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肌电与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评估中的比较
1
作者 萧演清 高明明 +4 位作者 何泽佳 宋桂芸 宋伟 李晓光 饶家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6-161,171,共7页
目的比较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的脑运动控制方案和基于经颅磁刺激(TMS)的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纳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3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 目的比较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的脑运动控制方案和基于经颅磁刺激(TMS)的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方法纳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3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基于表面肌电的运动控制检测和基于TMS的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31例患者中,27个(87%)至少有一个通道排名4或5。31例患者共测试了248块肌肉(每一例患者共测8块肌肉,分别是左右两侧的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和腓肠肌),其中有79块(32%)肌肉可测量出通道排名4或5。62个肢体中的40个(64%)至少有一个通道排名4或5。31例患者中有21例(68%)有最高排名5的通道。然而,31例患者无一例能检测出运动诱发电位。结论sEMG在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评估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运动诱发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表面肌电图 经颅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时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马玉娟 黄杰 +2 位作者 方征宇 王秋 尤春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8-90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4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刺激组、rTMS组(按不同刺激强度分80%MT亚组、100%MT亚组、120%MT亚组)。测定运动阈值(MT)后制备大脑...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4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刺激组、rTMS组(按不同刺激强度分80%MT亚组、100%MT亚组、120%MT亚组)。测定运动阈值(MT)后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模型成功24h后给予20Hz,刺激时间2s,间隔时间28s,总脉冲数为1200的rTMS刺激,连续刺激14d。观察术前、术后1d、治疗7d和治疗14d时双侧中枢传导时间(CMCT)和皮质潜伏时(CL)的变化。结果:①术前各组左右侧CMCT、CL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1d左侧CMCT、CL较术前和右侧缩短(P<0.01)。③治疗7d时,双侧CMCT、CL各组之间以及各组双侧CMCT、C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治疗14d时,100%MT亚组左侧CMCT、CL较正常组和治疗7d时均缩短(P<0.05),双侧CMCT、CL均较术前缩短(左侧P<0.01,右侧P<0.05);80%MT亚组右侧CMCT、CL较术后1d缩短(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20HzrTMS有助于促进脑梗死大鼠双侧CMCT和CL缩短使双侧大脑达到某种平衡或者代偿,80%MT和100%MT两种强度的rTMS作用可能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经颅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中枢传导时间 皮质潜伏时
下载PDF
大鼠经颅磁及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余科炜 李家顺 +5 位作者 贾连顺 袁文 胡玉华 石志才 戴伯军 何海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25-628,共4页
目的 :比较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 MEP)与电刺激 MEP在刺激方式、信号特征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异同。方法 :2 0只雄性 SD大鼠经静脉麻醉后采用 Mag2型磁刺激仪和 Cantada型肌电图仪分别进行单次经颅磁及电刺激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下 ,在 T1... 目的 :比较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 MEP)与电刺激 MEP在刺激方式、信号特征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异同。方法 :2 0只雄性 SD大鼠经静脉麻醉后采用 Mag2型磁刺激仪和 Cantada型肌电图仪分别进行单次经颅磁及电刺激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下 ,在 T1 2 硬膜外和双侧前肢伸肌和后肢腓肠肌记录的 MEP变化特征。结果 :磁刺激脊髓 MEP先正后负 ,以 P1 或 N1 波最显著 ,波形不够稳定 ,个体间差异较大 ,随着刺激强度增大 ,MEP潜伏期缩短 ,波幅增大。近阈值电刺激 MEP与相应的超强磁刺激 MEP潜伏期相近 ,波幅也相差不大。结论 :采用单次磁或电刺激 MEP仍能客观反映脊髓运动传导束的功能状态 ,电和磁刺激的 MEP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源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刺激 刺激 脊髓 大鼠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余科炜 李家顺 +3 位作者 贾连顺 吴玉华 崔毅 沈玉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为脊髓型颈椎病(CSM)早期诊断寻找一种客观、敏感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电刺激F波相结合的方法,测定19例脊髓型颈椎病人外展拇短肌(APB)和胫前肌(AT)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 目的:为脊髓型颈椎病(CSM)早期诊断寻找一种客观、敏感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电刺激F波相结合的方法,测定19例脊髓型颈椎病人外展拇短肌(APB)和胫前肌(AT)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并与20例正常受试者作对照。结果:18例(94.7%)CSM病人上、下肢MEP异常,APB肌及AT肌CMCT明显延迟,并与临床功能障碍(JOA评分)显著相关,与MRI所示脊髓受压程度无相关性。结论:磁刺激MEP作为检测CSM患者运动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脊髓型 颈椎病
下载PDF
