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磷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及其潜在环境风险 被引量:32
1
作者 颜晓 王德建 +2 位作者 张刚 薄录吉 彭小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400,共8页
应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和数学统计方法,基于太湖地区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磷水平下[0(不施磷)、30 kg.hm 2.a 1(低磷)、60 kg.hm 2.a 1(适磷)、90 kg.hm 2.a 1(高磷)]稻麦轮作系统稻田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磷素流失引... 应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和数学统计方法,基于太湖地区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磷水平下[0(不施磷)、30 kg.hm 2.a 1(低磷)、60 kg.hm 2.a 1(适磷)、90 kg.hm 2.a 1(高磷)]稻麦轮作系统稻田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磷素流失引发的环境风险。在本试验区土壤环境条件下,可能发生稻田磷素淋溶及径流的土壤耕层(0~15 cm)Olsen-P临界值分别为26.0 mg.kg 1和24.8 mg.kg 1。连续13年适磷、高磷施肥,土壤耕层Olsen-P含量分别达到26.9 mg.kg 1和33.2 mg.kg 1,均高于临界值浓度,且已导致稻田田面水与30 cm渗漏水中总磷浓度显著升高,大大提高了稻田磷素淋溶及径流的风险。低磷施肥土壤Olsen-P长期稳定在(10.1±2.0)mg.kg 1水平,并且每年的稻麦产量与高磷、适磷处理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而长期低磷施肥土壤磷的流失风险也较小。因此,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下,磷肥不宜以常规适磷水平长期施用,建议以低磷水平(30 kg.hm 2.a 1)长期施用或以适磷水平(60 kg.hm 2.a 1)间歇式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系统 施磷 磷素累积 OLSEN-P 环境风险 耕层土壤 田面水 渗漏水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对蔬菜生长和土壤磷素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许俊香 邹国元 +3 位作者 孙钦平 刘本生 李钰飞 李吉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24-1832,共9页
为了明确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蔬菜生长、土壤速效磷累积淋溶规律的影响,以番茄、结球甘蓝和芹菜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开始进行田间小区轮作栽培试验,设置不施肥(CK)、肥料用量52.5 t·km^(-2)(CM1)、肥料用量105 t·km-2(CM2)、肥... 为了明确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蔬菜生长、土壤速效磷累积淋溶规律的影响,以番茄、结球甘蓝和芹菜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开始进行田间小区轮作栽培试验,设置不施肥(CK)、肥料用量52.5 t·km^(-2)(CM1)、肥料用量105 t·km-2(CM2)、肥料用量210 t·km^(-2)(CM3)4个处理,对蔬菜产量、土壤剖面速效磷累积和分布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增加,蔬菜增产不明显,植株磷素吸收量呈增加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表土层(0~30 cm)和心土层(30~60cm),土壤速效磷含量表现为:CM3>CM2>CM1>CK;60~9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整体不高。0~90cm土壤剖面速效磷累积量随有机肥用量增加呈直线和指数形式增加,肥料投入量的"双速率转折点"为100.4~118.5 t·hm^(-2)。随种植年限延长,30~6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呈直线形式增加,且随施肥量增加,土壤速效磷淋溶速率加快;60~90 cm土壤速效磷表现出与30~60 cm土壤类似的规律。因此,加强有机肥在蔬菜生产中的合理利用对于减少磷素在土壤中的累积和淋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蔬菜生长 土壤磷素累积 土壤磷素分布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磷素累积及层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关春林 周怀平 +2 位作者 解文艳 于婧文 聂督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64-67,共4页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县褐土旱地15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及单施有机肥都能显著增加0~4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单施化肥能够提高0~2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长期施肥主要增加了0~20 cm...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县褐土旱地15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及单施有机肥都能显著增加0~4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单施化肥能够提高0~2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长期施肥主要增加了0~2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土壤磷素层间分布随不同的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长期施肥 磷素累积 有机磷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对矿区复垦土壤磷素累积及淋失风险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媛 郝鲜俊 +4 位作者 高文俊 杨杰 孟会生 张杰 孙大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351,共8页
