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东坡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磷酸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马进鹏 庞丹波 +3 位作者 陈林 万红云 陈高路 李学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45-5058,共14页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干旱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沿海拔分布规律研究较少,采用磷酸脂肪酸(PLFA)法定量分析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东坡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荒漠草原HM、蒙古扁桃MG、油松林Y...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干旱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沿海拔分布规律研究较少,采用磷酸脂肪酸(PLFA)法定量分析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东坡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荒漠草原HM、蒙古扁桃MG、油松林YS、混交林HJ、青海云杉林QH)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中共检测出59种PLFA生物标记,YS土壤中生物标记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5个植被带共有且含量较高的PLFA生物标记为16:0、18:1ω9c、18:1ω7c、10Me 16:0和18:2ω6c,特征微生物的含量在不同植被带土壤中分布不同,细菌分布数量最大,其次是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分布数量最小。聚类分析发现,不同植被带土壤PLFA生物标记可分成不同的类群,16:0、18:1ω9c和18:1ω7c基本在每个植被带都会单独聚为一类。对不同植被带所共有的PLFA生物标记绘制热图,发现不同的PLFA生物标记在不同植被带分布不同,YS植被带PLFA生物标记分布最高。不同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示,HJ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其他植被类型,HM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小,说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植被多样性密切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相关的2个主成分解释量为78.01%和8.80%,对第1主成分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有非特异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等,对第2主成分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为厌氧细菌。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与微生物类群及多样性指数正相关,pH、容重(BD)与微生物类群及多样性指数负相关,海拔引起土壤因子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YS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最大,HJ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最高,与山地生态系统中中部区域生物多样性高的其他研究结果相吻合,可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及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脂肪酸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海拔 植被带 贺兰山
下载PDF
脂肪酸烷醇酰胺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延成 黄倩 +1 位作者 梅平 赖璐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0-243,共4页
以C14~18的脂肪酸与二乙醇胺反应合成了系列脂肪酸烷醇酰胺,再经磷酸化反应及中和反应制备了6种脂肪酸烷醇酰胺磷酸酯盐表面活性剂。分别测定了各产物的组成及表面活性,考察了无机盐对表面张力(γ)及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测试... 以C14~18的脂肪酸与二乙醇胺反应合成了系列脂肪酸烷醇酰胺,再经磷酸化反应及中和反应制备了6种脂肪酸烷醇酰胺磷酸酯盐表面活性剂。分别测定了各产物的组成及表面活性,考察了无机盐对表面张力(γ)及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测试了不同碱中和产物水溶液与系列烷烃间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脂肪酸碳数为14,16和18的烷醇酰胺磷酸酯盐表面活性剂的cmc分别为50,50和30 mg/L,γcmc为26~31 mN.m-1;无机盐对产物的cmc影响不大;在质量分数为0.3%时,6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与正构烷烃形成最低界面张力的最小烷烃碳数为10~16,其中用NaOH中和得到的C14N与十二烷、十四烷以及C16N与十六烷均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分别为0.007 8,0.008 3和0.001 6 mN.m-1,用二乙醇胺中和得到的C14D也可与癸烷达到超低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烷醇酰胺磷酸酯盐 表面/界面张力 采收率
下载PDF
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磷酸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先杰 陈立功 +2 位作者 曹书翰 杨鑫 向硕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13年第2期1-3,共3页
