为临床诊断及评估抑郁障碍提供定量影像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轻度抑郁 五音疗法 脑结构
下载PDF
磁共振弹性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强 石喻 +6 位作者 孙洪赞 周明慧 王志颖 罗百合 潘晨 刘柯槿 乞文旭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6,38,共6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在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招募39名病理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宫颈癌组),并招募39名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匹配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健康... 目的探究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在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招募39名病理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宫颈癌组),并招募39名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匹配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宫颈常规磁共振扫描和频率为60 Hz的MRE检查。测量两组受试者宫颈的弹性值以及宫颈癌组肿瘤的体积及浸润深度,收集宫颈癌组患者的肿瘤分期。选择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宫颈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弹性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弹性值、肿瘤体积和浸润深度与宫颈癌分期间的相关性及诊断宫颈癌分期的效能。结果宫颈癌患者组的平均弹性值[(5.76±0.99)kP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94±0.25)kPa;P<0.001]。弹性值、肿瘤体积及浸润深度在早期(≤ⅡA期)、晚期(≥ⅡB期)宫颈癌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与宫颈癌分期呈正相关(r=0.439、0.384、0.322;P均<0.05)。弹性值的诊断效能优于肿瘤体积和浸润深度,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54、0.722、0.687。结论MRE技术可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辅助检查手段,帮助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评估,在宫颈癌研究和治疗策略的制订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弹性成像 肿瘤硬度 磁共振成像 分期
下载PDF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华勒氏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媛 周红俊 +9 位作者 卫波 丛欣莹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T2WI)进行影像学评估,将其分为WD组和非WD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机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神经平面、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等,并分析WD在脊髓的背柱区(DC)、外侧脊髓丘脑束区(ST)和外侧皮质脊髓束区(CS)的信号特点。结果115例(60.2%)出现WD。WD组与非WD组年龄、损伤机制、AIS的等级分布和伤后获得MRI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Z>3.820,χ2>9.104,P<0.05)。WD组中,在损伤部位的上方,DC、ST的WD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7%;在损伤部位的下方,CS的WD发生率为35.7%。根据WD信号出现的方式将其分为3组,只出现DC变化的15例(13%),DC合并ST发生变化为59例(51.3%),DC、ST、CS 3个位置均有变化的41例(35.7%)。3组间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H=90.794,P<0.05),3组间AIS等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规MRI检查T2WI可检测到WD信号,且WD的发生与伤后时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华勒氏变性 磁共振成像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
下载PDF
传统武术套路训练对大学生武术运动员膝关节软骨影响的T2-mapping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成虎 王晨宇 +3 位作者 冉君 章瑶 李小明 夏薇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19-225,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T2-mapping功能磁共振影像学技术对大学生武术运动员膝关节软骨进行定量评估,探究传统武术套路训练对大学生武术运动员膝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选取9名年龄介于18~25岁之间的大学生武术运动员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8...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T2-mapping功能磁共振影像学技术对大学生武术运动员膝关节软骨进行定量评估,探究传统武术套路训练对大学生武术运动员膝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选取9名年龄介于18~25岁之间的大学生武术运动员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8名普通健康的大学生作为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对两组分别进行右膝关节的T2-mapping磁共振检查,并将膝关节软骨分为股骨内侧髁、胫骨内侧髁、髌软骨、股骨外侧髁及胫骨外侧髁5个感兴趣区,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T2值的差异,分析各组膝关节软骨不同感兴趣区T2值的变化。结果:(1)不论性别,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个膝关节面软骨感兴趣区的T2值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2)男性对照组、女性对照组以及女性实验组的膝关节各感兴趣区T2值两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男性实验组膝关节股骨外侧髁与胫骨内侧髁、髌软骨的T2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mapping技术可通过无创手段定量评估传统武术套路训练对大学生膝关节软骨的影响。在长期传统武术套路训练后,男性大学生武术运动员的膝关节出现了异质性改变,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调整方案,以实现针对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套路 大学生 膝关节 软骨 T2-mapping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中医神经调控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小玲 郭春蕾 +1 位作者 张东友 方继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fMRI作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已逐步应用于我国中医药多个领域,其客观、可视化展示中医药疗效相关的脑功能网络变化,促进了中医药发展与现代脑科学研究的融合,为中医药多领域的神经调控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总结近年来国... fMRI作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已逐步应用于我国中医药多个领域,其客观、可视化展示中医药疗效相关的脑功能网络变化,促进了中医药发展与现代脑科学研究的融合,为中医药多领域的神经调控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总结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应用fMRI技术,在针刺、艾灸、推拿及中药领域进行的多方面探索,分析其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相关神经调控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艾灸 中药 推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