为探究定位培肥矿区复垦土壤过程中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磷素累积状况及环境流失风险的差异。以山西省孝义市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和化肥在4个施磷水平下(0,25,50,100 kg/hm^(2))培肥4年后对矿区复... 为探究定位培肥矿区复垦土壤过程中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磷素累积状况及环境流失风险的差异。以山西省孝义市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和化肥在4个施磷水平下(0,25,50,100 kg/hm^(2))培肥4年后对矿区复垦土壤全磷、Olsen—P、Mehlich3—P、CaCl_(2)—P以及磷饱和度(DPS)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中磷素含量,且施磷量越大,对磷素含量的影响越明显,特别是土壤全磷、Olsen—P和Mehlic3—P,并使CaCl_(2)—P呈增加的趋势;与不施磷处理和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磷饱和度(DPS);总体来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均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化肥。(2)各施肥处理土壤Olsen—P与Mehlich3—P、Olsen—P与CaCl_(2)—P、Mehlich3—P与CaCl_(2)—P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3)与猪粪、牛粪和化肥处理相比,鸡粪处理对矿区复垦土壤磷素流失风险影响最大,当磷饱和度(DPS)≥39.31%、Olsen—P≥26.24 mg/kg、Mehlich3—P≥49.06 mg/kg时,土壤CaCl_(2)—P含量迅速增加。因此,可将上述指标作为矿区复垦土壤磷素流失的临界值,超过此值,土壤磷素流失风险加大,需要警惕对地表、地下水体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土壤 有机肥 磷素累积 淋失风险
下载PDF
不同磷素水平对紫花苜蓿磷累积动态和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郑敏娜 梁秀芝 +2 位作者 韩志顺 康佳惠 陈燕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7,共8页
为研究晋北轻度盐碱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生产过程中磷素(Phosphorus,P)吸收规律,并探索适宜的施磷水平,本试验以苜蓿品种‘巨能2号’、‘3010’和‘WL366HQ’为材料,进行不同磷素水平(100,160,220,280 kg·hm-2)对不... 为研究晋北轻度盐碱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生产过程中磷素(Phosphorus,P)吸收规律,并探索适宜的施磷水平,本试验以苜蓿品种‘巨能2号’、‘3010’和‘WL366HQ’为材料,进行不同磷素水平(100,160,220,280 kg·hm-2)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苜蓿干物质累积、磷素累积量、繁殖器官磷素累积及收获指数的动态变化以及对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3个苜蓿品种的干物质累积量、磷素累积量、磷素分配率、磷素收获指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不一致,‘巨能2号’在盛花期的P 100处理下(即施磷量为100 kg·hm-2),植株和繁殖器官的磷素累积量最大,而在P 220处理下(即施磷量为220 kg·hm-2)表现出最高的磷素收获指数;‘3010’和‘WL366HQ’均在结荚期的P 160处理下(即施磷量为160 kg·hm-2)植株和繁殖器官的磷素累积量和磷素收获指数最大。综合分析认为,适宜施磷量可有效提高种子荚果数、结荚率和种子产量,在晋北地区较合理的施肥时期和适量为:‘巨能2号’宜在返青期施磷肥220 kg·hm-2;‘3010’和‘WL366HQ’宜在返青期施磷肥16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磷素 磷素累积变化 种子产量
下载PDF
黄土旱塬冬小麦磷素含量累积动态与磷肥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璐 党廷辉 戚瑞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0-193,共4页
利用旱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施用磷肥对冬小麦植株磷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对冬小麦植株体内含磷量的影响呈V型,冬前期最高,随着作物生长逐渐降低,灌浆期达到最小值,随后又有回升。冬小麦磷素累积... 利用旱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施用磷肥对冬小麦植株磷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对冬小麦植株体内含磷量的影响呈V型,冬前期最高,随着作物生长逐渐降低,灌浆期达到最小值,随后又有回升。冬小麦磷素累积主要集中在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成熟期2个阶段进行,保证这2个阶段磷素供应对小麦的良好生长有重要作用。从磷肥利用效率、产量等指标来看,在施用氮肥90 kg/hm2的情况下,磷肥用量应该控制在45~90 kg/hm2的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株磷素含量 磷素累积 磷肥利用率 磷素收获指数 肥料磷的效率
下载PDF
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磷素累积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郑杰 高佳佳 +1 位作者 周建斌 陈竹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5,共5页
测定了陕西关中地区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土壤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以评价土壤磷素累积特性。结果表明:与农田土壤相比,日光温室栽培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表层Olsen-P和水溶性磷平均含量分别达227 mg kg-1和8.45 ... 测定了陕西关中地区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土壤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以评价土壤磷素累积特性。结果表明:与农田土壤相比,日光温室栽培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表层Olsen-P和水溶性磷平均含量分别达227 mg kg-1和8.45 mg kg-1;0~20 cm土层土壤全磷、Olsen-P和水溶性磷含量平均分别为农田的1.78倍,8.00倍和3.70倍,20~40 cm土层的分别为农田的0.62倍,3.24倍和2.53倍;且随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不同形态磷的累积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日光温室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三者关系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有效磷与水溶性磷达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研究地区日光温室栽培下土壤磷素过量累积带来的淋溶风险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土壤全磷 速效磷 水溶性磷 磷素累积
