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2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激活AGC家族激酶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平章 王欣 +1 位作者 罗楹 吴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31,共9页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proteinkinase1,PDK1PDPK1)是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CAKT)的上游激酶,通过与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tdIns(3,4,5)P3]作用激活相邻的PKB分子.同时,PDK1被称为AGC激酶的掌管...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proteinkinase1,PDK1PDPK1)是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CAKT)的上游激酶,通过与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tdIns(3,4,5)P3]作用激活相邻的PKB分子.同时,PDK1被称为AGC激酶的掌管者(master),能够激活包含PKB在内的一系列的AGC激酶家族成员.PDK1磷酸化这些激酶的保守区域Tloop区,使它们充分激活,从而调节细胞代谢,生长,扩散,生存,抗凋亡等诸多生理过程.本文就PDK1调节AGC激酶的活性,与功能上命名的PDK2的关系,PDK1分子自身的调节,PH结构域对自身活性及AGC激酶活性的影响,PDK1定位以及作为一个新药物靶标等方面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PDK1 PDK2 AGC激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革修 《生命科学》 CSCD 2005年第5期387-391,共5页
PDK1可调节AGC激酶家族中一些重要蛋白激酶。这些激酶包括蛋白激酶B(PKB/Akt)、p70 核小体S6激酶(p70 ribosomal S6 kinase,S6K)、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SGK)和蛋白激酶C(PKC)等, 它们在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和存活等生理过程中具... PDK1可调节AGC激酶家族中一些重要蛋白激酶。这些激酶包括蛋白激酶B(PKB/Akt)、p70 核小体S6激酶(p70 ribosomal S6 kinase,S6K)、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SGK)和蛋白激酶C(PKC)等, 它们在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和存活等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了解PDK1生物学特性可能对其调节的AGC激酶持续活化的癌症治疗具有一定推动作用。本文对PDK1的结构、遗传和生化特点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基因敲除对心肌梗死诱导心力衰竭小鼠心血管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磊 王海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研究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基因敲除对心肌梗死诱导的心力衰竭小鼠心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5只野生型雄性昆明小鼠作为对照组,20只野生型雄性昆明小鼠(模型组)和20只心肌组织PDK1敲除雄性... 目的:研究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基因敲除对心肌梗死诱导的心力衰竭小鼠心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5只野生型雄性昆明小鼠作为对照组,20只野生型雄性昆明小鼠(模型组)和20只心肌组织PDK1敲除雄性昆明小鼠(PDK1组)通过结扎小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对照组小鼠仅开胸而不结扎动脉。术后1周,模型组存活15只,PDK1组存活15只,对照组存活15只。术后4周,观察并比较三组小鼠心电图(P波、QRS波宽度、S波),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最大压力下降速率(-dp/dtmax)和左室最大压力上升速率(+dp/dtmax)],心室重构指标(心重指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血清和心肌组织炎性因子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脑钠肽(BNP)的含量。结果:术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电图S-T段升高明显,其中P波高度和QRS波宽度显著降低(均P<0.05),而P波宽度、S波宽度和高度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PDK1组血流动力学指标LVEDP显著升高(P<0.05),而LVSP、+dp/dtmax和-dp/dtmax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和PDK1组小鼠心重指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均显著升高(均P<0.05),并且PDK1组小鼠心重指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均P<0.05);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和PDK1组小鼠血清和心肌组织TNF-α、IL-1β和BNP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IL-10含量却显著下降(P<0.05)。此外,PDK1组小鼠血清和心肌组织TNF-α、IL-1β和BNP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而IL-10含量却显著低于模型组小鼠(均P<0.05)。结论:PDK1基因敲除加重心肌梗死诱导的心力衰竭而小鼠心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PDK1基因敲除加重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血管重构 炎性因子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小分子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洪强 杨晓虹 +1 位作者 董雷 肖军海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0-263,279,共5页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是AGC激酶家族中的成员之一,能激活AGC激酶家族中多种其他激酶。PDK1也是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成员,在细胞生长、增殖及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DK1的异常活化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PDK...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是AGC激酶家族中的成员之一,能激活AGC激酶家族中多种其他激酶。PDK1也是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成员,在细胞生长、增殖及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DK1的异常活化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PDK1抑制剂的研究对癌症治疗新型药物的发现有一定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以PDK1为靶标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激酶抑制剂 肿瘤 抗肿瘤药
