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西缘晚新生代造山过程的记录——磨拉石建造及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 被引量:89
1
作者 陈杰 卢演俦 丁国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8-539,共12页
塔里木西缘帕米尔 -西昆仑山北麓和西南天山南麓前陆盆地中巨厚的晚新生代磨拉石建造在岩石地层上包括阿图什组、西域组、乌苏组和戈壁组。通过对这套磨拉石建造及其中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的野外观测 ,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 ,初步研究了... 塔里木西缘帕米尔 -西昆仑山北麓和西南天山南麓前陆盆地中巨厚的晚新生代磨拉石建造在岩石地层上包括阿图什组、西域组、乌苏组和戈壁组。通过对这套磨拉石建造及其中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的野外观测 ,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 ,初步研究了西域砾岩 (即西域组 )和西域运动的起始年代以及西域运动可能的演化阶段 ,得到如下初步认识 :1 )研究区西域砾岩开始沉积于 3 .5~ 4.6MaB .P .之前 ,其底界具有穿时性 ,其年代从山体向前陆盆地一般逐渐变新 ;2 )在上述前陆盆地分布着 4~ 6排由晚新生代磨拉石建造组成的逆断层 -褶皱带。各排褶皱带均发育有生长地层及生长不整合 ,生长地层的开始沉积指示了该排褶皱和相应生长不整合的开始形成。从最靠山体一排褶皱带生长地层开始沉积的年代 ,初步判定西域运动的起始年代在西昆仑山叶城附近约为 3 .6MaB .P .,在西南天山喀什附近显然早于 2 .4MaB .P .。此后该运动可能经历了 4~ 6个活动阶段 ,每一阶段又由若干个相对活跃期和相对稳定期组成。它们可通过各排褶皱带内生长地层的产状、组成和年代测定来确定。本文还探讨了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形成过程中构造变形与侵蚀 -剥蚀和沉积作用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晚新生代 磨拉石建造 西域砾岩 生长地层 生长不整合 造山过程
下载PDF
福建省印支期磨拉石建造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揭育金 黄廷 《福建地质》 1998年第1期12-15,共4页
通过对福建省三叠纪地层基本特征的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认为中三叠世的安仁组属于与印支造山运动同造山期的磨拉石建造;而晚三叠世的大坑村组、文宾山组、焦坑组则是代表新构造旋回底部层序沉积的磨拉石建造。
关键词 磨拉石建造 印支运动 福建省 三叠纪 地层 安仁
下载PDF
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组合及其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方爱民 阎臻 +3 位作者 刘小汉 陶君容 李继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潘裕生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5-445,共11页
柳区砾岩是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后伴随造山带的后期演化所形成的一套具有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山前磨拉石建造,它对确定印度/亚洲板块碰撞时间的上限、探讨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等最近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在该套磨拉石的... 柳区砾岩是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后伴随造山带的后期演化所形成的一套具有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山前磨拉石建造,它对确定印度/亚洲板块碰撞时间的上限、探讨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等最近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在该套磨拉石的上部层位再次找到了一批植物化石,经研究鉴定约有10余种,隶属7科9属。相比前人发现,这些植物化石多是新出现的科属种,而且大多数是已经灭绝的类型,与现生种的关系较远,因此它们的发现为西藏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古生物及古气候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是对这一地区生物化石的重要增补。文中报道这些植物化石组合及其区系特征,探讨这些化石植物组合所反映的古气候条件,并对一些主要的植物化石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 砾岩 古植物 藏南 大地构造意义 喜马雅地区 植物化 磨拉石建造 板块碰撞 碰撞时间 亚洲板块 隆升历史 青藏高原 野外考察 环境研究 生物化 区系特征 气候条件 植物组合 特征 造山带 古气候 古生物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布龙果尔组的建造类型、时代及有关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耀西 蓝善先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5,93,共6页