在70℃下,脂肪酸二乙醇酰胺与五氧化二磷以1:1.5质量比的混合物反应2h,然后在相同温度下水解2h,制得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磷酸酯添加剂。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磷酸酯具有很好的油溶性和防锈抗腐蚀性,能显著改善150SN基础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和烧... 在70℃下,脂肪酸二乙醇酰胺与五氧化二磷以1:1.5质量比的混合物反应2h,然后在相同温度下水解2h,制得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磷酸酯添加剂。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磷酸酯具有很好的油溶性和防锈抗腐蚀性,能显著改善150SN基础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和烧结负荷,降低磨斑直径。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磷酸酯与油酸或硬脂酸辛酯复合具有协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磷酸 添加剂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脂肪酸酰胺磷酸酯对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及理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韦友亮 陈波水 +3 位作者 王九 张楠 方建华 吴江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3期461-464,共4页
以液体石蜡模拟矿物润滑油基础油,考察了脂肪酸酰胺磷酸酯作为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对液体石蜡生物降解性、抗磨减摩性、热稳定性、抗腐蚀性、防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酸酰胺磷酸酯可显著提高液体石蜡的生物降解性,并可在一定程度... 以液体石蜡模拟矿物润滑油基础油,考察了脂肪酸酰胺磷酸酯作为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对液体石蜡生物降解性、抗磨减摩性、热稳定性、抗腐蚀性、防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酸酰胺磷酸酯可显著提高液体石蜡的生物降解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液体石蜡的抗磨减摩性、抗腐蚀性,对液体石蜡热稳定性和防锈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醇酰胺磷酸 液体石蜡 生物降解 摩擦磨损 防锈性
下载PDF
烷醇酰胺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郑延成 侯玲玲 +1 位作者 李卫晨子 陈武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0,共5页
以十四酸、十六酸和硬脂酸为原料与二乙醇胺反应合成了脂肪酸烷醇酰胺,经磷酸化反应及醇胺中和反应后制备了3种脂肪酸烷醇酰胺磷酸酯盐表面活性剂。测试了产物的组成及表面活性,电化学法和失重法考察了产物在矿化水中的防腐性能并与其... 以十四酸、十六酸和硬脂酸为原料与二乙醇胺反应合成了脂肪酸烷醇酰胺,经磷酸化反应及醇胺中和反应后制备了3种脂肪酸烷醇酰胺磷酸酯盐表面活性剂。测试了产物的组成及表面活性,电化学法和失重法考察了产物在矿化水中的防腐性能并与其他缓蚀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脂肪酸碳数为C14、C16、C18的磷酸酯盐(C14N、C16N和C18N)的临界胶团浓度(cmc)分别为50~30mg/L,对应于cmc的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27.31,24.57和27.65mN/m;电化学法和失重法均表明随着脂肪酸碳数的增加,缓蚀性能先增加后降低。C16N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C14N次之,C18N最差。在模拟盐水中加入100mg/L的产物C16N时,极化缓蚀率可以达到71.7%,50℃、4d时失重法平均腐蚀速率为0.0716mm/a,满足油田注入水腐蚀速率要求。从分子结构讨论了产物缓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烷醇酰胺磷酸 表面张力 缓蚀 极化曲线
下载PDF
滩涂围垦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林黎 崔军 +1 位作者 陈学萍 方长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9-906,共8页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过程,特别是碳、氮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海市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因其土壤发育时间较短、土地利用历史背景清晰、土壤本底均一,不同土壤围垦年代的土壤,代表了土壤发育年代的不同时期。以...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过程,特别是碳、氮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海市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因其土壤发育时间较短、土地利用历史背景清晰、土壤本底均一,不同土壤围垦年代的土壤,代表了土壤发育年代的不同时期。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对崇明岛稻田和旱地6个不同围垦年代土壤的磷酸脂肪酸(PLFA)指纹图谱研究表明,湿地滩涂围垦16a后土壤微生物总PLFA、细菌PLFA、革兰氏阳性菌(G+)PLFA和革兰氏阴性菌(G-)PLFA含量显著降低。随着围垦时间的逐步增加,PLFA含量逐步上升。经过长时间的农业种植,G+PLFA在围垦120a和300a稻田和旱地土壤中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总PLFA、细菌和G-PLFA在围垦75、120a和300a的土壤中含量趋于稳定且没有显著性差异。围垦16a和40a稻田土壤中总PLFA和G+PLFA显著高于旱地土壤;围垦40a稻田土壤中细菌和G-PLFA显著高于旱地土壤。不同围垦年代土壤总PLFA、细菌PLFA与土壤总氮、粘土含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口湿地围垦后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与土壤营养含量存在强烈相关关系,提示土壤围垦及演替过程中微生物与土壤肥力之间的紧密关系,对探讨土壤演替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湿地 围垦 土地利用 微生物群落 磷酸脂肪酸
下载PDF
土壤食物网中的真菌/细菌比率及测定方法 被引量:35
7
作者 曹志平 李德鹏 韩雪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741-4748,共8页
