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的磁性转变温度实验研究
1
作者 叶印鹏 赵素华 +3 位作者 雷洪波 许刚 薛军 李惊鸿 《鞍钢技术》 CAS 2009年第6期26-29,共4页
通过金相检验研究了3个钢种在热处理过程中内部组织的转变特性,确定了钢种的磁性转变温度和安全起吊温度,制定了合理的吊车操作制度,使方坯堆垛缓冷工艺得以顺利实施,方坯合格率达到工业生产标准。
关键词 方坯 堆垛缓冷 热处理 磁性转变温度
下载PDF
GaFeO_(3)∶Mg晶体的生长及磁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文凯 潘秀红 +6 位作者 胡雨青 刘学超 陈小红 陈锟 方婧红 贺欢 倪津崎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9-1704,共6页
本文利用光学浮区法生长出了直径为7 mm的铁电单晶Mg_(x)Ga_(1-x)FeO_(3)(x=0.02、0.05、0.07和0.10),研究了Mg^(2+)对GaFeO_(3)(GFO)晶体饱和磁化强度和磁性转变温度的作用。通过XRD测试了晶体的结构和物相,结果显示,所有制备的晶体样... 本文利用光学浮区法生长出了直径为7 mm的铁电单晶Mg_(x)Ga_(1-x)FeO_(3)(x=0.02、0.05、0.07和0.10),研究了Mg^(2+)对GaFeO_(3)(GFO)晶体饱和磁化强度和磁性转变温度的作用。通过XRD测试了晶体的结构和物相,结果显示,所有制备的晶体样品对应标准晶体卡库GFO(PDF#76-1005)的衍射特征,无其他杂相出现。XRD精修结果表明,该晶体结构为正交结构,空间群为Pna 2_(1),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随着Mg^(2+)掺杂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通过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研究了晶体的磁性能,结果表明,磁性转变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随着Mg^(2+)掺杂量的增加,同样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Mg^(2+)掺杂量x=0.07时,磁性转变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87.82 K、8.75 emu/g,达到了掺杂改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单晶 GaFeO_(3)∶Mg 光学浮区法 饱和磁化强度 磁性转变温度 矫顽场
下载PDF
室温铁磁性GaN:Cr薄膜的性质研究
3
作者 刘志凯 宋书林 +3 位作者 陈诺夫 尹志岗 柴春林 杨少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212-1214,1218,共4页
采用高能离子注入的方式,在GaN衬底中掺杂引入Cr离子制备了磁性半导体.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注入前后结构的对比分析,没有发现新的衍射峰,并运用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仪(HR-XRD)分析了Mn离子注入后衬底(0002)峰的微小变化.根据原... 采用高能离子注入的方式,在GaN衬底中掺杂引入Cr离子制备了磁性半导体.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注入前后结构的对比分析,没有发现新的衍射峰,并运用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仪(HR-XRD)分析了Mn离子注入后衬底(0002)峰的微小变化.根据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发现注入后的样品表面起伏比较大,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使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进行变温分析,在所分析的10~300K范围内,磁化强度变化幅度较小,样品在室温条件下仍然保持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磁性半导体 磁性转变温度
下载PDF
离子注入制备GaAs:Mn薄膜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书林 陈诺夫 +3 位作者 尹志岗 柴春林 杨少延 刘志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308-1310,共3页
采用高能离子注入的方式,在半绝缘性的GaAs衬底中掺杂引入Mn离子制备了磁性半导体.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结构分析,没有发现新的衍射峰,并运用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仪(HR-XRD)分析了Mn离子注入后衬底(004)峰的微小变化.根据原子力... 采用高能离子注入的方式,在半绝缘性的GaAs衬底中掺杂引入Mn离子制备了磁性半导体.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结构分析,没有发现新的衍射峰,并运用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仪(HR-XRD)分析了Mn离子注入后衬底(004)峰的微小变化.根据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发现,注入后的样品表面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使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进行变温分析,在所分析范围内M-T曲线存在拐点,但其所对应的铁磁性转变温度低于室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绝缘性砷化镓 磁性半导体 磁性转变温度
下载PDF
不锈钢板材的比热特性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庄丽丽 靳塞特 《河北冶金》 2022年第3期29-32,共4页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分析304、430、409L、410S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材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曲线,并与304奥氏体不锈钢热轧板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种不锈钢DSC曲线的性态有明显不同,304的DSC曲线基本上是连续变化的;409L的DSC曲线上出...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分析304、430、409L、410S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材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曲线,并与304奥氏体不锈钢热轧板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种不锈钢DSC曲线的性态有明显不同,304的DSC曲线基本上是连续变化的;409L的DSC曲线上出现了1个明锐的吸热峰,410S出现了2个明锐的吸热峰,430则在较低温度有1个明锐的吸热峰,较高温度出现了很小的吸热峰。铁素体不锈钢的第一个吸热峰是磁性转变温度,第二个吸热峰是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的相变温度。3种铁素体不锈钢的比热值和磁性转变温度随铬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比热 吸热峰 磁性转变温度 相变温度
下载PDF
Observation of a bi-critical point between antiferromagnetic and superconducting phases in pressurized single crystal Ca0.73La0.27FeAs2 被引量:3
6
作者 Yazhou Zhou ShanJiang +14 位作者 Qi wu Vladimir A.Sidorov Jing Guo Wei Yi Shan Zhang Zhe Wang HonghongWang shu Cai Ke Yang Sheng Jiang Aiguo Li Ni Ni Guangming Zhang Liling Sun Zhongxian Zhao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57-862,共6页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ly universal features of the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is that the super- conducting phase emerges in the close proximity of the antiferromagnetic phase, 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se ...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ly universal features of the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is that the super- conducting phase emerges in the close proximity of the antiferromagnetic phase, 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se two phases poses a long-standing challenge.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as the antifer- romagnetic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s continuously suppressed to zero, there appears a quantum critical point, around which the existence of antiferromagnetic fluctu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conductivity. In contrast to this scenario, we report the observation of a bi-critical point identified at 2,88 GPa and 26.02 K in the pressurized high-quality single crystal Cao.73Lao.27FeAs2 by com- plementary in-situ high pressure measurements. At the critical pressure, we find that the antiferromag- netism suddenly disappears and superconductivity simultaneously emerges at almost the same temperature, and that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suppresses the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 temperature but hardly affects the antiferromagnetic transition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pnictide superconductorBi-critical pointSuperconductivityAntiferromagnetic orderHigh press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