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
1
作者 卢叶 卢梁 +1 位作者 蔡蕾 文令华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99-101,10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3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多b值DWI...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3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多b值DWI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金标准为病理诊断。对比动态增强扫描、DWI、联合诊断的检出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9.58%、96.69%、92.71%,高于动态增强扫描(75.00%、85.43%、79.59%)及DWI(76.56%、86.75%、81.05%)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1、12.297、27.013,P均<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DWI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度显著高于单一诊断,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效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准确度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比较
2
作者 赵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68-0171,共4页
对比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分别在预测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情况。方法 将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103例视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检查,手术过程中进行组织... 对比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分别在预测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情况。方法 将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103例视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检查,手术过程中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手术检查富血供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通过手术检查,发现10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存在乏血供患者共计68例,富血供患者35例。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富血供的灵敏度(91.18%)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77.94%),但特异度(68.75%)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90.63%)。结论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互有优势,均能作为评估其血供情况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应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莉 赵晓军 郝晓宁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7期2932-2933,共2页
乳腺良性病变是女性的常见病,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而乳腺恶性肿瘤主要来自乳腺导管和小叶上皮的乳腺癌,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准确的诊断能够帮助患者更早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降低... 乳腺良性病变是女性的常见病,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而乳腺恶性肿瘤主要来自乳腺导管和小叶上皮的乳腺癌,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准确的诊断能够帮助患者更早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降低乳腺恶性病变发生率。本文通过对比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单一的MRI和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检测效果发现,两种方法联合能够更准确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体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良性病变 乳腺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 乳腺导管 发病人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在卵巢癌术前定性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席永强 王娟萍 +1 位作者 黄亚博 姚雷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1090-1091,共2页
卵巢癌位于盆腔深部,一般发病较晚,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位居第3位,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创、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等优点,在卵巢癌的诊断及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2]。本文旨在探讨MRI动态增强及... 卵巢癌位于盆腔深部,一般发病较晚,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位居第3位,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创、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等优点,在卵巢癌的诊断及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2]。本文旨在探讨MRI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在卵巢癌术前定性、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软组织分辨率 多方位成像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MRI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 诊断价值 卵巢癌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检查对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索建升 王萍 李华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DCE-MRI)检查对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64例疑似宫颈癌的患者,均行磁共振(MRI)及DCE-MRI检查,检查后经临床活检、刮片或手术病理检查,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DCE-MRI诊断准确度、灵敏...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DCE-MRI)检查对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64例疑似宫颈癌的患者,均行磁共振(MRI)及DCE-MRI检查,检查后经临床活检、刮片或手术病理检查,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DCE-MRI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将DCE-MRI诊断为宫颈癌的分期结果与临床分期结果、组织病理学分期进行比较。结果DCE-MRI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9.06%、92.73%及66.67%,DCE-MRI与组织病理学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分期准确率90.20%,高于临床分期的6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度、灵敏度,可有效提升术前分期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术前分期诊断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
下载PDF
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6
作者 马家骐 黄波 柴丽敏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 目的探讨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DWI、DCE-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DWI、DCE-MRI的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比较肝内良、恶性病变灌注参数。结果CT平扫、DWI、DCE-MRI联合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5.74%、特异度为97.22%、准确性为96.39%、阳性预测值为97.83%、阴性预测值为94.59%,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27),均高于各项单一检查。恶性病变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均高于良性病变,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低于良性病变(均P<0.05)。结论CT平扫、DWI、DCE-MRI联合检查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优于各项单独检查,且准确性较高。同时,DCE-MRI的灌注参数可提供区分良、恶性病变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扩散峰度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金艳 王彦辉 +3 位作者 赵庆 李彩霞 赵福香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70例,其中肝郁痰凝证88例,冲任失调证45例,正虚毒炽证37例,所有病例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70例,其中肝郁痰凝证88例,冲任失调证45例,正虚毒炽证37例,所有病例均行DKI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例资料、常规MRI征象和DKI模型的平均扩散率(MD)、平均扩散峰度值(MK)及DCE-MRI模型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和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值;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诸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及正虚毒炽证病灶形态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7)。