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 被引量:6
1
作者 丁锦峰 杨佳凤 +5 位作者 訾妍 封超年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6,共8页
为给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9 000kg.hm-2)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20为材料,通过氮素运筹(氮肥使用量、施用时期和比例)和基本苗调控建立稻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超高产小麦群体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 为给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9 000kg.hm-2)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20为材料,通过氮素运筹(氮肥使用量、施用时期和比例)和基本苗调控建立稻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超高产小麦群体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小麦群体整个生育期磷素积累动态变化均可采用Richards方程拟合。超高产群体拔节期至开花期、开花期至成熟期、开花期、成熟期磷素积累量分别达28、22、46、68kg.hm-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磷素吸收高峰出现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其次为开花期至成熟期。开花期茎鞘、穗及成熟期颖壳+穗轴、籽粒中磷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达21、8、9和45kg.hm-2以上才有利于实现超高产。花后叶片磷素转运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茎鞘磷素转运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叶片磷素转运量低于9kg.hm-2,茎鞘磷素转运量高于15kg.hm-2才有利于实现超高产。超高产群体百公斤籽粒吸磷量为0.84~0.88kg,磷素利用效率为113.60~118.93kg.kg-1,磷收获指数为0.64~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稻茬 超高产 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
下载PDF
水稻甬优12产量13.5t hm^(–2)以上超高产群体的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韦还和 孟天瑶 +5 位作者 李超 张洪程 戴其根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6-897,共12页
为探明甬优12超高产群体的磷素吸收与积累特征,2013—2014年,对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磷素吸收与积累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生育期植... 为探明甬优12超高产群体的磷素吸收与积累特征,2013—2014年,对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磷素吸收与积累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生育期植株含磷量,不同产量水平群体间无显著差异;拔节期磷素吸收量呈高产群体>更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而抽穗期和成熟期磷素吸收量则呈超高产群体>更高产群体>高产群体。播种至拔节期的磷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的磷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甬优12超高产群体抽穗期茎鞘、叶片和穗部磷素积累量分别为41.4、8.5和8.9 kg hm^(–2),高于更高产群体(37.9、7.6和8.1 kg hm^(–2))和高产群体(32.3、6.8和7.0 kg hm^(–2))。抽穗期植株叶片、茎鞘和穗部磷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甬优12超高产群体成熟期茎鞘、叶片和穗部磷素积累量分别为14.5、4.4和62.3 kg hm^(–2),高于更高产群体(13.6、3.3和55.9 kg hm^(–2))和高产群体(11.2、2.7和48.7 kg hm^(–2))。成熟期植株叶片、茎鞘和穗部磷素积累量与实产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花后茎鞘磷素转运量亦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两年中,甬优12超高产群体磷素籽粒生产率(kg grain kg^(–1))和偏生产力(kg kg^(–1))分别为171.5、92.7,低于更高产(173.2、99.6)和高产群体(173.5、100.4);超高产群体磷收获指数为0.768,显著高于更高产(0.761)和高产(0.758)群体。与对照相比,甬优12超高产群体磷素吸收具有拔节前较低、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高的特点。播种至拔节期磷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磷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甬优12超高产群体磷素利用效率较低,在其超高产栽培管理中应重视磷素的高效利用。在本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提高甬优12超高产群体磷素利用效率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12 超高产 群体 磷素营养 积累分配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谷子干物质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郝子义 李亚伟 +6 位作者 何继红 董孔军 任瑞玉 张磊 韦恒 刘天鹏 杨天育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0-59,共10页