功能性便秘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倪敏 丁义江 +2 位作者 丁曙晴 金洵 王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74-1678,共5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皮层-腰骶-肛门直肠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探索FC潜在的神经机制。方法:FC组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9.44±15.38)岁;正常对照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24.67±7.14)岁。通过经颅磁...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皮层-腰骶-肛门直肠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探索FC潜在的神经机制。方法:FC组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9.44±15.38)岁;正常对照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24.67±7.14)岁。通过经颅磁刺激皮层(TMS)和磁刺激腰脊神经根直肠内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检测方法观察神经反应电位的改变。结果:①TMS引出ME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C组MEP波幅显著降低(P<0.05),波潜伏期和峰间期无显著变化;FC组波形分化不良,重复性差;FC组和正常对照组双侧MEP各参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②磁刺激腰脊神经根MEP结果:FC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层-腰骶-肛门直肠神经通路的传导障碍可能是FC患者发病的潜在神经生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经颅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钱琪 龙诗琦 +4 位作者 吕海东 郑献召 魏丽红 张燕 贾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纳入焦作市人民医院2020-05—2021-08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2组均行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用常规Bobath技术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纳入焦作市人民医院2020-05—2021-08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2组均行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用常规Bobath技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Bobath技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rTMS治疗,应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诱发电位。结果2组治疗后2、4周NIHSS评分均下降,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周:(13.26±2.09)分vs(15.51±2.84)分;4周:(10.45±2.36)分vs(12.25±3.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73.56±16.36)分vs(57.22±13.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5)。2组治疗后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EP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26.06±2.30)ms vs(28.09±2.24)ms],波幅明显大于对照组[(1.42±0.40)mV vs(1.16±0.22)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治疗脑卒中有效率较高,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运动诱发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刺激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康复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许虹 吴雯珠 +2 位作者 翁武昭 杨丹 文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23-25,共3页
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72例脑血管病(CVD)患者和5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结果:CVD患者瘫痪侧上肢磁刺激无反应或皮层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CMCT)较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显著延长(P<0.001);瘫痪... 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72例脑血管病(CVD)患者和5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结果:CVD患者瘫痪侧上肢磁刺激无反应或皮层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CMCT)较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显著延长(P<0.001);瘫痪侧下肢磁刺激无反应或CMCT较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显著延长(P<0.05)。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MEP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临床病情轻重和病变部位密切相关。提示MEP能客观反映CVD患者中枢运动传导通路功能受损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经颅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丽萍 王世民 张雪青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2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初发一侧大脑皮层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行MEP及SEP检查。观察两组MEP皮质手区、皮质腿...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初发一侧大脑皮层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行MEP及SEP检查。观察两组MEP皮质手区、皮质腿区的潜伏期及其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SEP N20及P40波的潜伏期及其中枢传导时间(CCT),分析观察组患侧中枢运动及感觉传导时间的变化特点。结果观察组MEP异常25例(83.3%),患侧皮质手区及皮质腿区的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患侧上、下肢CMCT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P均<0.01。SEP异常20例(67.7%),患侧N20及P40波的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患侧上下肢SEP的CCT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P均<0.01。