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供应水平对大豆不同生育期磷铁比及光合效率的调节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婧 于德彬 +6 位作者 孟凡钢 张鸣浩 饶德民 丛博韬 闫晓艳 邱强 张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5-674,共10页
【目的】明确磷(P)不同供应水平对大豆生理性状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以及这些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影响,为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培试验以Hoagland营养液为基础,设置4个磷供应水平处理,分别为0 (CK)、100、500和1000μmo... 【目的】明确磷(P)不同供应水平对大豆生理性状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以及这些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影响,为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培试验以Hoagland营养液为基础,设置4个磷供应水平处理,分别为0 (CK)、100、500和1000μmol/L。供试大豆为6个磷高效基因型和6个磷低效基因型。在大豆生长的始花期、结荚初期测定叶片光合性能和磷、铁浓度,在成熟期测定籽粒磷铁含量及单株籽粒重。对光合性能数据与铁、磷浓度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利用单株粒重建立逐步回归方程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CK处理的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植株在始花期的初始荧光(Fo)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100μmol/L处理极显著提高了两类基因型大豆始花期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有助于提高其光能转化率,因而单株粒重均较高。相比于P 100μmol/L处理,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结荚初期叶片中的铁浓度及其铁/磷值都随着磷供应量的增大而降低。相比于P 100μmol/L处理,P 500和1000μmol/L处理下,磷高效基因型单株粒重并没有显著上升,而磷低效基因型单株粒重则下降。此外,结荚初期两个基因型大豆叶片的SPAD值在P 100μmol/L处理下达到峰值,鼓粒初期叶片SPAD值与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单株粒重均有正效应。【结论】磷供应水平影响大豆叶片中的P/Fe值,进而影响着叶片光合效率。无论磷高效还是低效基因型大豆品种,较低的磷供应水平(100μmol/L)可调节始花、结荚初期和鼓粒期的叶绿素含量,进而调控代谢过程有利于最终籽粒的形成。过高的磷供应水平无益于大豆单株粒重的增加,还可能产生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用水平 大豆 磷铁比 典型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磷化工副产物磷铁渣绿色循环真空脱硅
2
作者 白倩 荆碧 李秋霞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为了绿色利用磷化工副产物磷铁渣,本文对磷化工副产物磷铁添加CaO进行脱硅热力学计算并开展实验研究。在温度为900~1700 K范围内,SiO_(2)和CaO的摩尔比为1∶1~3时,反应生成CaO·SiO_(2)、2CaO·SiO...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为了绿色利用磷化工副产物磷铁渣,本文对磷化工副产物磷铁添加CaO进行脱硅热力学计算并开展实验研究。在温度为900~1700 K范围内,SiO_(2)和CaO的摩尔比为1∶1~3时,反应生成CaO·SiO_(2)、2CaO·SiO_(2)、3CaO·SiO_(2)和3CaO·2SiO_(2)的△G_(T)值均小于0,说明添加适量的CaO可以脱除磷化工副产磷铁中的SiO_(2)。进一步实验研究表明:压力为10~40 Pa,温度为1573 K时,加入适量氧化钙,使原料磷铁中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钙的摩尔比为1∶1,得到的上层产物主要是以硅酸盐Ca_(2)SiO_(4)、Ca_(3)SiO_(5)的形式存在,下层产物主要以Fe_(2)P存在,脱硅磷铁经检测ω(Si)<0.07%,可以作为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前驱体,为磷铁绿色循环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工程 脱硅 金属化物 真空
下载PDF
ICP-OES法测定磷铁中硅、锰、钛、钒、铬元素
3
作者 陈娜 任楠 金婷婷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9,共7页
