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莫靓 韦兵 +4 位作者 聂军 梁任技 胡敏杰 陈贤俊 刘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10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重建制定术前计划,研究组给...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10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重建制定术前计划,研究组给予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定术前计划。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指标,临床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 d、术后3个月对照组FVC、FEV1、PEF、MVV、DLCO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 d对照组FEV1/FVC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FEV1/FVC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3 d、术后3个月研究组FVC、FEV1、PEF、MVV、DLC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67.92%)(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与对照组(24.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应用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3d打印技术 精准治疗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肺功能 术前计划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舰船管系三维建模设计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晓橹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68,共4页
为提升复杂结构舰船管系的设计灵活性,研究3D打印技术在舰船管系三维建模设计中的应用。利用CAD软件建立舰船管系的二维模型,依据舰船管系三角面片的交线段,确定舰船管系的点、线、面关系,将其转换为舰船管系三维模型。将舰船管系三维模... 为提升复杂结构舰船管系的设计灵活性,研究3D打印技术在舰船管系三维建模设计中的应用。利用CAD软件建立舰船管系的二维模型,依据舰船管系三角面片的交线段,确定舰船管系的点、线、面关系,将其转换为舰船管系三维模型。将舰船管系三维模型,导入切片软件中,利用切片引擎运行3D打印切片引擎增强处理算法,切片处理舰船管系三维模型,输出舰船管系三维模型的Gcode代码文件。将Gcode代码导入3D打印机,采用Z字填充法填充舰船管系3D打印材料,实现舰船管系模型的3D打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精准打印舰船管系三维模型,打印结果的尺寸偏差小,提升了舰船管系设计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舰船管系 三维建模设计 三角面片 切片引擎 Z字填充法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舰船航行环境三维建模方法
3
作者 肖赛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159,共4页
通过模拟不同的舰船航行场景和紧急情况,操作人员可以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提高应对实际航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的能力,为此提出基于3D打印技术的舰船航行环境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采集舰船航行区域卫星的测高数据,以该数据为... 通过模拟不同的舰船航行场景和紧急情况,操作人员可以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提高应对实际航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的能力,为此提出基于3D打印技术的舰船航行环境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采集舰船航行区域卫星的测高数据,以该数据为基础使用扰动重力反演方式对舰船航行环境的海底地形进行建模,对其进行纹理映射处理,得到舰船航行环境中的海底地形环境;再以舰船的尺寸、重量、材料等参数数据以及舰船场景图像作为基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3Dmax软件构建舰船三维模型并纹理映射后,得到舰船三维模型,以舰船航行的海底地形三维模型和舰船三维模型为基础,采用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海底地形三维模型和舰船三维模型后,得到现实的舰船航行环境三维建模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具备较强的扰动重力反演能力,可有效得到舰船航行的海底地形三维模型,以及建立舰船三维模型能力较佳,同时可有效运用3D打印机打印舰船三维模型和海底地形三维模型,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舰船航行环境 三维建模 扰动重力反演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之栋 祁家龙 +3 位作者 裴少保 马力 王善松 刘艺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2-926,共5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现有关于3D打印导板技术指导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术中置钉的研究不多。目的:评价3D打印导向模板技术联合后路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D打印导向模板椎弓根螺钉置入后联合施行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15-23岁,平均(18.17±3.49)岁。分析术后2周和术后18个月时脊柱侧弯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手术时间280-540 min,平均(340.83±102.20)min,术中出血量1000-4000 mL,平均(2000.00±1073.70)mL,固定节段9-14个椎体,平均(11.83±1.72)个椎体,矫形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松动;(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周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冠状位主弯的cobb角、冠状面C_(7)铅垂线和S1正中线的距离、矢状面C_(7)铅垂线和S1后缘的距离、顶椎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主弯的cobb角平均矫正率62.22%,术后18个月随访各参数较术后2周无明显变化,矫形效果满意,无感染和内固定断裂;(3)围术期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过换药处理瘢痕愈合,未出现神经并发症;(4)结果表明3D打印导向模板结合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畸形安全有效,矫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去旋转 3d打印导板技术 肋骨切除术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基于DWI的分形维数评价3D打印技术对胶质瘤术后临床疗效的价值
5
作者 席华泽 景梦园 +5 位作者 柴彦军 赵志勇 袁隆 杨晶晶 徐敏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7,44,共7页