肝郁痰凝证组的MD值小于冲任失调证组及正虚毒炽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及正虚毒炽证组的MK值逐渐减小(P<0.001),且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虚毒炽证组的Ktrans及Kep值最大,其次是冲任失调证组,肝郁痰凝证组最小(P<0.001),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模型中病变形态特征及强化方式对鉴别正虚毒炽证与非正虚毒炽证乳腺癌有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DCE-MRI模型的Ktrans值对正虚毒炽证的诊断效能最高,AUC均大于其他定量参数(Z=2.729~3.852,P<0.05)。DKI模型(MD+MK)的AUC为0.745;DCE-MRI模型(Ktrans+Kep)的AUC为0.902,大于DKI及常规MRI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02,P=0.003;Z=2.113,P=0.035)。DCE-MRI+DKI模型AUC为0.917,诊断效能高于DKI及常规MRI模型(Z=3.834,P<0.001;Z=2.556,P=0.011);DCE-MRI+DKI模型的准确度91.8%,均高于DCE-MRI、DKI及常规MRI单一模型。结论DKI和DCE-MRI模型可用于中医证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其中DCE-MRI模型的Ktrans值诊断效能最高,DKI联合DCE-MRI模型对乳腺癌中医证型的鉴别能力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医证型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杨自力 寻静 +2 位作者 史志涛 胡喜斌 王唯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三阴性(TNBC)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80例,TNBC组49例,非TNBC组131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及IVIM及检查。分...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三阴性(TNBC)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80例,TNBC组49例,非TNBC组131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及IVIM及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资料、常规MRI征象和IVIM、 DCE-MRI模型诸定量参数。结果 TNBC组的病灶不规则形较非TNBC组少见,强化多不均匀,环形强化占比较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TNBC组的Ve值小于非TNBC组(P<0.001),呈低度负相关(r=-0.439,P<0.001);TNBC组的D、f、K_(ep)值高于非TNBC组(P=0.002~0.016),呈低度正相关(r=0.186~0.257,P<0.05)。D^(*)、K^(trans)值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0.86×10^(-3)mm^(2)/s、f≥38.1%、K_(ep)≥0.359/min、V_(e)≤0.589为鉴别TNBC和非TNBC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Ve值的AUC为0.784,大于其他定量参数(Z=2.201~2.752,P=0.006~0.028)。DC E-MRI模型AUC为0.817,大于IVIM模型(AUC=0.657)和常规MRI模型(AUC=0.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57;P=0.008;Z=2.516,P=0.012)。联合DCE-MRI、IVIM模型,AUC为0.862,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模型(Z=2.194~4.649,P<0.05),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74.8%,准确度为80.0%。结论 DCE-MRI、IVIM模型可用于TNBC的诊断,其中DCE-MRI模型的Ve值诊断效能最高,IVIM联合DC E-M RI模型对鉴别TN BC及非TN BC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阴性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9
作者 刘婷婷 王晓辉 +3 位作者 王洪兴 潘锋 李昊 胡海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71-76,共6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经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31例和前列腺炎2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DCE-MRI定量...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经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31例和前列腺炎2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DCE-MRI定量参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患者的DCE-MRI特征。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基于DCE-MRI定量参数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T2加权成像(T2WI)以外周带结节状低信号为主,占58.06%;DWI以结节状、弥漫性高信号,ADC值下降为主,占51.61%;DCE-MRI可见病灶早期强化,以延迟后病灶造影剂退出,强化曲线呈流出型为主,占64.52%。27例前列腺炎患者中,T2WI以外周带单侧或双侧弥漫性不均匀低信号为主,占51.85%;DWI可见外周带单侧或双侧不规则高信号,ADC值降低为主,占59.26%;DCE-MRI可见病灶早期强化,以延迟后造影剂退出不明显,强化曲线呈流入型为主,占81.48%。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患者ADC值低于前列腺炎,速率常数(Kep)值、转移常数(K^(trans))高于前列腺炎(P<0.05)。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值诊断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AUC为0.862(95%CI:0.659,0.865)、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81.48%,准确度为84.48%,阳性预测值为84.38%,阴性预测值为84.62%。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DC值对外周带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良好,能显著提高临床检出率,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炎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学 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曲线下面积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定量参数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结直肠病学协会评分的相关性
10
作者 林景恋 王艺敏 张汉榕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9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结直肠病学协会(ACPGB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10月本院接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8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动态增强检查,并进... 目的:探讨与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结直肠病学协会(ACPGB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10月本院接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8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动态增强检查,并进行ACPGBI评分,采用手术判定患者的肝转移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08例患者中,术中判断为肝转移38例(肝转移组),占比35.19%,肝转移组与非肝转移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肝转移组的ACPGBI评分显著高于非肝转移组(P<0.05)。肝转移组的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T1 on set)、造影剂到达强化高峰的时间(TTP)都显著低于非转移组(P<0.05),最大型号强度值(SI)及其所对应的强化峰值(PV)、强化百分数(SI%)与非转移组相比都显著增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肝转移与ACPGBI评分、T1 on set、TTP、SI、PV、SI%都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PGBI评分、T1 on set、TTP、SI、PV、SI%等都为导致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肝转移发生率比较高,可使得ACPGBI评分增高,伴随有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异常,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与结直肠癌肝转移、ACPGBI评分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结直肠病学协会评分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 相关性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11
