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对肝癌细胞SK-Hep-1黏附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冰 林山 王烈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4-477,483,共5页
目的: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glypican-3,GPC3),而在非肿瘤肝组织、肝细胞腺瘤、胆管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癌等细胞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本研究利用携带GPC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GPC3基因对SK-Hep-1肝癌细胞增... 目的: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glypican-3,GPC3),而在非肿瘤肝组织、肝细胞腺瘤、胆管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癌等细胞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本研究利用携带GPC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GPC3基因对SK-Hep-1肝癌细胞增殖、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pEGFP-N2-GPC3通过脂质体方法转染人肝癌细胞SK-Hep-1。RT-PCR检测GPC3-SK-Hep-1细胞中GPC3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SK-Hep-1细胞的增殖并计算黏附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K-Hep-1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pEGFP-N2-GPC3成功转染SK-Hep-1细胞,转染后GPC3-Hep-1细胞明显表达GPC3mRNA。GPC3转染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K-Hep-1的增殖(P<0.01);GPC3转染细胞的黏附能力较对照细胞显著下降[(10.21±0.62)%vs(15.51±0.95)%,P<0.01];GPC3转染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较对照细胞明显增强[(131.7±7.44)vs(69.6±5.25),P<0.01;(220±12.8)vs(130±8.2),P<0.01]。结论:GPC3基因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黏附能力,但显著增强后者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SK-Hep-1肝癌细胞 侵袭 黏附 增殖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贵敏 杨运强 赵运胜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7期783-785,共3页
原发性肝癌(PHC)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治疗和延长PHC患者生存期的最主要策略。血清甲胎蛋白(AFP)是目前检测PH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都不够满意[1]。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原发性肝癌 异常凝血酶原 临床意义 肝癌诊断 检测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范公忍 蔺会云 +3 位作者 李琳 姜胜莹 任永强 曹建彪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423-426,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GPC3的表达水平,比较原发性肝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GPC3的表达差异,分析GPC3表达与临床...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GPC3的表达水平,比较原发性肝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GPC3的表达差异,分析GPC3表达与临床和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GPC3表达评分[(10.3±2.5)分]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间GPC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有无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3在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分化程度低及远处有转移的患者肝癌组织中表达强度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C患者肝癌组织中GPC3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远处有转移等因素紧切相关(OR=0.623~0.960,P<0.05)。结论 GPC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对于其病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肺鳞癌和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慧灵 邓秋华 +2 位作者 黄丽燕 唐海玲 成向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两种最常见肺癌病理类型鳞癌和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肺鳞癌和腺癌病人共48名,肝癌对照病人10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PC3蛋白的表达。应用Kaplan-Me...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两种最常见肺癌病理类型鳞癌和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肺鳞癌和腺癌病人共48名,肝癌对照病人10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PC3蛋白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肺癌中的GPC3蛋白总表达率29.2%(14/48)。GPC3在肺癌旁组织中不表达。GPC3蛋白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为54.5%(12/22),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7.7%(2/26),肺鳞癌中的GPC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肺腺癌(P<0.01)。在阳性表达的肺癌样本中,肺鳞癌与肺腺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低分化组GPC-3均表达更显著。肺癌与肝癌的GPC3蛋白表达特点不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PC3蛋白与预后无关。结论 GPC3蛋白肺鳞癌患者表达更高,提示其可作为潜在候选标记物检测肺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肺鳞癌 肺腺癌
下载PDF