为探明施氮水平对谷子干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素利用的影响,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以常规种陇谷13号和杂交种张杂谷1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浓度梯度:0(N_(ck))、45(N_(低))、90(N_(中))、135(N_(高))kg/hm~2,测定2个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 为探明施氮水平对谷子干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素利用的影响,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以常规种陇谷13号和杂交种张杂谷1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浓度梯度:0(N_(ck))、45(N_(低))、90(N_(中))、135(N_(高))kg/hm~2,测定2个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陇谷13号在N_(高)处理下,较N_(ck)处理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提高32.5%、穗粒质量提高30.0%、株高提高14.5%、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提高20.5%,产量增加11.1%;张杂谷13号在N_(中)处理下较N_(ck)处理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提高21.0%、穗粒质量提高20.7%、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提高21.5%、产量增加11.6%。陇谷13号在N_(中)处理下氮肥农学效率最高,为3.75 kg/kg;而张杂谷13号在N_(低)处理下氮肥农学效率最高,为9.57 kg/kg。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陇谷13号氮肥用量为135 kg/hm~2时产量最高,张杂谷13号氮肥用量为90 kg/hm~2时产量最高,表明杂交谷子品种更耐低氮环境,是化肥减氮生产中的优势品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干物质积累分配 氮素利用效率 谷子产量
下载PDF
以^(15)N示踪技术分析叶面施氮对花生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率的影响
4
作者 王春晓 郑永美 +10 位作者 矫岩林 陈静 李文金 赵玉成 华伟 解晓梅 孙学武 于天一 沈浦 吴正锋 王才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1-888,共8页
叶面追肥是现代农业作物丰产栽培常用田管技术。为探明叶面施氮次数与浓度对花生氮素吸收积累、运转分配及利用率影响,揭示叶面追氮对植株不同器官建成和功能维持的营养机制,试验设5个处理:T0为对照;T1尿素浓度1%,收获前35d追施1次;T2... 叶面追肥是现代农业作物丰产栽培常用田管技术。为探明叶面施氮次数与浓度对花生氮素吸收积累、运转分配及利用率影响,揭示叶面追氮对植株不同器官建成和功能维持的营养机制,试验设5个处理:T0为对照;T1尿素浓度1%,收获前35d追施1次;T2尿素浓度3%,追施时间同T1;T3尿素浓度1%,收获前50 d、35 d和20 d追施3次;T4尿素浓度3%,追施时间同T3。氮肥用^(15)N标记尿素和普通尿素。结果表明:(1)叶面施氮植株氮含量提高0~0.22个百分点,且有T4>T3>T2>T1,其中营养体(根、茎、叶)增幅较大,比对照提高0.17~0.45个百分点,生殖体含量(果针、果壳、籽仁)增幅较少;施氮处理植株氮积累量提高平均19.8%,其中营养体平均增42.1%,生殖体平均增长12.7%。(2)叶面追施的氮在不同器官的分配比例存在较大差异,籽仁>叶>茎>果壳>果针>根,其中籽仁、叶各约占60%和30%,其余器官比例较少;追施时间对氮素分配有一定影响,收获前35 d追施更有利向生殖体分配,比收获前50 d和20 d两处理平均高7.9个百分点。(3)植株氮素效率随叶面施氮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次数少或氮肥浓度低肥料利用率高,1次追施氮肥利用率平均70.6%,比3次追施平均高37.7个百分点;不同追施时间比较,收获前35 d追施氮肥利用率最高,较收获前50 d和20 d两处理的平均值分别高1.8和3.9个百分点。综上,叶面施氮可显著提高植株氮代谢水平,促进氮素吸收、积累,营养体尤为明显,是花生生育后期“护根保叶”生理机制和根系氮源难以取代的技术措施;叶面追施的氮主要分配在荚果和叶片中,是花生提高产量和叶片光合作用的生理机制;叶面追氮肥料利用率明显高于根系施肥,是花生经济施肥的有效途径;植株氮效率随叶面施氮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追施次数少或氮肥浓度低肥料利用率高。本研究可为花生叶面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叶面施肥 氮素 积累分配 氮肥利用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潮土土壤磷素利用与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9
5
作者 黄绍敏 宝德俊 +3 位作者 皇甫湘荣 张夫道 徐明岗 介晓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方式下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潮土土壤磷素积累与利用。方法采用14年28季长期肥料试验。结果不施磷肥土壤每年接收外源P2.4~3.1kg·ha-1,作物带走P16.7~21.6kg·ha-1,每年亏缺P14.3~18.5kg·h...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方式下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潮土土壤磷素积累与利用。方法采用14年28季长期肥料试验。结果不施磷肥土壤每年接收外源P2.4~3.1kg·ha-1,作物带走P16.7~21.6kg·ha-1,每年亏缺P14.3~18.5kg·ha-1;施磷肥处理除每年无机磷肥带进78kg·ha-1和107kg·ha-1(1.5MNPK)外,有机肥、秸秆、雨水及灌溉水和种子带进土壤P2.7~134kg·ha-1,其中9.2%~38.3%被小麦、玉米吸收利用,14年小麦的磷素累积利用率在4.4%~51%之间,高低顺序为:NPK>NP>SNPK>MNPK>1.5MNPK>PK;玉米在13.4%~36.1%之间,高低顺序为:1.5MNPK>SNPK>NPK>NP>MNPK>PK。结论磷素施入越多,残留在土壤中越多,磷素利用率越低,其中38%~60%转化为0~40cm土层全磷,6.7%~13.6%转化为有效态磷,有机肥处理磷的有效化高于无机肥;40%~62%成为非测定磷,即至少有40%~62%的外源磷素被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潮土 磷素 利用 积累
