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玉米苗期磷累积量对介质供磷水平反应的差异 被引量:5
1
作者 华瑞 沈玉芳 +1 位作者 李世清 张福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9-435,共7页
小麦和玉米苗期是磷素营养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研究两种作物苗期对介质供磷反应,可为合理施用磷肥提供参考。试验设缺磷对照、低磷胁迫、中等磷胁迫和正常供磷(P_2O_5含量分别为0、0.05mmol·L^(-1)、0.3mmol·L^(-1)和0.5mmol... 小麦和玉米苗期是磷素营养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研究两种作物苗期对介质供磷反应,可为合理施用磷肥提供参考。试验设缺磷对照、低磷胁迫、中等磷胁迫和正常供磷(P_2O_5含量分别为0、0.05mmol·L^(-1)、0.3mmol·L^(-1)和0.5mmol·L^(-1))4种磷水平,选取小麦"小偃22号"、"兰考4号"和玉米"屯玉65号"、"户单4号"为指标作物,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小麦、玉米苗期磷累积量对介质不同供磷水平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供磷水平下,两种作物苗期磷累积量显著不同且因作物类型、基因型、器官及测定时期不同而异。总体而言,介质供磷后,苗期早期生长阶段(出苗后25d以前),小麦的介质最佳供磷水平较玉米高;苗期后期(出苗后40~50d),小麦和玉米最佳供磷水平一致。如果以低磷胁迫作为对比进行分析,玉米苗期整株磷累积量对介质供磷的敏感性比小麦强;从不同基因型来看:"兰考4号"对介质供磷的敏感性强于"小偃22号","屯玉65号"和"户单4号"基本一致。缺磷条件下小麦较玉米磷效率高,供磷条件下玉米较小麦高;但不同基因型间规律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介质供水平 苗期 磷累积量 效率
下载PDF
不同前茬作物和施肥水平下麦田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及其对冬小麦磷累积量的贡献
2
作者 邵云 王岚 +3 位作者 王鹏飞 侯盟 安佳慧 赵宇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23-31,F0002,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前茬作物下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差异及对后茬作物冬小麦磷累积的影响,开展了二因素田间试验,测定了3种前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和2个磷肥施肥水平(P_(2)O_(5)150 kg/hm^(2),常规施肥(+F);P_(2)O_(5)0 kg/hm^(2),限肥(-F))处... 为研究不同前茬作物下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差异及对后茬作物冬小麦磷累积的影响,开展了二因素田间试验,测定了3种前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和2个磷肥施肥水平(P_(2)O_(5)150 kg/hm^(2),常规施肥(+F);P_(2)O_(5)0 kg/hm^(2),限肥(-F))处理下播种前和收获后耕层(0~15 cm)土壤全磷、速效磷以及不同形态无机磷的质量分数,同时测定冬小麦植株磷累积量,运用通径分析法,分析了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对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限肥显著降低土壤全磷、速效磷和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在常规施肥水平下,玉米前茬处理的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为18.61 mg/kg,总无机磷、Fe-P和Ca_(10)-P的质量分数也最高,分别为592.55 mg/kg、41.97 mg/kg和338.77 mg/kg;大豆前茬处理的土壤全磷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为972.80 mg/kg,Al-P和O-P的含量也在大豆前茬处理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43.44 mg/kg和64.37 mg/kg;花生前茬处理的土壤Ca_(2)-P和Ca_(8)-P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7.53 mg/kg和94.14 mg/kg,但与玉米前茬和大豆前茬的处理结果差异不显著.在限肥水平下,玉米前茬处理土壤的全磷、速效磷和O-P的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分别为770.47 mg/kg、13.50 mg/kg、58.99 mg/kg;大豆前茬处理土壤Ca_(10)-P的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为320.62 mg/kg,总无机磷、Al-P和Fe-P的质量分数与其他前茬处理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41.96 mg/kg、34.50 mg/kg和36.42 mg/kg;花生前茬处理土壤Ca_(2)-P和Ca_(8)-P的质量分数最高但与花生前茬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分别为23.04 mg/kg和78.78 mg/kg.2个磷肥水平下冬小麦植株磷累积量均在花生前茬处理下最高,分别为33.11 kg/hm^(2)和25.14 kg/hm^(2).在常规施肥水平下,花生前茬处理与玉米、大豆前茬处理的差异不显著,而在限肥水平下显著高于玉米、大豆前茬处理.经通径分析,土壤无机磷不同形态对冬小麦植株磷累积量的直接影响(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为Ca_(2)-P、Al-P、Fe-P、Ca_(8)-P、O-P、Ca_(10)-P.结合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表明,Ca_(2)-P是小麦磷累积的直接来源,其次是Al-P,而Fe-P和Ca_(8)-P是小麦的缓效磷源,O-P和Ca_(10)-P是小麦比较难以利用的磷源.在2种施肥水平下,前茬作物极显著影响全磷、速效磷、和无机磷的含量,进而影响冬小麦的植株磷累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前茬作物 无机形态 磷累积量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施磷量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土壤速效磷和磷肥利用率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1 位作者 王景才 卢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3,共5页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中施肥不科学和磷肥利用率低的问题,2011—2013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设置了三年定位试验,研究了P2O5投入量为0 kg·hm-2(CK)、120 kg·hm-2(P1)、240kg·hm-2(P2)和480 ...