原文传递
设施农业土壤磷素累积迁移转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方兵 陈林 +6 位作者 王阳 祝亚飞 王瑞 宋桂芳 刘俊 杨斌 张世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2-462,共11页
为了科学合理施用磷肥,减小对设施农业环境带来的污染风险,以北京市大兴区设施农业集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农业剖面土壤(0~100 cm)磷素含量的测定分析,探究磷素累积与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设施农业表层土壤全磷和有... 为了科学合理施用磷肥,减小对设施农业环境带来的污染风险,以北京市大兴区设施农业集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农业剖面土壤(0~100 cm)磷素含量的测定分析,探究磷素累积与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设施农业表层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变化范围大,显著高于周边粮田土壤,主要跟不同种植年限农户的施磷量相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逐渐减小,呈现表聚特征,其中土壤ω(全磷)范围在0.38~2.58 g·kg^(-1),ω(有效磷)范围在1.60~256.00 mg·kg^(-1).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5 a左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趋于稳定,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无机磷主要集中在设施农业表层土壤,其中Ca-P占无机磷的比例最大,达到了98.38%,Ca_(10)-P是最主要的Ca-P形态,含量占Ca-P的78.70%,Ca_(2)-P占比最小,仅占9.50%.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呈现表层土壤富集,向下减少的垂直分布特征;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形态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变化存在差异,其中Ca-P变化差异明显,而Fe-P和O-P变化不显著,表明设施农业土壤Fe-P和O-P迁移转化性差,无机磷迁移转化主要以Ca-P为主.由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可知,Ca_(2)-P对有效磷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787),是土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也是无机磷迁移转化的主要形态.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磷素呈现大量累积的趋势,Ca_(10)-P有效性低且累积量大,如何提高这部分磷源的利用率,是设施土壤磷素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磷素累积 迁移转化 无机磷形态 种植年限 通径分析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下旱地红壤剖面磷素的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胡云峰 王擎运 +5 位作者 屠人凤 李霞 刘明学 李庆阳 樊剑波 赵怀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3,共9页
依托长期(1989―)定位试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NPK)、氮磷钾+花生秸秆(NPK+PS)、氮磷钾+绿肥(NPK+FR)、氮磷钾+腐熟猪粪(NPK+PM)、只施氮钾(CK),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红壤剖面磷素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 依托长期(1989―)定位试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NPK)、氮磷钾+花生秸秆(NPK+PS)、氮磷钾+绿肥(NPK+FR)、氮磷钾+腐熟猪粪(NPK+PM)、只施氮钾(CK),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红壤剖面磷素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施磷肥显著增加红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提升土壤磷活化系数(PAC);相关分析表明,中等活性有机磷(MAOP)和无机磷中的磷酸铝盐(Al-P)、磷酸铁盐(Fe-P)与有效磷呈显著相关(P<0.05)。对照处理土壤中无机磷以闭蓄态(O-P)为主(64.54%),但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外源性磷更易以Al-P和Fe-P形式积累,其中NPK+PM处理最为明显(Al-P,CK:6.27%、NPK+PM:27.58%;Fe-P,CK:17.28%、NPK+PM:37.35%)。NPK+PS、NPK+FR处理对土壤中磷素的影响主要集中于耕层,但NPK+PM处理对20 cm以下土层磷含量仍有较大影响,在底层(60~100 cm)土壤中依然有少量有效磷积累。研究结果表明,磷肥及其与有机肥的配施明显促进了土壤磷素的积累与活化,以猪粪为原料的腐熟粪肥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红壤 长期施肥 剖面 磷素形态 磷素累积 土壤肥力 土壤磷活化系数
下载PDF
福州市郊菜地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潜能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东风 邱孝煊 +1 位作者 李卫华 王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7,163,共6页