下载PDF
春小麦磷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高聚林 刘克礼 +2 位作者 张永平 刘瑞香 刘景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为了探索春小麦磷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条件下,对春小麦磷素的吸收积累分配和转移动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植株体内磷含量在分蘖末期最高,为1%左右,此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下降,到完... 为了探索春小麦磷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条件下,对春小麦磷素的吸收积累分配和转移动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植株体内磷含量在分蘖末期最高,为1%左右,此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下降,到完熟期降至一生中最低值,为0.3%左右。春小麦一生中磷素吸收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拔节盛期至孕穗期,且因不同密度、施肥处理表现出一定差异;高密度及高施磷处理下吸收磷素较多,不施肥处理吸收最少。春小麦一生中,磷素的积累与生育进程间符合Logistic方程。磷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在孕穗之前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鞘中,此后逐步向穗和籽粒中转移,到完熟时,籽粒中磷素含量占全株的6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磷素 吸收 积累 分配 单峰曲线
下载PDF
施磷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谢亚萍 闫志利 +4 位作者 李爱荣 高俊山 郭丽琢 方子森 牛俊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81-1587,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量均有效地促进了胡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营养生长期,以促进茎杆和叶片干物质积累为主。进入生殖生长期后,以促进蒴果及籽粒干物...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量均有效地促进了胡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营养生长期,以促进茎杆和叶片干物质积累为主。进入生殖生长期后,以促进蒴果及籽粒干物质积累为主。不同施磷量条件下胡麻干物质积累量、磷素积累量与出苗后天数的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中磷水平(99.36kg·hm-2)下胡麻收获指数最大、磷肥施用效果最优、转化为经济产量的能力最强,可提高胡麻籽粒产量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施磷量 干物质积累 磷素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新型肥料对辣椒磷钾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萌 肖厚军 +5 位作者 赵欢 芶久兰 秦松 王正银 何佳芳 刘彦伶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6-382,共7页
为探索贵州黄壤区辣椒养分吸收与分配特性对新型肥料的响应,采用盆栽方法,研究西洋复合肥(N∶P_2O_5∶K_2O为15∶15∶15)、保水型缓释肥(N∶P_2O_5∶K_2O为16∶10∶16)、稳定性缓释肥(N∶P_2O_5∶K_2O为16∶10∶16)、包膜型缓释肥(N∶P_... 为探索贵州黄壤区辣椒养分吸收与分配特性对新型肥料的响应,采用盆栽方法,研究西洋复合肥(N∶P_2O_5∶K_2O为15∶15∶15)、保水型缓释肥(N∶P_2O_5∶K_2O为16∶10∶16)、稳定性缓释肥(N∶P_2O_5∶K_2O为16∶10∶16)、包膜型缓释肥(N∶P_2O_5∶K_2O为18∶8∶16)和长效氮肥(含氮量为46%)对辣椒磷、钾素积累、分配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西洋复合肥)相比,施用新型肥料可使辣椒磷素吸收提前,磷素积累快速增长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提前6~12和22~46 d,缩短磷素快速增长持续期10~33 d;新型肥料可使辣椒钾素积累明显滞后,以包膜型缓释肥的滞后时间最长,辣椒花后钾素积累效果最为明显;磷素和钾素的当季回收利用率分别为9.59%~13.42%和106.97%~176.51%,新型肥料施用对辣椒磷素的当季回收利用率影响不明显,但施用稳定性缓释肥和包膜型缓释肥会显著影响钾素的当季回收利用率。贵州黄壤区辣椒生产应适当调整施肥方式,建议采用减磷增钾的施肥策略,尤其应当注意稳定性和包膜型缓释肥与外源钾肥的配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辣椒 磷素 钾素 积累分配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冬小麦氮、硫积累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差异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东 桑晓光 +5 位作者 周杰 满建国 谷淑波 王杰 相昌芬 鹿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587-4597,共11页