结论 MEP及SEP联合检查可客观、定量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了解运动及感觉功能缺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经颅刺激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创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万勇 李佛保 +2 位作者 陈裕光 何爱珊 盛璞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创伤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关系,了解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中的传导通路。方法:对39只猫采用脊髓Alen损伤模型和部分切断伤模型进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监测。结果:脊髓轻度打击伤时,MEP潜伏... 目的:观察脊髓创伤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关系,了解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中的传导通路。方法:对39只猫采用脊髓Alen损伤模型和部分切断伤模型进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监测。结果:脊髓轻度打击伤时,MEP潜伏期即有明显延长,但恢复良好;中度打击伤时,MEP潜伏期延长更明显,且不能完全恢复;重度打击伤时,大部分动物MEP不能引出,至24h不能恢复。MEP的改变与后肢功能变化及镜下脊髓病理改变一致。TMS-MEP对脊髓前索和外侧索的损伤敏感,并可间接反应脊髓柱后索损伤。结论:TMS-MEP经脊髓前索和外侧索传导,可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脊髓损伤后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脊髓损伤 刺激
下载PDF
双侧电刺激对脑梗死运动功能及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辉萍 宋涛 +3 位作者 徐伟 邓景贵 吴亚岑 桂一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8-730,共3页
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是一种成熟的康复治疗技术,它是指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周围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以提高肌肉功能或治疗神经肌肉疾患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双侧电刺激 运动功能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梗死 康复治疗技术 脉冲电流刺激 肌肉收缩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及临床相关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福南 段晓红 +3 位作者 刘鹏 苏凤霞 沈定国 曹起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EP)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病情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经颅磁刺激 ,双侧外展小指肌 (ADM)记录运动诱发电位。结果 临床肌力 (0~ 5级 ) 4级以上者 1...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EP)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病情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经颅磁刺激 ,双侧外展小指肌 (ADM)记录运动诱发电位。结果 临床肌力 (0~ 5级 ) 4级以上者 11例患者在静止状态下可引出MEP波 ,10例肌力 3级者在轻收缩状态下可引出MEP波 ,肌力 0~ 2级的 9例患者不能引出MEP波。脑梗死组病侧中枢传导时间 (CMCT)比健侧明显延长由 (7.9± 0 .7)ms延长至 (10 .2± 0 .8)ms。通过对MEP波的潜伏期、波幅、中枢传导时间以及对照组 30例的MEP波进行统计学分析 ,发现MEP异常与临床运动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能反映卒中患者病情的轻重。结论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能较好地反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 ,可用于临床判断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刺激 脑梗死 运动障碍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翦凡 崔丽英 +3 位作者 刘明生 潘华 杜华 李本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45-349,393,共6页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改变及与临床的相关性,了解其在ALS诊断和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1998年修订的E1Escorial诊断标准的ALS患者40例、单纯下运动神经元(LMN)...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改变及与临床的相关性,了解其在ALS诊断和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1998年修订的E1Escorial诊断标准的ALS患者40例、单纯下运动神经元(LMN)受累患者8例和健康对照34例进行双小指展肌、胫前肌TMS-MEP测定。MEP中枢性损害的判断标准为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安静状态双侧皮层刺激MEP未引出或易化状态至少一侧皮层刺激MEP未引出,CMCT侧间差增大为可疑异常。所有ALS患者均用改良的MRC评分判断双侧小指展肌和胫前肌肌力,Ellis反射评分评估UMN受累程度,Norris评分和ALS功能评分量表(ALSFRS)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与MEP改变做相关分析。结果:ALS患者小指展肌易化状态、安静状态CMCT、胫前肌易化状态CMCT分别为7.12±2.25、8.69±1.38、13.11±2.06ms,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对照组相应数值分别为6.26±0.97、8.10±1.22、12.30±1.11ms)。ALS患者TMS-MEP中枢性损害的出现率为62.5%,主要表现为CMCT延长和MEP引不出,分别占52.5%(21/40)和40%(16/40),如将CMCT侧间差增大者计入,则总异常率提高到72.5%。单纯LMN受累患者未见MEP中枢性异常。按诊断级别分组后,临床确诊、拟诊、实验室辅助拟诊和可能的ALS的MEP中枢性损害出现率分别为88.9%、81.8%、69.2%和42.9%,单纯CMCT侧间差增大而无其他异常仅见于辅助拟诊或可能的ALS患者。CM-CT与相应靶肌肌力无关(p>0.05),与相应肢体的Ellis评分显著正相关(r=0.272~0.391,p<0.05),与Norris评分和ALSFRS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18~-0.426和-0.352~0.429,p<0.05)。结论:对于ALS的早期诊断,TMS-MEP的敏感性欠高,但对于辅助拟诊或可能的ALS,MEP中枢性异常有助于UMN受累的确立。单纯CMCT侧间差增大可能发生于早期患者,有助于发现轻度或亚临床UMN病损。