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朝鲜士人李德懋及其《磊磊落落书》考述
- 1
-
-
作者
秦丽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4-34,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韩国汉文史部文献编年与专题研究”(21&ZD24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磊磊落落书》是朝鲜王朝第一部明遗民传记史书。该书由正编十卷、补编二卷组成,正编作者为李德懋,补编上卷由李光葵所辑,下卷由成海应撰成。该书在参考大量明清史书、地方志、笔记、文集和部分朝鲜文献基础上编成,其中尤以明清笔记、文集为主要来源。书中所收明遗民在明末清初以来的各类明遗民传记史书中数量最大,而补编所载入朝明遗民成为该书区别于清朝明遗民传记史书的重要特征。然该书尚属资料长编性质,人物收录驳杂,义例未备,其后成海应在此基础上汰滥补阙、剪裁整合,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明遗民传记《皇明遗民传》。尽管如此,《磊磊落落书》作为朝鲜正祖时期尊周思明风潮下的产物,仍有其重要的史学价值和影响。
-
关键词
明遗民
李德懋
《磊磊落落书》
成海应
《皇明遗民传》
-
Keywords
Ming loyalists
Lee Dŏkmu
Noeloenaklaksŏ
Seong Hae-Ung
HwangMyeongYuMinJeon
-
分类号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磊磊落落秋果红
- 2
-
-
-
出处
《花木盆景(下半月)》
2019年第11期58-65,共8页
-
文摘
春花婀娜,夏叶青翠,秋果累累,融赏花、观果、览景于一体的果树盆景,在这金秋时节,让你感受丰收的喜悦!
-
关键词
果树盆景
磊磊落落
赏花
金秋
丰收
-
分类号
S6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梁启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角色考辨
- 3
-
-
作者
张瑜
-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2年第2期79-86,共8页
-
基金
河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916年的中国文学——文学考古视野中的1916》(课题号:SKZD201151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一、"新民子"与"新青年"20世纪初年是梁启超精神生命的黄金时期。作为近代文学运动的领袖之一,他以新民学说、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摇撼着旧文学的阵脚;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孕育者之一,他"文开白话先河"、以言论播西学新思、立意启蒙旨在新民,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充盈的舆论基础。继之,五四新青年以反思传统、学习西学为文化价值取向,提倡白话文,革新传统思想,改造国民性。陈平原曾用"戊戌生根,五四开花"来形容两代知识分子之间的承传。应该说,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绝非朝夕即至,"新青年"所做的工作是对"新民子"革新的继承与超越。梁启超或许无心孕育五四,然而无论是有心之力,还是无心之矢,他确实与五四发生了历史的关联。对此,后辈从不讳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钱玄同,曾在1917年寄予陈独秀的信中这样评价梁启超的贡献:"梁任公先生实为近代创造新文学之一人。……输入日本文之句法,以新名词及俗语入文,视戏曲小说与论记之文平等,此皆其识力过人处。鄙意论现代文学之革新,必数及梁先生。"郭沫若也说:"文学革命……的滥觞应该要追溯到清朝末年资产阶级的意识觉醒的时候。这个滥觞时期的代表。
-
关键词
文化心理
工具合理性
青年们
五四文学革命
小说界革命
磊磊落落
全盘西化
于梁
新民子
文学创作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石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理想
被引量:3
- 4
-
-
作者
王立
王之江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90-93,共4页
-
文摘
石,散布在天地之间,磊磊落落大小不等,质地与形状各异,其早已同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早自30年代,我国文化人类学奠基者林惠祥先生就指出过原始石器对人类的历史功勋:“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最早和人类有关系,而且是实用的、美观的,并且神秘的人工物,不得不首推石器了。”由于石之于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作用及石文化的持续建构,中国古人对石产生了种种令人神往的想象传闻。
-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人
人格理想
磊磊落落
天地之间
性格化
文化人类学
历史功勋
人工物
神理
池北偶谈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文天祥早期历史资料发现记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谢根华
-
机构
赣县博物馆
-
出处
《南方文物》
1984年第2期88-89,共2页
-
文摘
几年前,我下乡采访,在田村、白鹭一带听说文天祥少年时曾到赣县吉唐求学三年。当时,我查阅了《宋史》和有关文天祥的书籍、资料,都没有这段历史的记载。所以,我认为不可信。 一九八二年六月,全县开展文物普查,试点定在文物比较丰富的白鹭公社。趁这个机会,我和几个同志来到吉唐大队。在当地群众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发现了文天祥早期遗物和有关资料。在事实面前,我才改变了偏见。