土壤食物网对有机质的分解有两条途径,即真菌途径和细菌途径。在不同的土壤生态系统中,由于提供能源的有机物其分解的难易程度不同,这两条途径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以细菌分解途径为主导的土壤,有机质降解快,氮矿化率高,有利于养分供应。... 土壤食物网对有机质的分解有两条途径,即真菌途径和细菌途径。在不同的土壤生态系统中,由于提供能源的有机物其分解的难易程度不同,这两条途径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以细菌分解途径为主导的土壤,有机质降解快,氮矿化率高,有利于养分供应。以真菌途径为主的土壤,氮和能量转化比较缓慢,有利于有机质存贮和氮的固持。因此,土壤食物网的细菌∕真菌比率,反映了整个土壤食物网的结构和功能对不同土壤条件的响应。细菌∕真菌比率的常规测定方法有显微镜计数法,选择性呼吸抑制法,麦角甾醇法,氨基葡萄糖/胞壁酸法等。磷酸脂肪酸分析法(PLFA)是一种测定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新方法,所测定的真菌和细菌脂肪酸分子团相对量(摩尔浓度)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由于真菌与细菌的细胞个体存在很大差异,要把它换算成真菌与细菌生物量碳的绝对比例,还存在一定困难。对土壤条件和整个食物网结构的了解有助于确定有关转换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食物网 真菌∕细菌比率 磷酸脂肪酸分析法(PLFA)
下载PDF
孝妇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与微生物群落组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爱菊 王洪海 +1 位作者 潘嘉芬 李梦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03-1109,共7页
分别采用BCR法和磷酸脂肪酸(PLFAs)分析法测定了孝妇河表层沉积物中Cu、Cr、Pb、Ni的形态分布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并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孝妇河表层沉积物中,Cu、Cr、Pb、Ni均以结晶态为主,其次为可... 分别采用BCR法和磷酸脂肪酸(PLFAs)分析法测定了孝妇河表层沉积物中Cu、Cr、Pb、Ni的形态分布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并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孝妇河表层沉积物中,Cu、Cr、Pb、Ni均以结晶态为主,其次为可氧化态,酸溶态和可还原态所占的比例较低;孝妇河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性较大;重金属Cu、Cr、Pb、Ni的含量及其不同的化学形态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不同,其中重金属的总量对微生物量、真菌、总细菌及G^+菌均具有抑制作用;而重金属的各化学形态对微生物各类群的影响则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形态 磷酸脂肪酸
下载PDF
浓香型大曲曲块部位间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风味组分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赵金松 陈泽军 +3 位作者 吴重德 黄钧 石碧 周荣清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2,共4页
以3个批次的浓香大曲为对象,分别研究了曲表和曲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组分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部位间的微生物群落是由细菌和真菌构成,真菌是优势茵,尤其是在曲表,而在曲心中细菌比例较大。曲心的挥发性纽分的丰度高于曲... 以3个批次的浓香大曲为对象,分别研究了曲表和曲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组分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部位间的微生物群落是由细菌和真菌构成,真菌是优势茵,尤其是在曲表,而在曲心中细菌比例较大。曲心的挥发性纽分的丰度高于曲表,检出的挥发组分可分为七大类,其中酸类组分比例最高(86%~94%),次之为醇类组分,且部位间无显著区别。棕榈酸和反油酸是含量最高的单组分,其次是亚油酸、硬脂酸和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RDA的结果表明,含氮类、醇类和酮类组分均与G^+、G^-呈正相关,醛类、酯类和其他类化合物与G^+、G^-、真菌和总PLFA及真菌/细菌呈正相关,酸类组分则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微生物 磷酸脂肪酸 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降解的强化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声旺 刘灿 黄方玉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借助盆栽模拟实验,研究了黑麦草根系分泌物对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效应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根系分泌物促进了污染土壤(TR2)中OCPs的去除:修复平衡15 d后,TR_2组土壤中OCPs去除率高达77.57%,比对照组(CK)高出33.49%... 借助盆栽模拟实验,研究了黑麦草根系分泌物对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效应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根系分泌物促进了污染土壤(TR2)中OCPs的去除:修复平衡15 d后,TR_2组土壤中OCPs去除率高达77.57%,比对照组(CK)高出33.49%,比微生物活性被抑制的TR_1组高出58.16%;相同污染水平下,TR_2土样中微生物生物量碳量也明显高于CK、TR_1组.实验期间,细菌的磷脂脂肪酸在OCPs污染土壤中占主导地位,其次为真菌,其在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变化趋势与OCPs降解变化一致,说明OCPs降解过程中,根系分泌物主要通过影响细菌、真菌的种群数量及其群落结构,进而影响OCPs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黑麦草 根系分泌物 根际微生物 磷酸脂肪酸(PLFA)分析法
下载PDF
