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2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建国 符大勇 +2 位作者 孙振虎 马先军 张芸芸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部位及范围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行磁共振检查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5...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部位及范围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行磁共振检查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5.7±14.4)岁。均行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 Flair)、SWAN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序列检查,将DWI显示高信号区、表观弥散系数(ADC)显示低信号区判定为梗死核心区,分析SWAN序列提示突出血管征(PVS)阳性区域、3D ASL序列提示脑血流量(CBF)低灌注区域分别与梗死核心区间的不匹配范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SWAN-DWI不匹配区的范围为(2289.42±721.47)mm^(2)、3D ASL-DWI不匹配区范围为(2331.59±730.71)mm^(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5,P=0.838)。结论利用磁共振SWAN序列提示的PVS可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部位及范围,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敏感加权血管成像 突出血管 脑血流量
下载PDF
头颈CT血管造影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判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乔鹏岗 孙如镜 +2 位作者 张诗雨 程旭 杨正汉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97-102,106,共7页
目的 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在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病变检出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在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病变检出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PI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诊疗期间接受MRI常规平扫+SWI及头颈CTA检查。按梗死大小分为区域性梗死(37例)和小梗死(13例),基于头颈CTA及SWI观察责任血管改变;头颈CTA观察梗死侧责任血管有无斑块及狭窄,头颈CTA联合SWI观察梗死侧责任血管有无磁敏感血管征(susceptibility vessel sign, SVS);比较头颈CTA及头颈CTA联合SWI对不同类型PI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病变的检出率。结果 50例患者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43~79岁,中位年龄62.5岁。37例区域性梗死患者中,针对梗死侧椎动脉V4段,头颈CTA检出13例管腔重度狭窄/闭塞,头颈CTA联合SWI其中4例SVS阳性;针对梗死侧PICA,头颈CTA共检出12例管腔重度狭窄/闭塞,头颈CTA联合SWI 12例SVS均为阳性,另检出9例PICA SVS阳性患者。13例小梗死患者中,针对梗死侧椎动脉V4段,头颈CTA检出6例管腔病变,头颈CTA联合SWI其中4例SVS阳性;针对梗死侧PICA,头颈CTA检出6例管腔病变,头颈CTA联合SWI其中5例SVS阳性,另检出1例PICA SVS阳性患者。结论 头颈CTA联合SWI有助于提高PI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病变的检出率,椎动脉V4段狭窄时帮助判断有无血栓形成及血栓形成位置,有助于提高PICA病变尤其是椎动脉V4段无异常改变时PICA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小脑后下动脉 敏感加权成像 CT血管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头颅MRI、扩散加权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诊断的效果
3
作者 程鹏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究头颅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行MRI、DWI及SWI扫描。以“MRI+SWI+DW... 目的:探究头颅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行MRI、DWI及SWI扫描。以“MRI+SWI+DWI”结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金标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金标准”检查后明确出血性转化患者35例纳入出血性转化组,无出血性转化患者45例纳入无出血性转化组。分析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影像学表现;对比急性脑梗死有无出血性转化患者的ADC值;分析MRI、SWI、DWI在出血性转化中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诊断一致性展开分析。结果:出血性转化组ADC最低值及ADC平均值均低于无出血性转化组(P<0.05)。SWI扫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及DWI扫描(P<0.05);MRI与DWI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对比(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MRI扫描一致性不佳(k值=0.356,P=0.001);SWI扫描一致性良好(k值=0.975,P=0.000);DWI扫描一致性尚可(k值=0.549,P=0.000)。结论:头颅MRI、DWI、SWI扫描在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中的影像特点各不相同;SWI扫描在鉴别诊断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中的诊断准确度最高,一致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头颅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敏感加权成像 诊断准确度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畸形显像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刘亚欧 李坤成 +3 位作者 杨延辉 安靖 于春水 秦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血管畸形显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006年5月至9月间对11例颅内血管畸形患者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11例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25岁。