下载PDF
松材线虫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5
作者 王步勇 问荣荣 +2 位作者 马玲 周天华 张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9-486,共8页
应用BLAST比对技术,在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得到模式线虫pdk–1的同源基因Bxpdk–1。结合RT–PCR技术进行Bxpdk–1基因完整蛋白编码区(CDS)扩增,得到CDS区全长2298bp。Bx PDK–1蛋白含有"STKc_PDK1""PH_PDK1"2... 应用BLAST比对技术,在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得到模式线虫pdk–1的同源基因Bxpdk–1。结合RT–PCR技术进行Bxpdk–1基因完整蛋白编码区(CDS)扩增,得到CDS区全长2298bp。Bx PDK–1蛋白含有"STKc_PDK1""PH_PDK1"2个保守结构域,属于磷酸肌醇激酶超家族。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显示,松材线虫Bx PDK–1蛋白与捻转血矛线虫PDK–1蛋白(CDJ88126.1)同源性为50%,进化树聚在同一小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原位杂交试验表明,Bxpdk–1基因主要在线虫的头部神经元及咽部神经处表达。q PCR结果分析显示,Bxpdk–1基因表达响应鱼藤酮药剂胁迫处理。RNAi试验显示,Bxpdk–1在dsRNA处理12 h时,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基因被沉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基因 基因克隆 原位杂交 表达分析 RNA干扰
下载PDF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小干扰RNA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永峰 高恒瑞 +1 位作者 张红鸽 陈奎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1-333,共3页
目的观察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小干扰RNA(siRNA)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PDK1 siRNA体外分组转染BGC823细胞24、48、72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各组细胞中PDK1的蛋白表达;运用噻唑蓝(MT... 目的观察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小干扰RNA(siRNA)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PDK1 siRNA体外分组转染BGC823细胞24、48、72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各组细胞中PDK1的蛋白表达;运用噻唑蓝(MTF)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3条PDK1 siRNA转染BGC823细胞后PDK1 mRNA水平(PDK1 siRNA1:5.01±1.21;PDK1 siRNA2:6.32±1.28;PDK1 siRNA3:6.41±1.32)均明显低于细胞对照组(11.17±2.36,P〈0.05),与其他2条抑制效率[PDK1 siRNA2:(21.56±3.87)%;PDK1 siRNA3:(22.01±3.98)%]比较,PDK1 siRNA1抑制效率最高[(34.37±4.09)%,P〈0.05],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各时间段均为(0.00±0.00)%]比较,PDK1 siRNA1可增加BGC823细胞生长的抑制率[24h:(13.02±2.96)%;48h:(21.21±3.60)%;72h:(34.37±4.09)%],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PDK1 siRNA1转染BGC823细胞72h后凋亡指数[AI,(18.24±2.73)%],较对照组细胞[(2.65±0.74)%]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K1 siRNA能有效沉默BGC823细胞中PDK1表达,进而抑制BGC82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增殖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田田 毕经旺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85-288,共4页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通路的一个关键调节分子。PDK1可通过激活Akt,参与P1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目前已经发现PDK1在头颈部肿瘤、多发性骨髓...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通路的一个关键调节分子。PDK1可通过激活Akt,参与P1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目前已经发现PDK1在头颈部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胰腺癌、食管癌、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抑制PDK1过表达可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找到新的突破点。目前已有多种PDK1抑制剂投入生产,发挥了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信号传导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原文传递
RNA干扰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中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婧 陈奎生 +2 位作者 李亚南 杨娟 赵路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0-414,共5页
目的研究RNA干扰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中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PDK1siRNA转染EC9706细胞,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DK1mRNA和蛋白的... 目的研究RNA干扰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中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PDK1siRNA转染EC9706细胞,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DK1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下游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PDK1 siRNA对EC9706细胞增殖、凋亡、侵袭以及体内抑瘤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未转染组相比,PDK1siRNA转染细胞后继续培养24、48和72h时,PDK1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抑制率分别为(28.5±4.2)%、(51.1±5.7)%和(60.6±4.1)%,PDK1蛋白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PDK1siRNA能有效抑制EC9706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且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降低移植瘤组织中PDK1蛋白的表达。结论PDK1可能与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肿瘤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RNA干扰 食管肿瘤 EC9706细胞 裸鼠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三磷酸肌醇受体Ⅰ型表达及细胞内游离钙的调节
