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对氧磷脂酶1(PoN1)L55M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伴高血糖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虹 卢成志 +2 位作者 高赟 龙洋 田浩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观察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人群对氧磷脂酶1(PON1)L55M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合并空腹血糖升高(FHG)及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关系,及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和病变范围的相关关系。方法284例受检者据空腹血糖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正常... 目的观察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人群对氧磷脂酶1(PON1)L55M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合并空腹血糖升高(FHG)及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关系,及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和病变范围的相关关系。方法284例受检者据空腹血糖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正常对照组(90例)、CHD组(86例)、CHD+FHG组(62例)、CHD+T2DM组(46例),进行SNPs序列测定入选人群PON1L55M基因并分析。结果广东地区汉族人群PON1L55M基因存在多态性,L等位基因频率为0.86。3种基因型(LL,LM,MM)在4组中无明显差异。L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病变血管数目和病变范围中无明显差异(χ2=0.56,P=0.758;χ2=0.11,P=0.743)。结论中国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PON1L55M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以L型为主。PON1L55M基因多态性与是否发生空腹血糖升高或糖尿病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脂酶1 L55M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对氧磷脂酶1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与微血管病变关系
2
作者 向朝峰 段滨红 +2 位作者 江红 杜馥曼 仲恒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脂酶1(PON-1)水平在2型糖尿病(2DM)强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40例体检正常者和80例2DM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50例)以及强化治疗后2个月30例回... 目的探讨对氧磷脂酶1(PON-1)水平在2型糖尿病(2DM)强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40例体检正常者和80例2DM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50例)以及强化治疗后2个月30例回访患者血清PON-1水平,并同时测定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2DM微血管病变组血清PON-1明显低于单纯2DM组(P<0.05)。经过降糖、降压、降脂等有针对性的强化治疗后2个月30例回访患者与治疗前对比PON-1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清PON-1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P=0.0084),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156)。结论血清PON-1与2DM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强化治疗可以使PON-1水平明显升高,筛查并监测血清PON-1水平对于防治2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对氧磷脂酶1
下载PDF
对氧磷脂酶1测定对慢性肝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3
作者 沈雄文 孙国红 +1 位作者 孙关忠 陈达伟 《浙江检验医学》 2004年第4期26-27,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脂酶(PON1)活性测定对慢性肝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与常规肝功能试验比较,包括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用...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脂酶(PON1)活性测定对慢性肝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与常规肝功能试验比较,包括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用ROC曲线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其他慢性肝病进行实验室试验的临床准确性评价。结果血清PON1活性在诊断慢性肝病时与GGT的准确性无显著差异,但优于其它项目(P【0.05);评价肝脏合成功能时,优于CHE和ALB(P【0.05)。结论PON1是一项较好的诊断慢性肝病的试验,对于评价肝脏合成功能具有常规肝功能检查所不能达到的准确性,PON1可作为常规肝功能的检测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脂酶1 慢性肝病 肝脏合成功能 常规肝功能检查
下载PDF
贵州地方猪品种对氧磷脂酶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芳霞 王嘉福 冉雪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4-149,共6页
本试验以欧洲猪种为参照,研究贵州地方猪对氧磷脂酶1(paraoxonase,PON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基因多态性与地方猪的脂肪沉积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采用锚定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香猪、糯谷猪、萝卜猪和可乐猪共138个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 本试验以欧洲猪种为参照,研究贵州地方猪对氧磷脂酶1(paraoxonase,PON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基因多态性与地方猪的脂肪沉积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采用锚定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香猪、糯谷猪、萝卜猪和可乐猪共138个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猪群PON1基因的163/165位点出现A/T、G/A变异,515位点检测到C/T突变,均以3种基因型存在。经卡方(χ2)检验,贵州地方猪群PON1基因51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与欧洲猪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163/165位点中,贵州地方猪种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83.7%,明显高于欧洲猪品种(25.2%)。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因的163/165位点A等位基因占优势,编码的第55位氨基酸为甲硫氨酸(Met55),与脂代谢异常人群的基因型相同;欧洲猪种以B等位基因为主(P<0.01),编码的第55位是亮氨酸(Leu55),与正常人群的基因型一致。以人PON1蛋白的晶体结构为模板,推导出香猪PON1蛋白的三维结构。地方猪PON1基因变异导致的Met55突变可能影响PON1水解酶活性中心的疏水环境,可能使蛋白的水解酶活性下降,使得地方猪品种的脂肪沉积量和肉质不同于欧洲猪种。由此推测,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因163/165位点存在多态性,可能与地方猪种的脂肪沉积和肉质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地方猪种 对氧磷脂酶1基因 多态性 三维结构 肉质