对福州市郊11片蔬菜基地土样的磷素含量、等温吸附特征及流失潜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林坡地自然土壤相比,菜地土壤全磷(2.043 g/kg)、速效磷(Oslen-P,182.893 mg/kg)和CaCl2-P(1.018 mg/kg)平均含量都呈现出明显的累积特征;... 对福州市郊11片蔬菜基地土样的磷素含量、等温吸附特征及流失潜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林坡地自然土壤相比,菜地土壤全磷(2.043 g/kg)、速效磷(Oslen-P,182.893 mg/kg)和CaCl2-P(1.018 mg/kg)平均含量都呈现出明显的累积特征;菜地土壤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很好拟合(R^2=0.991**-0.998**),其等温吸附特征值,如易解吸磷(RDP)、磷吸持饱和度(DPS)和磷零吸持平衡浓度(EPC0)均出现大幅度提高,而最大缓冲能力(MBC)和吸附常数K则明显降低;据Langmuir方程求得菜地土壤指导施磷量范围为11.62-67.37(P)kg/hm^2,平均为27.18(P)kg/hm^2;菜地土壤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由回归方程求得的土壤发生磷素淋失的速效磷临界值(56.96 mg/kg)和全磷的临界值(1.146 g/kg);菜地土壤的DPS平均为23.12%,已经接近容易流失的阈值(25%),其中4片菜地土样的DPS已经超过容易流失的阈值。因此,福州市郊菜地土壤磷素具有很高的流失潜能,应作为农业面源磷污染控制的关键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土壤 磷素累积 等温吸附 流失潜能
下载PDF
不同磷肥处理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及磷素吸收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川 乔江方 +3 位作者 朱卫红 黄璐 代书桃 刘京宝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107-114,共8页
以黄淮海地区主要推广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蠡玉16、桥玉8号、伟科702、郑黄糯2号为供试材料,在标准大田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磷肥处理水平:分别为P0(施磷量0kg/hm^2)、P2(施磷量30kg/hm^2)、P4(施磷量60kg/hm^2)、P6(施磷量90kg/hm^2... 以黄淮海地区主要推广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蠡玉16、桥玉8号、伟科702、郑黄糯2号为供试材料,在标准大田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磷肥处理水平:分别为P0(施磷量0kg/hm^2)、P2(施磷量30kg/hm^2)、P4(施磷量60kg/hm^2)、P6(施磷量90kg/hm^2)、P8(施磷量120kg/hm^2),研究不同磷肥处理条件下6个玉米品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根部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地上部及根部磷素积累量、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差异,以期解释磷肥施用量对黄淮海地区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不同夏玉米品种磷素积累的差异,从而为该地区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郑单958、桥玉8号、伟科702、郑黄糯2号乳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在P6处理水平下高于P8处理水平,本试验中施磷量为90kg/hm^2时最有利于这4个玉米品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过量施肥反而达不到增产的效果。郑单958、浚单20、蠡玉16、伟科702乳熟期P6处理水平下根部干物质积累量高于P8处理水平。郑单958和浚单20苗期、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的根冠比均高于灌浆初期、乳熟期和蜡熟期。除浚单20外,其余5个玉米品种穗长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整体增加,且在P6处理水平下达到最高值,P8处理水平下有所降低。不同磷肥处理水平下玉米根部磷素积累量整体高于不施磷肥处理。施磷量与玉米地上部磷素积累的关系和施磷量与玉米根部磷素积累关系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磷肥处理 干物质积累量 磷素累积 产量构成
下载PDF
水肥调控对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磷素含量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庞桂斌 彭世彰 +2 位作者 张杰 张黎明 金小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1,共5页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水稻植株的含磷量、磷素累积量以及不同部位的磷素分配。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方式下,与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控制灌溉条件下实地氮肥管理(SSNM)提高了水稻叶片含磷量,生育后期叶片磷素累积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水稻植株的含磷量、磷素累积量以及不同部位的磷素分配。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方式下,与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控制灌溉条件下实地氮肥管理(SSNM)提高了水稻叶片含磷量,生育后期叶片磷素累积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在拔节孕穗期提高了茎鞘和根系含磷量,茎鞘磷素累积量有所上升。乳熟期SSNM处理水稻穗部含磷量高于FFP处理。两种施肥方式下,与淹水灌溉相比,控制灌溉降低了水稻叶片、茎鞘含磷量,但是在拔节孕穗期SSNM处理下控制灌溉提高了水稻根系含磷量,到了生育后期磷素累积量有所反弹,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水稻穗部含磷量显著高于淹水灌溉。水肥联合分析显示,控制灌溉与实地氮肥管理联合调控促进磷素向生长中心转移,提高了磷素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调控 控制灌溉 实地氮肥管理 水稻 含磷量 磷素累积 分配
下载PDF
不同桑树品种各器官氮磷含量及其累积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贵明 张夫道 +1 位作者 薛秋生 武玉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65,共3页