芦苇克隆整合对石油污染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袁庆叶 安菁 +2 位作者 高俊琴 韩广轩 于飞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克隆植物形体相连的无性个体(分株)之间可以进行水分、养分和光合产物的传递和共享,并且这种克隆整合可以显著提高分株对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从而可能进一步影响分株周围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尽管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有关克... 克隆植物形体相连的无性个体(分株)之间可以进行水分、养分和光合产物的传递和共享,并且这种克隆整合可以显著提高分株对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从而可能进一步影响分株周围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尽管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有关克隆整合对分株耐受胁迫能力影响的研究,但克隆整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影响的研究却十分缺乏。以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直径60 cm的圆形样方进行三个水平的石油添加处理(不添加石油或每年添加5 mm或10 mm厚的石油),同时通过切断或不切断样方内外芦苇根状茎的连接来控制克隆整合的有无。实验连续开展了两年(2014—2015年),每年8月份在样方内进行土壤样品取样,在实验室内采用磷酸脂肪酸(PLFA)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总量及主要微生物类群含量,并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取样时间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微生物碳和氮含量,这3个变量在2015年均显著高于2014年。石油添加在2015年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但在2014年却无显著效应;同时,石油添加在2014年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含量,而在2015年却增加了其含量。然而,无论在2014年还是2015年,芦苇的克隆整合对土壤微生物PLFA含量、微生物碳和氮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与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可以显著影响湿地土壤微生物动态,但克隆整合却无显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生理整合 资源共享 磷酸脂肪酸 土壤微生物碳 土壤微生物氮
下载PDF
贺兰山不同海拔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进鹏 庞丹波 +3 位作者 陈林 万红云 陈高路 李学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676,共10页
为明确海拔变化对干旱区山地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揭示环境因子改变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贺兰山5个海拔梯度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同时采用磷酸脂肪酸(PLFA)图谱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冗余... 为明确海拔变化对干旱区山地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揭示环境因子改变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贺兰山5个海拔梯度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同时采用磷酸脂肪酸(PLFA)图谱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RDA)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海拔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全磷含量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土壤微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土壤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在不同海拔之间存在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与第1主成分相关性较强的微生物类群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革兰氏阴性细菌(G^(-))和真菌;与第2主成分相关性较强的微生物类群为放线菌、原生动物和非特异性细菌。非特异性细菌和真菌与各土壤因子之间均有显著相关关系,而放线菌、G^(+)和G^(-)与各土壤因子相关性较弱,原生动物与土壤全磷含量的关系密切。海拔是影响特征微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特征微生物的含量和相对丰度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符合山地生态学中的“中部膨胀”理论。探明了贺兰山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结构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对维持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定及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相对丰度 海拔 磷酸脂肪酸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0
13
作者 姚槐应 何振立 黄昌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4,共4页
试验采用碳素利用(BIOLOG)及磷酸酯脂肪酸(PLFA)法,研究了8种供试红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两种方法均表明土地利用方式能显著影响微生物的多样性。采用磷酸酯脂肪酸法无需培养就能鉴别土壤微生物的组成结构,试验表明总... 试验采用碳素利用(BIOLOG)及磷酸酯脂肪酸(PLFA)法,研究了8种供试红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两种方法均表明土地利用方式能显著影响微生物的多样性。采用磷酸酯脂肪酸法无需培养就能鉴别土壤微生物的组成结构,试验表明总PLFA含量与微生物生物量呈显著相关。碳素利用法的研究结果显示,茶叶园土中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均很低,呈现出非常独特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碳素利用 磷酸脂肪酸
下载PDF
酰胺及其酯类表面活性剂对矿物润滑油基础油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韦友亮 陈波水 +3 位作者 王九 张楠 方建华 吴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8-752,共5页