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中施肥不科学和磷肥利用率低的问题,2011—2013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设置了三年定位试验,研究了P2O5投入量为0 kg·hm-2(CK)、120 kg·hm-2(P1)、240kg·hm-2(P2)和480 kg·hm-2(P3)对春玉米产量、土壤速效磷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但过量投入磷肥会使玉米减产,玉米产量整体表现为P1〉P2〉P3〉CK;在同一生育时期,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累积量呈增加趋势;随着种植年限延长,施磷处理土壤速效磷累积量增幅呈增大趋势,与2011年播前基础量相比,2013年收获后累积量增加53.6%~208.5%;磷肥利用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优化施磷量下,磷肥当季和累计利用率达到最大,为15.51%、13.91%。综合考虑玉米产量、磷肥利用率和生态环境安全,P2O5的投入量以12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磷累积量 肥利用率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 春玉米
下载PDF
施磷量和灌溉方式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汉常 谭歆 +4 位作者 李宗浩 钟诚 李炎 易达理 张文萍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2,共8页
【目的】探明施磷量和灌溉方式对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稻C两优608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分别设置P1(0 g/kg)、P2(0.18 g/kg)、P3(0.36 g/kg)、P4(0.54 g/kg)4个施磷水平,及干湿交替灌溉(AI)、增氧+... 【目的】探明施磷量和灌溉方式对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稻C两优608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分别设置P1(0 g/kg)、P2(0.18 g/kg)、P3(0.36 g/kg)、P4(0.54 g/kg)4个施磷水平,及干湿交替灌溉(AI)、增氧+干湿交替灌溉(AO)2种灌溉方式,系统研究了分蘖期及拔节孕穗期水稻土壤有效磷量、植株磷素吸收特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无论是分蘖期还是拔节孕穗期,地上部磷吸收量均高于地下部,拔节孕穗期各器官磷吸收量、植株磷累积量均高于分蘖期。施磷、灌溉方式对水稻各器官磷吸收量、植株磷累积量、土壤有效磷量及磷吸收利用率影响极显著;施磷与灌溉互作对各器官磷吸收量、植株磷累积量、土壤有效磷量及分蘖期磷吸收利用率影响极显著,增氧+干湿交替灌溉下拔节孕穗期P3水平水稻磷累积量、磷吸收利用率均最高,分别为0.218 g/株、19.33%。干湿交替灌溉下土壤有效磷量与植株磷累积量、各器官磷吸收量极显著正相关;灌溉方式显著提高水稻根系对磷的吸收量;增氧+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拔节孕穗期土壤有效磷量与磷吸收利用率显著负相关。【结论】增氧+干湿交替灌溉方式配施磷量0.36 g/kg时,水稻拔节孕穗期植株磷累积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方式 土壤有效 吸收 磷累积量 吸收利用率
下载PDF
酸性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多样性对玉米产量及其磷钾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晨曦 田明慧 +4 位作者 杨硕 杜嘉琪 何堂庆 仇云鹏 张学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899-2910,共12页
【目的】明确酸性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菌剂多样性在玉米籽粒产量和磷、钾养分吸收方面的作用,能够为农田微生物肥料配施、养分利用率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和2020年玉米生育期,选用4... 【目的】明确酸性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菌剂多样性在玉米籽粒产量和磷、钾养分吸收方面的作用,能够为农田微生物肥料配施、养分利用率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和2020年玉米生育期,选用4种不同种丛枝菌根真菌类型(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A;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B;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C;地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geosporum,D),设置不接菌处理(CK),接种单一AMF菌剂、2种AMF混合菌剂、3种AMF混合菌剂和4种AMF混合菌剂共16个处理,研究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对不同菌剂类型以及菌剂多样性的响应。【结果】与对照相比,两个试验年度所有接菌处理均能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接种A、B、C、D 4种单一菌剂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值分别增加57.9%,26.9%,40.5%和32.9%;磷累积量增加77.8%,48.2%,26.2%和75.8%;钾累积量增加85.5%,62.1%,59.0%和63.5%。随AMF菌剂多样性增加,两个试验年度玉米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2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产量比单一菌剂处理均值高12.3%;籽粒磷累积量表现为2种混合菌剂>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2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磷累积量比单一菌剂高23.2%;但AMF菌剂多样性处理之间玉米籽粒钾累积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玉米接种不同类型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Funneliformis mosseae改善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的作用最佳。