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穴压豆联合磁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观察
1
作者 何艳 唐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磁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取潜江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耳穴压豆治疗,研究组予耳...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磁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取潜江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耳穴压豆治疗,研究组予耳穴压豆联合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盆底肌力、60 min漏尿量、3 d漏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P<0.05)。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肌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0 min漏尿量、3 d漏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磁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缓解盆底肌肌力、降低漏尿量及漏尿次数,还能促进产妇生活质量提高,缓解焦虑、降低压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耳穴压豆疗法 磁刺激疗法
下载PDF
小针刀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文锦 陈南萍 《中医康复》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小针刀联合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在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上肢痉挛症状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上肢轻至中度痉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小针刀组... 目的:研究小针刀联合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在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上肢痉挛症状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上肢轻至中度痉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小针刀组(n=26)、TMS组(n=27)、联合组(n=27)。所有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小针刀组进行小针刀治疗,TMS组进行经颅磁治疗,联合组进行联合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Fugl-Meyer量表分数、临床痉挛指数分数,运动诱发电位,和静息运动阈值。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均提高,临床痉挛指数评分均下降(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单一治疗组,临床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单一治疗组(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缩短,波幅增高(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短于单一治疗组,波幅高于单一治疗组(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静息运动阈值均下降(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静息运动阈值低于单一治疗组(P<0.01)。结论:小针刀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有效缓解脑梗死后上肢功能痉挛患者的上肢痉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大脑皮层兴奋性,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上肢痉挛 小针刀 经颅磁刺激 临床痉挛指数 运动诱发电位 静息运动阈值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齿状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3
作者 钱磊 于洪丽 +1 位作者 赵秀芝 朱俞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44-2552,共9页
背景:经颅磁刺激已经被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兴奋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对照+磁刺激组(n=8),... 背景:经颅磁刺激已经被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兴奋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对照+磁刺激组(n=8),将16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痴呆组(n=8)、痴呆+磁刺激组(n=8),对照+磁刺激组与痴呆+磁刺激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2 h/d,连续刺激14 d。磁刺激结束后,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能力,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采集动作电位,分析阿尔茨海默病对动作电位的影响;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采集钾离子通道电流,分析其动力学特性对神经兴奋性的作用。结果结论:①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小鼠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后能够更加精准地找到确定原平台位置,阿尔茨海默病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找到平台次数下降,海马齿状回神经元退化,而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②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使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神经元更容易发生去极化,使神经元更易兴奋;③钾离子通道电流分析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使得瞬时外向钾通道半数激活电压增大,失活曲线向着去极化方向偏移,复活时间常数延长,使得延迟整流钾通道激活曲线向着去极化的方向偏移,而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延迟了钾离子通道的打开与关闭,抑制了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使得细胞内保持较高浓度K^(+),提高了神经元兴奋性;④结果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通过提高海马齿状回颗粒神经元兴奋性来缓解认知能力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全细胞膜片钳 K+通道 水迷宫 神经兴奋性 学习记忆 动作电位
下载PDF
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的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
4
作者 高文艳 郑兆燕 +3 位作者 潘尚 王佩佩 吉春辉 吕少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389-4400,共12页
背景:相比于常规重复经颅磁刺激,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因具有刺激时间短、效率高、安全性好和效果持久等优势,正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热度持续上升。目的:通过对近20年国际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分... 背景:相比于常规重复经颅磁刺激,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因具有刺激时间短、效率高、安全性好和效果持久等优势,正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热度持续上升。目的:通过对近20年国际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分析,梳理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研究的发展脉络,总结研究现状,揭示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2005年1月至2024年6月有关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年度发文量分析,国家、机构和作者合作共现分析,参考文献、期刊和作者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演化和突现分析等,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914篇文献,近20年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研究量呈总体上升趋势,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研究热度。