针对目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磷铁样品杂质元素含量存在的样品溶解问题,本文采用氢氧化钠+碳酸钠对被检测磷铁进行一次熔样,然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样品中的硅、锰、钛、钒、铬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 针对目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磷铁样品杂质元素含量存在的样品溶解问题,本文采用氢氧化钠+碳酸钠对被检测磷铁进行一次熔样,然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样品中的硅、锰、钛、钒、铬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本文测定各元素检出限为0.0016%~0.0080%,测定下限为0.0064%~0.032%,结果与标准样品各元素含量相对误差RE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95.1%~102.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且三个实际样品RSD均小于5%,故表明此方法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能够满足检测要求。该方法克服了磷铁样品难溶解的特点,并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检测结果,而且测定结果具有很高稳定性、精密度和准确度。本试验方法具有可重复性,流程短、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可成为检测磷铁产品的一种更简单、快速、经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样品溶解 硅、锰、钛、钒、铬 短流程检测 低成本分析
下载PDF
覆膜条件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对花生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夏桂敏 刘宇庭 +3 位作者 罗秀兰 逄彧广 郑俊林 迟道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76-187,共12页
为探究覆膜条件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对花生植株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该研究于2021和2022年设置盆栽裂区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方式(覆膜处理(M1)和无膜处理(M0))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常规施磷量+无生物炭处理(P1C0)、3/4常规施磷量+... 为探究覆膜条件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对花生植株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该研究于2021和2022年设置盆栽裂区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方式(覆膜处理(M1)和无膜处理(M0))下,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常规施磷量+无生物炭处理(P1C0)、3/4常规施磷量+7.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P2C1)、3/4常规施磷量+1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P2C2)、2/3常规施磷量+7.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P3C1)、2/3常规施磷量+1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P3C2))对花生植株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磷素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M0处理相比,M1处理下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7.6%和29.1%、12.4%和25.9%、14.9%和16.0%、6.5%和14.8%,饱果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17.7%和18.8%(2 a平均)。同一覆膜方式下,从苗期至饱果期,花生净光合速率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花针期达到最大值。与P1C0处理相比,P2C1处理饱果期土壤有效磷含量、花生植株磷素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为13.5%、14.3%、6.5%和10.2%(2 a平均)。不同覆膜方式和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处理中,M1P2C1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植株磷素积累量、饱果期干物质量及产量均为最优,花生产量较M0P1C0处理(常规处理)提高了40.4%(2 a平均)。因此,覆膜处理结合3/4常规施磷量和7.5 t/hm^(2)铁改性磷负载生物炭可通过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促进植株对磷素的吸收利用,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量,最终实现花生增产。研究结果可为花生田减磷增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产量 改性负载生物炭 素利用 土壤有效 花生
下载PDF
南祁连上庄磷稀土(铁钪)矿床含矿单斜辉石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约束
5
作者 王进寿 陈鑫 +3 位作者 朱丹 薛万文 金婷婷 王树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4-1109,共16页
