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磷层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与骨组织结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杨贤金 梁玉 +1 位作者 朱胜利 崔振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用化学处理的方法 ,在NiTi合金表面生成钙磷 (Ca P)层 ,再将试样植入日本大耳兔的股骨中考察其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 :经表面处理的试样和骨组织结合良好 ,并能传导新生骨的形成 ,表明经处理后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未经处理的试... 用化学处理的方法 ,在NiTi合金表面生成钙磷 (Ca P)层 ,再将试样植入日本大耳兔的股骨中考察其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 :经表面处理的试样和骨组织结合良好 ,并能传导新生骨的形成 ,表明经处理后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未经处理的试样 ,在实验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骨组织 NITI合金 磷层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宜昌磷矿北部地区中磷层(Ph_2)地质特征及富矿带展布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刚忠 廖宗明 +1 位作者 李方会 刘圣德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年第4期406-411,共6页
宜昌磷矿北部地区中磷层(Ph2)位于陡山沱组第二岩性段(Z2d12)底部,为一套含云质、硅质磷块岩—白云岩建造,由砂屑磷块岩、致密条带状磷块岩夹白云质、硅质团块组成;与下磷层(Ph1)相比,其富集中心明显北移并发育成主要工业矿层,于杉树垭... 宜昌磷矿北部地区中磷层(Ph2)位于陡山沱组第二岩性段(Z2d12)底部,为一套含云质、硅质磷块岩—白云岩建造,由砂屑磷块岩、致密条带状磷块岩夹白云质、硅质团块组成;与下磷层(Ph1)相比,其富集中心明显北移并发育成主要工业矿层,于杉树垭—董家河—肖家河—江家墩—孙家墩区域形成Ph2富矿带,并分化为两个工业矿层,即:第一矿层(Ph12)及第二矿层(Ph22);富矿带呈NW及NNW向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层 地质特征 富矿带 宜昌
下载PDF
Ni-Ti合金表面化学修饰钙磷层的表面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贤金 朱胜利 崔振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3-5,共3页
用SEM、AFM、AES研究了化学处理后Ni Ti合金表面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 ,钙化后的表面形貌随钙化时间的增加而改变 ,钙化 1天时 ,Ni Ti合金表面已形成了大量的钙磷晶体 ,但还不能完全将基体覆盖 ,小晶体的尺寸 <2 0 0nm。钙化 5天时 ... 用SEM、AFM、AES研究了化学处理后Ni Ti合金表面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 ,钙化后的表面形貌随钙化时间的增加而改变 ,钙化 1天时 ,Ni Ti合金表面已形成了大量的钙磷晶体 ,但还不能完全将基体覆盖 ,小晶体的尺寸 <2 0 0nm。钙化 5天时 ,表面已形成一层均匀的钙磷层 ,钙磷层是由众多颗粒组成。AES分析表明 ,钙化 5天时 ,表面存在的主要元素为O、Ni、Ti、Ca、P。深度剖析表明 ,钙磷层的厚度超过 1 45 μm ,且与基体间存在互扩散 ,即存在梯度过渡层。剖面分析表明 ,试验获得了近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 磷层 表面形貌 化学成分 生物材料 灰石 形状记忆合金
下载PDF
宜昌磷矿中磷层(Ph_2)选矿试验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刚忠 廖宗明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9年第4期24-28,共5页
针对宜昌磷矿中磷层(Ph2)中低品位矿石,反浮选工艺和重介质选矿是应用效果较好且较为成熟的两种选矿工艺手段。对两种选矿方法(实验室级的连续选矿试验)从工艺流程、选矿效果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探讨。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单... 针对宜昌磷矿中磷层(Ph2)中低品位矿石,反浮选工艺和重介质选矿是应用效果较好且较为成熟的两种选矿工艺手段。对两种选矿方法(实验室级的连续选矿试验)从工艺流程、选矿效果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探讨。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单一反浮选工艺流程简单,选矿效率高,环境污染小,选矿成本较低,是同类型矿石选矿加工首选工艺;重介质选矿可作为预选作业提高原矿品位,粗精矿再进入反浮选,从而得到合格的磷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层 选矿 重介质 反浮选