本文对布龙果尔组的建造类型及地质时代进行了论证,认为其应属磨拉石建造叠加坍塌建造的复合型建造,并将其地质时代从晚奥陶世厘正为早志留世早期。此外,首次提出早古生代西准噶尔北部地区有一次造山运动,这次运动北疆邻区称为“艾比湖... 本文对布龙果尔组的建造类型及地质时代进行了论证,认为其应属磨拉石建造叠加坍塌建造的复合型建造,并将其地质时代从晚奥陶世厘正为早志留世早期。此外,首次提出早古生代西准噶尔北部地区有一次造山运动,这次运动北疆邻区称为“艾比湖运动”,其发生的确切时间应为晚奥陶世末期。最后,根据布龙果尔组中出现蛇绿岩套的近源砾石。推断洪古勒楞蛇绿岩的形成年代早于早志留世。可能是奥陶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布龙果尔组 磨拉石建造 坍塌建造 下志留统 艾比湖运动 洪古勒 楞蛇绿混杂岩
下载PDF
冰碛物建造型相及天秦运动的讨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晓辉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以往对冰碛物的研究 ,只重视其沉积特征及古地理的恢复 ,未讨论其建造型相。笔者通过对其沉积特征、产出构造环境的讨论 ,认为山麓冰碛物是造山期后的产物 ,属于磨拉石建造 ,大陆冰碛物代表寒冷地区风化壳产物 ,可作底砾岩看待 ;冰蚀面... 以往对冰碛物的研究 ,只重视其沉积特征及古地理的恢复 ,未讨论其建造型相。笔者通过对其沉积特征、产出构造环境的讨论 ,认为山麓冰碛物是造山期后的产物 ,属于磨拉石建造 ,大陆冰碛物代表寒冷地区风化壳产物 ,可作底砾岩看待 ;冰蚀面可当作沉积间断面或寒冷地区的风化壳。并认为我国新元古代末期罗圈组及其相当层位的冰碛岩属磨拉石建造。由此推断在新元古代末期 -早古生代初期存在一期未被认识的、在地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构造运动 ,命名为天秦运动。天秦运动是晋宁运动后的另一期构造运动 ,是新元古代与古生代的分界运动 ,时限在80 0Ma以后 ,70 0~ 5 4 0Ma是主构造期 ,前期以造山为主 ,后期以裂解为主 ,是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古亚洲洋和古特提斯海形成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物 磨拉石建造 天秦运动 晋宁运动 新元古代 建造型相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鸡西煤田穆棱矿城子河组的含煤建造与沉积特征
6
作者 王培坤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3期55-56,共2页
城子河组在鸡西煤田分布甚广,含有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形成的最好环境是滨海沉积带还原环境,在地壳下降速度与植物死亡堆积速度均衡条件下能形成较厚的煤层。如平阳区。
关键词 沉积旋回 韵律结构 磨拉石建造 褶皱运动 氧化环境 还原环境 山麓沉积相 滨海相 夷平作用
下载PDF
昆仑造山带晚泥盆世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 被引量:34
7
作者 陈守建 李荣社 +3 位作者 计文化 赵振明 孟勇 史秉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51,共8页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奠基于古生代,晚泥盆世是加里东造山旋回和华力西造山旋回转换的关键阶段,加里东碰撞造山和其后的伸展裂陷等记录均存在于晚泥盆世沉积地层中。西昆仑晚泥盆世奇自拉夫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沉积,属典型的碰...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奠基于古生代,晚泥盆世是加里东造山旋回和华力西造山旋回转换的关键阶段,加里东碰撞造山和其后的伸展裂陷等记录均存在于晚泥盆世沉积地层中。西昆仑晚泥盆世奇自拉夫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沉积,属典型的碰撞造山型磨拉石建造,为加里东碰撞造山的产物;东昆仑晚泥盆世黑山沟组和哈尔扎组岩性组合特征与牦牛山组极为相似,均为一套陆相、滨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为典型的裂陷伸展型磨拉石建造,是晚古生代裂陷伸展盆地演化开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造山带 晚泥盆世沉积 构造古地理环境 造山型磨拉石建造 伸展型磨拉石建造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白垩系综合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耀西 汪迎平 丁保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1-458,共8页
笔者以盆地分析学、构造-沉积学、事件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手段对中国东南部白垩系进行综合研究,对过去有争议的、特别是关键性的地层问题,从成因机制上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研究认为,该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构造... 笔者以盆地分析学、构造-沉积学、事件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手段对中国东南部白垩系进行综合研究,对过去有争议的、特别是关键性的地层问题,从成因机制上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研究认为,该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构造-沉积旋回、地层相序与层序、地质事件等,主要受控于相同的幕式构造运动,是同一诱因形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地质记录,因而彼此间有成因联系和对应关系,可以互相验证和补充,从而达到深化研究的目的。通过对上述手段所获信息的综合研究,对“塘上组”的时代归属、“丽水运动”是否存在、永康群与“天台群”以及方岩组、中戴组、“赤城山组”等类磨拉石建造间的层位关系等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最后,还提出了中国东南部各省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白垩系 综合地层学 “塘上组” “丽水运动” 磨拉石建造 层位关系 盆地分析学 成因机制 构造-沉积学