【目的】揭示不同类型冬小麦氮、硫积累、分配与利用规律及对氮、硫肥反应的差异。【方法】在田间条件下,连续3年先后选用13个高产品种,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冬小麦氮、硫利用效率类型的划分,并在0—20cm土层土壤水解氮含量92.2mg·... 【目的】揭示不同类型冬小麦氮、硫积累、分配与利用规律及对氮、硫肥反应的差异。【方法】在田间条件下,连续3年先后选用13个高产品种,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冬小麦氮、硫利用效率类型的划分,并在0—20cm土层土壤水解氮含量92.2mg·kg-1、有效硫含量42.4mg·kg-1的地力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冬小麦在不同氮、硫施用量下,氮素和硫素含量、积累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的差异及其与氮素利用效率和硫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冬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与硫素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依据品种间氮素利用效率和硫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将供试品种划分为氮低效硫低效组、氮中效硫中效组和氮高效硫高效组。氮低效硫低效组小麦品种植株含氮量和含硫量一般高于氮中效硫中效组和氮高效硫高效组品种,氮素收获指数和硫素收获指数则小于氮中效硫中效组和氮高效硫高效组品种。在24kg·hm-2施氮水平下施硫,氮高效硫高效组和氮中效硫中效组品种植株含氮量显著提高,氮素积累量、硫素积累量和产量显著增加;氮低效硫低效组品种与氮高效硫高效组和氮中效硫中效组品种相比,施硫处理氮素积累量的增加量较小,而氮素收获指数降低的幅度较大,产量显著降低。在240kg·hm-2施氮水平下施硫,氮高效硫高效组品种植株含氮量和含硫量仍显著提高,氮素和硫素积累量显著增加,但氮素和硫素收获指数及产量无显著变化,氮硫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氮中效硫中效组和氮低效硫低效组品种氮素和硫素积累量无显著变化,多数品种的氮素和硫素收获指数亦无显著变化,产量和氮硫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冬小麦产量形成需硫量的相对高低与需氮量一致,氮素利用效率与硫素利用效率可以协同提高。在保持植株一定氮素和硫素积累量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氮素和硫素收获指数促进籽粒产量的增加,是实现冬小麦对氮素和硫素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 硫素 积累分配 利用效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测墒补灌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4
10
作者 韩占江 于振文 +1 位作者 王东 张永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65,共9页
于2007—2008和2008—2009年度小麦生长季,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王村(35.41°N,116.41°E)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灌水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灌水的W... 于2007—2008和2008—2009年度小麦生长季,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王村(35.41°N,116.41°E)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灌水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灌水的W0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80%+拔节期65%+开花期65%)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低,W1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80%+拔节期70%+开花期70%)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籽粒干物质分配量显著高于W2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80%+拔节期80%+开花期80%)和W3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90%+拔节期80%+开花期80%);开花前贮藏在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开花后向籽粒的再分配量和再分配率均为W0>W3>W2>W1,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为W1>W2>W3>W0;W1处理在灌浆末期保持较高灌浆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了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向籽粒的分配比例,有利于增加粒重;W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产量最低;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两生长季均随测墒补灌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综合两年结果,W1是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溉处理,其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设计0~140cm土层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0%、70%和70%,在两个小麦生长季中,通过测墒,分别补充灌水43.8mm和13.8mm,灌溉水和降水的利用效率最高,并获得了最高籽粒产量,分别为8837.8kghm?2和9040.9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含水量 节水灌溉 干物质积累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蔡柏岩 祖伟 葛菁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3-280,共8页
通过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影响的研究表明:施磷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有较大影响,提高施磷量能增加大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但施磷量过高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反而减少,高蛋白品种和高油品种分别以P1... 通过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影响的研究表明:施磷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有较大影响,提高施磷量能增加大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但施磷量过高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反而减少,高蛋白品种和高油品种分别以P10处理和P5处理为最佳施P量。干物质分配开花期以前以叶为主,花期以茎为主,花期后生长中心开始转移到豆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水平 基因型 大豆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下载PDF