下载PDF
宜昌磷矿中磷层(Ph_2)选矿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刚忠 廖宗明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2年第2期180-184,共5页
针对宜昌磷矿中磷层(Ph2)中低品位矿石,反浮选工艺和重介质选矿是应用效果较好且较为成熟的两种工艺手段。对两种选矿方法 (实验室级的连续选矿试验)从工艺流程、选矿效果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探讨。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单一... 针对宜昌磷矿中磷层(Ph2)中低品位矿石,反浮选工艺和重介质选矿是应用效果较好且较为成熟的两种工艺手段。对两种选矿方法 (实验室级的连续选矿试验)从工艺流程、选矿效果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探讨。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单一反浮选工艺流程简单,选矿效率高,环境污染小,选矿成本较低,是同类型矿石选矿加工首选工艺;重介质选矿可作为预选作业提高原矿品位,粗精矿再进入反浮选,从而得到合格的磷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层 选矿 重液浮沉 反浮选
下载PDF
贵州织金低磷层磷矿稀土赋存状态与磷矿浮选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意 陈婷 +8 位作者 郑松 陈文祥 严春杰 王洪权 周森 张生 MUDENDA Chipenzi 陆红军 杨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7-402,共6页
对贵州省织金地区低磷层磷块岩型稀土矿石进行XRF、ICP、SEM/EDS、FIB-SEM分析。矿石中P2O5含量为9.97%、稀土总量为899.52μg/g,稀土以钇和镧、铈、钕为主。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表明,稀土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胶磷矿中。采用浮选... 对贵州省织金地区低磷层磷块岩型稀土矿石进行XRF、ICP、SEM/EDS、FIB-SEM分析。矿石中P2O5含量为9.97%、稀土总量为899.52μg/g,稀土以钇和镧、铈、钕为主。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表明,稀土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胶磷矿中。采用浮选机反浮选方法进行选矿工艺研究。实验筛选出NECP6号为捕收剂,对捕收剂种类、用量、磨矿时间、硫酸用量和磷酸用量等浮选工艺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NECP6号捕收剂用量为2.8 kg/t,磨矿时间25 min,硫酸用量为6.5 kg/t,磷酸用量为24 kg/t,浮选5 min情况下浮选效果最好,实验样品经一粗一精选别,精矿品位从原矿品位10.64%提升到20.58%,回收率81.30%,尾矿品位降至3.69%,浮选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层 稀土 赋存状态 反浮选 浮选工艺
下载PDF
X射线拣选-反浮选工艺在宜昌中磷层磷矿选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宇新 田孟杰 +3 位作者 瞿定军 胡学超 孙伟 高志勇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年第6期52-57,共6页
宜昌中磷层磷矿平均P2O5品位仅为22%左右,难以直接工业利用。中磷层磷矿有价磷矿物为磷灰石和胶磷矿,其嵌布粒度较细、在0.03~0.5 mm之间,磷灰石和胶磷矿多呈富磷矿物集合体形式存在,富磷矿物集合体嵌布粒度较粗,能够作为选别对象。中... 宜昌中磷层磷矿平均P2O5品位仅为22%左右,难以直接工业利用。中磷层磷矿有价磷矿物为磷灰石和胶磷矿,其嵌布粒度较细、在0.03~0.5 mm之间,磷灰石和胶磷矿多呈富磷矿物集合体形式存在,富磷矿物集合体嵌布粒度较粗,能够作为选别对象。中磷层磷矿经过筛分处理,-10 mm粒级磷精矿P2O5品位约为26%,可直接给入浮选作业处理。而-30+10 mm粒级产品采用X射线拣选技术,可获得P2O5品位26%以上、作业回收率80%~86%的磷精矿。筛分作业-10 mm粒级磷精矿与X射线拣选得到的磷精矿合并送往反浮选作业,最终可获得P2O5品位32%以上的优质磷精矿。试验结果表明,X射线拣选—浮选联合工艺表现出优良的分选效果,在处理其它类似低品位、嵌布粒度细的磷矿资源时,该联合工艺有巨大的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中磷层 筛分 粗粒X射线拣选 预选 反浮选