上庄磷稀土(铁钪)矿床发育于南祁连拉脊山蛇绿混杂带中,该矿床的形成与地幔岩熔融分异活动密切相关,矿石矿物与其寄主岩石矿物一致,指示成岩成矿的同一性,但对其成矿是否为单一岩浆成因或有热液流体参与仍缺乏研究。利用电子探针(EPMA)... 上庄磷稀土(铁钪)矿床发育于南祁连拉脊山蛇绿混杂带中,该矿床的形成与地幔岩熔融分异活动密切相关,矿石矿物与其寄主岩石矿物一致,指示成岩成矿的同一性,但对其成矿是否为单一岩浆成因或有热液流体参与仍缺乏研究。利用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原位分析技术,从黑云母、磁铁矿和磷灰石的矿物学特征角度讨论含矿磷灰黑云单斜辉石岩的成因。结果表明:磷灰黑云单斜辉石岩中磁铁矿和磷灰石形成要早于黑云母,黑云母呈明显褐色—褐黄色多色性,高Al、K、Ti,中等偏低Fe(X_(Fe)值为0.42~0.46)、Mg(X_(Mg)值为0.54~0.58),贫Ca和Na,属岩浆黑云母;磁铁矿V、Cr含量总体上较高,Mg含量低,Ni/Cr值不高于1(1个点除外),具有岩浆型磁铁矿的高V、Cr、Ti(部分较低)特征,且磁铁矿可能为早期结晶矿物;磷灰石为结晶程度较好的氟磷灰石,背散射图像中未发现热液型磷灰石或被热液溶蚀交代磷灰石具有的孔洞、裂隙、浑浊发暗等现象,其高F、贫Cl、低Cl/F值,高稀土元素总含量((2722~7730)×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指示其为典型岩浆型磷灰石。综上所述,上庄磷稀土(铁钪)矿床为岩浆成因,成岩成矿可能与地幔岩部分熔融分异有关,在高温和氧化环境下,富磷、富挥发份F及少量含CO_(2)的流体为控制P、REE和Fe等成矿元素富集矿化的重要地球化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单斜辉石岩 矿床成因 电子探针 稀土(钪)矿床 南祁连
下载PDF
黄磷副产磷铁渣制备电池级磷酸铁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纪岐 秦安瑞 +3 位作者 姚耀春 李银 王鹏 袁明哲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5,47,共8页
通过硝酸溶解-共沉淀-煅烧三个流程制备了电池级磷酸铁。第一阶段用强氧化性酸溶解磷铁渣,得到含有铁元素和磷元素的磷铁溶液;然后第二阶段通过氨水调节磷铁溶液的pH值,使溶液析出水合磷酸铁;最后第三阶段通过煅烧,得到了最终产物无水... 通过硝酸溶解-共沉淀-煅烧三个流程制备了电池级磷酸铁。第一阶段用强氧化性酸溶解磷铁渣,得到含有铁元素和磷元素的磷铁溶液;然后第二阶段通过氨水调节磷铁溶液的pH值,使溶液析出水合磷酸铁;最后第三阶段通过煅烧,得到了最终产物无水磷酸铁。利用XRD、SEM、粒度分布和铁磷摩尔比等一系列的分析检测对煅烧产物进行评价。工艺研究表明,第一阶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12,硝酸浓度7.6 mol/L,溶解时间5 h,溶解温度90℃,此条件下磷铁渣的溶解率为96.39%;第二阶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液中铁元素和磷元素物质的量比为1∶1,反应温度80℃,pH=1.0,时间4 h,所制备的FePO4铁磷摩尔比为0.97;最佳煅烧温度为500℃,制备出了合格的磷酸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溶
下载PDF
有机电子供体影响下硝酸盐和铁对磷转化的驱动作用
7
作者 童永杰 汪毅 +3 位作者 华玉妹 赵建伟 刘广龙 蒋永参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3-1274,共12页
磷是湖泊的关键生源要素,其转化受多种生物化学反应的驱动。在富营养化后期,藻类在厌氧条件下衰败所产生的乙酸盐可作为反硝化过程的有机电子供体,铁可作为反硝化过程的电子供体和能量来源,它们会通过影响氮的转化而直接或间接对磷转化... 磷是湖泊的关键生源要素,其转化受多种生物化学反应的驱动。在富营养化后期,藻类在厌氧条件下衰败所产生的乙酸盐可作为反硝化过程的有机电子供体,铁可作为反硝化过程的电子供体和能量来源,它们会通过影响氮的转化而直接或间接对磷转化产生影响。本研究取武汉市墨水湖的样品构建了沉积物-上覆水体系,通过向上覆水中输入硝酸盐、铁和乙酸盐以探明有机电子供体(乙酸盐)影响下铁和氮对磷转化的驱动作用。在不同乙酸盐浓度下,研究上覆水和间隙水中氮、磷与铁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确定沉积物中反硝化酶活性与硝酸盐型亚铁氧化菌(NDFOB)丰度,分析沉积物中的磷形态以明晰铁结合态磷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1)乙酸盐增加了沉积物中NDFOB丰度和反硝化酶活性,使硝态氮(NO_(3)^(−)-N)去除效率提高22.6%。(2)总磷(TP)浓度与总铁(TFe)浓度之间显著正相关(P=0.001),易还原铁氧化物(Fe_(ox1))和可还原铁氧化物(Fe_(ox2))是沉积物中对磷吸附能力最强的铁形态,占沉积物总铁质量的43.8%-54.1%。(3)乙酸盐促进了沉积物中Fe(Ⅲ)的还原,由于沉积物中Fe_(ox1)和Fe_(ox2)还原作用而产生较高质量分数Fe(Ⅱ),铁结合态磷质量分数明显降低。(4)最终沉积物中易还原铁结合态磷(P-Fe_(ox1))质量分数比NO_(3)^(−)处理组低0.250 mg·g^(−1),同时乙酸盐抑制沉积物中Fe_(ox2)生成过程,可还原铁结合态磷(P-Fe_(ox2))质量分数比NO_(3)^(−)处理组低0.010 mg·g^(−1),上覆水和间隙水总磷浓度显著高于NO_(3)^(−)处理组(P=0.000)。研究结果通过明确不同介导作用下沉积物磷与铁结合形式的转变,有助于加深对湖泊内源污染理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硝酸盐 乙酸盐 结合态
下载PDF
以磷铁粉为原料制备磷酸铁锂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任鹏文 杜柯 +1 位作者 江剑兵 方梓君 《轻金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9,共7页