施钙与覆膜栽培对缺钙红壤花生钙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建国 张昊 +5 位作者 李林 刘登望 万书波 王飞 卢山 郭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5-212,共8页
为解决南方红壤旱地花生空壳问题,探明花生对钙素吸收及分配的特性,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南方典型缺钙红壤为材料,设置3个基施钙肥梯度(不施钙、施钙375 kg/hm^2、施钙750 kg/hm^2,分别标记为Ca0、Ca375、Ca750)和2种栽培方式(露地与覆... 为解决南方红壤旱地花生空壳问题,探明花生对钙素吸收及分配的特性,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南方典型缺钙红壤为材料,设置3个基施钙肥梯度(不施钙、施钙375 kg/hm^2、施钙750 kg/hm^2,分别标记为Ca0、Ca375、Ca750)和2种栽培方式(露地与覆膜栽培),采用土柱栽培,测定成熟期花生产量、钙素含量、积累、分配特性及钙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钙与覆膜栽培提高花生单株生物量、荚果产量。增施钙肥显著提高叶、茎、0~20 cm土层根系、生殖器官的钙素含量,而覆膜降低叶钙素含量。施钙与覆膜栽培显著提高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及整个植株钙素积累量。施钙提高了叶与籽仁钙素分配率、降低20~40 cm,40 cm以下土层根系钙素分配率,而覆膜栽培降低了2014年根系和果针钙素分配率。不同器官钙素含量、积累量、分配率大小顺序:叶>茎秆>果针>根>果壳、籽仁。花生荚果产量和植株钙素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y=47.353x+367.89,R^2=0.654 8,P<0.000 1)。植株钙吸收量每增加10 kg/hm^2,花生荚果产量增加841 kg/hm^2、籽仁产量增加606 kg/hm^2。不同年份、栽培方式处理的钙素生产效率(PE_(Ca))、钙肥农学利用率(AECa)、钙肥偏生产力(PFPCa)差异较小,但Ca375处理钙肥偏生产力(PFP_(Ca))显著高于Ca750处理。不同钙肥梯度与覆膜栽培对钙肥利用率(CaUE)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红壤 积累 分配 钙肥利用
下载PDF
马铃薯磷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被引量:24
13
作者 高聚林 刘克礼 +1 位作者 张宝林 盛晋华 《中国马铃薯》 2003年第4期199-203,共5页
磷元素在马铃薯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大,磷营养水平与块茎膨大密切相关,块茎是磷素的最终贮存库。在块茎增长初期,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磷素浓度均为一生中的最高值,此时是马铃薯对磷需求最多的时期,块茎形成后,则大量的磷(P2O5)向块茎... 磷元素在马铃薯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大,磷营养水平与块茎膨大密切相关,块茎是磷素的最终贮存库。在块茎增长初期,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磷素浓度均为一生中的最高值,此时是马铃薯对磷需求最多的时期,块茎形成后,则大量的磷(P2O5)向块茎转移。马铃薯对磷素(P2O5)吸收速率较低。在整个生育期内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增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磷素 吸收 积累 分配 施肥 种植密度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崔红艳 胡发龙 +3 位作者 方子森 牛俊义 王华丽 许维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40,共7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设置不灌水(CK)、分茎水80 mm(T1)、分茎水60 mm+盛花水40 mm(T2)、分茎水80 mm+盛花水40 mm(T3)、分茎水60 mm+现蕾水40 mm+盛花水40 mm(T4)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设置不灌水(CK)、分茎水80 mm(T1)、分茎水60 mm+盛花水40 mm(T2)、分茎水80 mm+盛花水40 mm(T3)、分茎水60 mm+现蕾水40 mm+盛花水40 mm(T4)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灌水处理显著提高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T2处理最高,分别增加了91.37%、45.09%;灌水量过多显著减少光合产量向籽粒的分配,使籽粒产量降低;随灌水量增加,胡麻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增大,籽粒产量先升高后降低,灌水利用效率显著降低;T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CK增加了40.72%、11.71%。综合考虑胡麻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T2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 胡麻 干物质积累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半干旱条件下糜子氮磷积累、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差异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磊 杨天育 +3 位作者 刘天鹏 何继红 董孔军 任瑞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70,77,共10页