下载PDF
鄂西神农运动和花山运动的再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甘金木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9年第2期47-52,共6页
根据对沉积建造、地层不整合面和岩浆、变形、变质事件的再研究,提出中元古代伸展裂陷作用至中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早期碰撞造山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中元古界形成于扬子陆块结晶基底的裂陷槽环境,马槽园群和莲沱组分别为挤... 根据对沉积建造、地层不整合面和岩浆、变形、变质事件的再研究,提出中元古代伸展裂陷作用至中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早期碰撞造山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中元古界形成于扬子陆块结晶基底的裂陷槽环境,马槽园群和莲沱组分别为挤压型和拉张型磨拉石建造;前人命名的神农运动和花山运动,实际上是描述同一造山作用过程的不同阶段,建议合称为“神农运动”,用于代表中元古代末期至新元古代早期(1000~800Ma)的碰撞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运动 花山运动 磨拉石建造 碰撞造山作用 湖北 沉积建造
下载PDF
闽西南“丁屋岭砾岩”地质特征及时代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揭育金 庄建民 +1 位作者 黄泉祯 郑声俭 《福建地质》 2003年第1期13-20,共8页
福建长汀蔡坑地区原划震旦纪丁屋岭组下段的“丁屋岭砾岩”以复成分砾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要岩性的、形成于山间盆地的红色杂陆屑建造为加里东期的磨拉石建造 ,岩性组合、岩相、变质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都比较特殊。对它的详细研究... 福建长汀蔡坑地区原划震旦纪丁屋岭组下段的“丁屋岭砾岩”以复成分砾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要岩性的、形成于山间盆地的红色杂陆屑建造为加里东期的磨拉石建造 ,岩性组合、岩相、变质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都比较特殊。对它的详细研究对福建省乃至华南地区的基础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砾岩 磨拉石建造 加里东运动 福建 变形作用 成岩时代 岩浆作用
下载PDF
贵州茅台组的沉积环境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守荣 张明发 +2 位作者 况忠 黄欣欣 黄文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4-47,共4页
本文根据岩性组合、剖面结构及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等特征,认为贵州地区上白垩统茅台组是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于燕山构造运动后未曾夷平基面上沉积的河湖相红色磨拉石建造,沉积盆地性质为山间盆地。茅台组现今的大范围零星散布,主要是喜... 本文根据岩性组合、剖面结构及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等特征,认为贵州地区上白垩统茅台组是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于燕山构造运动后未曾夷平基面上沉积的河湖相红色磨拉石建造,沉积盆地性质为山间盆地。茅台组现今的大范围零星散布,主要是喜马拉雅运动后遭受长期侵蚀剥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河湖相磨拉石建造 内陆山间盆地 茅台组 贵州
下载PDF
东准噶尔晚古生代洋陆转换过程:来自沉积学的约束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有伟 曾洋 +3 位作者 彭传凯 李汶渝 刘翔 樊海龙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2年第1期68-75,共8页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西段一个很重要的构造单元,其构造演化为区域构造过程、动力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关键证据,也为研究中亚造山带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卡拉麦里造山带野外...