②发文量前3位的国家为美国、中国和意大利,机构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Pascual-leone,Alvaro研究成果最多,中国长庚大学的HUANG YZ被引频次最高;《NEURON》为影响力最大的期刊。③高频关键词、高被引文献和聚类主题结果显示,近20年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对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生理活动的作用机制,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刺激不同脑区靶点的作用效果(包括运动皮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前扣带皮质和小脑等),以及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对神经和精神疾病的疗效探讨(包括抑郁症、帕金森病运动障碍、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以及阿尔茨海默病记忆障碍等)。此外,综述和临床试验类文献被引频次最高,未来可重点关注。④关键词突现、文献突现和关键词时间演化分析显示,“重度抑郁症、应用指南、评定量表、疗效、障碍、难治性抑郁症、Meta分析”等不仅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⑤未来,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研究应加强核心作者和机构的区域性合作,发掘其在临床难治性疾病中的应用,通过结合前沿技术和优化刺激参数,实现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应用的精准化、个性化和最优化,解决更多临床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 长时程抑制
下载PDF
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李勃 刘立斌 +2 位作者 李影 刘京 赵留庄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大兴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卒中偏瘫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训练组和刺激组,各49例。训练组给予触觉振... 目的分析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大兴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卒中偏瘫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训练组和刺激组,各49例。训练组给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治疗,刺激组给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分析两组中医症状、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生活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口角流涎积分、语言不利积分、偏身麻木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刺激组低于训练组(P<0.05);两组Lindmark平衡反应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长、10-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Barthel指数(BI)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测(FIM)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刺激组高于训练组(P<0.05);刺激组总有效率(91.84%)大于训练组(69.39%)(P<0.05)。结论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偏瘫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较好提高肢体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振动反馈训练 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偏瘫 平衡能力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6
作者 董晓梅 赵红岩 +2 位作者 耿忠丽 徐天朝 王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5-580,共6页
背景小脑蚓部与情感调节、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小脑蚓部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否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CSZ)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的rTMS对老年CSZ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血... 背景小脑蚓部与情感调节、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小脑蚓部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否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CSZ)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的rTMS对老年CSZ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50例稳定期老年CSZ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SZ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TBS模式的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小脑蚓部,每周治疗5 d,1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进行伪刺激,治疗时间和参数同观察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总体精神病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阴性症状,用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认知功能。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ANSS量表阴性症状评分[(17.11±2.00)分与(19.21±2.76)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26.34±2.07)分与(29.33±4.27)分]和总分[(53.10±3.61)分与(58.99±5.53)分]及SANS评分[(54.00±3.78)分与(57.83±4.15)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信息处理加工速度评分[(39.78±2.45)分与(37.24±1.10)分]、注意警觉性评分[(47.07±4.27)分与(40.01±2.17)分]、工作记忆评分[(45.12±3.20)分与(41.89±4.11)分]和社会认知评分[(46.40±4.29)分与(41.42±7.45)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L-1β水平[(41.09±7.34)μg/L与(47.03±12.45)μg/L]、IL-6水平[(41.28±7.32)μg/L与(47.03±9.45)μg/L]、TNF-α水平[(53.28±14.15)μg/L与(61.35±12.79)μg/L]较低(P<0.05)。rTMS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仅4例在首次治疗时出现头晕、头痛症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均逐渐耐受。其余患者均无不适主诉。结论小脑蚓部TBS模式的rTMS可以改善老年CSZ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炎症因子 阴性症状 认知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7
作者 张祥 林晓光 +2 位作者 陈静 杨丹丹 张雪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1-586,593,共7页
背景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 背景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设计。选取2022年8月—2024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恩他卡朋双多巴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巴丝肼治疗(0.5片/次,3次/d)和假性刺激,恩他卡朋双多巴组患者接受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1片/次,3次/d)和假性刺激,观察组患者接受恩他卡朋双多巴(1片/次,3次/d)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0个序列/d,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ADL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恩他卡朋双多巴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MMSE、PDSS、ADL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恩他卡朋双多巴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对照组,PDSS、MMSE、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恩他卡朋双多巴组,PDSS、MMSE、ADL评分高于恩他卡朋双多巴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且其疗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恩他卡朋双多巴 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磁刺激下Fe_(3)O_(4)@ZIF-8纳米颗粒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8