【目的】为糜子氮、磷高效利用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5个糜子品种全生育期内氮、磷累积、分配规律及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糜子植株中氮、磷含量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品种间氮积累量在不同... 【目的】为糜子氮、磷高效利用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5个糜子品种全生育期内氮、磷累积、分配规律及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糜子植株中氮、磷含量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品种间氮积累量在不同生育期差异显著;品种间磷积累量,除抽穗期差异不显著,其余生育期均差异显著.糜子品种间产量及氮、磷利用效率差异显著.‘榆糜3号’产量及氮磷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是806.67 kg/hm^2,7.68 kg/kg和53.14 kg/kg;‘晋黍8号’产量最低,为240.83 kg/hm^2;‘宁糜17号’氮和磷利用效率最低,分别为2.73 kg/kg和25.14 kg/kg.‘榆糜3号’的产量及氮磷利用效率比同条件下最低品种的产量、氮和磷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34.95%、181.32%和111.38%.【结论】在半干旱条件下,糜子氮磷积累量、利用效率、生产效率与籽粒产量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各项指标表明,‘榆糜3号’是5个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氮磷利用效率最高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半干旱 氮磷 积累 分配 吸收利用
下载PDF
肥料配施对杂交中稻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阮新民 施伏芝 +1 位作者 倪金龙 罗志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3-166,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评价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我国南方杂交中稻氮素积累与转移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叶氮积累量、茎鞘氮积累量及植株氮素积累总量在配施有机肥处理与不配施之间在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 通过大田试验,评价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我国南方杂交中稻氮素积累与转移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叶氮积累量、茎鞘氮积累量及植株氮素积累总量在配施有机肥处理与不配施之间在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的配施有利于植株各器官氮素的积累。配施有机肥对叶及茎鞘氮的表观转运率影响差异不显著。配施有机肥的氮收获指数在成熟期以尿素配施饼肥最高,比尿素+控失剂并配施有机肥高15.2%。配施有机肥与相对应不施有机肥的氮肥利用率能提高10%左右。尿素+控失剂处理的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均较高,分别比不施肥处理高50.6%,16.4%。品种间差异主要表现为叶氮积累量及氮素积累总量且在生育后期差异显著。因此,配施有机肥作基肥有利于叶氮、茎鞘氮及氮素积累总量的积累。氮素的表观运转率在不同的肥料处理及高产杂交水稻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氮收获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肥料结构 积累与氮分配 氮肥利用
下载PDF
测墒补灌条件下高产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春华 于振文 +2 位作者 石玉 张永丽 赵俊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11-2219,共9页
2007—2009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利用测墒补灌技术,设置0~14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拔节期65%, 开花期55%~60%)、中(拔节期75%, 开花期65%~70%)、高(拔节期75%, 开花期75%) 3个处理,比较了14个小麦生产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及干... 2007—2009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利用测墒补灌技术,设置0~14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拔节期65%, 开花期55%~60%)、中(拔节期75%, 开花期65%~70%)、高(拔节期75%, 开花期75%) 3个处理,比较了14个小麦生产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差异。以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为指标的聚类分析,将14个小麦品种分为3组,分别是超高产高水分利用率组(I组)、超高产中水分利用率组(II组)和高产低水分利用率组(III组)。比较各组代表品种的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及日耗水量,播种至拔节期山农15 (I组)显著低于济麦22 (II组)和烟农21 (III组),拔节至开花期山农15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开花至成熟期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在中水分条件下,山农15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而在低和高水分条件下,3个品种无显著差异。在中、高水分条件下,山农15开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成熟期与济麦2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烟农21;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3品种的经济系数以山农15最大,济麦22次之,烟农21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墒补灌 产量 水分利用 干物质积累分配