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脂肪酸结合蛋白-4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勇 徐敏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应用于EMs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8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EMs患者(EMs组)作为研究对象。选... 目的评价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应用于EMs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8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EMs患者(EMs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6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GEOprofiles数据库查找GPC3、FABP4在EM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GPC3、FABP4水平。Pearson法分析GPC3、FABP4表达相关性以及两者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血清GPC3、FABP4水平在EMs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来源于GEOprofiles的芯片分析数据显示,EMs组织中GPC3、FABP4表达升高。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EMs组血清GPC3、FABP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R-AFS分期逐渐升高,EMs组血清GPC3、FABP4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EMs组血清GPC3水平与FABP4呈正相关(r=0.6375)。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PC3、FABP4水平与CA125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两者均与年龄、孕次、产次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GPC3、FABP4联合检测(AUC值为0.854)诊断EMs的价值高于GPC3(AUC值为0.681)、FABP4(AUC值为0.690)单独检测。结论血清GPC3、FABP4表达水平与EM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GPC3和FABP4有助于提高EMs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脂肪酸结合蛋白-4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程 张惠文 容鹏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0,共8页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一种锚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的癌胚蛋白质,在肝细胞癌中过表达。GPC3可以作为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肝癌病人的血清GPC3水平对于预后评估存在重要价值。此外,肝癌细胞中GPC3具有免疫反应性,可以作...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一种锚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的癌胚蛋白质,在肝细胞癌中过表达。GPC3可以作为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肝癌病人的血清GPC3水平对于预后评估存在重要价值。此外,肝癌细胞中GPC3具有免疫反应性,可以作为治疗靶点,有关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试验已经展开。本文简述了GPC3的结构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回顾了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结果,并总结了GPC3相关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新的抗GPC3抗体正在研发,它们与其它靶向药物联用的临床试验正在展开;有关GPC3靶向的TRAB、GPC3疫苗和GPC3基于嵌合抗原受体(CAR)-T疗法的研究正在进行。我们认为,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方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期待更多的研究聚焦于此,为靶向GPC3疗法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靶向治疗 T细胞重定向抗体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福波 于晓玲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属于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家族,其在肝细胞癌细胞膜表面、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并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GPC-3蛋白的靶向治疗,包括靶抗体、肽段疫苗、基因治疗(miRNA、sh...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属于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家族,其在肝细胞癌细胞膜表面、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并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GPC-3蛋白的靶向治疗,包括靶抗体、肽段疫苗、基因治疗(miRNA、shRNA、siRNA)等可特异性杀伤肝癌细胞,抑制肝细胞癌生长。本文将对GPC-3分子结构、其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作用机制及其在肝细胞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肝细胞癌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姜胜莹 曹建彪 范公忍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carcinoma,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HCC、35例肝硬化、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定量法检测血清中GPC-3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 目的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carcinoma,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HCC、35例肝硬化、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定量法检测血清中GPC-3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3组GPC-3和AF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HCC组GPC-3表达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HCC组血清GPC-3表达水平和AFP含量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与GPC-3联合检测可使HCC的确诊率提高至88.1%。HCC组血清GPC-3表达水平仅与有无远处转移有高度相关性(P<0.05)。结论 GPC-3在HCC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尤其是在AFP阴性的HCC中,可成为诊断HCC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之一。GPC-3和AFP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HCC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甲胎蛋白 诊断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及热休克蛋白70在肝细胞结节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莹 廖芝玲 向邦德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97-300,307,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细胞腺瘤、异型增生结节和高分化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1例、肝细胞腺瘤10例、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13例、...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细胞腺瘤、异型增生结节和高分化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1例、肝细胞腺瘤10例、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13例、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34例及高分化肝细胞癌32例患者病灶组织中GPC3、HSP70的表达。结果 GPC3在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细胞腺瘤、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高分化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7.69%(1/13)、14.71%(5/34)、59.38%(19/32)。