目的使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评价个性化3D打印技术是否可以提高手术治疗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36例胶质... 目的使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评价个性化3D打印技术是否可以提高手术治疗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36例胶质瘤患者病例,其中32例为试验组,术前使用了个性化3D打印技术;其余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开颅手术。在术后一周DWI图上手动勾画术区周围边界,绘制二值图后测量FD。使用FD中位数对对照组进行分组,比较对照组中高FD和低FD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神经缺损程度、预后、日常生活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探究个性化3D打印技术是否会影响水肿创面的FD,以及是否会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高FD组的疼痛程度(t=−13.228,P<0.001)、神经缺损程度(t=−2.627,P=0.008)高于低FD组,日常生活能力(t=4.821,P<0.001)及预后(t=−3.058,P=0.003)较低FD组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FD能对患者上述四项评分的高低进行有效区分,术前使用个性化3D打印技术可使得患者水肿带FD下降,减轻神经缺损程度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对改善预后及术区疼痛效果不明显。结论个性化3D打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区创面水肿带的FD,减轻神经损伤,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分形维数 3d打印技术 精准医疗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3D打印先天性心脏病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胡立伟 白凯 +4 位作者 钟玉敏 孙爱敏 王谦 刘金龙 朱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利用不同扫描序列的磁共振图像,通过应用3D打印技术构建儿童心脏模型,探讨磁共振成像在3D打印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建模中的价值。方法:1例1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1.5T MRI检查,使用Torso并行采集体线圈,扫描序列包括三...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利用不同扫描序列的磁共振图像,通过应用3D打印技术构建儿童心脏模型,探讨磁共振成像在3D打印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建模中的价值。方法:1例1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1.5T MRI检查,使用Torso并行采集体线圈,扫描序列包括三维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序列的后获得图像资料;通过MIMICS 17.0软件将DICOM数据导入并对感兴趣区域(ROI)图像建模;使用区域生长的分割方法根据图像的不同对比度分割后生成STL文件数据;将数据导入OBJET 260 3D打印机后即完成建模和打印过程。结果:影像诊断为右房内隔膜导致下腔静脉入口狭窄。术中见下腔静脉口处局部内膜增生形成狭窄环。3D打印的模型与影像诊断及术中手术记录描述完全一致。结论:在相同扫描参数的情况下,3D-SSFP相比于CE-MRA空间分辨率更高,使用3D-SSFP序列构建的3D模型能更为清晰地显示右房内隔膜梗阻的空间位置。3D-SSFP可作为构建3D模型的首选磁共振序列。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中清晰显示解剖畸形,将更有效地辅助诊断并应用于优化手术方案,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带来精准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计算机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筛窦骨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中宝 容庆丰 袁勇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研究计算机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筛窦骨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28例筛窦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机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3D打印组),14例采用传统... 目的研究计算机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筛窦骨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28例筛窦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机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3D打印组),14例采用传统鼻内镜手术切除方法治疗(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D打印组中所有患者筛窦骨瘤切除均在3D打印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鼻内镜手术完成,手术过程顺利。3D打印组手术时间为(35.3±11.14)min,短于传统手术组的(44.1±10.6)min(P=0.014);3D打印组出血量为(89.6±7.1)mL,少于传统手术组的(105.3±6.1)mL(P=0.027)。28例患者均获得24~45个月随访,平均(28.7±3.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头痛、鼻塞、面部不适等症状逐渐消失。3D打印组术后出现1例复视,1个月后复视逐渐消失;传统手术组有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筛窦骨瘤的立体形态和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筛窦骨瘤的治疗有临床指导作用,和传统鼻内镜手术相比,大大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三维重建 3d打印技术 筛窦骨瘤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微小机械零件三维建模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史召峰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5-50,共6页
为提高零件制作精度,减少制作成本,针对微小机械零件,基于3D打印技术设计了一种三维建模方法。基于最小准则方法提取特征区域,并对特征点规范化处理,分别获得3D打印技术中凹凸区域特征;建立骨架树,并计算骨架形状特征的相似度;通过匹配... 为提高零件制作精度,减少制作成本,针对微小机械零件,基于3D打印技术设计了一种三维建模方法。基于最小准则方法提取特征区域,并对特征点规范化处理,分别获得3D打印技术中凹凸区域特征;建立骨架树,并计算骨架形状特征的相似度;通过匹配特征点,获得3D打印三角面片,对每个三角面片内部顶点按照坐标排序,在计算偏置点后建立微小机械零件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获得的零件位置与实际位置相差不超过1 mm,并且零件实际的制作成本与标准成本相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机械零件 三维建模 特征点匹配
下载PDF
