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倍他司汀联合磷酸川芎嗪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1
作者 张聪睿 谢奇玲 罗运香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究倍他司汀联合磷酸川芎嗪在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观察组采用倍他司汀与磷酸川芎嗪联... 目的:探究倍他司汀联合磷酸川芎嗪在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观察组采用倍他司汀与磷酸川芎嗪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性介质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磷酸川芎嗪治疗可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倍他司汀 磷酸川芎嗪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的体外透皮吸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晖 高莉莉 +1 位作者 许卫铭 刘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对磷酸川芎嗪透皮吸收的规律及释药机制进行探讨。采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 ,通过改变药物浓度、p H值、促透剂及皮肤状态 ,研究磷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结果发现随着磷酸川芎嗪浓度增加 ,渗透系数明显增加 ;p H增大 ,渗透系数随之增加 ;氮... 对磷酸川芎嗪透皮吸收的规律及释药机制进行探讨。采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 ,通过改变药物浓度、p H值、促透剂及皮肤状态 ,研究磷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结果发现随着磷酸川芎嗪浓度增加 ,渗透系数明显增加 ;p H增大 ,渗透系数随之增加 ;氮酮在 1%时可显著增加磷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 ;当去除角质层后 ,渗透系数比完整皮肤增加近一半 ;完整皮肤的贮库效应大于去角质层皮肤。提示磷酸川芎嗪可透皮吸收 ,吸收的主要屏障是角质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透皮吸收 贮库效应 渗透系数 中药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磷酸川芎嗪温敏凝胶的处方 被引量:14
3
作者 孟冬梅 徐月红 +2 位作者 丁平田 邓玉娇 韦敏燕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6-288,共3页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磷酸川芎嗪温敏凝胶处方。方法:以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为考察因素,以胶凝温度、黏度、渗透压为考察指标,分别用多元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两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确定优化处...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磷酸川芎嗪温敏凝胶处方。方法:以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为考察因素,以胶凝温度、黏度、渗透压为考察指标,分别用多元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两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确定优化处方,最后进行验证。结果:根据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发现两个考察因素和考察指标之间存在可信的定量关系,二次多项式模型比多元线性模型置信度高。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基于二次多项式线性模型的磷酸川芎嗪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该原位凝胶的处方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温敏凝胶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下载PDF
超滤法测定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被引量:17
4
作者 叶勇 周莉玲 +1 位作者 晏亦林 黄秋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超滤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磷酸川芎嗪与人血清白蛋白、人血浆和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4.64±0.68)%、(65.85±7.35)%及(73.65...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超滤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磷酸川芎嗪与人血清白蛋白、人血浆和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4.64±0.68)%、(65.85±7.35)%及(73.65±2.35)%。结论:磷酸川芎嗪与血浆蛋白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血浆蛋白结合率 超滤法
下载PDF
3味中药挥发油对磷酸川芎嗪贴剂促渗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惠玲 马云淑 +2 位作者 杨芬 李琴 汪波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考察草果挥发油、白豆蔻挥发油、砂仁挥发油单独和组合使用对磷酸川芎嗪(ligustrazine phosphate,LP)黏胶分散型透皮贴剂在离体裸鼠皮肤的促渗作用。方法采用E 100、丁二酸等制备LP黏胶分散型透皮贴剂;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裸... 目的考察草果挥发油、白豆蔻挥发油、砂仁挥发油单独和组合使用对磷酸川芎嗪(ligustrazine phosphate,LP)黏胶分散型透皮贴剂在离体裸鼠皮肤的促渗作用。方法采用E 100、丁二酸等制备LP黏胶分散型透皮贴剂;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裸鼠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采用HPLC法进行接受液中药物含量测定。结果加入挥发油及氮酮促渗剂的LP贴剂的12 h累积渗透量(Q12)都有所增加,质量浓度为3%草果挥发油、5%白豆蔻挥发油、7%砂仁挥发油、1.5%草果挥发油+2.5%白豆蔻挥发油、2.5%白豆蔻挥发油+3.5%砂仁挥发油及3%氮酮组的Q12分别是(0.972±0.121)、(0.953±0.243)、(0.876±0.138)、(0.932±0.192)、(0.667±0.171)、(0.862±0.139)mg cm-2;增渗倍数(ER)分别是1.638、1.596、1.489、1.596、1.149、1.489;与阴性对照组比较,3%草果挥发油、5%白豆蔻挥发油、1.5%草果挥发油+2.5%白豆蔻挥发油有明显的促渗作用(P<0.01)。结论各种质量浓度单一及组合的挥发油对贴剂中LP都具有一定促渗作用,以3%草果挥发油的促渗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白豆蔻 砂仁 挥发油 磷酸川芎嗪 经皮促渗剂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骨架片的研制及其体外释药 被引量:20
6
作者 丁广斌 沈腾 +1 位作者 徐惠南 张瑜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7-159,共3页