作者 丁宁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7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开展MRI检查,包括MRI平扫、DCE-MRI、DWI,并以手术病...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开展MRI检查,包括MRI平扫、DCE-MRI、DWI,并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统计良恶性病变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并采用kappa检验验证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与手术病理的一致性;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在形态、包膜、边界、内部回声、伴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11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出恶性48例,良性64例;其中DCE-MRI检出恶性42例,检出率为87.50%(42/48);DWI检出恶性41例,检出率为85.42%(41/48);联合检查检出恶性47例,检出率为97.92%(47/48);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CE-MRI、DWI单一检测,阴性预测值高于DW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pa检验显示,DCE-MRI与手术病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15,P=0.000);DWI与手术病理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96,P=0.000);联合检查与手术病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45,P=0.000);乳腺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边缘模糊、内部回声不均、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占比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查可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误诊风险,可用于指导早期治疗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及乳腺癌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评价
12
作者 程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及乳腺癌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88例均为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乳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DCE-MRI及DWI检查。对比乳腺良恶性...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及乳腺癌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88例均为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乳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DCE-MRI及DWI检查。对比乳腺良恶性肿瘤ADC值;“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分析DCE-MRI、DWI及联合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一致性;对比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效果评估。结果乳腺恶性肿瘤ADC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ADC值均小于乳腺良性肿瘤(P<0.05)。联合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各单项检查(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DCE-MRI与DWI检查一致性均尚可(k值=0.552、0.435,P=0.000);联合检查的一致性良好(k值=0.928,P=0.000)。经NAC治疗后评估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NMHR)12例,组织学显著反应组(MHR)23例。NMHR组ADC小于MHR组,Ktrans、Kep高于MHR组(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检查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一致性较强,依据各指标水平变化可更好的判断病变性质,同时还可有效评估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对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化疗效果评估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IVIM-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3
作者 庞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成像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8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的45例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行MR...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成像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8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的45例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行MRI检查的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盆腔DCE-MRI及IVIM-DWI扫描。对比两组DCE-MRI扫描参数、IVIM-DMI扫描参数,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分析DCE-MRI、IVIM-DWI及联合检查在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一致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容积分数(V_(e))水平均较高(P<0.05);病例组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扩散系数(D)水平均较低,假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水平均较高(P<0.05)。联合检查灵敏度及准确率均高于DCE-MRI、IVIM-DWI检查(P<0.05),Kappa检验显示:DCE-MRI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差(Kappa值=0.326,P=0.006);IVIM-DWI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54,P<0.05);联合检查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7,P<0.05)。结论:DCE-MRI与IVIM-DWI联合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通过分析各参数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可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和超声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良恶性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晓凤 许细红 +1 位作者 杜瑞宾 张惠娟 《医疗装备》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超声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均接受DBT、超声、DCEMRI检查...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超声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均接受DBT、超声、DCEMRI检查,并利用BI-RADS进行良恶性鉴定,分析3种检查影像上良恶性乳腺肿瘤的形态特征;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项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乳腺肿瘤患者中,病理检测良性42例(52.50%),恶性38例(47.50%);DCE-MRI诊断准确度高于DBT、超声检查(P<0.05),而DBT、超声诊断的准确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诊断灵敏度高于DBT、超声检查(P<0.05),而DBT、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T、超声、DCE-MRI诊断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超声及DCE-MRI检查均可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DCE-MRI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和灵敏度,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超声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瘤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晓凤 王健 +1 位作者 白娜娜 段晓培 《癌症进展》 2024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DWI、DCE-MRI检查。根据组织学分级的不同将脑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n=39,Ⅰ~Ⅱ...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DWI、DCE-MRI检查。根据组织学分级的不同将脑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n=39,Ⅰ~Ⅱ级)和高级别组(n=47,Ⅲ~Ⅳ级),比较两组患者的DCE-MRI、DWI扫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DCE-MRI、DW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低级别组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明显高于高级别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均明显低于高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速率常数(K_(ep))、血浆容积分数(V_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DCE-MRI和DWI联合检查诊断脑胶质瘤的AUC为0.979(95%CI:0.752~0.986),灵敏度为95.06%,特异度为87.25%,均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查。结论 DCE-MRI参数和ADC可为脑胶质瘤的分级提供依据,DCE-MRI和DWI联合检查对脑胶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脑胶质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快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翱宇 张红霞 +1 位作者 张斓 张修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70-773,共4页