-
关键词
早期历史
唐求
文物普查
《宋史》
磊磊落落
陈氏族谱
庭诰
吾祖
在人耳目
林遐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美在诗情画意中升华——谈匡国泰诗的审美特征
- 6
-
-
作者
周玉柳
-
出处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4-28,共5页
-
文摘
湘西南的山美,湘西南的水美,湘西南的人民更美:湘西南,哺育了年轻的诗人匡国泰。诗人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独具灵慧的审美鉴赏力与别具匠心的创造美的心灵给古雅俊秀的湘西南增添了生气;湘西南,因诗人真诚、忠实的描绘而更具丰姿。 诗的意境,自古及今,为诗人推崇,孜孜以求之;意境的形象化则以其特殊的审美功能将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外化。它象一条七彩虹沟通着诗人与读者。
-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湘西南
太阳下山了
自古及今
审美意义
磊磊落落
饱游饫看
内在意蕴
李元洛
诗所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韶关启示录
- 7
-
-
作者
邱俊峰
-
出处
《老区建设》
1990年第10期15-16,共2页
-
文摘
穿过孙中山移师北伐经过的梅关,登上陈毅率部鏖战过一年多的梅岭,便进入与江南赣南毗邻的广东韶关了。车行8天,来往浈江区和曲江、始兴、南雄3县,我有几大“发现”:①没见一块裸露黄土的荒山(据介绍,广东省领导乘直升机多次检查也是这个结论);②公路上没见一辆拉柴、炭的车;③山道上没见结伙打柴的人;④没见过一处被火烧过的田塝或山场。
-
关键词
南雄
始兴县
梅关
浈江
粤北山区
乱砍乱伐
八山一水
耕山
磊磊落落
笋竹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论散文诗在文学中的位置
- 8
-
-
作者
徐成淼
-
出处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29-36,共8页
-
文摘
尽管近年来散文诗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一些特别钟爱这一文体的热心者乐观地宣告,散文诗已进入了一个“大繁荣”的时期①;但是在日益喧闹的文苑中,毋庸讳言,散文诗的境遇依然是寂寞的。咄咄逼人的影视文学和通俗文学浪潮的冲击,已经给一般的“纯文学”带来威胁,更遑论原就遭受冷漠的散文诗。这使有志于散文诗写作和研究的人们不免深感忧虑:在现实社会和人的审美意识急蘧变化,各种文学品类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散文诗能在文学的殿宇内占稳一席之地吗?它的未来发展的前景将会怎样?
-
关键词
“纯文学”
审美意识
叙事性
自由体诗
诗创作
中国古典诗词
乐园鸟
自身弱点
磊磊落落
仄径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朱熹论陶渊明
- 9
-
-
作者
韩钟文
-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28-35,52,共9页
-
文摘
陶潜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体现了“儒道互补”的文化哲学精神。朱熹酷爱陶诗,推崇陶潜的人格,他从陶诗中发现了以美启真与以美储善的哲学精神,并从文化哲学的高度作了较系统的分析。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研究朱熹的陶潜论,有助于我们对陶潜与朱熹作更深入的认识。
-
关键词
陶诗
魏晋南北朝时代
文化哲学
儒道互补
人格美
人生理想
艺术风格
晋宋
磊磊落落
仲至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精神的瑰宝 艺术的珍珠——读《十老诗选》札记之一
- 10
-
-
作者
黄一超
-
出处
《武夷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36-39,共4页
-
文摘
连日来,聆听着党的十二大召开的喜讯,细读着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所作的报告,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在这些日子里,我又捧读了时代的乐章、壮丽的诗篇《十老诗选》。或展诵晴窗,或在明灯下静读,久久沉思,多少激情在胸中拍击。是那些气势磅礴的诗句,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增添我的毅力去攀登四化高峰,朝着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迈进。
-
关键词
十老诗选
胡耀邦同志
磊磊落落
叹花
诗法
诗所
理趣
不怕死
钱来苏
忧国忘家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宋湘及《红杏山房诗钞》
- 11
-
-
作者
朱纪敦
-
出处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1-7,共7页
-
文摘
宋湘的名字,在当代许多辞书里都不难找到。如一九七九年版的新编《辞海》是这样写的:
-
关键词
红杏山房诗钞
宋湘
诗歌风格
督粮道
国朝诗
沉郁顿挫
磊磊落落
宋诗
石遗室诗话
仕宦生涯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信念与人格的雕塑
- 12
-
-
作者
荒原
-
出处
《江苏农村金融》
1993年第1期51-51,共1页
-
-
关键词
就是你
磊磊落落
娇子
雨香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石涛(瞎尊者)传记
- 13
-
-
作者
陈鼎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5年第2期183-183,共1页
-
文摘