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高宗露 秦伟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 探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与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颈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 目的 探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3D黑血技术与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颈部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A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法所得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外界面积。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及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狭窄、溃疡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与CTA所测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外界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金标准,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血管狭窄>70%真阳性62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35例,假阴性3例;CTA诊断真阳性62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34例,假阴性3例。两种方式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真阳性49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50例,假阴性2例;CTA诊断真阳性38例,假阳性17例,真阴性35例,假阴性12例。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诊断溃疡斑块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高于CTA(P<0.05)。结论 两种检查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参考价值,高分辨MRI 3D黑血技术对于溃疡斑块的诊断参考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3d黑血技术 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浅谈3D打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0
作者 屈盼婷 《金融》 2024年第1期330-335,共6页
3D打印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鉴于此本文阐述了3D打印技术的概念,分析该技术的特点,同时从就业、创业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角度,阐述了3D打印技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指... 3D打印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鉴于此本文阐述了3D打印技术的概念,分析该技术的特点,同时从就业、创业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角度,阐述了3D打印技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了3D打印技术发展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 快速成型 三维设计
下载PDF
探索3D打印技术与三维建模软件课程交叉融合式教学
11
作者 罗澄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随着3D打印技术飞速发展,利用空间叠加方式,在空间制作出三维立体产品的3D打印,成为制造行业一种热门新型技术,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使学生了解接触此项技术,结合职业院校学生开设的三维建模软件课程的教学项目,针对相关项目加入3D... 随着3D打印技术飞速发展,利用空间叠加方式,在空间制作出三维立体产品的3D打印,成为制造行业一种热门新型技术,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使学生了解接触此项技术,结合职业院校学生开设的三维建模软件课程的教学项目,针对相关项目加入3D打印技术的应用,展开课程交叉融合式的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设计,团队合作设计,并实现所设计即所得,对比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软件 3d打印技术 课程交叉融合式教学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改良动物线圈优化KM小鼠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杰 李佳丽 +1 位作者 沈亚琪 王秋霞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3D表面扫描技术改良5 cm动物线圈,优化KM小鼠成像的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采用3D表面扫描仪对5 cm动物线圈扫描,并个性化设计完成线圈专用小鼠扫描支架,用于在3.0 T上对KM小鼠进行多时间点优化成像研究。6只荷瘤KM小鼠腹腔... 目的探讨基于3D表面扫描技术改良5 cm动物线圈,优化KM小鼠成像的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采用3D表面扫描仪对5 cm动物线圈扫描,并个性化设计完成线圈专用小鼠扫描支架,用于在3.0 T上对KM小鼠进行多时间点优化成像研究。6只荷瘤KM小鼠腹腔麻醉后,在3.0 T磁共振仪上采用5 cm动物线圈进行扫描,对比采用支架前后MR图像,并记录预扫描次数,整个扫描过程和开始及结束时间。图像质量评估采用客观指标及主观指标,客观指标使用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信噪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主观指标由两名读片医师对前后图像出现的自主运动伪影、呼吸伪影进行3等级评分。计量数据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配对Wilcoxon's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两位医师间的一致性分析采用Cohen's Kappa检验评估。结果使用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2个磁共振线圈平台支架(简称3D支架)。两位读片医师间对自主运动及呼吸运动伪影的判断进行一致性分析,其κ值均在0.7以上提示一致性良好。未采用3D打印支架时,总共预扫描需进行21次,成功率为28.57%(6/21),平均每只KM小鼠完成扫描时间为17.6 min;采用3D支架后,总共预扫描6次(每个小鼠预扫描1次成功),成功率100%(6/6),平均每只KM小鼠完成扫描时间为10.8 min,时间缩短了38.64%。使用3D支架前后SNR分别为2.16±0.18、2.41±0.14,CNR分别为1.48±0.11、1.86±0.14,进行配对Wilcoxon's秩和检验,P均<0.05。与未使用3D打印支架相比,使用3D打印支架后降低了对检查部位的自主运动及呼吸运动伪影,两位读片医师分别对使用3D打印前后的自主运动伪影、呼吸运动伪影评分,进行配对Wilcoxon's秩和检验,P<0.05。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磁共振动物线圈支架,增加了扫描定位成功率和图像的信号强度,缩短了成像时间并减少伪影,在磁共振动物模型扫描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磁共振线圈 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下载PDF
3D打印机换料装置设计
13
作者 刘旭 吴卫萍 刘松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4年第1期7-9,共3页
3D打印技术是利用三维设计的数据,通过3D打印设备,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3D打印设备在打印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换材料从而达到实现连续打印,虽然在现有技术中,3D打印机的换料装置,能够快捷地拆装换料槽,以便换料槽的清洗,但是... 3D打印技术是利用三维设计的数据,通过3D打印设备,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3D打印设备在打印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换材料从而达到实现连续打印,虽然在现有技术中,3D打印机的换料装置,能够快捷地拆装换料槽,以便换料槽的清洗,但是这些方式每次换料时,都需要打开最外侧的料箱,才能通过换料斗向换料槽内部投入材料,进行换料时操作麻烦,不方便使用。文章以3D打印机的使用材料为切入点,以设备创新为依托,以增材制造技术为手段,开展换料结构的研究,为设备的结构优化设计与快速响应成型提供可靠的技术路径,对提高打印效率、减少换料时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三维设计软件 增材制造技术 换料装置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14