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多样性增加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磷累积量,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而2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养分吸收积累量较高。生产上应根据高产优质不同目的,选择接种合适的丛枝菌根真菌类型并进行菌剂之间合理的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菌剂多样性 玉米产 磷累积量 累积
下载PDF
有机肥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新疆棉田磷素状况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袁芳 张凯 +3 位作者 马超 张楠 盛建东 张文太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为探究有机肥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不同磷肥用量(0、50、100、150 kg·hm^(-2),以P_(2)O_(5)计)基础上,设置未施有机肥对照处理和添加... 为探究有机肥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不同磷肥用量(0、50、100、150 kg·hm^(-2),以P_(2)O_(5)计)基础上,设置未施有机肥对照处理和添加有机肥处理(有机肥4500 kg·hm^(-2)),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比例、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棉田土壤有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添加有机肥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高于未添加有机肥处理。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施磷水平为150 kg·hm^(-2)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整体较高。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添加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总体高于未添加有机肥处理,且在施磷量100 kg·hm^(-2)时最高,为5642 kg·hm^(-2)。磷肥利用率在施磷量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时达到最优,为37.24%;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时,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盈余量为16.82 kg·hm^(-2)。综上,在磷肥减施条件下有机肥添加可通过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调节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来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棉花 累积 肥利用率
下载PDF
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磷素状况、籽棉产量和磷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袁芳 马丹 +2 位作者 赵库 沙木河别克·阿咱别克 张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3-1041,共9页
【目的】研究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为新疆棉田减磷增效和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磷肥用量处理(不施磷肥对照,50,75,150和300 kg P_(2)... 【目的】研究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为新疆棉田减磷增效和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磷肥用量处理(不施磷肥对照,50,75,150和300 kg P_(2)O_(5)·hm^(-2)),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1)棉田土壤速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超过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土壤速效磷不再增加。(2)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最高;植株生殖器官(蕾、铃、絮、籽、壳)磷素吸收比例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生殖器官累积磷素吸收比例最高。(3)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在50~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籽棉产量最高,为5912~6288 kg·hm^(-2)。(4)磷肥利用率在施磷肥75 kg P_(2)O_(5)·hm^(-2)达到最优,为22%;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75 kg P_(2)O_(5)·hm^(-2),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磷素盈余为5.59 kg P_(2)O_(5)·hm^(-2)。【结论】磷肥用量可通过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50~150 kg P_(2)O_(5)·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肥用 累积
下载PDF
有机酸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棉田磷素状况和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马超 张凯 +3 位作者 袁芳 张楠 盛建东 张文太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47-2257,共11页