下载PDF
对氧磷脂酶192Glu/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永贵 曾静波 苏胜偶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6期437-438,共2页
目的:研究对氧磷脂酶-1(PON-1)192Gln/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关系。方法:RFLP-PCR法对89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单纯糖尿病的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组者的PON-1192进行基因分型。结果:PON-1基因在192A、B等... 目的:研究对氧磷脂酶-1(PON-1)192Gln/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关系。方法:RFLP-PCR法对89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单纯糖尿病的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组者的PON-1192进行基因分型。结果:PON-1基因在192A、B等位基因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为0.19、0.81。单纯糖尿病组为0.37、0.63,正常对照组为0.39、0.61,结论PON基因第192位B等位基因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脂酶1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对氧磷脂酶1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郭建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6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合并...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组与2型糖尿病组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氧磷脂酶1活性在2型糖尿病及并发血管病变患者中均显著降低,提示对氧磷脂酶1活性的降低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脂酶1 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血管病变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水平及意义
7
作者 应选明 谢建勇 +2 位作者 胡向东 欧阳小清 吴志红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9年第5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脂酶1(PON1)活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方法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30例正常人、52单纯性脂肪肝患者、41例脂肪性肝炎患者、31例脂肪性肝硬化患者血清PON1活性。结果单纯性脂肪肝组、脂肪性肝炎组及脂肪性肝硬化组血清P... 目的探讨对氧磷脂酶1(PON1)活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方法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30例正常人、52单纯性脂肪肝患者、41例脂肪性肝炎患者、31例脂肪性肝硬化患者血清PON1活性。结果单纯性脂肪肝组、脂肪性肝炎组及脂肪性肝硬化组血清PON1活性分别为(153.41±13.34)、(108.72±16.17)、(98.90±13.05)U/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81.12±9.5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性肝炎组、脂肪性肝硬化组PON1活性与单纯性脂肪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性肝炎组PON1活性与脂肪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N1活性与肝脏的受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同时PON1还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受损害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对氧磷脂酶1 脂肪性肝炎 脂肪性肝硬化
下载PDF
磷脂酶A1对大豆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姜碧若 曾裕 +4 位作者 吕光勇 刘鹏飞 邝永燕 李军 毕艳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以大豆毛油为原料,研究磷脂酶A1添加量、柠檬酸溶液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效果以及中性油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酶A1脱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20 mg/100 g油的磷脂酶A1、0.15 mL 45%柠檬酸溶液、50℃脱胶温度... 以大豆毛油为原料,研究磷脂酶A1添加量、柠檬酸溶液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效果以及中性油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酶A1脱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20 mg/100 g油的磷脂酶A1、0.15 mL 45%柠檬酸溶液、50℃脱胶温度、4 h反应时间。在最佳的脱胶工艺条件下,磷脂酶A1脱胶中性油中含磷量降至0.47 mg/kg,油脂得率(95.55%)高于酸化脱胶中性油的得率(92.94%)。酶法脱胶中性油与毛油的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相比,酶法脱胶中性油的脂肪酸组成没有明显变化,甘油酯组成中的甘一酯和甘二酯相对含量减少、甘三酯相对含量增加;与酸化脱胶油脚相比,磷脂酶A1脱胶油脚中溶血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和溶血磷脂酰肌醇)的相对含量增加至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毛油 磷脂酶A1脱胶 含磷量 油脂得率 甘油酯组成 油脚磷脂组成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对氧磷脂酶-1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杨芳林 严长樱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7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浓度和PON1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用ELISA法检测患者ox-LDL水...