其中6例为海绵状血管瘤,3例为脑动静脉畸形,2例为静脉畸形。SW... 目的初步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血管畸形显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006年5月至9月间对11例颅内血管畸形患者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11例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25岁。其中6例为海绵状血管瘤,3例为脑动静脉畸形,2例为静脉畸形。SWI所得图像应用10mm厚度的最小密度投影重组。与手术所见和DSA对比,将SWI图像与常规MR序列比较。结果SWI对11例血管畸形患者的病灶均显示清楚。其中6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常规MR序列发现10个海绵状血管瘤,而SWI发现了15个;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2例SWI较常规序列发现更多病灶。SWI发现了DSA所见的4支引流静脉中的3支,而常规MR序列仅可以显示1支,且更易与动脉区分,常规序列和SWI均可发现2支供血动脉,SWI还可以显示其中1例动静脉畸形的钙化;2例静脉畸形均可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而常规序列显示欠佳。结论SWI应作为脑血管畸形尤其慢流速血管畸形诊断的常规序列应用于临床,结合其他序列对脑血管畸形能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加权成像 血管畸形 引流静脉 髓静脉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旭东 谭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37,共5页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鉴别诊断、术前病理分级、基因分型、术前规划、术后疗效评估对实施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差异成像的技术,...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鉴别诊断、术前病理分级、基因分型、术前规划、术后疗效评估对实施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差异成像的技术,能够清楚显示脑胶质瘤内引流静脉及出血产物。本综述介绍了SWI的基本技术原理,以及SWI在脑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和影像组学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将为脑胶质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敏感加权成像 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肿瘤内敏感信号
下载PDF
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联合3D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锋 张光辉 +4 位作者 李忠维 王爱杰 梁辉 王英 张国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磁共振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ASL)与3D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的影像表现,并进一步评价其对溶栓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扫描仪,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MRA、3D ASL及SWAN检...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磁共振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ASL)与3D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的影像表现,并进一步评价其对溶栓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扫描仪,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MRA、3D ASL及SWAN检查。两名神经影像诊断专家分别独自评价DWI、MRA、3D ASL、SWAN影像表现。结果 52例(82.5%)患者ASL-CBF表现为血流灌注减低,其中38例(73.1%)患者ASL低灌注范围明显大于DWI;16例(30.8%)ASL低灌注患者SWAN像检测到大脑中动脉血栓。11例(17.5%)患者ASL显示明显高灌注。12例(75.0%)ASL低灌注患者和4例(25.0%)ASL高灌注患者,SWAN像显示梗死区内和/或边缘存在出血性低信号。结论3D ASL联合SWAN成像既能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特点、责任动脉内血栓,还能够评价患者潜在出血风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3D动脉自旋标记 敏感加权成像 共振成像
下载PDF
60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与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于咏梅 伍建林 +1 位作者 金艳霞 杨志宏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DSA和/或MRI(MRA、SWI等)检查确诊的脑海绵状血管瘤60例。所有病例均行T1WI、T2WI及SWI序列扫描,其中28例行T1WI增强扫描。应用配对秩和及...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DSA和/或MRI(MRA、SWI等)检查确诊的脑海绵状血管瘤60例。所有病例均行T1WI、T2WI及SWI序列扫描,其中28例行T1WI增强扫描。应用配对秩和及t检验对病灶检出数目及显示病灶范围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单发40例(66.7%),多发20例(33.3%);SWI发现病灶316个,明显多于T1WI显示的64个(20.3%)和T2WI显示的77个(24.4%)(P<0.05);典型表现爆米花样或桑椹状混杂高信号,边缘呈低信号铁环征或高信号光环征(53.8%)。SWI与T2WI显示病灶面积分别为(3.39±5.68)cm2与(2.40±5.07)cm2(P<0.05)。[结论]SWI较常规MRI序列可检出更多微小病灶,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及定量诊断方面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海绵状血管 敏感加权成像(SWI) 共振成像 脑出血
下载PDF
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垚 汤红卫 +3 位作者 陈宏伟 汤群锋 夏震 陈静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05-106,共2页