作者 刘居上 李楠馨 李慧芳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78-79,92,共3页
目的对多螺旋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成效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对2020.3-2021.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将其分为MSCT组与常规组,MSCT组实施... 目的对多螺旋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成效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对2020.3-2021.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将其分为MSCT组与常规组,MSCT组实施术前计划MS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指导,而常规组则接受传统术前计划指导,对两组手术指标情况进行对比与记录;统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观察分析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Maieed骨盆量化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经对比,MSCT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治疗时间、术中透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均短于常规组(P<0.05);MSCT组与常规组出现不良事件概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对比,术后3个月MSCT组Maieed骨盆量化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而术后6个月两组两项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临床治疗中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可有效减少患者群体术中的出血量,有利于加速患者骨折端的愈合,更能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辅助3d 打印技术 复杂性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3D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逢春 尤精武 张雅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5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3D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用以提升脑血管疾病检出率。方法:以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脑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50例同时期在我院进... 目的:分析并探讨3D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用以提升脑血管疾病检出率。方法:以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脑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50例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组成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实施3D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检测,对比两组动脉狭窄率、斑块面积、增强指数、LSA深度以及LSA数量等影像学特征,分析该技术在脑血管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受检人员增强指数为(0.89±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0±0.29)%(t=3.540,P=0.001);LSA深度为(16.72±1.51)mm,较之对照组的(20.78±4.69)mm则明显较低(t=5.589,P=0.000);两组狭窄率、斑块面积、L S A数量等指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D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有关键意义,可以帮助医师准确判断患者病情,通过及时有效干预降低严重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 脑血管病变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在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洋 林生荣 +5 位作者 胡青 丁玉琴 周浩 周晟劼 周叶枫 韩鑫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在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肺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双色球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接受... 目的:探究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在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肺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双色球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接受薄层CT增强扫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转率、肺叶转换率、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5天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LCO)、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中转率、肺叶转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15天,两组患者FVC、TLCO、MVV水平低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内,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前应用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可对病灶位置进行定位,有效提升临床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 3d打印 手术中转率 肺叶转换率 肺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影像导航及靶区选择在经颅磁刺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荔 陈鹏 +3 位作者 韦秀英 卢阳佳 赖思嘉 王凯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234-4241,共8页