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浓度和PON1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用ELISA法检测患者ox-LDL水平,用速率法测定PON1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x-LDL和PON1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ox-LDL浓度和PON1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ox-LD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PON1水平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ox-LDL和PO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研究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ox-LDL浓度同PON1活性呈负相关性(r=-0.298,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ox-LDL水平,这种作用可能与PON1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对氧磷脂酶1 依达拉奉
下载PDF
对氧磷脂酶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杨玉梅 吴江 +2 位作者 杜丹华 高鹏 王凤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0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脂酶1(PON1)基因的标签位点(tag SNP)rs854552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393例、腔隙性脑梗死组292例和健康对照组431名。以位于PON1基因的rs854552位点... 目的:探讨对氧磷脂酶1(PON1)基因的标签位点(tag SNP)rs854552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393例、腔隙性脑梗死组292例和健康对照组431名。以位于PON1基因的rs854552位点为遗传标记,应用聚合酶链法(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RFLP)检测PON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的PON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性别分层后也未见显著差异。结论:PONI基因(tag SNP)rs854552可能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对氧磷脂酶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标签位点
原文传递
超声波对磷脂酶A1脱除油中非水化磷脂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万楚筠 黄凤洪 +1 位作者 李文林 钮琰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36,共4页
以菜籽四级油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对磷脂酶A1脱除油中非水化磷脂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超声辐射可显著提高磷脂酶A1对油脂的酶处理脱胶速度;超声波对磷脂酶A1的作用效果与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频率密切相关;超声作用没有改变磷脂... 以菜籽四级油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对磷脂酶A1脱除油中非水化磷脂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超声辐射可显著提高磷脂酶A1对油脂的酶处理脱胶速度;超声波对磷脂酶A1的作用效果与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频率密切相关;超声作用没有改变磷脂酶A1对油脂脱胶的最适pH,但使磷脂酶A1对油脂脱胶的最适温度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超声波 磷脂酶A1 脱胶 非水化磷脂
下载PDF
磷脂酶A_1酶活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李脉 杨继国 杨博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7年第8期80-82,共3页
本文针对脂肪酶LecitaseUltra的特殊性(同时具有脂肪酶活性和磷脂酶活性),采用无油磷脂为底物的酸碱滴定法测定LecitaseUltra的磷脂酶酶活,探讨了测定中的几个关键因素对酶活测定值的影响,建立了一套快捷可靠的磷脂酶酶活测定方法。
关键词 脂肪酶 磷脂酶A1 LecitaseUltra 酶活测定 酸碱滴定
下载PDF
磷脂酶A1水解蛋黄卵磷脂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瑢 朱启思 +3 位作者 黏慧青 杨继国 王永华 杨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3,共5页
采用磷脂酶A1水解蛋黄卵磷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该酶水解蛋黄卵磷脂经济合理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 h,加酶量0.40 IU/g,起始pH 6.0,底物质量浓度80 g/L;利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水解前后蛋黄卵磷脂组分,... 采用磷脂酶A1水解蛋黄卵磷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该酶水解蛋黄卵磷脂经济合理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 h,加酶量0.40 IU/g,起始pH 6.0,底物质量浓度80 g/L;利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水解前后蛋黄卵磷脂组分,磷脂酶A1水解Sn-1位脂肪酸,生成含Sn-2位不饱和脂肪酸的溶血磷脂,反应过程中有酰基位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磷脂酶A1 溶血磷脂 磷脂改性 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一株产低温碱性磷脂酶A_1耐冷细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付建红 唐辉桂 +2 位作者 姚斌 石玉瑚 欧阳平凯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6,共5页
从新疆天山一号冰川冻土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碱性磷脂酶A1的菌株xjF1,初步鉴定为居泉沙雷氏菌(Serratia fonticola)。该菌属于耐冷菌,具有产两种酶的特性。其产生磷脂酶A1的最适碳源为木糖,最适氮源为磷酸氢二铵。在接种量为2%,250mL三... 从新疆天山一号冰川冻土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碱性磷脂酶A1的菌株xjF1,初步鉴定为居泉沙雷氏菌(Serratia fonticola)。该菌属于耐冷菌,具有产两种酶的特性。其产生磷脂酶A1的最适碳源为木糖,最适氮源为磷酸氢二铵。在接种量为2%,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mL,25℃,250r/min摇床振荡培养36h时,磷脂酶A1活力最高达17.5U/mL。该磷脂酶A1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值是35℃和9.0,在12℃仍具有69%的酶活力,但在60℃保温10min即丧失86%的活力,对热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泉沙雷氏菌 低温碱性磷脂酶A1 发酵条件
下载PDF
大豆毛油磷脂组成对磷脂酶A1深度脱胶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俞乐 黄健花 +1 位作者 王兴国 金青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21,共4页