下载PDF
钛上化学镀镍-磷层热处理后的硬度及组织结构 被引量:5
8
作者 樊国福 翟金坤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13,共4页
化学镀是获得功能镀层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用化学镀法在钛上得到镍-磷合金镀层,研究了镍-磷合金镀层热处理后的硬度和组织的变化规律,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热处理后镀层的成分。
关键词 化学镀 硬度 镍-磷层 热处理
下载PDF
宜昌磷矿中磷层采矿方法及山体稳定性研究初探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荣林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8-21,共4页
以宜昌磷矿区矿柱稳定性统计分析方法和结论为指导 ,结合中磷层开采矿区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供试验待进一步技术论证的中磷层采矿方法和山体稳定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宜昌市 磷层采矿方法 山林 稳定性 防护措施
下载PDF
航空用铝合金表面化学镀镍磷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更杰 叶金祥 +3 位作者 李佳蔚 徐长云 唐庆平 王佳旭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0,108,共5页
为了保证航空铝合金在海洋环境中的安全服役,设计了一种低磷镍/中磷镍/高磷镍的组合梯度化学镀镍磷层.采用SEM和XRD表征镀层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并通过电化学方法评价了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相比于2A11铝合金基体,化学镀镍磷层的自腐... 为了保证航空铝合金在海洋环境中的安全服役,设计了一种低磷镍/中磷镍/高磷镍的组合梯度化学镀镍磷层.采用SEM和XRD表征镀层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并通过电化学方法评价了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相比于2A11铝合金基体,化学镀镍磷层的自腐蚀电位更正,自腐蚀电流更低;组合梯度镀层试样在35℃,5%NaCl盐雾环境中腐蚀500 h后,表面未见明显腐蚀现象,能满足航空铝合金耐腐蚀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2A11铝合金 化学镀镍磷层 耐蚀性
下载PDF
施用磷肥对土壤磷层化和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宏霞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0年第4期52-54,共3页
免耕会导致耕地中磷(P)层化,进而促使农田可溶性磷(SP)的流失,导致富营养化。为减少土壤磷流失,提出玉米—大豆轮作区减少土壤磷层化和径流磷流失的施肥策略。实验共设立未施肥、施用磷酸二铵(DAP)、施用磷酸一铵(MAP)、地表施肥(干性... 免耕会导致耕地中磷(P)层化,进而促使农田可溶性磷(SP)的流失,导致富营养化。为减少土壤磷流失,提出玉米—大豆轮作区减少土壤磷层化和径流磷流失的施肥策略。实验共设立未施肥、施用磷酸二铵(DAP)、施用磷酸一铵(MAP)、地表施肥(干性肥料或液体肥料)两种施肥方式、注入肥料(干性肥料或液体肥料)、耕作施肥以及覆盖作物措施9个实验样地。隔年施肥量为24.4 kg/hm^2,逐年施肥量为9.6 kg/hm^2。翻地与其他处理相比,在0~5 cm表土层中可溶性磷含量更高。在降雨实验中,肥料来源和施肥量对径流中的总磷量和可溶性磷量影响不大。实验中可溶性磷浓度最高的地块为隔年施磷酸二铵的实施覆盖作物措施的样地。注入肥料施肥法在降低土壤可溶性磷的流失的同时加剧了土壤侵蚀及总磷的流失。耕种时注入液体肥料(聚磷酸盐)的样地损失的总磷量和可溶性磷量比地表施肥的样地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肥料策略 磷层 径流
下载PDF
宜昌磷矿栗西矿区中磷层采矿方法及山体稳定性研究亟待进行
12
作者 王荣麟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45-45,39,共2页
<正>宜昌磷矿栗西矿区(含董家河矿段)中磷层(Ph_2)发育,下磷层(Ph_1~3)多数地区不发育,少数地段较发育呈透镜状,地质储量不大,中磷层成为主要开采对象。该矿区Ph_2+Ph_1~3的(C+D)级总地质储量达2.6533亿吨。
关键词 磷层 采矿法 山体稳定性
下载PDF