HSP70在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细胞腺瘤、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高分化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2%(2/21)、0、0、20.59%(7/34)、62.5%(20/32)。高分化肝细胞癌组织的GPC3、HSP70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组织(P<0.05),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细胞腺瘤、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间GPC3、HSP70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C3、HSP70对鉴别良恶性肝细胞结节性病变有重要意义,但对非癌性结节性病变间的鉴别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细胞结节性病变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热休克蛋白70 良性病变 恶性病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肝癌的CT表现与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热休克蛋白70表达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聂东雷 陈亚晗 +1 位作者 刘卫 陆玉敏 《右江医学》 2017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前CT表现与术后癌组织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经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62例,所有病例术前行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通过对比患...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前CT表现与术后癌组织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经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62例,所有病例术前行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通过对比患者术前CT表现与术后癌组织GPC-3,HSP70的表达水平、病理分级,统计分析其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本研究62例HCC患者中肝癌的大小、动脉期血管强化及肝癌的供血类型与GPC-3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不同供血类型的肝癌HSP70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肝癌的大小、边缘、瘤内出血坏死与其病理分化程度相关;肝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越低GPC-3及HSP70的表达水平越高。结论肝癌的CT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癌组织GPC-3及HSP70的表达情况及肝癌的病理分化程度,GPC-3和HSP70表达水平与肝癌的病理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病理分级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外周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诗品 刘真真 杨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271-327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肝内良性占位病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GPC3蛋白水平,了解GPC3蛋白在各组中的阳性率,探讨GPC3蛋... 目的探讨外周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肝内良性占位病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GPC3蛋白水平,了解GPC3蛋白在各组中的阳性率,探讨GPC3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GPC3蛋白水平为(196.76±112.24)pg/mL,肝内良性占位组为(248.56±123.35)pg/mL,原发性肝癌组为(678.23±325.22)pg/mL。原发性肝癌组血清GPC3蛋白水平高于肝内良性占位组和正常对照组(F=18.76,P<0.01)。根据ROC曲线,若外周血GPC3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界值为412.6 pg/mL,则敏感度为63.2%,特异度为89.3%,健康对照者GPC3蛋白阳性率为2.50%,肝内良性占位病变组阳性率为14.1%,原发性肝癌组阳性率为65.0%。各组间血清GPC3蛋白阳性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28,P<0.01)。若AFP诊断肝癌的截止值为400 ng/mL,AFP的阳性率为46.3%,联合检测AFP和GPC3的阳性率提高至77.5%。结论 GPC3蛋白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联合检测GPC3和AFP可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甲胎蛋白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郜艳芳 尹金明 +1 位作者 王进 李奎英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以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判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寻求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方法:本次...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以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判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寻求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方法:本次实验我们采用分组对比的实验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0例,并选取肝组织正常的对照者80例。分别将他们三组并命名为观察组,非正常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根据不同的病理指标观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在三组患者血清以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运用。结果:经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及正常肝组织的对照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水平分别为(238.24±117.55)、(72.36±30.18)、(37.52±16.21),所以在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浓度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要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及正常肝组织对照者;在检测手段方面我们发现,单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9.22%、特异性为88.33%。单一甲胎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67.43%、特异性为80.46%。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87.55%、特异性为97.72%。所以两者的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任意单一检测。经检测甲胎蛋白(AFP)阳性肝癌血清中GPC-3阳性率为95%,而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中GPC-3阳性率为65%。