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组磷酸盐化管柱状微体化石新材料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勇 张兴亮 +3 位作者 郭俊峰 丁莲芳 韩健 舒德干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07,共8页
在用醋酸浸泡处理采自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组磷酸质岩石样品时 ,获得大量微体动物骨骼化石。文中重点报道部分管柱状微体化石 ,即 :Sinoquadraticusporatusgen .etsp .nov .和Sinoquadraticuswenganensisgen .etsp .nov .。并对Sinoc... 在用醋酸浸泡处理采自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组磷酸质岩石样品时 ,获得大量微体动物骨骼化石。文中重点报道部分管柱状微体化石 ,即 :Sinoquadraticusporatusgen .etsp .nov .和Sinoquadraticuswenganensisgen .etsp .nov .。并对Sinocyclocylicus的部分特征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瓮安 新元古代 陡山沱组 磷酸盐化管柱状微体化石
下载PDF
中国南方末元古宙陡山沱组中的具刺磷酸盐微体化石(英文) 被引量:15
2
作者 尹磊明 薛耀松 袁训来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7-274,333-334,共8页
贵州省瓮安地区末元古宙陡山沱组磷灰岩沉积地层产出大量具刺磷酸盐微体化石。相类似的磷酸盐微体化石早先多描述、报道自全球不同地区的中奥陶世以晚至泥盆纪地层。而对它们的磷酸盐壳壁是原生或次生 ?它们是属于微体浮游植物 ,还是微... 贵州省瓮安地区末元古宙陡山沱组磷灰岩沉积地层产出大量具刺磷酸盐微体化石。相类似的磷酸盐微体化石早先多描述、报道自全球不同地区的中奥陶世以晚至泥盆纪地层。而对它们的磷酸盐壳壁是原生或次生 ?它们是属于微体浮游植物 ,还是微体浮游动物等问题 ,长期未能取得一致认识。作者基于形态特征对比 ,壳壁结构及其成分分析 ,确认贵州瓮安陡山沱组具刺磷酸盐微体化石 ,原本是有机质壁的浮游生物 ;且很可能亲属于微体浮游植物 ,而非微体浮游动物。它们是末元古宙瓦兰格 ( Varaanger)冰期后 ,埃迪卡拉 ( Edicarian)后生动物辐射分布之前 ,微体生物在成磷事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刺磷酸盐化石 末元古宙 陡山沱组 中国南方
下载PDF
湖北保康白竹陡山沱组磷酸盐化微化石新资料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尹崇玉 刘鹏举 +2 位作者 高林志 唐锋 陈寿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7-456,共10页
周传明(2004)曾报道湖北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含有与瓮安生物群类似的磷酸盐化微化石,包括多细胞藻类Wengania,Paramecia,Thallophyca;大型具刺疑源类Meghystrichosphaeridium,Knollisphaeridium;球状蓝菌类Archaeophycus;丝状... 周传明(2004)曾报道湖北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含有与瓮安生物群类似的磷酸盐化微化石,包括多细胞藻类Wengania,Paramecia,Thallophyca;大型具刺疑源类Meghystrichosphaeridium,Knollisphaeridium;球状蓝菌类Archaeophycus;丝状蓝菌类Siphonophycus,Obruchevella以及新发现的珍珠球藻Bacatisphaera。最近,作者对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进行了重新考察和采样研究。结果除发现上述微化石外,还发现大型具刺疑源类Papillomembrana compta,Appenendisphaera sp.;球状化石Megasphaera inornata,Megaclonophycus onustus以及峡东地区常见的丝状蓝菌化石湖北萨洛米藻(Salome hubeiensis)等。研究表明,本文报道的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的含化石层位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第二段及贵州瓮安上磷矿层下部的微化石层位相当,组合面貌相似。新资料证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第二段出现的疑源类下组合,包括多细胞藻类、大型复杂疑源类、球状化石、球状和丝状蓝菌化石等,区域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具有重要生物地层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山沱组 磷酸盐 化石 保康 湖北
下载PDF
对贵州瓮安生物群中管柱状微体化石的对比讨论
4
作者 张琬茜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7年第5期302-304,共3页
对于贵州瓮安上震旦统含磷地层中产出的管柱状微体化石的主流认识,从古老海百合茎枝,转变为床板珊瑚实体化石。作者通过对该地层产出的大量管柱状化石电镜下分析以及形态结构对比研究,认为该类化石材料在形态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管... 对于贵州瓮安上震旦统含磷地层中产出的管柱状微体化石的主流认识,从古老海百合茎枝,转变为床板珊瑚实体化石。作者通过对该地层产出的大量管柱状化石电镜下分析以及形态结构对比研究,认为该类化石材料在形态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管柱状微体化石可能具有多源性,应将其按形态进行系统形态分类后再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安生物群 管柱状化石 分叉 节片
下载PDF
贵州瓮安震旦纪陡山沱期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新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尹崇玉 高林志 邢裕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5-150,T001,T002,共8页