作者 陈品叡 薛轶元 裴锡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41-4850,共10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和骨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如何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仍然是一个挑战。目的:探讨磁刺激下Fe_(3)O_(4)@ZIF-8纳米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沸石咪唑酯骨架...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和骨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如何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仍然是一个挑战。目的:探讨磁刺激下Fe_(3)O_(4)@ZIF-8纳米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沸石咪唑酯骨架(ZIF-8),采用一锅法合成具有磁性的Fe_(3)O_(4)@ZIF-8纳米颗粒(材料制备中分别加入2.5,5,10,20μg的Fe_(3)O_(4)),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等对Fe_(3)O_(4)@ZIF-8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筛选出合适的材料进行后续实验。提取4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不同质量浓度(25,50,75,100,125μg/mL)的Fe_(3)O_(4)@ZIF-8纳米颗粒溶液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筛选出最佳的材料溶液质量浓度;筛选出材料溶液质量浓度后,施加磁刺激(磁场强度分别为0,50,100,150 MT),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筛选出最佳的磁场强度与Fe_(3)O_(4)@ZIF-8纳米颗粒,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实验。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ZIF-8、Fe_(3)O_(4)@ZIF-8、Fe_(3)O_(4)@ZIF-8(磁场干预)纳米颗粒溶液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成脂诱导后进行油红O染色,成骨诱导后进行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与Runx2蛋白质量浓度检测。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下可见Fe_(3)O_(4)@ZIF-8纳米颗粒呈现十二面体结构,随着材料中Fe_(3)O_(4)含量的增加,纳米颗粒的粒径增大,选择粒径约250 nm(该粒径下的纳米颗粒功能性及生物安全性较稳定)的Fe_(3)O_(4)@ZIF-8纳米颗粒(材料制备中分别加入5,10μg的Fe_(3)O_(4))进行后续实验。(2)CCK-8检测结果显示,在100MT磁场作用下,50μg/mL的Fe_(3)O_(4)@ZIF-8纳米颗粒(材料制备中加入10μg的Fe_(3)O_(4))能够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选择该条件下的纳米颗粒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实验。(3)成骨诱导后,Fe_(3)O_(4)@ZIF-8(磁场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与Runx2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其他3组(P<0.05);成脂诱导后,Fe_(3)O_(4)@ZIF-8(磁场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脂滴形成少于其他3组(P<0.05)。(4)结果表明,在特定的磁场条件下Fe_(3)O_(4)@ZIF-8纳米颗粒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ZIF-8 性纳米颗粒 磁刺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重复性经脊髓磁刺激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恢复
9
作者 宋海旺 姜冠华 +5 位作者 穆盈盈 付善羽 孙宝飞 李玉美 余资江 杨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52-2260,共9页
背景:研究表明重复性经脊髓磁刺激能够抑制脊髓损伤炎症反应,在脊髓区域施加磁场刺激,以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从而促进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修复。目的:观察重复性经脊髓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小鼠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NLRP3信号... 背景:研究表明重复性经脊髓磁刺激能够抑制脊髓损伤炎症反应,在脊髓区域施加磁场刺激,以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从而促进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修复。目的:观察重复性经脊髓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小鼠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重复性经脊髓磁刺激组,后2组小鼠麻醉后采用咬骨钳剔除T9椎板,暴露脊髓,使用小型动脉瘤夹夹持脊髓20 s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重复性经脊髓磁刺激组小鼠脊髓损伤的第1天开始进行为期21 d的重复性经脊髓磁刺激干预。每天持续10 min,每周刺激5 d,休息2 d。于脊髓损伤后1,3,7,14,21 d进行小鼠运动功能BMS评分,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损伤处的水通道蛋白AQP4、凋亡因子Bax、Bcl-2、CL-Caspase-3、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和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氧化应激试剂盒检测脊髓损伤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丙二醛浓度,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元核抗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重复性经脊髓磁刺激组小鼠的BMS评分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2)与脊髓损伤组相比,重复性经脊髓磁刺激组脊髓含水量降低、AQP4蛋白表达降低;丙二醛浓度、Bax、CL-Caspase-3、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与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Bcl-2、白细胞介素4与神经元核抗原的表达均升高(P<0.05);(3)结果说明,重复性经脊髓磁刺激能下调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缓解脊髓损伤后的脊髓水肿、氧化应激、凋亡反应和炎症反应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小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重复性经脊髓磁刺激 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 脊髓水肿 氧化应激 凋亡反应 炎症反应 神经保护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火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琳 《中医康复》 2025年第2期22-25,32,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分别施以火针、重复经颅磁、火针结合重复经颅磁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连续10天的治疗,在治疗前后记...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分别施以火针、重复经颅磁、火针结合重复经颅磁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连续10天的治疗,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VAS评分、头痛症状记分表和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结果:火针结合rTMS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优于火针组和rTMS组(P<0.05);治疗1次和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下降(P<0.01),其中火针结合rTMS组下降幅度大于火针组和rTMS组(P<0.01);随访后,三组患者头痛症状记分和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降低(P<0.01),其中火针结合rTMS组者头痛症状记分和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下降幅度大于火针组和rTMS组(P<0.01)。结论:火针结合rTMS治疗偏头痛较单独使用火针或rTMS疗效更佳,可显著缓解头痛症状,降低VA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火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11