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了以卡波姆为骨架材料的磷酸川芎嗪缓释片。其体外释放曲线 12 h内符合 Higuchi方程 ,2~ 8h内接近零级。药物释放速率随卡波姆用量增多而减慢 ,并受卡波姆类型、释药介质 p H的影响。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卡波姆 缓释骨架片 释放度
下载PDF
单向灌流法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迪 张岩 +1 位作者 姚慧敏 李三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药物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小肠各段间药物吸收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段相比吸收明显增大。结论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灌流液的pH值和肠段部位有关。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肠吸收 磷酸川芎嗪 单向灌流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缓释片的研制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文 罗云 +1 位作者 王芳 罗顺德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 :制备磷酸川芎嗪缓释片。方法 :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 (HPMC ,K10 0M)为骨架材料 ,用适量疏水性阻滞剂乙基纤维素 (EC ,10 0cps)调节药物释放速度 ,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磷酸川芎嗪骨架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 2 9... 目的 :制备磷酸川芎嗪缓释片。方法 :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 (HPMC ,K10 0M)为骨架材料 ,用适量疏水性阻滞剂乙基纤维素 (EC ,10 0cps)调节药物释放速度 ,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磷酸川芎嗪骨架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 2 95nm测定吸收度A来测主药含量 ,根据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释放度测定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 ,并对其稳定性作了初步考察。结果 :所制备的缓释片在 12h内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 ,符合Higuchi方程 ,累积释放百分率Q =3 0 .2 915t1/ 2 -6.7776(r =0 .993 7) ,释放速度符合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对缓释片的质控要求 ,且对湿、光、热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磷酸川芎嗪缓释片处方设计合理 ,制备方法简单 ,质控容易 ,缓释效果明显 ,稳定性理想 ,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缓释片 研制 正交设计 羟丙甲基纤维素 骨架材料 疏水性阻滞剂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滴丸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鹏 李新华 +1 位作者 张红 熊玉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 研究单次口服磷酸川芎嗪(LTP)滴丸或片后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生 物等效性。方法 用自身交叉2周期设计,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LTP 滴丸或片,用HPLC紫外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药物浓度,用BAPP2.0软件包计 算2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目的 研究单次口服磷酸川芎嗪(LTP)滴丸或片后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生 物等效性。方法 用自身交叉2周期设计,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LTP 滴丸或片,用HPLC紫外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药物浓度,用BAPP2.0软件包计 算2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LTP滴丸或LTP 片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行为相似,2者的Cmax分别为(4.50±0.96), (4.45±1.69)μg·mL-1;tmax分别为(0.5±0.2),(0.8±0.3)h;t1/2分别为(1.32 ±0.24),(1.30±0.22)h;MRT分别为(1.94±0.26),(2.02±0.22)h;AUC0-8 分别为(6.88±1.71),(6.71±1.25)μg·h·mL-1;AUC0-∞分别为(7.01± 1.76),(6.82±1.27)μg·h·ml-1,LTP滴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7± 18.6)%。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制剂 为生物等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滴丸或片剂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脉冲塞胶囊的制备与体外释放 被引量:31
10
作者 吴芳 张志荣 +1 位作者 何伟玲 张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33-738,共6页
目的 制备一种由溶蚀塞控制时滞的新型脉冲给药系统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评价。方法 用灌注法制备非渗透性胶囊体 ,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含药片和溶蚀塞 ,将填充剂和含药片用溶蚀塞密封在非渗透性胶囊体中制备磷酸川芎嗪 (TMPP)脉... 目的 制备一种由溶蚀塞控制时滞的新型脉冲给药系统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评价。方法 用灌注法制备非渗透性胶囊体 ,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含药片和溶蚀塞 ,将填充剂和含药片用溶蚀塞密封在非渗透性胶囊体中制备磷酸川芎嗪 (TMPP)脉冲塞胶囊 ,用释放度测定法研究溶蚀塞的制剂学特征及溶出条件对释药时滞的影响。结果 溶蚀塞的处方组成和重量能显著影响磷酸川芎嗪脉冲塞胶囊的释药时滞 ,释药时滞随溶蚀塞中凝胶形成赋形剂羟丙甲基纤维素 (HPMC)含量和溶蚀塞重量的增加而增加 ,而溶蚀塞的硬度对时滞无显著影响。此外 ,释药时滞还随搅拌桨转速的增加而缩短。溶出介质的pH则对时滞无显著影响。结论 通过调节溶蚀塞的处方组成和重量可获得具有适当时滞的脉冲给药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脉冲塞胶囊 溶蚀塞 时滞 羟丙甲基纤维素 时辰治疗 脉冲给药系统 体外释药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处方优化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宏伟 晏亦林 周莉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96-2298,共3页