9
作者 李世军 孙宁玲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93-697,共5页
目的证明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三磷酸肌醇受体Ⅰ型的表达以及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调节。方法比色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及免疫印迹法... 目的证明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三磷酸肌醇受体Ⅰ型的表达以及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调节。方法比色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及免疫印迹法测定三磷酸肌醇受体Ⅰ型的表达水平。结果一氧化氮供体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和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选择性环磷酸鸟苷类似物Sp8-pCPT-cGMP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但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拮抗剂Rp-8-pCPT-cGMP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且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和Sp-8-pCPT-cGMPS可以进一步抑制经维拉帕米预处理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维拉帕米抑制苯肾上腺素刺激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这一抑制作用能够被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和Sp-8-pCPT-cGMP进一步加强,但可被Rp-8-pCPT-cGMP减轻。三磷酸肌醇受体Ⅰ型mRNA转录与蛋白质表达被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和Sp-8-pCPT-cGMP降低,但被Rp-8-pCPT-cGMP增加。结论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三磷酸肌醇受体Ⅰ型的表达,进而参与对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磷酸肌醇受体Ⅰ型与游离钙受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调节 激光共聚焦 显微镜技术 一氧化氮 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磷酸肌醇受体Ⅰ型
下载PDF
牡荆素调节环磷酸腺苷激活的交换蛋白1/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信号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大与纤维化的作用
10
作者 赵天昊 袁慧 +3 位作者 麻祖青 陶星宇 张宇 董六一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牡荆素调控环磷酸腺苷激活的交换蛋白1(Epac1)/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肌细胞肥大与纤维化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组、牡荆素组。大鼠进行心脏左前降支结扎建... 目的探讨牡荆素调控环磷酸腺苷激活的交换蛋白1(Epac1)/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肌细胞肥大与纤维化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组、牡荆素组。大鼠进行心脏左前降支结扎建立MI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检测大鼠心功能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学变化,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pac1、CaMKⅡ等蛋白变化。结果(1)大鼠MI 4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大鼠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降低(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增加(P<0.01),牡荆素组大鼠心脏LVIDs、LVIDd、LVPWs和LVPWd较MI组降低,LVFS和LVE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牡荆素可降低大鼠心脏重量指数(P<0.01),并减小MI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同时减轻大鼠左心室壁心肌纤维化程度(P<0.01),牡荆素组大鼠心肌胞浆内线粒体肿胀较MI组减轻,线粒体形态较完整,空泡形成较少;(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牡荆素抑制大鼠MI后Epac1激活(P<0.01),抑制其下游CaMKⅡ激活与细胞外调节激酶的磷酸化(P<0.01),同时可抑制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上调(P<0.05),上调Bcl-2(P<0.01),抑制凋亡蛋白裂解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 3)的活化(P<0.05)。结论牡荆素可通过抑制Epac1/CaMKⅡ通路,改善大鼠MI后心脏功能,抑制心肌肥大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素 心肌缺血 凋亡 磷酸腺苷激活的交换蛋白1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下载PDF
存活素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11