三价铬镀液电沉积装饰性铬-磷合金层的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元春 屠振密 +2 位作者 郝照辉 李宁 毕四富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48,8,共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价铬镀层的性能,在硫酸盐三价铬镀液中加入次磷酸钠,电沉积出了装饰性铬-磷合金层(磷含量为9%~16%)。研究了磷含量对镀液和镀层性能的影响,对比了电沉积铬镀层、三价铬-磷合金镀层和六价铬镀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铬...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价铬镀层的性能,在硫酸盐三价铬镀液中加入次磷酸钠,电沉积出了装饰性铬-磷合金层(磷含量为9%~16%)。研究了磷含量对镀液和镀层性能的影响,对比了电沉积铬镀层、三价铬-磷合金镀层和六价铬镀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铬-磷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耐蚀性能,能够很好地满足防护装饰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电沉积 铬.合金 酸盐 耐蚀性
下载PDF
电化学共沉积制备有机高聚物/钙磷复合陶瓷膜层—ⅠXRD、SEM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皓冰 林昌健 冷扬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首次提出在 NH4H2 PO4- Ca( NO3) 2 溶液中添加水溶性乙烯类有机高聚物 ,实现了通过电化学共沉积法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高聚物 /钙磷陶瓷复合膜层。用 XRD、SEM等对膜层的组分和形貌进行表征 ,证明陶瓷膜层表面形貌发生明显的变化。... 首次提出在 NH4H2 PO4- Ca( NO3) 2 溶液中添加水溶性乙烯类有机高聚物 ,实现了通过电化学共沉积法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高聚物 /钙磷陶瓷复合膜层。用 XRD、SEM等对膜层的组分和形貌进行表征 ,证明陶瓷膜层表面形貌发生明显的变化。有机高聚物的引入 ,并不影响电沉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 ( HAP)晶体在 ( 0 0 2 )晶面生长存在的晶面择优取向。体外细胞实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共沉积 复合陶瓷膜 HAP复合膜 有机高聚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不同材料表面纳米复合化学镀层镍-磷-硅酸锌的XPS和AES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小华 马美华 +2 位作者 陈昌云 郑和根 忻新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4,47,共5页
对Q235碳钢片和D310硅钢片表面镍 磷 硅酸锌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用SEM观察外貌;称重法测定厚度;10%NaCl、1%H2S加速腐蚀试验、10%CuSO4溶液点滴试验循环伏安(CV)、抗粘性及抗高温氧化试验等测定其性能。用X 射线光电子谱(XPS)及俄歇电子能... 对Q235碳钢片和D310硅钢片表面镍 磷 硅酸锌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用SEM观察外貌;称重法测定厚度;10%NaCl、1%H2S加速腐蚀试验、10%CuSO4溶液点滴试验循环伏安(CV)、抗粘性及抗高温氧化试验等测定其性能。用X 射线光电子谱(XPS)及俄歇电子能谱(AES)测定其价态及组成。结果表明其性能优于镍 磷镀层和其它微米复合化学镀层、表面的镀层Q235碳钢片优于D310硅钢片表面的镀层,镀层的原子百分组成为:D235碳钢片:Ni79 00,P10 06,Zn2 01,Si1 88,O5 87,C1 18;D310硅钢片:Ni80 50,P10 67,Zn1 70,Si1 52,O4 83,C0 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化学镀 镍--硅酸锌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镍磷化学镀层的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建华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33-39,29,共8页
评述了镍磷化学镀层的多功能特性,介绍了铝合金镍磷化学镀层的工艺技术,讨论了它在工业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铝合金 化学镀 工艺 性能
下载PDF
铸轧高磷钢薄带表面磷富集层形成的探讨
17