我国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微体化石。对于它们的生物亲缘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着动植物之争。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内部保存了2、4、8、16等几何级数增长的细... 我国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微体化石。对于它们的生物亲缘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着动植物之争。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内部保存了2、4、8、16等几何级数增长的细胞特征,根据化石的大小、细胞排列方式和表面纹饰可与现生甲壳类动物的胚胎比较,认为它们很可能是动物胚胎化石。但另一些学者却持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它们不是动物胚胎化石而是绿藻门团藻类。本文主要依据最近通过醋酸浸解法在贵州瓮安震旦纪陡山沱期含磷地层发现的大量球状实体化石的观察与研究,同时结合相同层位岩石薄片所发现的大量同类化石微细结构的对比。特别是把磷块岩中的化石与燧石中发现的化石详细比较,对一些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归属和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磷酸盐化微体化石群具有多样性特征,包含不同门类,是迄今为止全球保存最好的晚新元古代磷酸盐化的化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 陡山沱期 磷酸盐球状化石 动物胚胎 化石 化石 刺疑源类
下载PDF
陕南新元古代末期微体管状疑难化石(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华洪 陈哲 张录易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7-493,共7页
末元古纪以Cloudina为代表的管状动物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具矿化骨骼的生物类群,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发现,但它并不是当时唯一的矿化生物类型,更多的动物骨骼化化石证据在寒武纪大爆发之前的沉积物中时有发现。作者在处理陕南末... 末元古纪以Cloudina为代表的管状动物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具矿化骨骼的生物类群,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发现,但它并不是当时唯一的矿化生物类型,更多的动物骨骼化化石证据在寒武纪大爆发之前的沉积物中时有发现。作者在处理陕南末元古纪的化石过程中,发现了大量不同形态的微体管状化石(直径大多小于150μm),包括末端封闭的粗短管体,不分枝管体,末端扩展的骨针状构造及具多种分叉样式的分枝管体。这些化石的亲缘关系仍不清楚,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动物演化和矿化初始阶段的化石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疑难化石 生物矿 末元古纪 陕南 动物化石 管状化石 新元古代末期 疑难 寒武纪大爆发
下载PDF
中国东北热河生物群化石及沉积物中的黄铁矿莓状体及其对早期化石化阶段沉积微环境的指示 被引量:4
7
作者 冷琴 杨洪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9-364,共6页
报道了对热河生物群中植物化石、脊椎动物羽毛化石及沉积物中的黄铁矿莓状体及黄铁矿微晶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探讨了热河生物群化石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的微环境特征。黄铁矿莓状体及微晶质大量保存于植物化石表面和组织内部,而羽毛化... 报道了对热河生物群中植物化石、脊椎动物羽毛化石及沉积物中的黄铁矿莓状体及黄铁矿微晶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探讨了热河生物群化石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的微环境特征。黄铁矿莓状体及微晶质大量保存于植物化石表面和组织内部,而羽毛化石和围岩中则较少。莓状体直径6~31μm,平均约20μm,指示了一个游离氧气浓度小于 30μmol/L的贫氧水体环境。植物化石内部莓状体的生长指示了在黄铁矿化过程中水分子和游离氧气分子在机体组织内的存在,而组织降解和莓状体形成之间的相对时间差又指示出快速的软组织降解始于化石化的最初期。植物化石的细微结构在细胞水平上的缺失支持此解释,提出了“化石封套”模式以解释化石化初期在有机物周围形成的有别于水体大背景环境的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热河生物群 化石 沉积物 黄铁矿莓状 早期化石阶段 沉积环境 古环境
下载PDF
陕西西乡寒武纪幸运期宽川铺生物群网格状微体化石埋藏学与生物属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项楷 刘威 殷宗军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4,共12页
磷酸盐化保存是软躯体化石特异埋藏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微生物在软躯体磷酸盐化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人通过埋藏学实验发现,微生物会在动物胚胎等软躯体组织内部快速滋生,充填生物体内部空间,以微生物假形的方式复制了生物体的原... 磷酸盐化保存是软躯体化石特异埋藏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微生物在软躯体磷酸盐化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人通过埋藏学实验发现,微生物会在动物胚胎等软躯体组织内部快速滋生,充填生物体内部空间,以微生物假形的方式复制了生物体的原始形态。但化石的磷酸盐化过程是否与埋藏学实验模拟的过程一致,目前仍有争议。本次研究在寒武纪早期宽川铺生物群中发现了一类网格状微体化石。此类化石的保存状态可以根据其中丝状微生物滋生的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它们展示了生物从死亡到微生物侵入、滋生,最后被磷酸盐化的全过程。这些标本显示,微生物假形在生物软组织磷酸盐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并不是化石磷酸盐化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当生物体具有矿化硬骨骼或者几丁质软骨骼等抗腐性较强的结构时。此类标本多以不完整保存的残片为主,正反两面结构一致,具有典型列状排列的近圆形与哑铃形网孔。由于化石结构简单,生物学性状较少,因此它们的亲缘关系尚不明确,是一类需要继续研究的疑难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宽川铺生物群 网格状化石 埋藏学 寒武纪幸运期