为确保后续精炼的顺利进行,大豆毛油需先进行脱胶处理将含磷量降至10 mg/kg以下。就磷脂酶A1(PLA1,Lecitase Ultra)对22种不同来源大豆毛油的深度脱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毛油的磷脂组成对PLA1深度脱胶效果存在一定影响; P... 为确保后续精炼的顺利进行,大豆毛油需先进行脱胶处理将含磷量降至10 mg/kg以下。就磷脂酶A1(PLA1,Lecitase Ultra)对22种不同来源大豆毛油的深度脱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毛油的磷脂组成对PLA1深度脱胶效果存在一定影响; PA占比与PLA1深度脱胶油含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PC占比与PLA1深度脱胶油含磷量呈显著负相关(p <0. 05),PA与PC的比例与PLA1深度脱胶油含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 PA含量较高、PC含量较低的大豆毛油PLA1深度脱胶效果相对较差;但大多数情况下,PLA1深度脱胶能够使大豆毛油的含磷量降至10 mg/kg以下,满足后续精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毛油 磷脂组成 磷脂酶A1 脱胶
下载PDF
磷脂酶A1催化水解大豆油制备甘油二酯研究(Ⅲ)--产品分析与检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勇 谢林云 +1 位作者 欧仕益 赵谋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9-32,共4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了大豆油和经过磷脂酶A1催化水解、分子蒸馏纯化的甘油二酯产品中甘油酯的含量,用折光指数检测器(RID)测定水解产品甘油二酯含量为42.6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ESI)质谱(MS)联用分析了甘油酯的组成。用气相...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了大豆油和经过磷脂酶A1催化水解、分子蒸馏纯化的甘油二酯产品中甘油酯的含量,用折光指数检测器(RID)测定水解产品甘油二酯含量为42.6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ESI)质谱(MS)联用分析了甘油酯的组成。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大豆油、分子蒸馏轻相脂肪酸及水解产品的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和原料大豆油相比,磷脂酶A1催化水解得到的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磷脂酶A1 HPLC—MS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磷脂酶A_1催化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大海 于才渊 杨天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研究了反应温度、加酶量、底物比(水/磷脂,mL/g)、反应时间对磷脂酶A1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底物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酶量;磷脂酶A1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研究了反应温度、加酶量、底物比(水/磷脂,mL/g)、反应时间对磷脂酶A1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底物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酶量;磷脂酶A1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加酶量600μL,底物比12,反应时间10h。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酸值达129.6mgKO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磷脂酶A1 水解 酸值
下载PDF
微胶囊法和交联法固定化磷脂酶A_1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万成 宋龄瑛 +3 位作者 蒋笃孝 李爱军 欧仕益 傅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37-641,共5页
 采用不同固定化磷脂酶A1的方法,即交联法和微胶囊法,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磷脂酶A1.通过考察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酶的性质以及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等,比较两种固定化酶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微胶囊包埋法固定...  采用不同固定化磷脂酶A1的方法,即交联法和微胶囊法,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磷脂酶A1.通过考察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酶的性质以及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等,比较两种固定化酶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微胶囊包埋法固定化磷脂酶A1工艺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法 微胶囊法 固定化磷脂酶A1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固定化磷脂酶A_1及其结构考察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孙万成 蒋笃孝 罗毅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0-103,共4页
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固定化磷脂酶A1方法进行优化,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微胶囊结构进行考察。表明微胶囊具有规则的通孔结构,有很大的内表面积,可增加包埋酶的效率,提高磷脂酶与卵磷脂的接触界面面积和固定化酶的... 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固定化磷脂酶A1方法进行优化,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微胶囊结构进行考察。表明微胶囊具有规则的通孔结构,有很大的内表面积,可增加包埋酶的效率,提高磷脂酶与卵磷脂的接触界面面积和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磷脂酶A1 微胶囊结构
下载PDF
磷脂酶A1催化水解大豆油制备甘油二酯研究(Ⅱ)——分子蒸馏纯化产品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勇 谢林云 +1 位作者 欧仕益 赵谋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7-39,共3页
大豆油经磷脂酶A1催化水解生成甘油二酯和脂肪酸。在不同的温度下,用分子蒸馏除去粗甘油二酯中的脂肪酸。研究结果表明,在135℃,真空度1 Pa,刮膜速率250 r/min下进行两次分子蒸馏,可以得到酸值(KOH)为0.77 mg/g,碘值(I)为138.20 g/100 ... 大豆油经磷脂酶A1催化水解生成甘油二酯和脂肪酸。在不同的温度下,用分子蒸馏除去粗甘油二酯中的脂肪酸。研究结果表明,在135℃,真空度1 Pa,刮膜速率250 r/min下进行两次分子蒸馏,可以得到酸值(KOH)为0.77 mg/g,碘值(I)为138.20 g/100 g的甘油二酯产品。分子蒸馏得到的轻相与原料大豆油相比,碘值下降,饱和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磷脂酶A1 分子蒸馏 甘油二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