作者 邱以清 周国平 +1 位作者 刘振宇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05-1107,共3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铸轧薄带表面溶质富集层,对高磷钢薄带表面磷富集层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工艺参数,磷含量较高的铸轧薄带表面附近将有一个磷富集层出现,但在相同条件下磷含量较低的铸轧薄带中磷的分布基... 为了更好地利用铸轧薄带表面溶质富集层,对高磷钢薄带表面磷富集层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工艺参数,磷含量较高的铸轧薄带表面附近将有一个磷富集层出现,但在相同条件下磷含量较低的铸轧薄带中磷的分布基本均匀.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铸轧力驱使枝晶间富磷的液相回流到薄带表面附近,导致了磷富集层在铸轧薄带中的产生;表面磷富集层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当源于铸轧辊表面的两凝固层相遇时Kiss点位于辊缝之上,且其下方附近区域横截面上的温度均处于液固线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 双辊铸轧薄带 铸轧力 Kiss点
下载PDF
铝镁合金表面电刷镀镍-磷复合层的工艺研究
18
作者 张玉峰 向伟湘 李敏睿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46-248,265,共4页
 研究了铝镁合金表面刷镀镍_磷合金的性能.论述了铝镁合金表面刷镀镍_磷合金的工艺条件.在铝镁合金零部件上刷镀镍_磷合金,刷镀液中亚磷酸的浓度控制在13ml/L左右,pH值控制在1.0~2.5之间,耗电系数0.1024Ah/dm2μm,刷镀工作层工作电...  研究了铝镁合金表面刷镀镍_磷合金的性能.论述了铝镁合金表面刷镀镍_磷合金的工艺条件.在铝镁合金零部件上刷镀镍_磷合金,刷镀液中亚磷酸的浓度控制在13ml/L左右,pH值控制在1.0~2.5之间,耗电系数0.1024Ah/dm2μm,刷镀工作层工作电压13V,镀笔运动速度为0.05m/s.刷镀层热处理温度在400℃左右时,硬度最高、耐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合金 电刷镀 镍-复合 工艺流程 PH值 热处理温度
下载PDF
微图案化钙磷盐膜层的电化学构筑及其生物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勇虾 赖跃坤 +2 位作者 林龙翔 孙岚 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57-2060,共4页
基于表面分子自组装和光催化转印技术,在TiO2膜层表面获得超亲/超疏水阵列微图案模板,结合电化学沉积技术,成功制备了微图案化钙磷盐膜(CaP)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针分析(EPMA)结果表明,通过超亲/超疏水阵列微图案模板可构筑... 基于表面分子自组装和光催化转印技术,在TiO2膜层表面获得超亲/超疏水阵列微图案模板,结合电化学沉积技术,成功制备了微图案化钙磷盐膜(CaP)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针分析(EPMA)结果表明,通过超亲/超疏水阵列微图案模板可构筑高空间分辨的微图案化钙磷盐膜层.微图案化钙磷盐膜层的体外MG-63细胞培养证实,细胞对钙磷盐膜层微单元有强烈的选择性粘附作用,从而可望控制细胞在微单元中的贴壁生长,实现高通量评价细胞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超亲/超疏水 盐膜 微图案 生物性能
下载PDF
表面吸附对单层黑磷砷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
作者 刘鑫 倪宇翔 +1 位作者 王红艳 王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11-318,I0002,共9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系统研究了11种不同原子吸附在单层AsP上的儿何结构、吸附能、磁矩和电子结构性质.使用的吸附原子包括轻质非金属(C、N、O)原子,第三周期金属原子(Na、Mg、Al)和过渡金属原子(Ti、V、Cr、Mn和Fe).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原子... 基于第一性原理,系统研究了11种不同原子吸附在单层AsP上的儿何结构、吸附能、磁矩和电子结构性质.使用的吸附原子包括轻质非金属(C、N、O)原子,第三周期金属原子(Na、Mg、Al)和过渡金属原子(Ti、V、Cr、Mn和Fe).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原子引起了AsP多样的结构、磁性和电子性质改变.AsP与所研究的吸附原子都能紧密结合,并且所有系统的吸附能都比吸附原子在石墨烯、SiC、BN以及MoS2上的吸附能强得多.AsP的半导体特性受到吸附原子的影响,其可以诱导产生中间能隙态或引起n型掺杂.此外,表面吸附产生了不同的自旋电子特性,具体而言,吸附N、Ti和Fe的AsP成为双极半导体;Mn修饰的AsP成为双极自旋无间隙半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磁性 电子结构 自旋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