原文传递
微体球状化石磷酸盐化模拟实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剑 华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1-354,共4页
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及早寒武世磷酸盐化球形微体化石的生物属性及个体大小所体现的种属特征一直存在争议,现代人工模拟磷酸盐化动物卵实验可以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实证.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埋藏条件,发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 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及早寒武世磷酸盐化球形微体化石的生物属性及个体大小所体现的种属特征一直存在争议,现代人工模拟磷酸盐化动物卵实验可以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实证.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埋藏条件,发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鱼卵可以在不同环境中保存,而且在不同环境下,这些鱼卵明显表现出不同的大小保存趋势以及巨大的形态差异,因而仅仅根据上述特征无法将其判定为同一物种.实验结果期望能为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鉴别提供参考,并为其成因探讨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磷酸盐 模拟实验 球形 化石鉴定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中磷酸盐化的浮游绿藻化石
10
作者 甘德祥 卞从胜 +5 位作者 杨伟伟 刘丽静 董劲 庄蔚菱 李永新 王建强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7-349,共23页
浮游藻类如绿藻、沟鞭藻、疑源类、硅藻等为具有强大初级生产力的营浮游生活的光合自养型原生生物,因其具有极强的生油能力,是主要的成烃生物。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3段是重要的烃源岩,其中的浮游藻类化石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使... 浮游藻类如绿藻、沟鞭藻、疑源类、硅藻等为具有强大初级生产力的营浮游生活的光合自养型原生生物,因其具有极强的生油能力,是主要的成烃生物。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3段是重要的烃源岩,其中的浮游藻类化石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使用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来自鄂尔多斯盆地正75GC-1井和高135井中三叠纪延长组长7_(3)段的216张烃源岩样品的薄片进行了观察,在其中发现了4种数量丰富的磷酸盐保存的球状微体化石:类型Ⅰ和类型Ⅱ微体化石大小为18~30μm,单核单细胞,化石周围可见较为清晰的膜壳;类型Ⅲ大小为80~120μm,化石周围具有膜壳,膜壳较清晰,内部可见大量2~14μm大小的磷酸盐化小圆球体;类型Ⅳ微体化石大小为90~120μm,具膜壳或不具,内部为大量2~18μm的磷酸盐化微米级群体充填。对化石形态和埋藏学分析认为它们是浮游绿藻化石在胶被结构、细胞结构及细胞群体尚未完全分解前被富含磷酸盐的流体渗透矿化作用形成的。经过与化石绿藻和现生绿藻的广泛对比,将其归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团藻科以及绿球藻目卵囊藻科,分别建立为4个新属,4个新种:球状拟鞭藻Pseudocarteria globuloesis gen.et sp.nov.、椭球状拟衣藻Parachlamydomonas ellipasis gen.et sp.nov.、椭球状拟空球藻Paraeudorina spheroesis gen.et sp.nov.和卵状拟球囊藻Paraoocystis ovalsis gen.et sp.nov.。延长组中这些化石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中晚三叠世浮游绿藻多样性的认识,并极大提升了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_(3)段深湖相烃源岩可能的生油母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磷酸盐 浮游绿藻 胶磷矿 长7_(3)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微体古生物学报第21卷2004年总目次
11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关键词 化石 化石 介形类 介形亚纲 海拉尔盆地 孢粉组合 WAN 石炭系 古近纪 磷酸盐 学转 沉积环境 地质环境 有孔虫 古生物学 地质意义 上石炭统 地层 早白垩世 白垩纪 目次
下载PDF
《微体古生物学报》第23卷2006年总目次
12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7-440,共4页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早寒武世 下寒武世 寒武纪 浮游有孔虫 古生物学 介形类 介形亚纲 磷酸盐 学转 放射虫 牙形刺 早白垩世 白垩纪 中国古生物学会 二叠纪 目次
下载PDF