背景:在经颅磁刺激临床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准确瞄准刺激脑区可影响经颅磁刺激的实际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系统、移动式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以及多种不同模态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方法的出现,刺激靶区定位的准确性和靶区选择的优... 背景:在经颅磁刺激临床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准确瞄准刺激脑区可影响经颅磁刺激的实际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系统、移动式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以及多种不同模态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方法的出现,刺激靶区定位的准确性和靶区选择的优化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目的:综述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导航定位原理及在经颅磁刺激中的应用,归纳不同模态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在指导经颅磁刺激靶区选择上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以“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coil positioning,neuronavigation,augmented realit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神经导航,增强现实,核磁共振成像,原理”为主要检索词,最终纳入6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传统经颅磁刺激线圈放置方法中,“5 cm规则”、国际脑电10-20定位法最为常用,这些方法具有简便、经济的优点,但过于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存在不同操作者的技术差异。②基于立体定向技术发展而来的神经导航系统是目前可视化程度及准确度最高的辅助经颅磁刺激线圈放置的引导方式,它通过MRI数据采集、脑三维重建、头模配准及立体几何定位等步骤来实现可视化定位,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及科研应用价值,但因其设备较为昂贵,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尚未普及。③对于不同层次的医疗单位,移动式移动式增强现实技术不失为一种经济、高效的神经导航系统替代方案,它通过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构建二维/三维图像、虚拟图像与真实脑图像叠加来实现头皮下脑组织可视化定位,具有直观性强、成本低廉的优势,可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④尽管相对脑电10-20定位策略,可视化定位的临床疗效优越性目前尚未充分体现,但随着研究者对人脑多种不同模态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的挖掘,有望进一步优化经颅磁刺激治疗靶区选择的策略,提高经颅磁刺激治疗应答率和个性化程度,这在将来是极具潜力和挑战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线圈定位 靶区选择 三维重建 立体定向技术 神经导航系统 移动式增强现实 3d解剖成像 脑功能成像 脑结构成像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制作车载式磁共振接收线圈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刘志超 杨炯 +1 位作者 王晓枫 刘海峰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12期39-40,56,共3页
目的:制作车载式核磁共振接收线圈,应用于突发灾害现场伤情相对复杂的人体部位外伤检诊,提供有效、简易线圈设备,快速定位诊断,正确判断伤情,满足车载式磁共振系统设备机动性强的基本要求。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中熔融沉积制造(fused dep... 目的:制作车载式核磁共振接收线圈,应用于突发灾害现场伤情相对复杂的人体部位外伤检诊,提供有效、简易线圈设备,快速定位诊断,正确判断伤情,满足车载式磁共振系统设备机动性强的基本要求。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中熔融沉积制造(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技术将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加热熔化到半流体态,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所要轮廓信息,喷头将半流态材料挤压,凝固后形成轮廓状的薄层,最后进行固化,形成接收线圈。结果: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完成符合人体主要部位需要的适合野外救援车载化条件(如头颈、肩、腰椎、膝关节等关键部位)的磁共振射频接收线圈,满足核磁医疗诊断需求。结论:3D打印技术可以满足车载式磁共振接收线圈的先期研发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车载式磁共振 射频接收线圈
下载PDF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3D打印在高血压脑出血白质保护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浩 师忠杰 +3 位作者 陈杰 任敏 汤畅通 姜德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80-83,88,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所设计的3D打印穿刺导板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24例HICH患者,运用术前颅脑薄层CT数据,通过计算机3D-Slicer软件分...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所设计的3D打印穿刺导板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24例HICH患者,运用术前颅脑薄层CT数据,通过计算机3D-Slicer软件分别重建大脑皮层、血肿等结构,按照血肿形状及位置设计穿刺导板。再融合DTI数据,三维可视化脑白质纤维束,验证所设计导板穿刺通道是否避开皮质脊髓束(CST),并根据其纤维束走形进一步调整穿刺路径。结果 所设计24例导板,9例(37.50%)术前模拟中可见导管切入CST,调整后使其避开。术前计算机导板设计时间(15.44±3.21)min,导板打印时间(2.56±0.45)h,手术时间(39.67±7.85)min。术后复查CT,置管位置均符合术前规划,术区未见新增出血。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87.46±6.56)%。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示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总体优良率91.66%。结论 单纯依照传统CT扫描所设计的3D穿刺导板损伤纤维束几率高(37.50%),基于DTI纤维束示踪技术所设计的3D穿刺导板可以更好地避开CST神经纤维,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微创的治疗,且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3d打印 皮质脊髓束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船舶锚系设计验证上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鼎 吴芬 虞黎唯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4,共4页
传统锚系设计验证方法采用二维图纸输入结合木模拉锚的试验模式,针对其中存在木模修改费时且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探索基于三维模型输入结合3D打印技术的锚系设计验证方法,总结锚系部件3D打印的基本工艺,并对3D打印的部件进行拉锚试验验... 传统锚系设计验证方法采用二维图纸输入结合木模拉锚的试验模式,针对其中存在木模修改费时且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探索基于三维模型输入结合3D打印技术的锚系设计验证方法,总结锚系部件3D打印的基本工艺,并对3D打印的部件进行拉锚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锚系设计验证可行,可提高试验的效率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锚系 3d打印技术 三维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