磷酸铁锂的大规模发展要求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磷铁粉是一种可以提供磷和铁两种组分的制备磷酸铁锂的低价原料。本论文以磷铁粉为原料,先与碳酸钠混合并高温烧结,将磷铁粉转化为磷酸钠与氧化铁,然后采用水浸的方法将可溶的磷酸钠与氧化... 磷酸铁锂的大规模发展要求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磷铁粉是一种可以提供磷和铁两种组分的制备磷酸铁锂的低价原料。本论文以磷铁粉为原料,先与碳酸钠混合并高温烧结,将磷铁粉转化为磷酸钠与氧化铁,然后采用水浸的方法将可溶的磷酸钠与氧化铁分离。再以淀粉作为碳源还原氧化铁,并用硫酸浸出还原后的产物,通过除杂后获得硫酸亚铁溶液,探究了碳用量、硫铁比、浸出时间对氧化铁中铁元素浸出的影响。将浸出铁液与磷酸钠溶液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制备获得磷酸铁。最后配锂加碳高温烧结合成磷酸铁锂。通过XRD、SEM、电化学性能对制备的磷酸铁与磷酸铁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铁磷比对于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磷酸铁锂在1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43.7 mAh/g,经过15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9%。该工艺充分利用了原料中的磷和铁,为磷酸铁锂的工业生产开辟了一条绿色经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钠 氧化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粉脱锂后的磷铁渣经硝酸浸出除铝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铿齐 李立平 +1 位作者 肖炜彬 谭泽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4期66-70,共5页
针对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粉脱锂后的磷铁渣含铝量偏高的问题,开展了无机酸体系浸出磷铁渣除铝的研究,重点考察了酸种类、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参数对Fe、Al浸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Fe、Al在硝酸中的浸出率差异,大于在硫... 针对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粉脱锂后的磷铁渣含铝量偏高的问题,开展了无机酸体系浸出磷铁渣除铝的研究,重点考察了酸种类、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参数对Fe、Al浸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Fe、Al在硝酸中的浸出率差异,大于在硫酸或磷酸中的浸出率差异。在硝酸体系中,当酸浓度为0.2mol·L^(-1)、液固比为10∶1、浸出温度为70℃、浸出时间为8.0h时,Al、Fe的浸出率分别为96.3%和3.92%。硝酸酸浸法可扩大磷酸铁与铝的浸出率差异,实现铝的选择性溶出,达到深度除铝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正极粉 硝酸 浸出率差异 除铝
下载PDF
碳层保护磷掺杂铁氧还原催化剂的构建及其锌-空气电池性能
10
作者 李淑婷 付梦娇 +5 位作者 弥宏丽 韩锦溪 韩怡 王树园 涂志远 杨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5-49,共5页
锌-空气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被认为具备下一代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潜力。文中采用PEG 2000软模板法制备了碳层保护的磷掺杂铁催化剂FeC-NP-300,实现了碳层对FeP活性位点的保护,有效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为... 锌-空气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被认为具备下一代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潜力。文中采用PEG 2000软模板法制备了碳层保护的磷掺杂铁催化剂FeC-NP-300,实现了碳层对FeP活性位点的保护,有效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为开发锌-空气电池催化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反应 锌-空气电池 碳层保护 掺杂催化剂
下载PDF
退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提锂渣资源化回收工艺
11
作者 罗教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2-127,共6页
目前退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回收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浸出回收锂,已实现工业化运行。然而,退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锂回收后残留的磷铁渣尚未出现有效的处理方法,亟待解决。提出一种盐协助碳热还原—水浸分离法,先通过K_(2)CO_(3)和碳热还... 目前退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回收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浸出回收锂,已实现工业化运行。然而,退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锂回收后残留的磷铁渣尚未出现有效的处理方法,亟待解决。提出一种盐协助碳热还原—水浸分离法,先通过K_(2)CO_(3)和碳热还原共同作用将FePO_(4)转化为Fe和磷钾化合物,再通过水浸方式将铁和磷分离。系统研究了碳热还原条件对铁磷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900℃、焙烧保温时间4.0 h、K_(2)CO_(3)与磷铁渣质量比0.7、碳粉与磷铁渣质量比0.3的条件下,焙烧产物经常温水浸分离,Fe的回收率为99.3%,水浸固体产物经磁选分离可得到Fe含量为95.2%的产物,实现了磷铁渣中铁与磷的高效分离。本工艺具有不使用强酸、回收过程简单、磷铁渣利用率高等优点,具有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还原 水浸