以液体石蜡模拟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分别将脂肪酸酰胺、脂肪酸二乙醇酰胺、脂肪酸乙醇酰胺磷酸酯(FEAP)表面活性剂加入液体石蜡中,通过测定生物降解指数(BDI),考察表面活性剂对液体石蜡生物降解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培养液的光密度和油水界... 以液体石蜡模拟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分别将脂肪酸酰胺、脂肪酸二乙醇酰胺、脂肪酸乙醇酰胺磷酸酯(FEAP)表面活性剂加入液体石蜡中,通过测定生物降解指数(BDI),考察表面活性剂对液体石蜡生物降解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培养液的光密度和油水界面张力,考察表面活性剂促进液体石蜡生物降解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3种酰胺及其酯类表面活性剂均可显著提高液体石蜡的生物降解性,FEAP的效果最好,在液体石蜡中加入1.0%(w)FEAP时,可使液体石蜡的BDI由33.0%提高至71.9%;酰胺及其酯类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培养液油水界面张力和加速微生物生长,从而促进液体石蜡的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酰胺类表面活性剂 矿物润滑油基础油 生物降解 脂肪酸酰胺 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脂肪酸乙醇酰胺磷酸
下载PDF
氮添加诱导的磷限制改变了亚热带黄山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晓晴 曾泉鑫 +8 位作者 元晓春 万晓华 崔琚琰 李文周 林惠瑛 谢欢 陈文伟 吴君梅 陈岳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氮(N)添加量及其持续时间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微生物相对养分限制状况是否存在关联。本研究在亚热带黄山松林开展了N添... 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氮(N)添加量及其持续时间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微生物相对养分限制状况是否存在关联。本研究在亚热带黄山松林开展了N添加试验以模拟N沉降,并设置3个处理:对照(CK,0 kg N·hm^(-2)·a^(-1))、低N(LN,40 kg N·hm^(-2)·a^(-1))和高N(HN,80 kg N·hm^(-2)·a^(-1))。在N添加满1年和3年时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含量和碳(C)、N、磷(P)获取酶活性,并通过生态酶化学计量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相对养分限制状况。结果表明:1年N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3年LN处理显著提高了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放线菌(ACT)和总磷脂脂肪酸(TPLFA)含量,而3年HN处理对微生物的影响不显著,表明细菌和ACT对N添加可能更为敏感。N添加加剧了微生物C和P限制,而P限制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最佳解释因子。这表明,N添加诱导的P限制可能更有利于部分贫营养菌(如G^(+))和参与P循环的微生物(如ACT)的生长,从而改变亚热带黄山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磷酸脂肪酸 磷限制 碳限制
原文传递
川西高山森林倒木不同分解阶段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常晨晖 吴福忠 +5 位作者 杨万勤 谭波 李晗 肖洒 苟小林 何丽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8-985,共8页
微生物是倒木分解的积极参与者,而不同分解阶段的倒木也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基质,可能形成差异显著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为了解高山森林倒木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采用磷酸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研究一个分解序列的川西高... 微生物是倒木分解的积极参与者,而不同分解阶段的倒木也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基质,可能形成差异显著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为了解高山森林倒木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采用磷酸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研究一个分解序列的川西高山森林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倒木心材、边材和树皮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腐烂等级增加,微生物总生物量、真菌生物量和细菌生物量均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规律,但不同结构组分微生物生物量随腐烂等级增加的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心材微生物生物量在Ⅰ-Ⅳ随腐烂等级的增加缓慢升高,但在Ⅴ腐烂等级快速增加;边材和树皮在Ⅱ和Ⅲ腐烂等级微生物生物量最低;除Ⅲ腐烂等级树皮,整个分解序列的倒木真菌/细菌比值在0.22-0.73之间,随腐烂等级增加而降低.PLFA单体尤其是优势脂肪酸单体含量变化显著(P<0.05)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且与倒木不同结构组分在各分解阶段的理化特征密切相关.此外,聚类分析表明Ⅲ、Ⅳ、Ⅴ腐烂等级心材,Ⅲ、Ⅳ、Ⅴ腐烂等级边材,Ⅰ-Ⅴ腐烂等级树皮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Ⅰ、Ⅱ腐烂等级心材与Ⅰ、Ⅱ腐烂等级边材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可见,高度腐烂的倒木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及丰富的群落类群,但不同结构组分在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具有相对独立的变化趋势,这对深入了解高山森林倒木分解与微生物群落演替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山森林 倒木分解 磷酸脂肪酸 腐烂等级 微生物群落演替 岷江冷杉
原文传递