CMCT变化与UMN损害程度相一致,是UMN受累的客观评价指标,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肢体功能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但其能否用于病情监测,仍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运动神经元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评估脑梗塞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龚凌云 屈新辉 +4 位作者 吴晓牧 张昆南 高幼奇 胡凡 吴爱玲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在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4月~2007年6月收治的40例门诊或住院脑梗塞患者于发病72h及半年后进行改良SSS评分。并对40例患者在72h内进行瘫痪侧肢体或一...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在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4月~2007年6月收治的40例门诊或住院脑梗塞患者于发病72h及半年后进行改良SSS评分。并对40例患者在72h内进行瘫痪侧肢体或一侧肢体的MEP检测。结果急性期MEP正常者预后较MEP异常者好,MEP波形消失或运动传导时间延长者,瘫痪程度重,SSS评分高。结论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无痛、无创、安全、操作简便,对脑梗塞病情判断和在运动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可作为判断脑梗塞预后的常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运动诱发电位 经颅刺激
下载PDF
全麻下经颅电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巧恒 左明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比较全麻下经颅电刺激(tcEMEPs)和磁刺激(tcMMEPs)运动诱发电位有关参量的变化,为术中监测脊髓功能提供参考。方法15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患者,在麻醉开始15min后随机应用tcEMEPs和tcMMEPs进行刺激,并记录各自的波幅和潜伏期值。结果t... 目的比较全麻下经颅电刺激(tcEMEPs)和磁刺激(tcMMEPs)运动诱发电位有关参量的变化,为术中监测脊髓功能提供参考。方法15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患者,在麻醉开始15min后随机应用tcEMEPs和tcMMEPs进行刺激,并记录各自的波幅和潜伏期值。结果tcMMEPs的波幅与tcEMEPs的波幅相比显著降低(P<0.05),tcMMEPs的潜伏期比tcEMEPs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结论tcEMEPs监测比tcMMEPs监测更适合应用于手术中对运动通路系统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经颅电刺激 经颅刺激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阈值与年龄及皮层功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青蕊 段宏伟 +2 位作者 赵静霞 李风銮 国丽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0期1525-1526,共2页
目的研究年龄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s,MEPs)中,两侧生理刺激阈值的不同。方法76例健康者,右利手63例,依年龄不同分为3组:青年组22例(19~39岁);中年组20例(40~59岁);老... 目的研究年龄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s,MEPs)中,两侧生理刺激阈值的不同。方法76例健康者,右利手63例,依年龄不同分为3组:青年组22例(19~39岁);中年组20例(40~59岁);老年组21例(60~82岁)。左利手13例,为青年组健康者(19~39岁)。应用8字形磁刺激器分别刺激左右侧运动皮层,记录对应拇短展肌(abductorpollicisbrevismuscle,APBM)运动诱发电位,测定其在静息和随意收缩时刺激阈值的变化。结果右利手青年组和中年组,右侧APBM运动诱发电位的皮层刺激阈值明显低于左侧APBM(P<0.01);而老年组双侧刺激阈值无明显区别;左利手青年组,左侧APBM运动诱发电位的皮层刺激阈值明显低于右侧。结论推测TMS运动诱发电位双侧皮层刺激阈值在各年龄组的不对称变化主要与运动皮层的功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刺激 运动 诱发电位 阈值 年龄 运动皮层 无创性神经电生理检查
下载PDF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大脑半球切除术前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宏伟 李勇杰 +2 位作者 王玉平 张国君 蔡立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52-35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评估双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半球支配情况。方法对10例顽固性癫疒间、准备行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的病人进行TMS-MEP检查。检查时蝶形线圈置于双侧大鱼际肌的皮质运动功能区,单侧刺激,同时记录双... 目的探讨应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评估双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半球支配情况。方法对10例顽固性癫疒间、准备行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的病人进行TMS-MEP检查。检查时蝶形线圈置于双侧大鱼际肌的皮质运动功能区,单侧刺激,同时记录双侧大鱼际肌的皮质TMS-MEP。将结果分为功能完全代偿、部分代偿和不能代偿。结果功能完全代偿2例,部分代偿6例,不能代偿2例。完全代偿的病人术后无运动功能损害加重,部分代偿的病人术后短期运动功能损害加重,3个月内运动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不能代偿的病人行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结论TMS-MEP能够客观评估顽固性癫疒间病人双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半球支配情况,是一种有效、可靠且无创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大脑半球切除术 癫痫
下载PDF
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蔡超群 刘晓瑜 +3 位作者 郑庆丹 肖科金 高兆玉 朱胜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4期2658-2662,共5页