陕南寒武系底部宽川铺组微体化石人工智能识别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涛 雷丹博 +3 位作者 王宾 牛犇 杨晓光 韩健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我国陕南寒武纪初期的宽川铺组(距今大约535百万年)以盛产磷酸盐化的微体小壳化石和球状动物胚胎化石而闻名于世,是探索早期动物门类起源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在宽川铺组中寻找微体化石新类型主要依赖显微镜... 我国陕南寒武纪初期的宽川铺组(距今大约535百万年)以盛产磷酸盐化的微体小壳化石和球状动物胚胎化石而闻名于世,是探索早期动物门类起源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在宽川铺组中寻找微体化石新类型主要依赖显微镜下人工挑选的传统方法日趋低效,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微体化石数量庞大,大小接近,形态简单,非常适合于采用机器学习的手段进行人工智能分类。我们在宽川铺组微体化石中尝试使用机器学习的手段来进行化石图像识别和机器分拣。采用方向梯度直方图来提取化石图像的主要向量特征,并设计了二叉树型多分类识别器进行化石数字分类。目前处理了 5 000多张微体化石照片的人工智能识别,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机器学习 图像处理 磷酸盐 宽川铺组 早寒武世
原文传递
川南马边老河坝磷矿区麦地坪组中管状化石壳体成分特征及与围岩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冀文虎 庞艳春 +1 位作者 文源 胡强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小壳化石壳体成分的鉴定对于揭露寒武纪早期小壳动物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分析了川南马边老河坝磷矿区麦地坪组中不同岩性管状化石壳体成分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围岩中管状化石壳体成分不同:围岩为磷块岩,管状化... 小壳化石壳体成分的鉴定对于揭露寒武纪早期小壳动物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分析了川南马边老河坝磷矿区麦地坪组中不同岩性管状化石壳体成分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围岩中管状化石壳体成分不同:围岩为磷块岩,管状化石中间层保存成分以胶磷矿为主,夹白云石晶体;围岩为白云岩,管状化石中间层保存成分以胶磷矿为主;而围岩为灰岩,管状化石的中间层保存成分以胶磷矿或方解石为主。后期磷酸盐化作用改造明显:壳体内部碳酸盐矿物被胶磷矿或微晶质石英交代、磷质壳内部被白云石或隐晶质燧石交代现象发育,其中以碳酸盐矿物被胶磷矿交代的现象居多;部分管状化石的壳体出现模糊的多圈层结构和壳体增厚的现象;壳体内部填充的胶磷矿在围岩中普遍出现。壳体保存成分与围岩性质密切相关,研究区内保存的管状化石壳体成分绝大部分经历了磷酸盐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化石 成分 磷酸盐 麦地坪组 川南马边
原文传递
生物矿化源于海水的碱化?
15
作者 查尔斯·崔 裴淑娟 《飞碟探索》 2017年第11期60-61,共2页
地球上许多细胞生命体的一个关键特征是硬质的生物结构,例如由矿物质构成的动物骨骼和蜗牛壳。最近,研究人员在加拿大发现了微体化石。这一发现不仅将迄今最古老的生物矿化证据追溯至8.1亿年前,还有助于在其他行星上定位查找化石.... 地球上许多细胞生命体的一个关键特征是硬质的生物结构,例如由矿物质构成的动物骨骼和蜗牛壳。最近,研究人员在加拿大发现了微体化石。这一发现不仅将迄今最古老的生物矿化证据追溯至8.1亿年前,还有助于在其他行星上定位查找化石.研究生命体和行星随时间推移共同演化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矿 海水 化石 生物结构 动物骨骼 物质构成 研究人员
原文传递
A simulation experiment on phosphatized spherical microfossils 被引量:4
16
作者 Jian Zhang Hong 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344-348,共5页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hosphate preservation of the spherical microfossils in the Ediacaran Doushantuo time and the Early Cambrian has long been controversial.Modern artificial simulation exp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hosphate preservation of the spherical microfossils in the Ediacaran Doushantuo time and the Early Cambrian has long been controversial.Modern artifici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f phosphate animal egg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to settle the aforementioned disputes.This experiment simulated environmental changes to observe the early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Bluntnose black bream eggs(Megalobrama amblycephala).It was found that the eggs can show a different morphology in the phosphate environment and that these eggs exhibited considerable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Thus,those eggs cannot be ascribed to the same species based only on the featur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hosphatized microfossils and provide a more empirical basis for their 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实验 化石 球状 化石 形态变 形态学变 磷酸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