目的评价3.0T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CT或MR常规检查疑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行SWI序列扫描。结果 21例病例中单发者15例、多发者6例,其中9例为手术病理证实,其余经多位临床及影... 目的评价3.0T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CT或MR常规检查疑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行SWI序列扫描。结果 21例病例中单发者15例、多发者6例,其中9例为手术病理证实,其余经多位临床及影像高级职称医师诊断。常规扫描发现病灶53个,其中表现为典型海绵状血管瘤征象("铁环征")19个。磁敏感序列发现99个,其中均匀性低信号病灶81个,低信号中含有混杂信号病灶18个。结论 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特别是在常规MR扫描无阳性表现或不典型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成像 敏感加权成像 血管 海绵状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谢国华 张传臣 +4 位作者 徐金法 白敏 赵秀芹 狄玉进 李成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SWI)对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地采用磁共振SWI序列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1WI、T2WI对6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描,分析MRI不同扫描序列图像区别。结果:6例患者中TS...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SWI)对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地采用磁共振SWI序列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1WI、T2WI对6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描,分析MRI不同扫描序列图像区别。结果:6例患者中TSE T1WI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灶23个,TSE T2WI发现病灶92个,SWI发现病灶192个。结论:在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方面,SWI较TSE序列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对于小病灶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 共振成像 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定量测量在鉴别诊断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慈 范国光 +3 位作者 徐克 刘芳 孙文阁 罗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在SWI上对20例PD患者(PD组)、20例VPS患者(VPS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脑内锥体外系各核... 目的探讨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在SWI上对20例PD患者(PD组)、20例VPS患者(VPS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进行相位值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较VPS组及对照组黑质致密带(SNc)、苍白球(GP)、壳核(PUT)相位值均明显降低(P<0.01);VPS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SNc、GP及PUT相位值在早期即已经降低,随病情加重其相位值进一步降低(P<0.01);中晚期其黑质网状带(SNr)相位值降低(P<0.05)。VPS组在早中期各感兴趣区相位值均无明显变化,仅在晚期SNc、PUT、尾状核(CN)及SNr、GP相位值轻度降低(SNc、PUT、CN:P<0.01;SNr、GP:P<0.05)。双侧红核(R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WI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PD和VPS的评估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障碍 共振成像 敏感加权成像 核团 相位值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四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树金 张辉 +2 位作者 刘起旺 钱丽霞 郭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四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常规MR表现及SWI表现。结果:MR表现分为:①局限肿块型7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4例T2WI呈高信...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四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常规MR表现及SWI表现。结果:MR表现分为:①局限肿块型7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4例T2WI呈高信号;3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②弥漫蔓藤型4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及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SWI表现:①肿瘤显示:4例局限肿块型呈较均匀稍高信号,3例局限肿块型及4例弥漫蔓藤型呈混杂信号或低信号为主,其间混杂条索状高信号;②静脉引流血管显示:4例局限肿块型为低回流型,3例局限肿块型及4例弥漫蔓藤型为高回流型;③肿瘤钙化与出血的鉴别:5例肿瘤钙化相位图以低信号为主,周边环以高信号;7例出血灶信号与之相反。结论:SWI序列可以客观的反映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构成成分,较常规序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加权成像 海绵状血管 软组织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序列在儿童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静 李欣 +2 位作者 王春祥 赵滨 刘俊刚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867-871,共5页
目的:探讨MR磁敏感加权T2*加权血管成像(SWAN)在儿童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的颅脑疾病患儿77例,其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伴出血性病变8例,颅脑外伤47例,脑血管畸形22例。所有患儿均行SWAN序列及常规MRI平扫,1... 目的:探讨MR磁敏感加权T2*加权血管成像(SWAN)在儿童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的颅脑疾病患儿77例,其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伴出血性病变8例,颅脑外伤47例,脑血管畸形22例。所有患儿均行SWAN序列及常规MRI平扫,16例行增强扫描。所有图像由3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评估。结果:SWAN序列对HIE伴出血性病变中脑实质内微出血、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积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优于常规MRI序列;对颅脑外伤中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优于MRI常规序列,对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的显示欠佳;对脑血管畸形的显示优势主要体现在海绵状血管瘤、发育性静脉异常和Sturge-Weber综合征中,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的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体积较小的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现隐匿性的发育性静脉异常及Sturge-Weber综合征脑表面的异常血管网。