不同降水下覆盖与缓释肥减量对油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军 石超 +5 位作者 Hafiz Athar Hussain 刘永波 刘天朋 李永洪 刘俊峰 王龙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322-4332,共11页
为探讨沟垄集雨、秸秆覆盖和减量缓释肥集成技术对油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3种栽培方式(秸秆覆盖、沟垄集雨、传统平作)和4种施肥水平(习惯施肥、缓释肥减量20%、缓释肥减量40%、不施肥),比较分析2016~2... 为探讨沟垄集雨、秸秆覆盖和减量缓释肥集成技术对油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3种栽培方式(秸秆覆盖、沟垄集雨、传统平作)和4种施肥水平(习惯施肥、缓释肥减量20%、缓释肥减量40%、不施肥),比较分析2016~2017年(多雨年份)和2017~2018年(季节性干旱年份)这2种不同降水年型下油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集成技术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缓释肥减量20%(J80)与沟垄覆盖+缓释肥减量20%(M80)较习惯栽培(PC)更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在多雨年型和季节性干旱年型下,J80与M80能平均分别提高微生物量碳9.94%和10.32%;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2.38%和1.19%.多雨年型下,土壤微生物磷酸脂肪酸(PLFA)总量较干旱年型降低30.75%,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PLFA质量摩尔浓度.多雨年型下土壤细菌、真菌PLFA质量摩尔浓度较干旱年型平均减少33.67%和53.21%;而放线菌PLFA增加13.04%.微生物群落对异常降水具有敏感响应.多雨气候会造成细菌/真菌升高;干旱气候则会增加直链饱和脂肪酸/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及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环丙烷脂肪酸.通过秸秆覆盖与缓释肥的集成技术,能稳定异常降水下的土壤微环境,缓解水分和养分胁迫,为油菜稳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油菜 秸秆覆盖 沟垄集雨 缓释肥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磷酸脂肪酸(PLFA)
原文传递
Temperature and Straw Quality Regulate the Microbial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ssociated with Straw Decomposition 被引量:6
18
作者 ZHOU Guixiang ZHANG Jiabao +2 位作者 CHEN Lin ZHANG Congzhi YU Zhengh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il organic matter(SOM) decomposition. Howev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ange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duced b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il organic matter(SOM) decomposition. Howev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ange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duced b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SOM decomposition are still unclear.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levels on soil respir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volved in straw decomposition and elucidate the impact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on straw mass loss. A 120-d litterba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wheat and maize straw at three levels of soil moisture(40%, 70%, and 90% of water-holding capacity)and temperature(15, 25, and 35?C).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then assessed by 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 analysis.With the exception of fungal PLFAs in maize straw at day 120, the PLFAs indicativ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fungi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Temperature and straw C/N rati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microbial PLFA composition at the early stage, whil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C) had a stronger effect than straw C/N ratio at the later stage. Soil moisture levels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microbial PLFA composition. Total PLF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straw mass los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composition, but not at the later stage. In addition, the ratio of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l PLFA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traw mass los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hifts in microbial PLFA composition induced by temperature, straw quality, and microbial C sources could lead to changes in straw de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 fungi microbial biomass C microbial community soil respiration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原文传递