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西段一个很重要的构造单元,其构造演化为区域构造过程、动力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关键证据,也为研究中亚造山带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卡拉麦里造山带野外剖面实测、构造现象描述、典型岩石观察,选取典型复理石、磨拉石建造剖面及古生物化石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白碱沟—红尖山卡拉麦里组复理石建造为巨厚的海相地层,是碰撞前的产物;②双井子地区松卡尔苏组顶部发育磨拉石建造,是造山后快速堆积的产物,基本代表了区内碰撞作用的开始,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的形成时间晚于磨拉石盆地的形成时间;③卡拉麦里地区洋陆转换时间为343.5 Ma—339.0 Ma±,之后随着板片断离和俯冲板块后撤,区内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陆转换 沉积学 磨拉石建造 复理建造 麦里 东准噶尔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二叠系砾岩段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志民 曲洪祥 +9 位作者 刘杰 秦越强 祝晓松 孙宇飞 郭长义 贾彬 龚照程 柴晨晖 毛雄 高文勃 《现代矿业》 CAS 2018年第7期61-63,共3页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二叠系砾岩段岩性、接触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经过区域地层对比及同位素测年,认为该砾岩段隶属于上二叠统林西组下部层位。该砾岩段的发现,不仅理顺了研究区二叠系地层层序,而且在对林西期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二叠系砾岩段岩性、接触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经过区域地层对比及同位素测年,认为该砾岩段隶属于上二叠统林西组下部层位。该砾岩段的发现,不仅理顺了研究区二叠系地层层序,而且在对林西期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二次对接的新观点,初次汇聚以发育大石寨组火山岩为特征,即"热对接";再次碰撞以出现挤压型磨拉石建造为标志,即"冷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西组 沉积环境 砾岩段 热对接 冷对接 挤压型磨拉石建造
下载PDF
我国中西部中新生界前陆盆地沉积演化与充填模式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晓萍 顾家裕 +1 位作者 贾进华 张宝民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我国中西部发育大量中新生代前陆盆地, 它们多数都属于特提斯碰撞造山带后缘部分上的类前陆盆地。根据它们的沉积建造特征可将其分为 5个演化阶段, 其中T3 -J1一2时期主要形成河湖、沼泽含煤沉积建造, 是整个中西部地区烃源岩的主要形成... 我国中西部发育大量中新生代前陆盆地, 它们多数都属于特提斯碰撞造山带后缘部分上的类前陆盆地。根据它们的沉积建造特征可将其分为 5个演化阶段, 其中T3 -J1一2时期主要形成河湖、沼泽含煤沉积建造, 是整个中西部地区烃源岩的主要形成期; J3 -K1时期为氧化宽浅湖与红色磨拉石建造期, 是中西部地区有利储集层的发育时期; K2 -E时期在整个中西部地区形成的红色含膏盐砂泥岩建造期, 是区域性盖层的发育期。另外, 根据中西部中新生代各个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将其归纳为 3种类型充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模式 沉积演化 中新生界 中西部地区 中新生代 类前陆盆地 区域性盖层 碰撞造山带 磨拉石建造 沉积建造 发育时期 演化阶段 建造特征 演化特征 盆地沉积 发育期 砂泥岩 储集层 形成期 特提斯 烃源岩 红色 含煤 膏盐
下载PDF
滇中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对铜矿的控制作用
15
作者 李志群 梁秋原 +2 位作者 刘文佳 张红英 杨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06-808,共3页
滇中盆地位于云南省中部,出露地层多为中生界陆相红色岩系,又被称为"滇中红色盆地"和"楚雄红色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上扬子古陆块西缘,是我国西南地区大型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云南楚雄砂(页)岩型铜矿就赋... 滇中盆地位于云南省中部,出露地层多为中生界陆相红色岩系,又被称为"滇中红色盆地"和"楚雄红色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上扬子古陆块西缘,是我国西南地区大型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云南楚雄砂(页)岩型铜矿就赋存于滇中盆地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构造演化 中生代 滇中 陆相沉积盆地 控制作用 砂岩铜矿床 扬子古陆块 磨拉石建造
下载PDF
云南祥云元光煤矿聚煤环境及煤层特征
16
作者 赵红果 《云南地质》 2013年第2期177-179,156,共4页
元光煤矿处于楚雄盆地西边缘,哀牢山隆起前缘诺利期辫状河道、三角洲,适宜含煤地层系统及煤层成生。三层稳定煤层C1、C2、C3均赋存于上三叠统花果山组二段,依据标志层、植物化石等可全区对比。
关键词 诺利期煤系 磨拉石建造 三角洲相 花果山组二段 云南祥云元光煤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