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铷原子频标的磁控管腔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世宇 梁耀廷 +1 位作者 涂建辉 崔敬忠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0-405,共6页
研究了一种应用于铷原子频标的磁控管腔,对用于磁控管腔的主要特征和参数计算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磁控管腔的谐振频率、Q值、微波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磁控管腔的谐振频率可以调谐至6.835 GHz,Q值都能够调至600~1000之间,其微波场谐振... 研究了一种应用于铷原子频标的磁控管腔,对用于磁控管腔的主要特征和参数计算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磁控管腔的谐振频率、Q值、微波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磁控管腔的谐振频率可以调谐至6.835 GHz,Q值都能够调至600~1000之间,其微波场谐振模式是典型的TE_(011)模式,频率温度系数较小(32.5~35.0kHz/℃),所设计的磁控管腔能够满足铷原子钟物理部分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量子频标 磁控管腔 谐振频率 Q值
下载PDF
小型氢频标磁控管微波腔与空型腔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雒向东 罗崇泰 《甘肃科学学报》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用Ansoft HFSS仿真软件建立了小型氢频标空型和磁控管型微波腔模型结构,仿真了2种不同微波腔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电磁场结构.通过比较发现空型微波腔当加入壳电极后,腔体内电磁场分布被改变,使得腔体轴线附近磁场分布更加均匀,而电... 用Ansoft HFSS仿真软件建立了小型氢频标空型和磁控管型微波腔模型结构,仿真了2种不同微波腔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电磁场结构.通过比较发现空型微波腔当加入壳电极后,腔体内电磁场分布被改变,使得腔体轴线附近磁场分布更加均匀,而电场则主要分布在微波腔壳电极缝隙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频标 磁控管腔 空型 模式结构 仿真分析 性能比较
下载PDF
超小型氢频标磁控管微波腔的仿真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雒向东 罗崇泰 《航天制造技术》 2008年第4期24-27,共4页
用Ansoft HFSS仿真软件建立了超小型氢频标磁控管微波腔模型结构,在给定腔体尺寸下,仿真了不同电极间距的空型和磁控管型微波腔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得出超小型氢频标磁控管微波腔的设计参数,并对实际设计当中影响磁控管型微波腔谐振频... 用Ansoft HFSS仿真软件建立了超小型氢频标磁控管微波腔模型结构,在给定腔体尺寸下,仿真了不同电极间距的空型和磁控管型微波腔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得出超小型氢频标磁控管微波腔的设计参数,并对实际设计当中影响磁控管型微波腔谐振频率的因素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频标 空型 磁控管腔 结构参数 仿真设计
下载PDF
相对论全腔轴向提取磁控管阳极释气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杨郁林 董志伟 杨温渊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3-58,共6页
相对论电子轰击阳极产生二次电子和释气以及释气电离产生的击穿现象是限制全腔轴向提取透明阴极磁控管(TCMAC)工作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对TCMAC中轰击产生的阳极二次电子以及释气电离现象进行了物理建模以及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考... 相对论电子轰击阳极产生二次电子和释气以及释气电离产生的击穿现象是限制全腔轴向提取透明阴极磁控管(TCMAC)工作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对TCMAC中轰击产生的阳极二次电子以及释气电离现象进行了物理建模以及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其对TCMAC运行性能的影响。初步计算结果表明,二次电子发射与阳极释气对TCMAC工作都有一定影响,释气后电离产生的正离子数大于系统中电子数时,会导致TCMAC击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提取磁控管 释气 电子碰撞激发 电离
下载PDF
S波段可调谐相对论磁控管的初步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天明 李家胤 +4 位作者 孙大瑞 于秀云 汪海洋 李浩 葛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5-330,共6页
 设计了一种可机械调谐的S波段相对论磁控管,该管采用由5个扇形腔和5个矩形腔组成的旭日型磁控管方案,通过小腔滑块移动实现调谐。利用等效电路法和高频场分析软件与粒子模拟软件分析了器件的性能。初步模拟结果表明:调谐相对带宽可达2...  设计了一种可机械调谐的S波段相对论磁控管,该管采用由5个扇形腔和5个矩形腔组成的旭日型磁控管方案,通过小腔滑块移动实现调谐。利用等效电路法和高频场分析软件与粒子模拟软件分析了器件的性能。初步模拟结果表明:调谐相对带宽可达20%,当电压为650kV,磁场为0.6T时,全带宽内输出功率大于600MW,在大部分带宽内峰值功率大于900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相对论磁控管 耦合调谐 磁控管(旭日型磁控管)
下载PDF
多腔磁控管
6
作者 陆鍾祚 《电信科学》 1957年第1期7-14,共8页