目的优化磷酸川芎嗪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法考察卡波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用量对制备工艺的影响,以黏度和5h的药物释放量作为考察指标,对结果进行线性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条... 目的优化磷酸川芎嗪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法考察卡波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用量对制备工艺的影响,以黏度和5h的药物释放量作为考察指标,对结果进行线性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从复相关系数上看,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优选的最佳条件为卡波姆的用量为0.5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用量为1.4%。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磷酸川芎嗪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磷酸川芎嗪 PH敏感 原位凝胶 卡波姆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晏亦林 叶勇 +1 位作者 周莉玲 林晓珊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浓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回收率,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增量法及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一致;回收率与媒体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无关,稳定性良好。结论微...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浓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回收率,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增量法及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一致;回收率与媒体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无关,稳定性良好。结论微透析取样技术可用于磷酸川芎嗪的药动学研究,浓差法中的减量法(即体内研究中的反透析法)可作为脑微透析研究中磷酸川芎嗪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微透析 回收率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脂质体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晏亦林 周莉玲 +1 位作者 叶勇 安全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脂质体的鼻黏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循环液流速、药物浓度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鼻黏膜吸收的影响,并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和磷酸川芎嗪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进行比较。结果在流速为1.2~2.4mL/min...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脂质体的鼻黏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循环液流速、药物浓度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鼻黏膜吸收的影响,并对磷酸川芎嗪脂质体和磷酸川芎嗪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进行比较。结果在流速为1.2~2.4mL/min范围内,磷酸川芎嗪脂质体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为0.245~0.98mg/mL范围内,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同浓度的磷酸川芎嗪溶液比较,脂质体吸收更快,鼻黏膜经时吸收量更高。结论磷酸川芎嗪脂质体比磷酸川芎嗪溶液鼻黏膜吸收更加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脂质体 鼻腔循环灌流法 鼻黏膜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大鼠鼻腔给药靶向脑部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晏亦林 叶勇 周莉玲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评价磷酸川芎嗪(TMPP)经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部药动学特性。方法大鼠鼻腔给予或静脉注射TMPP10mg·kg-1后,利用微透析技术进行脑部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 目的评价磷酸川芎嗪(TMPP)经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部药动学特性。方法大鼠鼻腔给予或静脉注射TMPP10mg·kg-1后,利用微透析技术进行脑部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在脑部的吸收均符合一室模型,TMPP鼻腔给药吸收快,迅速入脑,且在脑部的停留时间更长;AUC0-∞分别为(698.26±122.59),(446.25±107.44)μg·min·mL-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max分别为(8.99±2.51),(9.03±2.08)μg·mL-1;Tmax分别为(10.17±3.49),(9.86±2.94)min,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MPP鼻腔给药后迅速入脑,AUC0-∞值高于静脉注射,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鼻腔给药 微透析 药动学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包衣小丸的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瑜 崔志敏 +1 位作者 陈勇敢 张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研究磷酸川芎嗪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包衣缓释小丸的体外释药。方法 采用丙烯酸树脂RS3 0D和丙烯酸树脂RL3 0D混合液包衣制备磷酸川芎嗪缓释小丸 ,并考察包衣混合液中两种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比例、包衣增重、溶出介质pH对磷酸川芎... 目的 研究磷酸川芎嗪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包衣缓释小丸的体外释药。方法 采用丙烯酸树脂RS3 0D和丙烯酸树脂RL3 0D混合液包衣制备磷酸川芎嗪缓释小丸 ,并考察包衣混合液中两种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比例、包衣增重、溶出介质pH对磷酸川芎嗪包衣制剂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 随着包衣液中丙烯酸树脂RL3 0D/丙烯酸树脂RS3 0D比例增大、包衣增重降低、溶出介质pH增大 ,释药速率加快。结论 包衣液中丙烯酸树脂RL3 0D/丙烯酸树脂RS3 0D比例、包衣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 缓释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脉冲释放片的研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德英 谢英花 齐晓丹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26,共4页