超快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UF-DCE MRI)技术相较于传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保持合理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拥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并可在对比剂注射后的超早期时段捕获病灶内部的血流动力学信息。鉴于这些优势,UF-DCE ... 超快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UF-DCE MRI)技术相较于传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保持合理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拥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并可在对比剂注射后的超早期时段捕获病灶内部的血流动力学信息。鉴于这些优势,UF-DCE MRI技术在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在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区分、预后预测以及乳腺癌亚型鉴别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UF-DCE MRI所提供的动力学参数,如增强时间(time to enhancement,TTE)、最大斜率(maximum slope,MS)以及推注到达时间(bolus arrival time,BAT)等不仅能定量反映乳腺病变的病理特征,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此外,相比传统DCE-MRI,UF-DCE MRI能在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影响较大的情况下,更有效地识别富血供病灶。因此,本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UF-DCE MRI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以及该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良恶性病变 乳腺癌 超快速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下载PDF
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
17
作者 郭浩东 袁晓凡 +3 位作者 朱建国 蔡康杰 崔梦涵 李海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99-101,117,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定量、半定量参数在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癌患者147例。所有患者接受3.0T MRI检查,采集到的DCE-MRI的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 目的评价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定量、半定量参数在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癌患者147例。所有患者接受3.0T MRI检查,采集到的DCE-MRI的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血浆容积分数(v_(p))、达峰时间(TTP)、最大浓度(MAX Conc)、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AUC)、最大斜率(MAX Slope)。将患者分别分为两组(HER2阳性组vs.非HER2阳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参数组间差异;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并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评估DCE-MRI定量、半定量参数及联合诊断模型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的价值。结果两组的组间比较中,8个定量、半定量参数具有统计学差异;k_(ep)、TTP和联合模型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诊断价值(AUC=0.763、0.733、0.832,经DeLong检验比较,P均<0.020)。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半定量参数是HER2阳性乳腺癌的独立诊断因素;k_(ep)、TTP和联合诊断模型对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诊断价值,且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速率常数(kep) 乳腺癌分子分型 HER2阳性乳腺癌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在评估老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苗苗 胡爱民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74-77,83,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评估老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宫颈癌患者121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均采用常规T1WI、T2WI、DWI、DCE-...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评估老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宫颈癌患者121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均采用常规T1WI、T2WI、DWI、DCE-MRI序列扫描。结果:121例老年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45例,稳定34例,进展11例。结论:K^(trans)、K_(ep)、ADC均为评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有效影像指标,ADC+K^(trans)+K_(e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为老年宫颈癌精准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化疗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DWI在肛瘘分型诊断、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林海韬 林晓松 +1 位作者 刘窕敏 郭俊成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37-41,4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联合应用,探讨其在肛瘘分型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联合应用,探讨其在肛瘘分型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肛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TR/TE 3.7/1.3 ms,层厚4.0 mm)及DWI(TR/TE 5800/90 ms,b值800 s/mm^(2))检查。以手术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动态增强MRI、DWI及其联合应用在肛瘘分型及活动性评估中的准确性和检出率。结果:动态增强MRI联合DWI对瘘管、支管、内口、肛周脓肿的检出率高于单一使用动态增强MRI或DWI(P<0.05)。联合应用诊断肛瘘Parks分型的准确率为95.83%,高于动态增强MRI的86.46%(P<0.05)。活动期肛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显著低于缓解期(P<0.05)。动态增强MRI联合DWI诊断肛瘘活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为0.951,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动态增强MRI(0.875)或DWI(0.772)。结论:动态增强MRI联合DWI在肛瘘分型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展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检出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分型 活动性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与乳腺癌分化程度及分子亚型的关系
20
作者 石泾渭 许建兴 +1 位作者 周鸿雁 王开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0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BC)分化程度及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82例BC患者,均实施乳腺DCE-MRI定量检查。比较不同分化程度BC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BC)分化程度及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82例BC患者,均实施乳腺DCE-MRI定量检查。比较不同分化程度BC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等DCE-MRI定量参数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BC患者分化程度与DCE-MRI定量参数的关系;比较不同分子亚型BC患者ADC值及Ktrans、Kep、Ve和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因子(VEGF)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BC患者分子亚型与MVD、VEGF的关系。结果:不同分化程度BC患者Ktrans、Kep、Ve差异显著,其中低分化患者Ktrans和Kep最高,ADC值和Ve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患者Ktrans、Kep与其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HER-2阳性型和三阴型Ktrans、Kep和MVD、VEGF水平较高,三阴型Ve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患者Luminal A型、Luminal B型的MVD水平与Ve呈弱负相关,与Ktrans呈弱正相关,三阴型的MVD、VEGF水平与Ktrans呈中等正相关,与Ve呈中等负相关(P<0.05)。结论:BC患者DCE-MRI定量参数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分子亚型与DCE-MRI定量参数密切相关,其中血管生存与分子亚型中三阴型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分化程度 分子亚型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