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地区壳内磁性构造与地震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先 刘敏 赵丽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56,共7页
通过带通滤波技术对华北地区航磁异常进行处理 ,分离出深、浅部磁性层异常 ,然后运用视磁化强度反演方法和程序 ,对组成上下磁性层的构造块体进行了圈定 ,并结合人工地壳测深及深部流体研究进行了讨论 ,认为地震是构造块体相互作用、应... 通过带通滤波技术对华北地区航磁异常进行处理 ,分离出深、浅部磁性层异常 ,然后运用视磁化强度反演方法和程序 ,对组成上下磁性层的构造块体进行了圈定 ,并结合人工地壳测深及深部流体研究进行了讨论 ,认为地震是构造块体相互作用、应力积累、能量释放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构造 视磁化强度 深部流体 地震成因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断陷带及其邻区地壳磁性构造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先 贺为民 +2 位作者 沈京秀 赵丽 李长法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31-35,共5页
本文依据航磁资料和频率域磁性单界面反演方法,计算了河套断陷带及其邻区的基底磁性界面的埋深;依据三维磁性层反演方法求取了该区磁性层下界面,即居里界面的埋深;分析了磁性层上下界面的定量特征,并结合重力、地热、地形变诸方面... 本文依据航磁资料和频率域磁性单界面反演方法,计算了河套断陷带及其邻区的基底磁性界面的埋深;依据三维磁性层反演方法求取了该区磁性层下界面,即居里界面的埋深;分析了磁性层上下界面的定量特征,并结合重力、地热、地形变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该区的地壳结构特征及地震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质 磁性构造 河套断陷带 地壳结构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深部磁性构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刚 余钦范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9-86,共8页
本文以航磁资料为基础,详细地探讨了南北地震带的磁性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指出在构造层次上浅部多为北西、北东向的构造网络复合,深部则呈南北向、东西向构造带相互正交迭加。其内的地震活动与构造环境之间关系密切,地震的... 本文以航磁资料为基础,详细地探讨了南北地震带的磁性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指出在构造层次上浅部多为北西、北东向的构造网络复合,深部则呈南北向、东西向构造带相互正交迭加。其内的地震活动与构造环境之间关系密切,地震的活动范围和强度明显受其浅部、深部构造的影响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磁性构造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磁性构造学研究方法述评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宝春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5年第3期74-81,共8页
本文分析了磁性构造学的各种基本研究方法,继而讨论了近年来古地磁视极移曲线(APW)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然后讨论了真极移问题,最后对当前磁性构造学的研究动向作了简要的概括。
关键词 磁性构造 视极移曲线 古地磁
下载PDF
宁镇山脉晚志留世、晚泥盆世地层古地磁数据及磁性构造学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楼刚 方大钧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6期715-722,共8页
详细的构造分析及古地磁褶皱检验提拱了较为精确的宁镇山脉湖山地区土山—狼山断裂两盘晚志留世茅山组和晚泥盆世五通组的古地磁数据。两盘同一组样品的偏角差异指示了断裂伴随有块体的旋转。磁性构造学研究利用三个地点的古地磁数据计... 详细的构造分析及古地磁褶皱检验提拱了较为精确的宁镇山脉湖山地区土山—狼山断裂两盘晚志留世茅山组和晚泥盆世五通组的古地磁数据。两盘同一组样品的偏角差异指示了断裂伴随有块体的旋转。磁性构造学研究利用三个地点的古地磁数据计算了块体间的旋转量,并证明本区在晚志留世至晚泥盆世位于南纬中低纬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磁性构造 褶皱
下载PDF
中国磁性构造学的进展(上)
6
作者 许同春 施建宁 郑敏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0年第3期15-22,共8页
本文介绍磁性构造学的产生、研究特点及应用前景。综述闽西北—浙东南地体碰撞造山带内韧性剪切带及混杂岩剖面、河北省迁安铁矿区柳河峪的磁性构造学研究成果。展望此项新技术应用于新构造运动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 磁性构造 构造运动
下载PDF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深部磁性构造与地震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明清 刘敏 +4 位作者 张先 沈京秀 赵丽 贺为民 虎喜凤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3-58,共6页
应用三维磁性层反演理论和方法,对延庆、怀来地区航磁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反演计算了该区磁性基底埋深、居里等温面埋深和视磁化强度分布。揭示了延庆盆地、矾山盆地、怀来盆地、涿鹿盆地等四个相互联通盆地的磁性基底的定量特征。对... 应用三维磁性层反演理论和方法,对延庆、怀来地区航磁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反演计算了该区磁性基底埋深、居里等温面埋深和视磁化强度分布。揭示了延庆盆地、矾山盆地、怀来盆地、涿鹿盆地等四个相互联通盆地的磁性基底的定量特征。对该区地震发生的深部原因和地壳内不同物性块体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该区地震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该区地震的危险区划和今后的重点监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磁性构造 地壳深部 延怀盆地
下载PDF