结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而检测GPC-3也有助于提高AFP阴性患者肝癌的确诊率,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甲胎蛋白 联合检测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成像中通过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早期诊断肝癌转移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佳 李勇 +3 位作者 占美晓 忻勇杰 赵炜 陆骊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的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在近红外二区(NIR-Ⅱ)成像早期诊断肝癌转移灶中的优势。方法制备硫化银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GPC-3表达,检测各肝癌细胞系转移能力。采... 目的探讨靶向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的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在近红外二区(NIR-Ⅱ)成像早期诊断肝癌转移灶中的优势。方法制备硫化银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GPC-3表达,检测各肝癌细胞系转移能力。采用激光共聚焦成像验证硫化银纳米探针选择性摄取至肝癌细胞系情况。采用肝癌高转移细胞系建立裸鼠肝癌原位转移模型,通过NIR-Ⅱ在体成像观察微小转移灶。结果Ag2S@BSA-TJ12P1被激发后,可在1080 nm处发出NIR-Ⅱ荧光。细胞实验显示,肝癌GPC-3在肝癌细胞系中均有高表达,Ag2S@BSA-TJ12P1可被HepG2、MHCC97-H、HCC-LM3细胞特异性摄取。NIR-Ⅱ成像系统对裸鼠微小转移灶作出早期诊断。结论Ag2S@BSA-TJ12P1可通过在体靶向肝癌GPC-3对肝癌微小转移灶成像,对肝癌微小转移灶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纳米探针 近红外二区成像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方宇昕 李育 +1 位作者 刘宝姝 董国强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3年第10期586-593,共8页
肝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而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形式。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种细胞膜表面蛋白多糖,其在正常成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在肝细胞癌中特异性表达上调,因此,GPC3成为肝细胞癌诊断和治疗的可靠... 肝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而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形式。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种细胞膜表面蛋白多糖,其在正常成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在肝细胞癌中特异性表达上调,因此,GPC3成为肝细胞癌诊断和治疗的可靠靶点。综述了GPC3通过Wnt、YAP、hedgehog等信号通路调节癌症发展,总结了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肿瘤疫苗、免疫毒素、CAR-T细胞、光敏剂治疗等GPC3靶向治疗方法,并对未来基于GPC3的肝细胞癌治疗策略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信号通路 肝细胞癌治疗
下载PDF
前列腺健康指数、PSAD和血清GPC-3对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张丽 杜波 杜凌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2期2401-2404,共4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榆林市中医医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榆林市中医医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年是否发生前列腺癌相关死亡或复发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21)和预后良好组(n=59)。比较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的PHI、PASD和血清GPC-3水平,收集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体重、身高、肿瘤分期、肿瘤直径、前列腺体积、病理类型、Gleason评分、术切除组织边缘肿瘤细胞染色结果及肿瘤分化程度等),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影响因素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的PHI、PASD和血清GPC-3分别为32.61±9.42、0.58±0.18、(15.62±5.37)μg/L,均显著低于术前[41.23±10.56、0.65±0.24、(26.95±5.7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高、切缘阳性、肿瘤低分化、术后PHI高、术后PSAD高以及术后GPC-3高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PHI、术后PSAD和术后GPC-3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30和0.847,最佳横截面值分别为28.50、16.50和0.575μg/L。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高PHI、高PSAD和高血清GPC-3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对前列腺根治术后预后不良均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健康指数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预后不良
下载PDF
不同AFP浓度下AFP-L3与GPC-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秦文燕 陈博 +1 位作者 李自生 佘有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3期1849-1850,1853,共3页
目的分析在不同甲胎蛋白(AFP)浓度下,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磷脂酰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表达,为PHC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240例门诊、住院患者及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AFP、AFPL3及GPC-3水平;根据血清... 目的分析在不同甲胎蛋白(AFP)浓度下,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磷脂酰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表达,为PHC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240例门诊、住院患者及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AFP、AFPL3及GPC-3水平;根据血清AFP水平分为阴性组(0≤AFP<20ng/mL)、低浓度组(20≤AFP<400ng/mL)和高浓度组(AFP≥400ng/mL),比较3组AFP-L3和GPC-3水平,以及AFP-L3、GPC-3单独与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效能。结果低浓度组、高浓度组血清AFP-L3与GPC-3水平均高于阴性组,且高浓度组血清AFP-L3与GPC-3水平高于低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L3与GPC-3联合检测诊断PH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4.4%、95.9%、93.8%,均高于AFP-L3、GPC-3单独检测。结论联合检测AFP-L3和GPC-3可提高对PHC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对PHC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3 磷脂酰蛋白聚糖-3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喻超 黄早早 +6 位作者 杨盛力 孙诚谊 江建新 刘平 吴超 何前进 姚弘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6-571,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标志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对比单项检测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已发表的有关联合检测血清GPC3和AFP及单项检测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 目的 探讨血清标志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对比单项检测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已发表的有关联合检测血清GPC3和AFP及单项检测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分别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者差异.