作者 叶文豪 钱效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常熟市精神卫生中心)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分析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常熟市精神卫生中心)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舍曲林治疗)和观察组(40例,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评定问卷(ANSAQ)评分、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自伤类型、自伤频率、自伤动机、自伤情境、自伤感受、日常生活影响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可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多巴胺(DA)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可减少自伤行为,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递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症 经颅磁刺激 舍曲林
下载PDF
不同模式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思杏 纪运 马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3-567,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伤害性感受器敏化、传入神经元异常的异位兴奋性、脊髓后角促伤害感受的易化等有关。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手段,可以有效缓...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伤害性感受器敏化、传入神经元异常的异位兴奋性、脊髓后角促伤害感受的易化等有关。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本文就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机制、不同模式的临床应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重复经颅磁刺激 θ节律爆发式磁刺激
下载PDF
Theta爆发式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天姿 李杰 +3 位作者 邢军 王亚辉 赵雨欣 杨畅然 《中国康复》 2024年第7期433-438,共6页
我国近40年的脑卒中年发病率约154.1/10万,患病率约1329.5/10万,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有所上升,虽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全国中风所带来负担仍然很重[1]。痉挛状态是由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之后的运动感觉控制障碍导致的,各种间歇或持续的非自主的... 我国近40年的脑卒中年发病率约154.1/10万,患病率约1329.5/10万,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有所上升,虽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全国中风所带来负担仍然很重[1]。痉挛状态是由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之后的运动感觉控制障碍导致的,各种间歇或持续的非自主的肌肉活动,包括牵张反射亢进、协同运动、联合反应、屈肌反射增强和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等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阳性征在内的异常肌肉活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ta爆发式磁刺激 脑卒中 痉挛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磁刺激翳风穴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文秀 王继先 +5 位作者 姚小玲 杨帅 徐珮珮 崔光卫 谢青 崔立军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 观察翳风穴体表重复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瑞金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80例首发中重度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翳风穴重复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 目的 观察翳风穴体表重复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瑞金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80例首发中重度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翳风穴重复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选用肌电图及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Sunnybrook面部评分系统(SFGS)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明显优于对照组60.00%。干预后两组的面神经功能均较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及H-B、SFG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磁刺激翳风穴联合针灸是治疗中重度面瘫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加快面神经功能恢复,为进一步改善面瘫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磁刺激 翳风穴 针灸 面瘫 疗效
下载PDF
认知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婷婷 蒋尚融 +2 位作者 张志杰 文明明 李永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35-40,共6页
目的 探讨认知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的效果。方法 57例PD-M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帕金森病(PD)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rTMS+认知训练,对照... 目的 探讨认知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的效果。方法 57例PD-M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帕金森病(PD)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rTMS+认知训练,对照组仅接受认知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Ⅰ、d2注意力测试评分及改良Hoehn-Yahr分级。结果 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27.57±1.26)分高于对照组的(24.07±1.00)分(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oCA评分(26.32±1.16)分高于对照组的(20.10±2.06)分(P<0.05)。治疗后,两组定向能力、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2注意力测试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d2注意力测试评分(91.29±2.27)分高于对照组的(82.83±1.26)分(P<0.05)。治疗后,两组UPDRS-Ⅰ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UPDRS-Ⅰ评分(4.64±0.83)分低于对照组的(6.72±0.80)分(P<0.05)。治疗前后,两组改良Hoehn-Yahr分级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认知训练联合rTMS、单纯认知训练均能明显改善PD-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但两者联合效果较单一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训练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经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古娇 张华 +1 位作者 刘嫣婷 张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91例卒中后吞咽障碍... 