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 ,不同桑树品种根、枝、叶中全氮、全磷含量及其累积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根、枝、叶中全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极显著增加 ,全磷含量极显著降低 ,磷素累积量除叶片无显著差异外 ,根和枝条中均极显著... 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 ,不同桑树品种根、枝、叶中全氮、全磷含量及其累积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根、枝、叶中全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极显著增加 ,全磷含量极显著降低 ,磷素累积量除叶片无显著差异外 ,根和枝条中均极显著增加。整个植株全氮含量 :叶片 >根 >枝条 ;全磷含量 :根≈叶片 >枝条。整个植株根、枝、叶的氮素累积及无氮处理的磷素累积 :叶片 >根 >枝条 ;施氮处理 ,根、枝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氮素累积 磷素累积 品种 器官 磷含量 氮含量
下载PDF
不同磷肥类型及配施对辣椒生长发育和磷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慢慢 褚旭 +3 位作者 黄玉芳 叶优良 侯翠红 赵亚南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4-39,共6页
以辣椒品种"三鹰8号"为试材,通过2个田间试验,设置4个磷肥类型及配比,包括磷酸二铵(DPA)、钙镁磷肥(CMP)、50%磷酸二铵+50%钙镁磷肥(DPA/CMP)、改性钙镁磷肥(MCMP),分析对辣椒生长性状、干物质累积、磷素吸收、产量的影响,明... 以辣椒品种"三鹰8号"为试材,通过2个田间试验,设置4个磷肥类型及配比,包括磷酸二铵(DPA)、钙镁磷肥(CMP)、50%磷酸二铵+50%钙镁磷肥(DPA/CMP)、改性钙镁磷肥(MCMP),分析对辣椒生长性状、干物质累积、磷素吸收、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磷肥类型及配比的效果。结果表明:磷肥类型影响辣椒的株高和分枝数,其中磷酸二铵处理(DPA)株高一直较高,钙镁磷肥处理(CMP)株高较低,尤其在幼果期和开花坐果期处理间差异较大;磷酸二铵+钙镁磷肥(DPA/CMP)和改性钙镁磷肥(MCMP)处理的辣椒分枝数显著高于钙镁磷肥(CMP)和磷酸二铵(DPA)。成熟期辣椒植株的生物量表现为果>茎>叶,改性钙镁磷肥处理(MCMP)的茎生物量最高;从产量(果)来看,施用改性钙镁磷肥(MCMP)辣椒产量最高,其次为钙镁磷肥(CMP)和钙镁磷肥加磷酸二铵(DPA/CMP),磷酸二铵(DPA)最低。施用改性钙镁磷肥(MCMP)促进了辣椒茎和叶的磷素积累;在果实中,改性钙镁磷肥(MCMP)的磷素积累量显著高于钙镁磷肥(CMP)和钙镁磷肥+磷酸二铵处理(DPA/CMP),磷酸二铵处理(DPA)最低。该试验条件下,施用改性钙镁磷肥降低了辣椒株高,提高了分枝数量,同时改性钙镁磷肥可提高辣椒茎、叶干物质的累积,促进辣椒磷素吸收,增加辣椒果实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磷肥 干物质 磷素累积 辣椒
下载PDF
磷肥用量对柴达木枸杞磷累积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九斤 华明秀 +5 位作者 盛海彦 许米聪 聂易丰 王永亮 索南加 于嘉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7,共11页
为探究施磷量对枸杞产量、磷素吸收量及土壤磷盈亏状况等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青海诺木洪农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施磷(P_(2)O_(5))0 kg/hm^(2)(P_(0))、133 kg/hm^(2)(P_(133))、267 kg/hm^(2)(P_(267))、400 kg/hm^(2)(P 400)、534 k... 为探究施磷量对枸杞产量、磷素吸收量及土壤磷盈亏状况等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青海诺木洪农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施磷(P_(2)O_(5))0 kg/hm^(2)(P_(0))、133 kg/hm^(2)(P_(133))、267 kg/hm^(2)(P_(267))、400 kg/hm^(2)(P 400)、534 kg/hm^(2)(P_(534))和农民习惯施磷量667 kg/hm^(2)(P_(667))处理,计算土壤有效磷累积量、植株磷素累积量和当季土壤表观磷盈亏。结果表明,枸杞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_(534)处理枸杞产量最高,2019年和2020年较对照(P_(0))处理分别增加34.7%、38.2%。两年P_(534)处理的净收益最高,分别为143315元/hm^(2)、162795元/hm^(2),较P 667处理增加12.5%、3.6%。施磷显著提高植株磷素累积量。2020年P_(534)处理的植株磷素累积量最高,分别较P_(0)、P_(667)处理提高69.7%、7.0%。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主要集中于0~60 cm土层,且土壤有效磷累积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2019年和2020年施磷133 kg/hm^(2)土壤磷素为亏缺状态,施磷267~667 kg/hm^(2)土壤磷素均为盈余状态。P_(534)处理2 a的土壤表观磷年盈余分别为135.1 kg/hm^(2)、87.0 kg/hm^(2),较P_(667)处理分别降低31.0%、43.8%。当季土壤表观磷盈亏与施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施磷量每增加100 kg/hm^(2),土壤表观磷年盈余分别提高41.6 kg/hm^(2)、35.6 kg/hm^(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 a施磷量分别为198.3 kg/hm^(2)、245.7 kg/hm^(2)时,土壤磷素盈亏可达到平衡状态。综合考虑,推荐柴达木地区中高肥力枸杞园磷肥(P_(2)O_(5))用量为53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产量 植株磷素累积 土壤有效磷 当季土壤表观磷盈亏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磷效应及水分生产率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亚龙 崔远来 +3 位作者 吕国安 梁志宸 李远华 冯跃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7,共5页
研究了4种灌溉水平的旱稻磷素效应和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并未降低旱稻根系含磷量,而且在严重水分胁迫下有所增加,但根系磷素累积量在营养生长阶段-30 kPa水分胁迫处理显著低于-10 kPa处理,中后期随水分胁迫程度加深而降低。在... 研究了4种灌溉水平的旱稻磷素效应和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并未降低旱稻根系含磷量,而且在严重水分胁迫下有所增加,但根系磷素累积量在营养生长阶段-30 kPa水分胁迫处理显著低于-10 kPa处理,中后期随水分胁迫程度加深而降低。在营养和生殖生长阶段旱稻茎含磷量和磷素累积量随水分胁迫程度加深而降低。分蘖期-10 kPa处理叶片含磷量最高,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和乳熟期-10 kPa处理叶片磷素累积量最大。穗含磷量以-10 kPa处理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30 kPa处理产量虽然稍低,但可以提高水分生产率和磷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条件 旱稻 含磷量 磷素累积 磷效率 水分生产率