下载PDF
磷素对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影响及营养效应 被引量:16
12
作者 傅友强 杨旭健 +1 位作者 吴道铭 沈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2-1085,共14页
【目的】磷饥饿能明显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然而,磷素是如何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并不清楚。【方法】论文在水培条件下,对24个不同来源的传统水稻品种培养21 d后,分别进行缺磷和0.1 mmol·L-1 Fe2+处理,测定其根长... 【目的】磷饥饿能明显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然而,磷素是如何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并不清楚。【方法】论文在水培条件下,对24个不同来源的传统水稻品种培养21 d后,分别进行缺磷和0.1 mmol·L-1 Fe2+处理,测定其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干重、地上部干重及根表铁含量,从而筛选出根表铁膜含量较高的水稻品种"天优998",并以此为材料,设置不同养分元素缺乏试验(缺氮、缺磷、缺钾及其交互等8个处理)、分根试验(两边根系同时进行正常磷处理;一边根系缺磷处理,另一边根系正常供磷处理;两边根系同时进行缺磷处理)和不同磷铁比试验(磷浓度为0.0125—0.4 mmol·L-1;铁浓度为0.1—3.2 mmol·L-1,按磷铁比为1﹕1;1﹕3;1﹕5;1﹕8处理设计了4个小试验),测定了水稻根表铁膜浓度、根表无机磷浓度、根内无机磷浓度、根系和地上部磷、铁含量,探讨了磷素对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及其营养效应。【结果】不同水稻品种根表铁膜浓度存在明显差异,24个水稻品种幼苗根表铁膜浓度范围为3.67—9.78 mg·g-1,水稻根表铁膜含量与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干重、地上部干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养分元素缺乏试验表明,水稻根表铁膜由红棕色铁膜和非红棕色铁膜组成,仅缺磷处理都能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而缺氮和缺钾处理却不能。分根试验处理表明,缺磷处理根系侧并不能诱导正常供磷处理侧根系根表形成红棕色铁膜,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主要受根表外源无机磷的影响,与根内无机磷无关。不同磷铁比试验表明,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与根表磷铁比有关,根表DCB-Fe浓度与根系溶液中铁浓度有关;只有当磷铁比≤1﹕3时,根表才会形成明显的红棕色铁膜,随着磷铁比的降低,根表红棕色铁膜颜色加深;随着根系溶液中铁浓度的增加,根表DCB-Fe浓度逐渐增加,最大值为36.50 mg·g-1。最后进一步对磷铁比处理形成的根表红棕色铁膜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磷、铁吸收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发现,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加深有利于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磷、铁的吸收。【结论】内源磷信号并不能诱导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仅外源磷缺乏才能诱导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与根系周围环境中磷铁比有关,而根表DCB-Fe的形成仅与溶液中铁浓度有关。形成的根表红棕色铁膜在根系周围充当营养库的功能,有利于植物对磷、铁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红棕色 磷铁比
下载PDF
以磷铁为原料水热法制备电池级磷酸铁的研究
13
作者 李珍珍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2,10,共3页
以黄磷所得副产品磷铁为原料,通过湿法溶解、除杂、结晶等工艺制备电池级磷酸铁,然后利用制备出的磷酸铁制备磷酸铁锂。制备电池级磷酸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硝酸浓度为3.0 mol/L、最佳反应温度为110℃、最佳反应时间为120 min、反应体系... 以黄磷所得副产品磷铁为原料,通过湿法溶解、除杂、结晶等工艺制备电池级磷酸铁,然后利用制备出的磷酸铁制备磷酸铁锂。制备电池级磷酸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硝酸浓度为3.0 mol/L、最佳反应温度为110℃、最佳反应时间为120 min、反应体系铁质量浓度为18.0 g/L,此时样品中铁含量与铁磷比接近理论值。LiFePO_(4)/C样品首次充电容量、放电容量、放电的库伦效率分别为158.8 mAh/g、147.8 Ah/g、93.1%,说明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较好,能用于锂电池的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下载PDF