目的:以磷酸川芎嗪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脉冲释放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十八醇、聚乙二醇和乙基纤维素等为包衣材料,采用干压包衣法制备脉冲释放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脉冲片的体外释放度。结果:崩解剂的用量和包衣材... 目的:以磷酸川芎嗪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脉冲释放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十八醇、聚乙二醇和乙基纤维素等为包衣材料,采用干压包衣法制备脉冲释放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脉冲片的体外释放度。结果:崩解剂的用量和包衣材料中致孔剂的用量为影响药物体外释放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药物的释放时滞。结论:磷酸川芎嗪脉冲释放片在体外具有脉冲释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脉冲释放片 体外释放度
下载PDF
四元单纯形网格法优化磷酸川芎嗪微乳处方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颖 张韻慧 郭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处方优化法确定磷酸川芎嗪微乳各项比例,以获得最高药物透皮速率。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在微乳区内,根据四元单纯形优化法进行处方设计,建立不同处方组成与体外透皮吸收速率之间响应方程,验证处方准确性。利用SOLVER工具求得... 目的:通过处方优化法确定磷酸川芎嗪微乳各项比例,以获得最高药物透皮速率。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在微乳区内,根据四元单纯形优化法进行处方设计,建立不同处方组成与体外透皮吸收速率之间响应方程,验证处方准确性。利用SOLVER工具求得优化处方及方程极大值,并对优化处方进行粒径和稳定性考察。结果:响应方程预测的指标值与实测值相近,所得的优化微乳透皮吸收速率为13.89μg/cm2.h,优化微乳平均粒径为12.5 nm,优化微乳在实验条件下6个月外观和药物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所建立的响应方程能够较准确的对药物透皮速率进行预测,优化微乳药物透皮吸收速率显著增大,性质稳定,可作为经皮给药的新型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微乳 经皮给药 单纯形网格法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缓释滴丸的制备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嘉玲 伍俊妍 +1 位作者 陈楚雄 李国成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缓释滴丸的制备方法。方法:通过固体分散技术,以PEG-6000和PEG-400为滴丸基质制备滴丸丸心,以乙基纤维素(EC),丙烯酸树脂高渗(RL)和丙烯树脂低渗(RS),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为包衣材料,95%乙醇为包衣溶剂进行包衣,...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缓释滴丸的制备方法。方法:通过固体分散技术,以PEG-6000和PEG-400为滴丸基质制备滴丸丸心,以乙基纤维素(EC),丙烯酸树脂高渗(RL)和丙烯树脂低渗(RS),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为包衣材料,95%乙醇为包衣溶剂进行包衣,利用均匀设计优化处方,制得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磷酸川芎嗪缓释滴丸。结果:以PEG-6000和PEG-400固体分散辅料可制得外观圆整、质地均匀的磷酸川芎嗪滴丸,包衣处方中以乙基纤维素5.5 g、丙烯酸树脂RL100和RS100 3.0 g(1∶1)、邻苯二甲酸二乙酯3.75 mL、95%乙醇150 mL、包衣增重3%能达到最佳释放效果。结论:所制备的磷酸川芎嗪缓释滴丸具有良好的释放效果,可用于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滴丸 包衣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内回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叶勇 周莉玲 +1 位作者 晏亦林 黄秋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01-2403,共3页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内回收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反透析法测定回收率,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反透析法测定的体内回收率与媒介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无关,稳定性良好。结论微透析取样技术可用于磷酸川芎嗪... 目的测定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内回收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反透析法测定回收率,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反透析法测定的体内回收率与媒介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无关,稳定性良好。结论微透析取样技术可用于磷酸川芎嗪的药动学研究,体内研究的反透析法可作为微透析研究中磷酸川芎嗪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微透析 体内回收率
下载PDF
固相萃取HPLC测定人血清磷酸川芎嗪及其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晓 李新华 熊玉卿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54-1756,共3页
目的:建立磷酸川芎嗪人血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并用于磷酸川芎嗪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样品经 Bond elut 固相萃取小柱处理。色谱柱为 Diamonsil C_(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 目的:建立磷酸川芎嗪人血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并用于磷酸川芎嗪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样品经 Bond elut 固相萃取小柱处理。色谱柱为 Diamonsil C_(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2:38),三乙胺调 pH 为7.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磷酸川芎嗪血清浓度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5~9.6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最低定量限为0.025μg·mL^(-1)(以 S/N>4计),方法回收率大于90%,日内和日间 RSD 小于6%。结论: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方法能快速可靠地测定磷酸川芎嗪血药浓度,适用于磷酸川芎嗪的血药浓度监测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