下载PDF
钼营养对烤烟干物质积累、钼素分配和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武丽 张西仲 +4 位作者 李余湘 韩忠明 吴邦元 陆新莉 李章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5-450,469,共7页
研究不同剂量的钼营养对烟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钼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及钼素利用率等。盆栽试验采用4个钼剂量水平和CK(清水)共5个处理,并在黔南烟草主产区的9个地方布置统一方案进行大田试验。分别在不同生育阶段使用KCNS比色方法测... 研究不同剂量的钼营养对烟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钼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及钼素利用率等。盆栽试验采用4个钼剂量水平和CK(清水)共5个处理,并在黔南烟草主产区的9个地方布置统一方案进行大田试验。分别在不同生育阶段使用KCNS比色方法测定钼含量,并使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生育期的延长,干物质积累量也在增加,且钼含量有不同的变化规律。②不同施钼水平烟株的各器官中的铝分配都以叶中最多,施钼处理的烟叶中钼素含量均高于CK。③随供钼水平的变化,各处理被烟株吸收的钼素有效率有所差异增加,烟株中钼素积累量有所提高。钼素促进了烟株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了烟株中的钼素积累量,而且适当剂量的钼营养影响着烟株不同器官中的钼素分配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烟叶中的钼含量及分配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营养 干物质 积累 分配 利用
下载PDF
稻茬小麦公顷产量 9000 kg 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锦峰 訾妍 +6 位作者 杨佳凤 潘婷 封超年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郭文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5-1043,共9页
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通过基本苗和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比例的调控,建立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籽粒产量9000 kg hm–2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9000 kg hm–2(超高产)群体钾素吸收高峰期出... 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通过基本苗和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比例的调控,建立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籽粒产量9000 kg hm–2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9000 kg hm–2(超高产)群体钾素吸收高峰期出现在拔节至开花期,吸收的钾素占一生吸收钾素的52%~68%;开花期和成熟期钾素积累量均极显著高于<9000 kg hm–2(高产)群体。成熟期叶片、茎鞘、颖壳+穗轴和籽粒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后茎鞘钾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颖壳+穗轴钾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超高产群体开花期和成熟期钾素积累量分别为430~450 kg hm–2和366~408 kg hm–2;成熟期钾素积累量,茎鞘中最高,为244~269 kg hm–2,其次是叶片和颖壳+穗轴,分别为46~49 kg hm–2和40~46 kg hm–2,籽粒中仅为35~46 kg hm–2;花后茎鞘钾素转出量为46~52 kg hm–2,颖壳+穗轴钾素积累量为9~17 kg hm–2。超高产群体每100 kg籽粒的吸钾量需达4.57~4.87 kg,此时的钾素利用效率为20.56~22.02 kg kg–1,钾收获指数为0.095~0.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高产 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
下载PDF
施肥对不同来源大豆品种磷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英 谢甫绨 +1 位作者 张惠君 陈振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以来源不同的12个大豆品种为试材,并按来源分成三组,分别为俄亥俄当代品种、辽宁当代品种和辽宁老品种,采用磷酸二铵种肥处理(0,150,300 kg.hm-2),探讨了施肥对不同来源大豆品种磷素积累分配的影响。辽宁老品种磷素积累速率最大,最大积... 以来源不同的12个大豆品种为试材,并按来源分成三组,分别为俄亥俄当代品种、辽宁当代品种和辽宁老品种,采用磷酸二铵种肥处理(0,150,300 kg.hm-2),探讨了施肥对不同来源大豆品种磷素积累分配的影响。辽宁老品种磷素积累速率最大,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当代品种早,辽宁老品种晚。与对照相比,施肥提高了各品种的磷素积累速率,提高幅度,辽宁老品种最大,俄亥俄当代品种次之,辽宁当代品种最小。茎、叶片、荚皮及全株的磷素含量以俄亥俄当代品种最高,辽宁老品种次之,辽宁当代品种最低。施肥处理能促进大豆在生育前期对磷素的吸收,增加叶片、茎及全株的磷素含量,增幅以辽宁老品种最大,辽宁当代品种次之,俄亥俄当代品种最小。与对照相比,俄亥俄当代品种在150 kg.hm-2施肥量下的全株磷素含量最高,辽宁当代品种和辽宁老品种在300 kg.hm-2施肥量下全株磷素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肥 磷素积累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