结论:SWAN序列对血管畸形、出血及血液代谢产物的显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儿童颅脑疾病MRI检查常规序列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加权成像 T2 加权血管成像 颅脑疾病 儿童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及增强T1WI FLAIR序列在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MR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树平 黄敏华 +6 位作者 郑奎宏 叶红军 史丽静 林伟 任爱军 张燕群 郭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增强T1 WI FLAIR(cT1F)序列MR图像在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海军总医院15例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的MRI资料,全部病例均接受了MR平...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增强T1 WI FLAIR(cT1F)序列MR图像在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海军总医院15例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的MRI资料,全部病例均接受了MR平扫(T1WI,T2WI)、cT1F、SWI扫描,重点观察各序列对经髓静脉扩大、脑室周围静脉扩大、脉络丛扩大、柔脑膜异常、皮质脑回异常、脑灰白质交界处异常的显示,评价其显示能力。结果:对于经髓静脉扩大、脑室周围静脉扩大、皮质脑回异常、脑灰白质交界处异常的显示方面SWI优于cT1F扫描和常规MR扫描,而对于脉络丛扩大及柔脑膜异常的显示,cT1F扫描要优于SWI序列。结论:SWI和cT1F扫描可以为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它们与常规MR联合应用更有利于准确地对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的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GE-WEBER综合征 共振成像 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效春 张辉 +4 位作者 王乐 刘敏 吴晓峰 赵丽 秦江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3期315-316,共2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SWI扫描,将SWI图像与常规MRI序列对比分析。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MRI常规序列图像及SWI图像进行独立诊断及计数,比较...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SWI扫描,将SWI图像与常规MRI序列对比分析。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MRI常规序列图像及SWI图像进行独立诊断及计数,比较不同序列计数的差异性,并分析两名医师组间的一致性。结果 20例海绵状血管瘤,单发14例,多发6例,SWI检出38个病灶,常规扫描检出25个,SWI发现病灶的敏感性优于常规MRI扫描(P<0.01),且SWI能清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伴发的静脉畸形。结论 SW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I序列,特别是对于小病灶的显示优于常规MRI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加权成像 共振成像 海绵状血管
下载PDF
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5
15
作者 尚华 刘怀军 +1 位作者 耿左军 崔彩霞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5期2001-2002,共2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敏感性。方法采用3.0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常规磁共振扫描序列进行对照。结果 SW...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敏感性。方法采用3.0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常规磁共振扫描序列进行对照。结果 SWI序列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数目最多,12例患者中SWI序列共发现170个病灶,而常规MRI序列共发现99个病灶。结论目前磁共振SWI序列能做到最完全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对该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成像 血管 海绵状 敏感加权成像 梯度回波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子健 何来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1-512,共2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在脑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MRI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其中脑海绵状血管瘤(伴脑静脉发育异常3例、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41例,脑静脉发育异常(...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在脑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MRI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其中脑海绵状血管瘤(伴脑静脉发育异常3例、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41例,脑静脉发育异常(伴脑海绵状血管瘤3例)13例,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伴海绵状血管瘤1例)2例,脑动静脉畸形4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MRI(MRA、SWI等)检查确诊,将SWI图像与常规MR序列比较。结果 41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MR序列常规扫描发现病灶112个,其中表现为典型血管瘤征象("铁环征)"38个;SWI发现162个,其中均匀性低信号病灶128个,低信号中含有混杂信号病灶34个。13例脑静脉发育异常中,8例SWI较常规序列发现更多病灶,均可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而常规序列显示欠佳。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SWI表现以低信号为主,中心点状稍高信号。4例脑动静脉畸形SWI能发现更多的引流静脉,且更易与动脉区分。结论 SWI对脑血管畸形病灶显示清晰、准确,结合其他MR序列可以应用于临床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成像 敏感成像 血管畸形