【目的】研究有机酸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棉田磷素状况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不同磷肥P2O5用量处理(0、50、100和1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对照(CK)和有机酸添加(OA)处理,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生物... 【目的】研究有机酸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棉田磷素状况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不同磷肥P2O5用量处理(0、50、100和1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对照(CK)和有机酸添加(OA)处理,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生物量和吸磷量、籽棉产量、计算棉田磷肥利用率及磷平衡。【结果】(1)随磷肥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趋势;在对照处理,土壤速效磷(花铃期和吐絮期)在MAP_(100)处理达到最大值,而在有机酸添加处理,土壤速效磷在MAP_(50)处理最高。(2)植株累积吸磷量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略有降低趋势;在对照处理,植株累积吸磷量在MAP_(100)处理达到最高,而在有机酸添加处理时,在MAP_(50)处理即达到最高;有机酸添加也提高了磷素向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3)在对照处理,籽棉产量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趋势,在MAP_(150)处理产量最高(5220 kg/hm^(2));而在有机酸添加处理,籽棉产量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MAP_(100)处理最高(5194 kg/hm^(2))。(4)在不添加有机酸时,磷肥利用率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MAP_(100)处理磷肥利用率最高(32.97%);而在添加有机酸时,磷肥利用率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降低趋势,在MAP_(50)处理最高(32.92%)。【结论】有机酸添加可在较低化学磷肥P2O5用量时(推荐用量:45 kg有机酸+100 kg/hm^(2)),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吸磷量,促进磷素向生殖器官分配,提高籽棉产量和棉田磷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肥用 有机酸 累积
下载PDF
盐渍化灌区不同水肥条件向日葵氮磷利用率及淋失规律 被引量:8
9
作者 郭富强 史海滨 +3 位作者 杨树青 刘德平 李凤军 石艳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共5页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水肥利用率低、土壤盐渍化严重的现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常规灌水施肥、节水节氮、常规灌水不施肥)对向日葵产量、株高、生物量、氮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分析土壤剖面N、P分布情况及田间N、P流失途径...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水肥利用率低、土壤盐渍化严重的现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常规灌水施肥、节水节氮、常规灌水不施肥)对向日葵产量、株高、生物量、氮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分析土壤剖面N、P分布情况及田间N、P流失途径、流失量。结果表明,葵花田在当地常规灌水施氮的基础上节氮节水各20%后,向日葵氮的利用率提高了36.15%,流失的氮素显著低于常规灌水施氮处理。因此,试验区具有很大的节氮空间,优化施氮技术应大力推广。氮肥在淋洗过程中大部分会随渗漏液淋失,而磷肥随渗漏液流失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累积量 利用率 渗漏 流失 HYDRUS-1D模型
下载PDF
水芹对畜禽养殖废水中9种元素的累积能力及其生物修复潜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慧君 姚东瑞 +3 位作者 孙林鹤 崔键 常雅军 曹建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77-1488,共12页
为明确水芹对畜禽养殖废水中9种元素的吸收累积能力与生物修复潜力,以畜禽养殖废水为生源要素进行原位实验,研究水芹生长期内不同阶段根、茎、叶中C、N、P、K、Ca、Na、Mg、Fe、Zn等9种元素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N、P... 为明确水芹对畜禽养殖废水中9种元素的吸收累积能力与生物修复潜力,以畜禽养殖废水为生源要素进行原位实验,研究水芹生长期内不同阶段根、茎、叶中C、N、P、K、Ca、Na、Mg、Fe、Zn等9种元素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N、P累积量等。结果表明:水芹的C(542.46 g·kg^(-1))、N(41.35 g·kg^(-1))、P(7.03 g·kg^(-1))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是中国内陆水域水生植物的1.5、1.6和2.1倍。水芹整株对N和P的累积量分别为165.90 g·m^(-2)和119.7 g·m^(-2),高于凤眼莲修复水体时的氮、磷累积范围。K在水芹茎中的含量最高,而Ca、Na、Mg、Fe、Zn在根中富集。水芹叶片N含量高于同期根、茎中的含量,且叶片对9种元素的综合积累指数显著(P<0.05)高于根、茎部。水芹的C∶N处于9.42~18.55;C∶P处于48.82~194.72,低于全球植物C∶P平均值。水芹N含量与C∶N、P含量与C∶P的相关性随水芹生长而逐渐减弱。水芹不同发育阶段的N∶P为3.59~10.56(<14),说明水芹生长仍受N限制。综上,水芹对畜禽养殖废水中的多种元素具有良好的累积储存能力,是修复重度富营养化水体的优良绿色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废水 营养元素 化学计学特征 累积 磷累积量
下载PDF
控释复肥中磷素在马铃薯上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胡莹莹 张民 宋付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7,共4页