改性加磷聚合硫酸铁稳定性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关卫省 柴丽 黎文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162-1164,共3页
在已有的聚合硫酸铁性能的基础上,针对其水解速度快、不稳定的特性,通过加磷实验,改变其原有的不稳定性能,从而提高聚合硫酸铁的稳定性及处理废水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当磷铁比(摩尔比)达到0.12时,聚合硫酸铁的稳定性较好,pH值和电导... 在已有的聚合硫酸铁性能的基础上,针对其水解速度快、不稳定的特性,通过加磷实验,改变其原有的不稳定性能,从而提高聚合硫酸铁的稳定性及处理废水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当磷铁比(摩尔比)达到0.12时,聚合硫酸铁的稳定性较好,pH值和电导率随着时间的变化幅度较小,同时用处理长江水为例测定了改性后的聚合硫酸铁具有更稳定的特性,而且对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硫酸 磷铁比 改性
下载PDF
磷共掺杂改性多孔铁氮碳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反应的研究
15
作者 王源 阮伟 周尧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8,共7页
通过惰性气氛下高温热解沸石咪唑酯框架(ZIF-8)纳米颗粒得到氮掺杂多孔碳(NPC),再将其与植酸和铁源进行浸渍后,在氩氨混合气中进行二次煅烧,获得磷共掺杂改性的多孔铁氮碳氧还原电催化剂(Fe/PN/C)。考察了分步煅烧温度、煅烧气氛、植酸... 通过惰性气氛下高温热解沸石咪唑酯框架(ZIF-8)纳米颗粒得到氮掺杂多孔碳(NPC),再将其与植酸和铁源进行浸渍后,在氩氨混合气中进行二次煅烧,获得磷共掺杂改性的多孔铁氮碳氧还原电催化剂(Fe/PN/C)。考察了分步煅烧温度、煅烧气氛、植酸添加量等制备条件对其组成、结构及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XPS、TEM、BET等对催化剂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性能最优的多孔氮磷共掺杂Fe/PN/C催化剂具有高达1014.3 m^(2)/g的比表面积,吡啶氮和石墨氮物种占比高。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最优的Fe/PN/C电催化剂的半波电位为0.902 V,较商用贵金属铂催化剂高约22 mV,而未掺杂磷元素的对照样品Fe/N/C-900-900的半波电位为0.885 V,表明磷元素共掺杂可提高铁氮碳材料在碱性条件下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共掺杂多孔碳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氧还原反应 电催化
下载PDF
聚合磷硫酸铁水解特征研究
16
作者 曾凯 刘峙嵘 +2 位作者 唐文英 韦鹏 赵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9期3473-3475,共3页
由于缺乏理论支持,使聚合磷硫酸铁(PFPS)的生产应用受到限制。对吸光度进行拟合,得出磷酸二氢根与Fe(Ⅲ)络合比为3;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广义碱化度BT;探讨了PFPS溶液pH弛豫规律,pH、BT与温度变化关系;得出PFPS溶液电导率... 由于缺乏理论支持,使聚合磷硫酸铁(PFPS)的生产应用受到限制。对吸光度进行拟合,得出磷酸二氢根与Fe(Ⅲ)络合比为3;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广义碱化度BT;探讨了PFPS溶液pH弛豫规律,pH、BT与温度变化关系;得出PFPS溶液电导率随OH/Fe、熟化时间变化关系。初步获得PFPS水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硫酸 水解特征 酸二氢钠 铁比 磷铁比
下载PDF
华中地区水旱轮作酸性土磷、铁形态转化及机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宸阳 严玉鹏 +2 位作者 王小明 刘凡 冯雄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93-2003,共11页
为探讨华中地区水旱轮作体系酸性土壤磷与铁的形态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变化,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水稻收获后采集该区域典型酸性红壤(低磷铁比)和黄棕壤(高磷铁比),采用张守敬-杰克逊无机磷分级方法和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对干湿... 为探讨华中地区水旱轮作体系酸性土壤磷与铁的形态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变化,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水稻收获后采集该区域典型酸性红壤(低磷铁比)和黄棕壤(高磷铁比),采用张守敬-杰克逊无机磷分级方法和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对干湿交替培养样品磷形态、生物有效性磷(DGT-P)与铁(DGT-Fe)、Fe(Ⅱ)及无定形氧化铁(Fe)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中黄棕壤和红壤pH逐渐升高趋于中性;二者氧化还原电势(Eh)在淹水期间降低,土壤环境呈明显的还原条件。淹水过程黄棕壤和红壤中Fe与Fe均增加,干燥后均明显降低。