下载PDF
Topsoil phosphorus signature in five forest types along an urban-suburban-rural gradient in Nanchang,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伏生 李茜 +1 位作者 Greg Nagle 詹书侠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9-44,I0002,共7页
Conversions from rural to urban land us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greatly modify soil phosphorus (P) levels. Soils in shrubs, Masson pine forest, conifer and broadleaf mixed fore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nd ba... Conversions from rural to urban land us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greatly modify soil phosphorus (P) levels. Soils in shrubs, Masson pine forest, conifer and broadleaf mixed fore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nd bamboo forest in the mid-subtropical region along an urban-rural gradient in Nanchang City, southern China, were analyzed for total P and P fractions using the modified Hedley P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soil total P and total exactable P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urban area (0.71 g·kg^-1 and 378.50 mg·kg^-1, respectively) than in the suburban (0.30 g·kg^-1 and 150.74 mg·kg^-1, respectively) and rural areas (0.31 g·kg^-1 and 147.38 mg·kg^-1, respectively) (p〈0.05). Among the five P fractions of resin-P, NaHCO3-P NaOH-P, Sonication-P and HCI-P,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HCl-P in urban forest soils (36%) was the highest and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suburban (8%) and rural soils (6%), while NaOH-P was the dominant form in suburban (41%) and rural soils (50%).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in the urban soils could affect the cycle of P in urban forest systems, particularly the HCl-P fraction that might rapidly enrich aquatic systems in urba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ly red soil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soil phosphorusfractionation URBANIZATION urban forest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and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Soil Phosphorus in Tien Lake 被引量:2
18
作者 包立 张乃明 +3 位作者 刘朗伶 康日峰 赵学通 张丹丹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4期840-844,共5页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governance of Tien Lake.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types of surface soiI phospho-rus in Tien Lake Basin, the author malnIy studied the evoIu...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governance of Tien Lake.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types of surface soiI phospho-rus in Tien Lake Basin, the author malnIy studied the evoIution and the accumu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soiI phosphorus in Tien Lake Basin. The resuI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urface soiI total phosphorus, OIsen-P and water soIu-bIe phosphorus in Tien Lake was significant accumuIated over the past 20 years. The content of total phosphorus, OIsen-P and water soIubIe phosphorus in different Iand utiIization types showed the same sequence: greenhouse soi〉arabIe soi〉buiIt-up area soi〉woodIand soiI. The content of soiI total phosphorus, OIsen-P and water soIubIe phosphorus was signal y reIevant. The content of soiI phosphorus in Tien Lake Basin had reached the IeveI of very rich, the accumuIation characteristic of phosphorus was obvious and there was a high risk of phosphorus poI 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en Lake SOLI PHOSPHORUS evoIutlon accumulatlon