目的观察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诊治的12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颅磁组40例、电针... 目的观察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诊治的12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颅磁组40例、电针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3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颅磁组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电针组增加电头针接力刺法治疗,联合组则采取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3组均治疗2周。检测3组治疗前后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相关指标和评定康复各项评分,并统计3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3组治疗后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MEP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均<0.05),运动诱发电位波幅(MEPA)明显增大(P均<0.05);颅磁组和电针组治疗后MEPL、CMCT和ME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组治疗后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颅磁组和电针组(P均<0.05)。3组治疗后MI、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颅磁组与电针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颅磁组与电针组(P均<0.05)。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颅磁组和电针组(P均<0.05)。结论电头针接力刺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缩短卒中后患者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增大波幅,缩短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可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改善上肢运动障碍传统中医和现代技术结合方案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头针接力刺法 低频重复经颅刺激 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骶神经根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爱珊 李佛保 陈裕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在35例有L5和/或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区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测定、记录胫前肌、展肌和小趾展肌MEP的起始潜伏期(OL)。结果显示,35例中至少有一条总侧肌肉MEP异常33例(94.3%)。在L4-5椎间... 在35例有L5和/或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区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测定、记录胫前肌、展肌和小趾展肌MEP的起始潜伏期(OL)。结果显示,35例中至少有一条总侧肌肉MEP异常33例(94.3%)。在L4-5椎间盘突出中,以胫前肌的MEP异常为主;在L5-S1椎间盘突出中,以小趾展肌的MEP异常为主。表明腰椎区MEP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骶神经根病变较为敏感,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并有助于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腰骶神经病变 刺激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纯 王淳 +3 位作者 张标 廖断修 刘平 付秀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皮质手区及皮质脚区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的变化;分析疾病组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患侧上肢皮质手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24.7±2.8)ms、(11.1±2.7)ms;健侧为(22.8±2.5)ms、(7.9±2.0)ms;对照组为(22.4±3.2)ms、(7.6±1.3)ms。下肢皮质腿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31.7±3.7)ms、(17.6±4.8)ms;健侧为(29.6±3.1)ms、(15.3±3.1)ms;对照组为(29.4±3.4)ms、(15.2±3.6)ms。疾病组患侧的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对照组及健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梗死患者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MESSS呈正相关,与BI呈负相关。结论MEP可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并具有一定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脑梗死患者 临床意义 Barthel指数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MCT 病情严重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 潜伏期 对照组 变化特点 大脑半球 大鱼际肌 颈椎棘突 腰椎棘突 患侧上肢 功能缺失 预后评估
下载PDF
低频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运动诱发电位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邹蓉 赵合庆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低频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刺激患侧组、刺激健侧组及自然恢复组(不接受磁刺激治疗),每组10例。在发病后3~5d... 目的研究低频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刺激患侧组、刺激健侧组及自然恢复组(不接受磁刺激治疗),每组10例。在发病后3~5d,对刺激组患者行rTMS治疗,频率为0.5Hz,70%输出强度(3.0T),900脉冲/d,连续10d。在治疗前(试验第1天)和治疗后第10、40天记录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波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值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①刺激患侧组与自然恢复组、刺激健侧组及自身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0和40天MEP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加大,CMCT加快,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差异更显著(均P〈0.05或〈0.01)。刺激健侧组和自然恢复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两组自身比较,第40天波幅和CMCT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刺激组与自然恢复组和自身治疗前比较,第10和40天NIHSS及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40天差异更显著(P〈0.01)。治疗前两刺激组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不同时间点MEP的潜伏期和CMCT均与NIHSS呈正相关,与ADL评分呈负相关;波幅与NIHSS呈负相关,与ADL评分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rTMS作用于脑梗死患者患侧脑区,对MEP有明显影响,对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作用于健侧脑区仅对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刺激 脑梗死 诱发电位 运动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