南北带北段磁性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新林 陈爱玲 邵世勤 《高原地震》 2002年第2期29-36,共8页
利用航磁资料研究了南北带北段的磁属性构造 ,反演了该区居里等温面的埋藏深度 ,推断了不同深度断裂的分布情况 ,进而讨论了地震与深部背景的关系。
关键词 磁性构造 地震活动 居里等温度 航磁资料 断裂构造
下载PDF
中国磁性构造学的进展(下)
9
作者 郑敏 许同春 施建宁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0年第4期41-45,32,共6页
四、河北省迁安矿区柳河峪断裂的磁组构研究迁安矿区位于河北省迁安县的西部。其范围北起水厂,南至佛峪院;西以震旦系盖层为界,东到滦河。南北长27公里。东西宽8—13公里,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矿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沉降带的迁安... 四、河北省迁安矿区柳河峪断裂的磁组构研究迁安矿区位于河北省迁安县的西部。其范围北起水厂,南至佛峪院;西以震旦系盖层为界,东到滦河。南北长27公里。东西宽8—13公里,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矿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沉降带的迁安隆起西部边缘的褶皱带中。区内广泛出露太古界变质岩系和震旦系长石石英砂岩。此外还有少量侏罗系和老第三系地层。矿区断裂构造类型及先后期次较多,对矿体的影响也较大。从变形机制上看,有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两种。从改造关系来划分可分成愈合型断裂和复合型断裂两种。其形成年代为前中元古和后中元古两种:前者一般为韧性断裂和愈合型断裂,后者一般为脆性断裂和复合型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构造 磁组构 构造运动
下载PDF
东大别山构造带六安—英山地磁剖面观测与地震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毅 陈宇卫 +4 位作者 黄显良 顾春雷 徐如刚 余勇 王雷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7-213,共7页
本文以东大别构造带内六安—英山地磁剖面磁异常数据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地质学和地震学研究成果,反演给出研究区域居里面埋深及地下介质磁性结构模型.通过对磁异常变化特征曲线、介质磁性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东大别构造带北部磁异常较强... 本文以东大别构造带内六安—英山地磁剖面磁异常数据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地质学和地震学研究成果,反演给出研究区域居里面埋深及地下介质磁性结构模型.通过对磁异常变化特征曲线、介质磁性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东大别构造带北部磁异常较强且波动较大、地下磁性结构特征相对复杂,北淮阳地区磁异常较弱、地下介质结构成叠瓦状形态分布,合肥盆地磁异常曲线变化平缓、埋深较深,为连续均匀的磁性基底,结果较好地反应了合肥盆地、北淮阳、东大别构造带北部之间的差异;"霍山地震窗"地壳下方6~12km处存在显著地磁性差异,结合东大别构造带内70年代以来地震和历史强震,对"霍山地震窗"地震活动性与地下构造、场源关系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其动力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别构造 磁性构造 居里面 霍山地震窗 地震活动性 反演
下载PDF
国际洋壳磁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曲赞 《地质科学译丛》 1997年第4期62-63,共2页
在30多年前,人们通过海洋磁异常成功地解释了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的过程。从而导致了板块构造学的一场变革。近年来由于高精度磁测技术的应用和磁性解释水平提高,人们又开始借助海洋磁异常对洋壳构造和洋壳磁性层进行深入地研究,其目的... 在30多年前,人们通过海洋磁异常成功地解释了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的过程。从而导致了板块构造学的一场变革。近年来由于高精度磁测技术的应用和磁性解释水平提高,人们又开始借助海洋磁异常对洋壳构造和洋壳磁性层进行深入地研究,其目的就是要揭示出洋壳构造演化的过程,以及地磁场活动变化的规律。本文对世界上若干典型地区的海洋磁异常特征进行了解释,并提供出了未来进行高精度海洋磁性研究需要发展的几项高新技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磁异常 洋壳 磁性构造
下载PDF
Aeromagnetic data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continental China:A review 被引量:8
12
作者 熊盛青 佟晶 +1 位作者 丁燕云 李占奎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227-237,416,共12页
We review the latest aeromagnetic geological data of continental China. We discuss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geological mapping and the newly detected features based on aeromagnetic data. Using aeromagnetic data coll... We review the latest aeromagnetic geological data of continental China. We discuss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geological mapping and the newly detected features based on aeromagnetic data. Using aeromagnetic data collected for more than 50 years, a series of 1:5000000 and 1:1000000 aeromagnetic maps of continental China were compiled using state-of-the-art digital technology, and data processing and transformation. Guided by plate tectonics and continental dynamics, rock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magnetic anomalies, we compiled maps of the depth of the magnetic basement of continental China and the major geotectonic units, and presented newly detected geological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aeromagnefic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aeromagnetic anomalies magnetic basement FAULTS magmatic rocks structural units
