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Cu复合材料磨损界面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范冰冰 侯铁翠 +3 位作者 刘瑞瑜 李凯 吴曰送 张锐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28-30,55,共4页
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了SiC/Cu包裹复合粉体,热压烧结制备SiC/Cu复合材料.以Si3N4球为摩擦副,在400℃条件下进行磨损实验.采用XRD、SEM分别对磨损前后材料的界面物相、磨损界面的形貌以及裂纹的扩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实验... 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了SiC/Cu包裹复合粉体,热压烧结制备SiC/Cu复合材料.以Si3N4球为摩擦副,在400℃条件下进行磨损实验.采用XRD、SEM分别对磨损前后材料的界面物相、磨损界面的形貌以及裂纹的扩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SiC/Cu复合材料界面的物相随着磨损的进行发生变化,Cu2O含量大大增加,同时出现CuO.随着循环荷载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内部产生了裂纹,裂纹的扩展是沿着SiC/Cu界面进行;而SiC颗粒的存在,使复合材料内部裂纹发生偏转,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CU 复合材料 磨损界面 裂纹扩展
下载PDF
铸钢表面铸渗WC颗粒材料界面与磨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迎春 高平 +1 位作者 张鸣一 耿文远 《铸造技术》 CAS 2018年第6期1173-1176,共4页
研究了一种以中碳低合金钢作为基体材料,借鉴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铸渗技术,结合消失模铸造技术,并在其表面进行颗粒增强相铸渗的材料。通过研究颗粒预制体骨架材料与成型工艺,制备高耐磨颗粒增强铸渗锤头,其特征为具有一定厚度及... 研究了一种以中碳低合金钢作为基体材料,借鉴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铸渗技术,结合消失模铸造技术,并在其表面进行颗粒增强相铸渗的材料。通过研究颗粒预制体骨架材料与成型工艺,制备高耐磨颗粒增强铸渗锤头,其特征为具有一定厚度及颗粒分散度的铸渗层。试验样块铸渗增强相颗粒层达到7~10 mm;热处理后,颗粒增强层表面基体平均硬度为581.3 HV,颗粒平均硬度为1 890.6 HV。磨损试验结果表明,3种材料耐磨性大小依次为铸渗颗粒层高铬铸铁试验钢(不含颗粒),且铸渗颗粒增强层的静摩擦磨损性能理论上为试验高铬铸铁的7~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低合金钢 颗粒 铸渗 界面磨损
下载PDF
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材料的制备及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永国 武体真 卢平书 《陶瓷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用液相烧结工艺在 12 70℃ -12 90℃下真空烧结成功制备出A3钢用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对此覆层材料进行的观察表明 :此种覆层材料界面结合良好 ;对其进行的磨损实验表明
关键词 金属陶瓷覆层材料 制备 磨损 性能 三元硼化物 界面磨损 耐磨性 液相烧结 A3钢
下载PDF
逐瘀生骨汤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患者112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冯兴兵 陈忠义 +1 位作者 陈海啸 周晓波 《浙江中医杂志》 2014年第3期195-196,共2页
近年来,笔者采用逐瘀生骨汤联合低磨损界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患者11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23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1例中,男60例,女51例;年龄62±1.2岁;体重70±2.5kg... 近年来,笔者采用逐瘀生骨汤联合低磨损界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患者11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23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1例中,男60例,女51例;年龄62±1.2岁;体重70±2.5kg;骨性关节炎6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4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瘀生骨汤 磨损界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低循环拉—拉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志刚 许仁红 宋迎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36,共6页
采用细观力学方法建立预测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低循环拉—拉疲劳寿命的模型。该模型考虑初始加载到疲劳峰值应力时,基体出现裂纹,纤维/基体界面发生脱粘,部分纤维将发生断裂,并采用统计方法得到初始加载到峰值应力时的纤维失效体积分... 采用细观力学方法建立预测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低循环拉—拉疲劳寿命的模型。该模型考虑初始加载到疲劳峰值应力时,基体出现裂纹,纤维/基体界面发生脱粘,部分纤维将发生断裂,并采用统计方法得到初始加载到峰值应力时的纤维失效体积分数;在后续循环过程中,考虑纤维相对基体在界面脱粘区滑移造成界面切应力下降,纤维失效模型与Evans界面磨损模型相结合,得到循环过程中纤维失效体积分数与界面切应力、循环数之间的关系;当纤维失效导致剩余强度下降,并小于疲劳峰值应力时,判断材料失效。采用剩余强度方法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S-N曲线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的S-N曲线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寿命预测 纤维失效 界面磨损 S-N曲线
下载PDF
陶瓷-陶瓷髋关节置换在美国应用的经验 被引量:6
6
作者 金志刚 毕云龙 +2 位作者 于德刚 张强 周勇刚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9年第2期81-83,共3页
界面磨损和骨溶解一直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长期效果的主要问题。如何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界面磨损和骨溶解已成为近年关节外科的主要挑战,尤其是对那些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生物氧化铝陶瓷界面材料已在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30多年,是一... 界面磨损和骨溶解一直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长期效果的主要问题。如何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界面磨损和骨溶解已成为近年关节外科的主要挑战,尤其是对那些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生物氧化铝陶瓷界面材料已在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30多年,是一种为人认同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该文就人工关节界面的现状、氧化铝陶瓷的发展及氧化铝陶瓷在美国应用的临床结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人工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界面磨损 骨溶解
下载PDF
股骨头假体直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程键 孙鹏程 刘培来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4期97-100,共4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大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我国大约从60年代以后也逐步开展THA。多年实践证实,THA已经越来越成熟,其对改善髋关节功能及关节疼痛效果满意。然而从THA开始的早期,股骨头假体直径大小是否对THA术后的疗效有...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大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我国大约从60年代以后也逐步开展THA。多年实践证实,THA已经越来越成熟,其对改善髋关节功能及关节疼痛效果满意。然而从THA开始的早期,股骨头假体直径大小是否对THA术后的疗效有影响,一直是骨科医师讨论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假体 假体直径 脱位 活动度 界面磨损 疼痛
下载PD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 by vege-table oil in terms of cutting force,cutting zone temperature,tool wear,job dimension and surface finish in turning AISI-1060 steel 被引量:3
8
作者 KHAN M.M.A. DHAR N.R.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790-1799,共10页
In all machining processes, tool wear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and it leads to tool failure. The growing demands for high productivity of machining need use of high cutting velocity and feed rate. Such machining inhere... In all machining processes, tool wear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and it leads to tool failure. The growing demands for high productivity of machining need use of high cutting velocity and feed rate. Such machining inherently produces high cutting temperature, which not only reduces tool life but also impairs the product quality. Metal cutting fluid changes the performance of machining operations because of their lubrication, cooling and chip flushing functions, but the use of cutting fluid has become more problematic in terms of both employe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minimization of cutting fluid also leads to economical benefits by way of saving lubricant costs and workpiece/tool/machine cleaning cycle time. The concept of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 (MQL) has been suggested since a decade ago as a means of addressing the issues of environmental intru- siveness and occupational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the airborne cutting fluid particles on factory shop floors. This paper deals with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role of MQL by vegetable oil on cutting temperature, tool wear, surface roughness and dimen- sional deviation in turning AISI-1060 steel at industrial speed-feed combinations by uncoated carbide insert. The encouraging results include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ool wear rate, dimensional inaccuracy and surface roughness by MQL mainly through reduction in the cutting zone temperature and favorable change in the chip-tool and work-tool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 (MQL) Cutting force Chip-tool interface temperature Tool wear Surface roughness Dimensional devi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