作者 马丽丽 付长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8-351,356,共5页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P15INK4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DS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Survivin、P15INK4B阳...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P15INK4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DS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Survivin、P15INK4B阳性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预后随访,比较不同预后患者Survivin、P15INK4B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urvivin、P15INK4B对MDS的诊断价值,以及对MDS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15INK4B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150例MDS患者中50例病死,1年生存率为66.67%(100/150),病死组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P15INK4B mRNA表达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5)。Survivin、P15INK4B对MDS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均P<0.05)。Survivin、P15INK4B对MDS患者不良预后均有较高评估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评估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MDS患者Survivin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15INK4B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两者均可用于MDS的诊断及不良预后的评估,联合检测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存活素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 预后 联合检测
下载PDF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在临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曹金 高芳园 +3 位作者 孙胜波 张焕虎 韩传吉 宫庆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2期1425-1428,1436,共5页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Ciz1)作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Cip1/Waf1)的互相作用蛋白,不仅参与哺乳动物DNA复制,还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生物学活动的调节。Ciz1在常见肿瘤(如肺癌、尤因肉瘤、...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Ciz1)作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Cip1/Waf1)的互相作用蛋白,不仅参与哺乳动物DNA复制,还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生物学活动的调节。Ciz1在常见肿瘤(如肺癌、尤因肉瘤、结肠癌、胆囊癌、前列腺癌、乳腺癌)中过表达,表明Ciz1可能是肿瘤生长的驱动因素。Ciz1还与阿尔茨海默病、肌张力障碍等疾病发生相关。深入研究Ciz1与临床相关疾病的关系,可能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阿尔茨海默病 肌张力障碍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
下载PDF
补肾方含药血清对谷氨酸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贺文彬 张俊龙 +2 位作者 陈乃宏 张岭 朱海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55-758,共4页
目的: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补肾复方含药血清(BS)对谷氨酸(Glu)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钙信号转导通路下游的关键信号分子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 目的: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补肾复方含药血清(BS)对谷氨酸(Glu)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钙信号转导通路下游的关键信号分子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造成凋亡模型,以荧光探针Fluo-3/AM对活细胞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观察BS对谷氨酸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胞浆内[Ca2+]i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ting技术观察BS对谷氨酸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CaMKⅡ磷酸化的影响。结果:20%浓度BS含药血清能够拮抗谷氨酸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CaMKⅡ的磷酸化水平增高。结论:补肾中药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减轻钙超载,调控钙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复方 神经保护 细胞内钙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中药血清药理学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脑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和蛋白激酶A参与调节Tau蛋白磷酸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忠森 李亮 +3 位作者 钟士江 倪宏 赵永波 王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08-1313,共6页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5,Cdk-5)及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A,PKA)是调节Tau蛋白磷酸化的重要激酶,其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如何,目前尚不明确.为探讨胰岛素缺乏的DM大...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5,Cdk-5)及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A,PKA)是调节Tau蛋白磷酸化的重要激酶,其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如何,目前尚不明确.为探讨胰岛素缺乏的DM大鼠海马Cdk-5及PKA对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DM大鼠模型,Fura-2负载及荧光测定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免疫沉淀法测定Cdk-5活性,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检测PKA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检测Tau蛋白磷酸化的水平.结果提示:在DM大鼠海马神经元,Ca2+浓度升高,Cdk-5及PKA活性升高,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和Ser396/Ser404位点的磷酸化增强.Cdk-5的特异性抑制剂roscovitine可降低DM大鼠Cdk-5活性,但不能降低PKA活性,使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位点磷酸化水平降低,但不降低Ser396/Ser404位点的磷酸化,roscovitine处理正常大鼠后,上述酶的活性及Tau蛋白的磷酸化无明显变化.首次从整体水平上证实DM大鼠海马Cdk-5及PKA活性升高,协同促进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位点和Ser396/Ser404位点的磷酸化,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升高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 蛋白激酶A TAU蛋白 CA^2+ roscovifine