下载PDF
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微出血探讨“久病入络”理论内涵
17
作者 张元馨 刘金民 +6 位作者 王苏妹 周玉嘉 王文鑫 姜俊辰 张帆 陈俊龙 刘佳霖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8期878-882,共5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微出血属于中医学络病范畴,脑微出血的微血管病灶符合中医络病理论中脑络迂曲、多虚易瘀的病理特点。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从影像学的角度对中医“久病入络”的现代医学理论进行阐释与补充,并且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微出血属于中医学络病范畴,脑微出血的微血管病灶符合中医络病理论中脑络迂曲、多虚易瘀的病理特点。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从影像学的角度对中医“久病入络”的现代医学理论进行阐释与补充,并且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基于“久病入络”理论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微出血的诊断提供较为精确的影像学依据。因脑微出血病灶较小且脑微出血本身发病隐匿,故早期临床诊断难度较大。故结合历代医家对络病学说及“久病入络”理论的认识,从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角度探讨络病学说中“久病入络”的理论,可为临床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微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脑微出血 久病入络
下载PDF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成像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静 陈军 +2 位作者 李军 邵显敏 王文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1年第3期371-378,共8页
目的:联合应用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AN)和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评价CE-SWAN对脑海绵状血管瘤(CCM)基本特征的显示价值。方法:顺序收集CCM患者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9.7岁(15~64岁)。行常规磁共振平扫、SWAN和CE... 目的:联合应用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AN)和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评价CE-SWAN对脑海绵状血管瘤(CCM)基本特征的显示价值。方法:顺序收集CCM患者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9.7岁(15~64岁)。行常规磁共振平扫、SWAN和CE-SWAN。SWAN中幅度图和相位图独立生成,对CCM从数量、结构及分型、周围引流血管3个方面进行评价。将图像对CCM特征的显示效果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分别由低至高赋予1至4的分值,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医师逐个量化评价各个图像对CCM特征的显示效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编秩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评价,P <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E-SWAN对CCM的检出率及其结构的显示与SWAN无明显差异;对周围引流血管的显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CE-SWAN对CCM周围引流静脉的显示优于SWAN,是传统磁共振成像序列的有效补充,具有评价脑出血转归过程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敏感加权成像 敏感加权血管成像 对比增强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文清 尚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1期35-37,59,共4页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确诊的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MRI、SWI检查,比较不同序列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的检出情况。结果 180...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确诊的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MRI、SWI检查,比较不同序列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的检出情况。结果 180例患者中HT30例,占16.67%,其中HI型25例,PH型5例;常规MRI检出HT18例,其中HI型14例,而SWI检出HT30例,其中HI型25例,SWI对HT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检查(P<0.05)。SWI对梗塞伴急性期、梗塞伴亚急性期、小梗死及大面积脑梗死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检查(P<0.05)。SWI显示梗死周围微小血管18例,而常规MRI检查无显示。结论 SWI相比常规MRI检查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检测中有明显优势,对继发出血发现时间更早,对病灶周边微小血管可清晰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加权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聪聪 孙吉林 +2 位作者 吴杰 贾秀川 吴晶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与SWI序列扫描,评价SWI序列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SWI发现脑静脉性血管畸...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与SWI序列扫描,评价SWI序列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SWI发现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1例,T1WI发现病灶17例,T2WI发现病灶18例,常规MRI扫描序列呈点状或条形流空信号,且只可显示大部分扩张的引流静脉及部分扩张的髓静脉,SWI可以清晰的显示所有扩张的髓静脉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结论 SWI较常规MRI扫描序列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显示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成像 敏感加权成像 静脉性血管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