下载PDF
Variation in Rubisco and other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in the life cycle of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19
作者 CHEN Zhangfan WANG Guangce NIU Jianfeng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Cells of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Flot. et Will were collected in four different growth phases. We quantified the initial and total enzyme activity of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Rubiseo) in crude extracts... Cells of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Flot. et Will were collected in four different growth phases. We quantified the initial and total enzyme activity of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Rubiseo) in crude extracts, an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large-subunit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boxylase / oxygenase (rbcL) mRNA. We measured the ratio of photosynthetic rate to respiration rate (P/R), maximal effective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stem II (Fv/Fm),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 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I1 in the light (ФPSII), an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PQ). Green vegetative cells were found to be in the most active state, with a relatively higher P/R ratio. These cells also displayed the lowest NPQ and the highest Fv/Fm, ETR, and ФPSII, indicating the most effective PSII. However, both Rubisco activity and rbcL mRNA expression were the lowest measured. In orange resting cysts with relatively lower P/R and NPQ, Rubisco activity and rbcL expression reached a peak, while Fv/Fm, ETR, and ФPSII were the lowest measur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ethods of astaxanthin induction used in industry, we suggest that Rubisco may participate in astaxanthin accumulation in H. pluvialis. A continuous and sufficient supply of a carbon source such as CO2 may therefore aid the 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astaxanth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RUBISCO ASTAXANTHIN life cycle growth phase
下载PDF
亚热带丘陵小流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与淋失风险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文 周脚根 +5 位作者 焦军霞 王美慧 孟岑 李裕元 吕殿青 吴金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1-549,共9页
肥料过施导致的土壤磷素累积和淋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脱甲河小流域(52 km2)为研究区,采用高密度布点采样、Arc GIS软件和属性相似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小流域表层(0~20 cm)土壤有效磷(Olsen-P... 肥料过施导致的土壤磷素累积和淋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脱甲河小流域(52 km2)为研究区,采用高密度布点采样、Arc GIS软件和属性相似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小流域表层(0~20 cm)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以P计,下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磷素的淋失风险.结果表明,菜地、果园、稻田和茶园土壤Olsen-P平均含量为62.0、16.1、14.4和13.7 mg·kg-1,是林地(平均含量为2.36 mg·kg-1)的5.8~26.3倍.5个土地利用类型土壤Olsen-P含量均具有高等变异水平和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C0/(C0+C)=50%),这与区内地形地貌、土壤母质、人工施肥等具有密切关系.根据土壤0.01 mol·L-1Ca Cl2浸提态P和Olsen-P的非线性关系可确定区内红壤和水稻土P的淋失风险临界值分别为69.97和98.40 mg·kg-1,并据此对脱甲河小流域土壤磷素淋失的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旱地土壤具有明显较高的淋失风险,其中中等以上的比例占36.4%,而稻田土壤仅有0.2%,为中等以上淋失风险.因此,控制旱地(尤其是菜地)磷肥的投入是降低亚热带丘陵小流域土壤P淋失风险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丘陵小流域 土地利用 土壤磷素累积 淋失风险 空间变异 属性相似反距离加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