目的探究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91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rTMS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侧rTMS治疗(真性刺激患侧10 min,假性刺激健侧10 min,先患侧后健侧),观察组患者接受双侧rTMS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吞咽时程、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及营养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渗透-误咽误吸评定量表(PAS)分级、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吞咽时程缩短,观察组较对照组更短;两组患者MEP波幅及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相较于单侧rTMS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双侧rT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显著,更有助于恢复吞咽功能,提高大脑吞咽皮层兴奋性,改善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吞咽障碍 单侧重复经颅磁刺激 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 常规康复训练 吞咽功能 营养状态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丹凤 黄小玉 +3 位作者 容健成 林鸿新 方建斌 黎芳燕 《中国康复》 2024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15例。3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进行假rTMS+核心稳定性训练;磁刺激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15例。3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进行假rTMS+核心稳定性训练;磁刺激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1Hz rTMS;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1Hz rTMS联合核心稳定训练。3组均持续干预3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腹横肌(TrA)、腹内斜肌(IO)和腹外斜肌(EO)的厚度,同时进行Fugl-Myer运动功能(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3组FMA、BB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01);联合组和磁刺激组患侧TrA、IO及EO的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加(均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组的FMA、患侧TrA厚度分别与磁刺激组比较,联合组的FMA、BBS、MBI、患侧TrA和患侧EO厚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磁刺激组M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健侧TrA、IO和EO厚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rTMS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核心稳定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超声成像 腹部肌群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促醒效果及脑电图、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顺达 韩新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促醒效果及脑电图(EEG)、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90例,分为rTMS组、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促醒效果及脑电图(EEG)、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90例,分为rTMS组、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组(电刺激组)、rTMS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组(联合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rTMS组给予rTMS,电刺激组给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组给予rTMS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比较3组促醒效果,观察3组治疗前后EEG改善情况、脑血流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搏动指数(PI)]、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促醒总有效率高于rTMS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4周后,3组EEG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EEG分级优于rTMS组、电刺激组(P<0.05);3组治疗4周后Vm、Vs高于治疗前,Vd、PI低于治疗前,联合组Vm、Vs高于rTMS组、电刺激组,Vd、PI低于rTMS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GCS、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联合组GCS、MoCA评分高于rTMS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rTMS组、电刺激组(P<0.05)。结论:rTMS与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能显著提高促醒效果,改善脑电图,促进认知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 促醒效果 脑电图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玉珍 于小明 +1 位作者 徐海辰 马双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1—2022-1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经颅磁刺激疗法+营... 目的探讨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1—2022-1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经颅磁刺激疗法+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辅助应用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对比2组间疗效、吞咽功能、营养健康状况、免疫功能、肠道屏障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KWST)、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EAT-1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ET、DAO、D-L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结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有较好干预效果,能提高吞咽功能和营养水平,提升免疫水平,提高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经颅磁刺激 益生菌 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肠黏膜屏障功能
下载PDF
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桂英 陈国芳 傅新民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和联合组,各3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低频...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和联合组,各3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低频组给予健侧低频rTMS治疗,高频组接受患侧高频rTMS治疗,联合组同时接受健侧低频和患侧高频rTMS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神经传导功能[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5-HT、DA及BDN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5-HT、DA、BDNF水平显著提高,其中联合组明显高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38、16.356、9.388,P<0.05)。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其中联合组明显高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2、4.971、6.604,P<0.05)。治疗前,3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均缩短,且联合组MEP潜伏期、CMCT小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34、9.615,P<0.05)。结论高-低频联合rTMS能刺激神经递质释放,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一频率rTMS治疗,可作为临床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功能 神经递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