Ⅰ.引言多腔磁控管的结构分五个主要部分,即:(一)阴极和其引出线,(二)阳极和谐振腔系统,(三)阳极端盖和调谐措施,(四)输出系统和耦合头,(五)磁石。见图1。多腔磁控管实际是一个微波振荡器,它的管子和电路结构合成了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 Ⅰ.引言多腔磁控管的结构分五个主要部分,即:(一)阴极和其引出线,(二)阳极和谐振腔系统,(三)阳极端盖和调谐措施,(四)输出系统和耦合头,(五)磁石。见图1。多腔磁控管实际是一个微波振荡器,它的管子和电路结构合成了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管 微波振荡器 谐振 引出线 电子能 等值电路 输出功率 行波 能量交换 高频电压
下载PDF
铷原子频标物理部分改进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溶波 崔敬忠 +3 位作者 梁耀廷 张金海 涂建辉 杨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0-384,共5页
本文对星载铷原子频标物理部分进行技术改进。改善磁控管微波腔的结构,使信噪比得到了提高;优化了物理部分光路系统,使光电探测信号强度提高了25%。此外,通过Ansoft HFSS仿真软件建立了微波腔的模型,对腔内场型分布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仿真... 本文对星载铷原子频标物理部分进行技术改进。改善磁控管微波腔的结构,使信噪比得到了提高;优化了物理部分光路系统,使光电探测信号强度提高了25%。此外,通过Ansoft HFSS仿真软件建立了微波腔的模型,对腔内场型分布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仿真,数字仿真和性能测试显示这种微波腔的谐振模式为TE011模式,且拥有较大的质量因子。最后,对改进后的铷原子频标系统进行了初步测试,发现短期稳定度达到了6.0×10^(-13)τ^(-1/2)(τ为取样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物理部分满足铷原子频标的研制需求,适合应用于高性能的星载铷原子频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铷原子频标 物理部分 磁控管微波 谐振频率 TE011
下载PDF
铷频标物理系统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溶波 张金海 +1 位作者 涂建辉 崔敬忠 《宇航计测技术》 CSCD 2014年第4期49-52,共4页
物理系统是铷频标的核心部件,通过分析影响频率稳定度的因素,对物理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物理系统采用分离滤光的三泡结构,增加了光学滤光技术,此外,物理系统还选用了磁控管微波腔。经测试,改进后的铷频标温度系数为9.7... 物理系统是铷频标的核心部件,通过分析影响频率稳定度的因素,对物理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物理系统采用分离滤光的三泡结构,增加了光学滤光技术,此外,物理系统还选用了磁控管微波腔。经测试,改进后的铷频标温度系数为9.7×10-14/℃,频率稳定度约为1×10-12/槡(1s≤≤10 00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铷频标 物理系统 光学滤光 磁控管微波 温度系数
下载PDF
雷达的前景
9
作者 薛富兴 《中国航天》 1985年第10期42-43,共2页
雷达的早期发展阶段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40年发明了多腔磁控管,有了这种设备,在较短的波长上可以产生出足够的功率。本上防御雷达网过去使用的是经过改进的电视发射设备,波长约10米。后来用了多腔磁控管波长可做到3厘米... 雷达的早期发展阶段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40年发明了多腔磁控管,有了这种设备,在较短的波长上可以产生出足够的功率。本上防御雷达网过去使用的是经过改进的电视发射设备,波长约10米。后来用了多腔磁控管波长可做到3厘米,设备可小到由飞机运载。尽管雷达的发展速度在二次大战后有所减慢,但由于“冷战”日益加深,雷达的发展还是得到了保证。随着雷达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管 电视发射 超视距雷达 早期发展阶段 二次大战 地面雷达 静止背景 敌我识别 横向扫描 厘米波雷达
下载PDF
超高頻电子管的發展和最近的研究范圍
10
作者 陆鍾祚 《电信科学》 1956年第2期14-20,共7页
一、前言现代的超高频电子管,包括在30兆週/秒频率以上由超短波至微波所用的全部电子管。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要求有更新,更好,工作频率更高的电子管;而这种新型电子管的出现,反过来又刺激着无线电技术的提高。超高频电子管约在本世纪30... 一、前言现代的超高频电子管,包括在30兆週/秒频率以上由超短波至微波所用的全部电子管。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要求有更新,更好,工作频率更高的电子管;而这种新型电子管的出现,反过来又刺激着无线电技术的提高。超高频电子管约在本世纪30年代已有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技术 磁控管 电子注 行波管 超高频技术 新型电子 高频管 射式 气体放电 外观形式
下载PDF
机载雷达今昔谈
11
作者 郭长虹 《环球军事》 2001年第8期50-51,共2页
机载雷达是飞机上各种雷达的总称,主要用于控制机载武器,实施空中警戒、侦察,保障精确的飞行和飞行安全等,它是现代军用飞机的重要技术装备。目前,大多数机载雷达都是军用机载雷达。 世界上第一台机载雷达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 机载雷达是飞机上各种雷达的总称,主要用于控制机载武器,实施空中警戒、侦察,保障精确的飞行和飞行安全等,它是现代军用飞机的重要技术装备。目前,大多数机载雷达都是军用机载雷达。 世界上第一台机载雷达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时,英国为了对付德国的潜水艇,自1935年开始研制雷达,1937年7月进行了首次雷达空中试验,观察海面军舰并协助航行与着陆。1938年,英国研制出最早的机载对海搜索雷达ASV Mark Ⅱ,同时还研制了AI型机载截击雷达。1940年2月,英国研制成功频率为3吉赫、功率为一千瓦的多腔磁控管,使机载雷达进入了微波时代。随后,英国和美国研制出H2S型(100毫米)、H2X(30毫米)微波轰炸雷达,并于1942~1943年先后将其投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机载预警雷达 机载截击雷达 军用飞机 磁控管 脉冲多普勒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轰炸雷达 多目标 雷达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