石涛,(瞎尊者)失其族名,广西梧州人,前朝靖藩裔也。性耽介,不肯俯仰人。时而嘐嘐然,磊磊落落,高视一切;时而岸岸然,踽踽凉凉,不屑不洁,拒人千里外,若将浼之者。弱冠,即工书法,善画,工诗。南越人得其片纸尺幅,宝若照乘,然不轻以与人。有道之士勿求可致,龌龊儿虽贿百镒,彼闭目掉头,求其睨而一视不可得。以故,君子则相爱,小人多恶之者。虽谤言盈耳,忽顾也。
-
关键词
石涛
尊者
磊磊落落
族名
广西梧州
钟阜
越人
董北苑
诗益
忆昔
-
分类号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何不潇洒走一回
- 14
-
-
作者
刘星
-
出处
《中国检验检疫》
1994年第Z1期42-42,共1页
-
文摘
曾几何时,“活得累”成了一句时髦的口头禅。一些人常把它挂在嘴边上,脸上还流露出几分疲倦,几分拘谨,几分无奈…… 近日翻报,偶见一篇《“做人很累”十大原因》,不妨抄录在后: 1,以抱怨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事情,怨天尤人。 2,经常怀疑他人包藏不良动机,人际关系紧张。
-
关键词
人际关系紧张
坎坎坷坷
弘忍
磊磊落落
尴尬状态
心胸狭窄
浮气
意志消沉
心如明镜
概括归纳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最美的戒指
- 15
-
-
作者
张玉庭
-
出处
《青苹果》
2008年第7期1-1,共1页
-
文摘
最美的戒指,是金的?玉的?钻石的?翡翠的?不。我认为是加拿大工学院钢制的戒指。加拿大工学院有个传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只要一毕业,就必须在交际场合戴上一枚亮闪闪的钢戒指。为什么?因为该校曾有过一名设计桥梁的毕业生,由于设计上的失误,大桥竣工不久就倒塌了,正是为了牢记这个耻辱,%
-
关键词
交际场合
磊磊落落
毫不掩饰
无可挑剔
知耻
高人一筹
常规型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说“面子”
- 16
-
-
作者
冀永
-
出处
《内蒙古宣传》
2002年第9期32-32,共1页
-
文摘
面子,也叫脸面。中国人对面子是看得很重的。“人活脸面树活皮”这句俗话,更把脸面看作生死攸关的大事。一个人,如果没了面子,便觉羞于见人,在人前抬不起头来,甚至还有因失了面子而自杀的。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在被刘邦击败之后,据说就是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抽剑自刎于乌江,可见面子的重要。本来,爱面子,是中国人的一个好传统。对个人来说,这是一种自束力,有利于自省、自重、自爱、自尊,
-
关键词
说“面子”
江东父老
西楚霸王
磊磊落落
道德评价
为政者
进德修业
有耻且格
道德修养
道之以德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磊落大方——兰干武书法小议
- 17
-
-
作者
胡志平
-
机构
西泠印社
-
出处
《艺术品》
2019年第11期37-37,共1页
-
文摘
兰干武是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新闻人,同时也是于书法实践与理论兼修的艺术家。正是由于他多年勤奋耕耘于媒体的原因,使他在为人和处世风格上,自身的特点更为鲜明,即角度独到,磊落大方。近日,他正在为他的个展做准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个展频率较高,展览内容又多有不同,是一个多产的书法家。综观他的书法作品,会想到朱熹《王梅溪文集序》中一语:“磊磊落落,无纤芥可疑者,必君子也。”
-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可疑者
磊磊落落
展览内容
处世风格
实践与理论
-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
-
题名红泥
- 18
-
-
作者
野莽
-
出处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91-98,共8页
-
文摘
一岗子的红泥。一岗子的一个姓的人。有外乡人上得岗去,迷失于红泥之中,偶遇着一位好像住在当地的人,请教罢了,得知了前途,道谢时随口附一句问:大爷您贵姓?大爷说:免贵姓陈。问:大哥您贵姓?大哥说:免贵姓陈。问:大姐您贵姓?大姐那一双美目略低一低,两颊染一抹淡淡红泥的颜色,说:娘屋免贵姓王,夫家姓陈,您应喊我大嫂呢。缘此,红泥岗又让人叫成了陈家岗,这也是可以的,方圆数百里,都晓得是一码子事。岗子上住着的无非五七十户,三四百口,从那木门土窗中冒出的,一张一张也尽是极贫贱的苍颜,但自出过一个名叫陈世美的人后,于整整一县的人们的眼底,
-
关键词
陈家岗
陈宏
三四
窗下
狗日
人说
张也
对我说
磊磊落落
知天命
-
分类号
I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海峡红豆(五首)
- 19
-
-
作者
晓晴
-
出处
《诗刊》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20,共2页
-
-
关键词
磊磊落落
滑来
雀巢
云红
云上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煤诗联脞
- 20
-
-
作者
杨恺忱
-
出处
《当代矿工》
1987年第1期6-7,共2页
-
文摘
煤炭自从被人们掘出地帷,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发现了煤,也就出现了采煤者;有了采煤者,就会有咏煤诗.但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轻视采煤者的劳动,尽管在中国这个诗歌的国度里,咏煤的诗却并不多.就连这不多的咏煤诗作,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也很难被选入诗集。比较早的咏煤诗,要算宋代苏轼的《石炭》了.他在这首诗的自序里说,“彭城(今徐州市)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武器),犀利胜常云:
-
关键词
诗联
宋代苏轼
白土镇
冶铁
等级森严
要斩
磊磊落落
郭小川
咏石灰
炉中煤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