Impact of Lignosulfonate on Solution Chemistry and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Soils
19
作者 .R.ALMS A.K.AFANOU T.KROGSTAD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08-321,共14页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Exp. 1) with three soils, two from Australia and one from Norwa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fate of dissolved BorreGro(a lignosulfonate, produced by Borregaard LignoTech Company, Norw...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Exp. 1) with three soils, two from Australia and one from Norwa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fate of dissolved BorreGro(a lignosulfonate, produced by Borregaard LignoTech Company, Norway)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0, 10 and 100 mg C L-1) in soil solutions. A rhizobox experiment(Exp. 2) was also done in a Norwegian clay soil, mixed with four levels of BorreGro-carbon(BG-C) added(0, 2, 20 and 200 mg BG-C kg-1) to test the impact of BorreGro on root growth, rhizosphere chemistry(pH, metals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 The BorreGro addition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Mn due to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in BorreGro. The BorreGro addition to soil had an indirect but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hizosphere chemistry and PLFAs. The lowest amounts of added BorreGro facilitated the DOC excretion at plant roots, and thereby increased the bacterial and fungal biomass, likely as an effect of increased Mn solubility from BorreGro in the roo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MN rhizosphere chemistry WHAM/Model VI
原文传递
Zic1 negatively regulates brown adipogenesis in C_3H_(10)T_(1/2) cells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瀚林 黄园园 +1 位作者 李赫钟 金万洙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033-1035,I0008,共4页
Zinc finger in the cerebellum 1 (Zicl) is known to regulate neurogenesis and myogenesis in the develop- mental stage and widely used as one of the brown adipocyte-specific marker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eff... Zinc finger in the cerebellum 1 (Zicl) is known to regulate neurogenesis and myogenesis in the develop- mental stage and widely used as one of the brown adipocyte-specific marker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Zicl on brown adipogenesis. Overexpression of Zicl attenuated the lipid accumulation and the expressions of PPAR72 and C/EBPα in C3H10T1/2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he mRNA levels of BAT-specific thermogenic genes (PRDM16, PGC-1α and UCP1) and fatty acid oxidation regulatory genes (PPARα, CPT1α, CPT1β and COX7α1) were suppressed in Zicl-overexpressed cells. Moreover, overexpression of Zicl reduced the mitochondrial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OXPHOS) regulatory proteins including ATP5α, UQCRC2, SDHB and NDUFB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a potential role of Zicl in the regulation of brown adipogenesis via inhibiting adipogenesis, fatty acid oxidation and mitochondrial OXPH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c1 - Brown adipogenesis Fatty acid oxidation OXPHO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