下载PDF
磷酸化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信文君 黎明涛 +5 位作者 杨红卫 张红梅 胡能伟 胡晓东 张彤 刘先国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8,共6页
实验旨在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CaMKⅡ)在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用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LTP形成30 mi... 实验旨在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CaMKⅡ)在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用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LTP形成30 min和3 h脊髓背角(L4-L6)CaMK Ⅱ的含量及其磷酸化水平。同时观察脊髓局部给予CaMK Ⅱ选择性抑制剂KN-93后对脊髓背角LTP和CaMK Ⅱ磷酸化的影响。观察结果如下:(1)诱导LTP后30 min.CaMK Ⅱ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aMKⅡ的总量无变化;诱导LTP后3 h CaMK Ⅱ的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升高,而且CaMK Ⅱ的总量也明显增加(n=4);(2)强直刺激前30 min 于脊髓局部给予CaMK Ⅱ的特异性抑制剂KN-93(100μmol/L),可阻断LTP的诱导,同时明显抑制CaMK Ⅱ的磷酸化水平;(3)诱导LTP后30 min给予KN-93,可显著抑制LTP的维持,同时CaMKⅡ的磷酸化水平与未用药组相比也明显降低(n=3);(4)LTP 3 h后给予KN-93,LTP的幅值不受影响,磷酸化的CaMKⅡ的含量与用药前相比也无差别(n=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认为,CaMK Ⅱ的激活参与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 KN-93 电位长时程增强(LTP) 脊髓背角 蛋白质印迹(Weterm blot)
下载PDF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蛋白激酶C与三磷酸肌醇及c-fos表达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华 韩玉昆 吴保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0-213,218,I001,共6页
目的 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第二信使蛋白激酶C(PKC)和 1,4 ,5 三磷酸肌醇 (IP3 )及c 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生后 7d龄Wistar大鼠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放入含 5 %氧气和 95 %氮气的密闭容器 2 0min的方法... 目的 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第二信使蛋白激酶C(PKC)和 1,4 ,5 三磷酸肌醇 (IP3 )及c 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生后 7d龄Wistar大鼠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放入含 5 %氧气和 95 %氮气的密闭容器 2 0min的方法制作HIE模型 ,分别于造模后 0 ,4 ,12 ,2 4 ,4 8,72h及 7,14 ,2 1d留取标本。对照组只做假手术 ,时间点与HIE组一致。PKC蛋白定量采用Lowry法 ,活性测定采用γ - 3 2 P催化活性测定法。IP3 测定采用放射受体竞争结合法 ,c fos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 ,HIE新生鼠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膜PKC活性降低 (P <0 .0 5或 0 .0 1) ,脑皮质神经细胞胞浆PKC活性升高 (P <0 .0 1) ,海马神经细胞胞浆PKC活性变化不大 ;动态观察PKC活性显示上述改变在造模后 72h内明显 ,并持续到 14d ,造模后 2 1d基本恢复正常。与此同时 ,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IP3 含量降低 ,丘脑IP3 含量升高 ,以上改变在 14d基本恢复正常。新生鼠HIE造模后即刻脑组织各部即有不同程度的c fos表达 ,且于缺氧缺血后 4h达高峰 ,以后强度逐渐降低 ,并持续至 72h。脑皮质c fos表达以Ⅱ -Ⅴ层明显 ,海马以CA1和DG区明显 ,CA3区也有表达 ,丘脑c fos表达稍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鼠 缺氧缺血性脑病 蛋白激酶C C-FOS 1 4 5-三磷酸肌醇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和钙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心源性猝死患者窦房结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法医学意义
17
作者 王威 张霄 +4 位作者 张世林 丁艳杰 刘淑瑜 曾珍 金波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2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患者窦房结组织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HCN4)和钙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表达情况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川北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尸检心脏标本200份,其中SCD100份(SCD组),非...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患者窦房结组织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HCN4)和钙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表达情况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川北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尸检心脏标本200份,其中SCD100份(SCD组),非SCD100份(非SCD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标本窦房结组织中HCN4和CAMKⅡ蛋白表达,图像处理软件计算目的蛋白的AOD值。结果SCD以成年男性为主且在死因中以冠心病占比最多。SCD组中HCN4的AOD值低于非SCD组,CAMKⅡ的AOD值高于非S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房结中HCN4、CaMKⅡ异常表达可能是心源性猝死的机制,HCN4、CaMKⅡ有望成为心源性猝死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窦房结 心源性猝死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 依赖性蛋白激酶