结果 经过筛选最终19篇文献人选.异质性检验提示GPC3和AFP联合检测不存在阈值效应,但存在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异质性,故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分析显示:AFP单项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汇总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61、0.93;GPC3联合AFP检测的汇总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4、0.86.AFP的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Q指数分别为0.81和0.75;GPC3联合AFP检测的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Q指数分别为0.91和0.85.结论 GPC3联合AFP检测能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并且特异性仍保持在较高水平(0.86),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甲胎蛋白 肿瘤标志物 肝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付顺军 李绍强 +2 位作者 林杰 彭宝岗 梁力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51-2357,共7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9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11例肝硬化肝组织、14例正常肝组...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9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11例肝硬化肝组织、14例正常肝组织(肝血管瘤旁)中GPC3的表达。应用Kap lan-M e 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GPC3 mRNA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3.1%(49/5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5.6%(21/59)(2=27.53,P<0.01)。GPC3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为78.0%(46/59),也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的阳性率32.2%(19/59)(2=24.97,P<0.01)。而GPC3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Kap lan-M e ier生存分析显示在HCC组织中GPC3(+)组病人的1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GPC3(-)组(33.6%vs72.7%,P<0.05);癌旁组织GPC3(+)组病人的1年无瘤生存率也低于GPC3(-)组(23.5%vs40.1%,P<0.05);随着GPC3在HCC组织中表达强度的增加,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也明显降低。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AFP阳性[优势比(OR)]=0.372,95%置信区间(CI):0.140-0.900,P<0.05]、肿瘤大小(OR=5.215,95%C:I 1.737-15.656,P<0.01)、癌旁组织GPC3表达(OR=0.226,95%CI:0.085-0.599,P<0.01)、肿瘤GPC3表达的强度(OR=1.946,95%C:I 1.080-3.507,P<0.05)是影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不表达。癌旁组织GPC3表达、肿瘤GPC3表达的强度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患者1年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肝细胞 预后
下载PDF
MMP-9及glypican-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薇 陈靖 +2 位作者 游佳 朱月永 郑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7例为肝癌组,60例健康志愿者入选对...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7例为肝癌组,60例健康志愿者入选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肝组织取材标本的MMP-9及glypican-3表达,并分析表达变化与肝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的MMP-9阳性率和表达评分分别为47.42%、(1.95±1.61)分,远远大于对照组的0(P<0.05)。肝癌组的glypican-3阳性率和表达评分分别为59.79%、(2.21±1.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0.83±1.23)分(P<0.05)。肝癌组的MMP-9及glypican-3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肝癌分化情况、有无肝癌癌栓,不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MMP-9可用做为肝癌患者早期检测指标,glypican-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也有一定的检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基质金属蛋白-9(MMP-9)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东 刘丹 +3 位作者 孙敏 李恒 陈秋菊 陈登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00-2202,共3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普外科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肝癌78例作为实验组(术前未接受放...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普外科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肝癌78例作为实验组(术前未接受放疗和化疗),对照组为22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MP-9和Glypican-3的表达,通过电子显微镜高倍镜下评分.结果 MMP-9蛋白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4.7%,表达评分为(1.91±1.59)分,而在癌旁组织未见表达,肝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评分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ypican-3蛋白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有表达,但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及表达评分[57.7%,(2.13±1.75)分]较癌旁组织[9.1%,(0.86±1.18)分]显著增高,且在癌栓形成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及表达评分明显高于无癌栓形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MMP-9和Glypica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MMP-9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高表达,而在癌旁肝脏组织中无明显表达,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阴性的肝癌的诊断指标尤其早期肝癌的确诊.Glypican-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基质金属蛋白-9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