采用18 9 18和15 15 15包膜控释肥及相应的普通速效复合肥进行马铃薯小区试验,研究在低磷(P2O575kg/hm2)和高磷(P2O5150kg/hm2)2种磷肥水平下,磷素控释对土壤供磷状况、马铃薯磷素累积、当季磷肥利用率以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 采用18 9 18和15 15 15包膜控释肥及相应的普通速效复合肥进行马铃薯小区试验,研究在低磷(P2O575kg/hm2)和高磷(P2O5150kg/hm2)2种磷肥水平下,磷素控释对土壤供磷状况、马铃薯磷素累积、当季磷肥利用率以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速效复肥相比,控释复肥施入土壤后磷的有效性较高,马铃薯植株的磷累积吸收量比普通化肥明显增加,当季磷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低磷控释的处理当季磷肥利用率比非控释的处理增加了32个百分点,达到了44.4%;高磷控释肥处理的当季磷肥利用率比高磷非控释的处理增加了35个百分点,达到了48.7%,并且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复肥 马铃薯 有效性 肥料利用率 累积
下载PDF
几种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比较 被引量:74
12
作者 王庆海 段留生 +1 位作者 李瑞华 武菊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通过模拟人工湿地的方法测试了7种高等水生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旨在筛选合适的湿地植物。结果表明:有植物处理系统对COD、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植物对照,植物本身的氮磷累积作用对氮的去除贡献为7%-63%,磷的去除... 通过模拟人工湿地的方法测试了7种高等水生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旨在筛选合适的湿地植物。结果表明:有植物处理系统对COD、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植物对照,植物本身的氮磷累积作用对氮的去除贡献为7%-63%,磷的去除贡献为12%-65%。多数测试植物对氮磷的富集量茎叶高于根系。不同植物的净化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芦竹〉荻〉菖蒲〉芦苇〉水生鸢尾〉千屈菜〉野慈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7种植物明显分为3类,其中,芦竹单独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强;菖蒲、芦苇和荻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强;水生鸢尾、千屈菜和野慈姑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磷累积量 净化能力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Nutrient Uptake Characteristic of Black Pepper (Piper nigrum L.) 被引量:1
13
作者 Yap Chin An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2年第10期1091-1099,共9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by perennial crop such as pepper is poorly understood and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such relationship is importa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rational crop manag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by perennial crop such as pepper is poorly understood and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such relationship is importa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rational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quantify the nutrient removed, this study presents results of three consecutive cropping years, fertilized with 1, 2 and 3 ton ha1 of NPK fertilizer respectively. Plant biomass accumulated was evaluated every two months, separating plant into stems, branches, leaves, berries, fruit spikes and flowers. Total biomass of pepper increased linearly and reach maximum at 22 months after planting. Thereafter, a decrease in dry matter was observed due to fruit export and fallen leaves at harvest. However, at the 28 months of planting, the biomass of pepper vine showing some increasing trend indicating the vegetative growth was reassumed for the next flowering. At 30 months, the pepper had removed 293.08 kg of nitrogen, 46.41 kg of phosphorus, 264.95 kg of potassium, 35.4 kg of magnesium and 74.82 kg of calcium. Based on data obtained, the nutrient uptake rates were lower than nutrient applied suggested that fertilizer had been overused for pepper production. In light of these results obtained, the optimum fertilizer dosage would be 62-10-62-6-18 kg/ha, 237-22-246-22-65 kg/ha and 390-62-352-47-100 kg/ha of N-P-K-Mg-Ca for the year 1, year 2 and year 3 of cropping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pepper nutrient uptake nutrient removal growth performance bioma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