下载PDF
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一磷酸腺苷激活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的小鼠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帅 刘燕 +4 位作者 朴春梅 刘婷婷 王吉静 王绿娅 杜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构建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一磷酸腺苷激活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基因的小鼠模型,并观察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利用胚胎显微注射法构建AMPKα1基因第3外显子两端携带loxP位点的小鼠模型,和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启动子诱导表达Cre酶的小鼠模... 目的:构建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一磷酸腺苷激活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基因的小鼠模型,并观察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利用胚胎显微注射法构建AMPKα1基因第3外显子两端携带loxP位点的小鼠模型,和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启动子诱导表达Cre酶的小鼠模型,交配繁育出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AMPK的小鼠模型。鼠尾DNA做PCR鉴定基因型,腹腔注射他莫昔芬诱导敲除AMPK,Real-timePCR检测小鼠骨髓细胞AMPKRNA水平。检测Cre阴性小鼠注射与不注射他莫昔芬的血压差异,以及Cre阴性和阳性小鼠注射他莫昔芬5d后的血压差异。结果:鼠尾DNAPCR鉴定出AMPKα1loxP为纯合阳性、且Cre为阴性或阳性的小鼠。与Cre阴性小鼠相比,他莫昔芬显著降低了Cre阳性小鼠骨髓细胞AMPKmRNA[(0.9263±0.1293)vs.(0.47±0.04657),P<0.017]。他莫昔芬对Cre阴性小鼠血压的影响不显著[收缩压(122.9±3.183)vs.(124±6.878)mmHg,1mmHg=0.133kPa,P=0.427],而AMPK敲除鼠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压(123.5±3.577)vs.(107.5±4.814)mmHg,P=0.037]。结论:成功构建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AMPK的小鼠模型,证实敲除鼠血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磷酸腺苷激活依赖性蛋白激酶 组织特异性敲除 小鼠模型
下载PDF
GATA-6基因在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智敏 孙宁玲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是否通过对GATA-6表达进行调节来抑制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方法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Wistar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逆...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是否通过对GATA-6表达进行调节来抑制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方法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Wistar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及免疫印迹法测定GATA-6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水平。结果一氧化氮供体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和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选择性环磷酸鸟苷类似物Sp-8-pCPT-cGMPs抑制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但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拮抗剂Rp-8-pCPT-cGMPs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和Sp-8-pCPT-cGMPs促进GATA-6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而Rp-8-pCPT-cGMPs则降低其表达水平。结论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促进GATA-6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进而参与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 一氧化氮 肌细胞 平滑肌 GATA-6 表型转化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1与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心肌病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儒佳 曹雯雯 张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29-1633,共5页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控方式,其循环过程就像调控分子的开关一样,参与众多生理活动。负责这一修饰调节的是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报道显示人类染色体编码多达500个蛋白激酶,这些蛋白激酶满足人类高...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控方式,其循环过程就像调控分子的开关一样,参与众多生理活动。负责这一修饰调节的是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报道显示人类染色体编码多达500个蛋白激酶,这些蛋白激酶满足人类高度多样性与差异性调控蛋白磷酸化作用,而有趣的是人类编码的蛋白磷酸酶却仅仅约为150个,其中约有40个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蛋白磷酸酶/蛋白激酶调控异常在心肌病中起关键作用。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 1,PP1)是一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研究显示PP1在心肌肥厚和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是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作为Ca2+信号转导的关键因子,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功能异常可引起肥厚心肌胞内钙稳态失衡进而引起心律失常等心肌病。该文就PP1与CaMKⅡ的功能和心肌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1 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心肌疾病 心脏病 磷酸 磷酸 第二信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