下载PDF
Using satellite magnetic data to divide geological tectonic units of South China Sea
13
作者 ZHU Yixian LI Tonglin +3 位作者 ZHANG Rongzhe SHI Huiyan CHEN Hanbo LI Gen 《Global Geology》 2018年第3期186-193,208,共9页
The South China Sea locates at the convergence center of the Eurasian Plate,the Pacific Plate and the Indo-Australia plate. The Cenozoic seafloor spread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ct... The South China Sea locates at the convergence center of the Eurasian Plate,the Pacific Plate and the Indo-Australia plate. The Cenozoic seafloor spread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at records inform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 history and its impact on regional geologic evolution. Magnetic data contains abundant geological structure information from the surface to deep. This paper reports magnetic dat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rough the conventional processing of these magnetic data,we report general results on the regional magnetic anomalies,such as the upward continuation graph,the polar magnetic anomaly map and the magnetic anomaly partition map. The magnetic anomaly fiel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divided into eight areas,of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explained,an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magnetic anomaly data processing geological section
下载PDF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Crust Beneath the Ordos Block
14
作者 Zhao Guoze Zhan Yan Wang Lifeng Wang Jijun Tang Ji Chen Xiaobin Xiao Qibi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1年第2期120-134,共15页
The Ordos block is a stable tectonic unit since the Cenozoic. Whether low-resistivity layers exis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of this kind block is an open question. This work attempts to reveal the entire crustal ... The Ordos block is a stable tectonic unit since the Cenozoic. Whether low-resistivity layers exis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of this kind block is an open question. This work attempts to reveal the entire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block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of magnetotelluric data collected along the profile across this reg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a layered structure characterizes the crust of the Ordos block, with a low-resistivity layer at depth of about 20km, presumably associated with fluids there. In contrast, in the areas of active tectonics on the east and west of the block, there are no such layered electric structures in the crust, and the low-resistivity zones may be related to the decollement zones (or ductile shear zones) in the crust. The difference in electric structure of crust between the Ordos Block and neighboring areas is of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varied blocks in the 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lock MAGNETOTELLURICS Crustal structure Low-resistivity layer FLUI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