黄棕壤与红壤磷形态以铁结合态磷(Fe-P)与闭蓄态磷(Oc-P)为主,干湿交替过程中黄棕壤Oc-P向Fe-P转化,红壤Fe-P向Oc-P转化。在水-土界面以下120 mm土壤垂直剖面内,黄棕壤DGT-P和DGT-Fe释放水平先增加后减少;红壤DGT-Fe增加,DGT-P减少,黄棕壤P和Fe的同步释放相关性更显著。研究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酸性土壤磷形态主要是Fe-P与Oc-P之间转化,低P/Fe红壤以磷闭蓄化为主,高P/Fe黄棕壤Fe-P增加,以铁吸附磷为主;淹水导致DGT-P含量增加,生物有效性增加;干燥过程磷闭蓄化加深,但磷有效性并无明显降低,这与土壤磷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干湿交替 磷铁比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高碘酸盐光度法测定磷铁中锰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振坤 陈焱 +6 位作者 李异 王建 姚传刚 王虹 张辉 胡德新 王昊云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3-55,共3页
采用硝酸、氢氟酸、硫磷混酸处理磷铁样品,高碘酸盐光度法测定磷铁中的锰。实验确定了溶样酸体系,优化选择了525 nm作为测定波长,探讨了酸度和共存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中的Fe和P对测定影响不大,硫酸(1+1)、磷酸(1+1)加入量在20 m... 采用硝酸、氢氟酸、硫磷混酸处理磷铁样品,高碘酸盐光度法测定磷铁中的锰。实验确定了溶样酸体系,优化选择了525 nm作为测定波长,探讨了酸度和共存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中的Fe和P对测定影响不大,硫酸(1+1)、磷酸(1+1)加入量在20 mL以内时的干扰也可忽略不计。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对磷铁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同认定值或其他方法(碱熔酸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值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0.3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碘酸盐光度法
下载PDF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磷铁中磷硅锰钛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祖峰 陆向东 +3 位作者 陈海峰 王忠乐 荚江霞 郭士光 《冶金分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5-61,共7页
使用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磷铁合金样品,关键是要解决样品前处理中合金样品侵蚀铂-黄坩埚的难题。采用陶瓷坩埚石墨垫底低温预氧化后,高温熔融制样,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磷铁中磷、硅、锰和钛的方法。选用磷铁标准样品... 使用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磷铁合金样品,关键是要解决样品前处理中合金样品侵蚀铂-黄坩埚的难题。采用陶瓷坩埚石墨垫底低温预氧化后,高温熔融制样,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磷铁中磷、硅、锰和钛的方法。选用磷铁标准样品,按照一定的比例合成及在磷铁标准样品中加入标准溶液的方式,配制成一定梯度的磷铁校准样品,拓宽了校准曲线的含量范围。以碳酸锂和过氧化钡复合氧化剂,从400℃缓慢升温至800℃,对磷铁样品进行预氧化,避免了熔融过程中对铂-黄坩埚的腐蚀。实验结果表明,以四硼酸锂为熔剂,溴化铵溶液为脱模剂,稀释比40∶1,于1100℃下熔融20 min,制得的玻璃熔片均匀稳定。各元素的检出限为32.47~57.49μg/g。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磷铁标准样品进行测定,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0.28%~1.1%。实验方法应用于磷铁实际样品的测定,与其他方法的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制样 石墨垫底 预氧化 复合氧化剂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下载PDF
磷化工副产磷铁的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晓辉 邱臻哲 +1 位作者 白倩 李秋霞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共3页
磷铁是一种热法制磷及钙镁磷肥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磷矿资源愈加枯竭,因此合理回收利用磷化工产生的大量磷铁副产物便日渐重要。在简述磷铁的理化性质及磷铁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利用副产磷铁生产磷酸盐和氧化铁红、利用副产... 磷铁是一种热法制磷及钙镁磷肥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磷矿资源愈加枯竭,因此合理回收利用磷化工产生的大量磷铁副产物便日渐重要。在简述磷铁的理化性质及磷铁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利用副产磷铁生产磷酸盐和氧化铁红、利用副产磷铁开发能源材料以及从磷铁副产中提取高价值金属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重点分析了磷铁综合利用的技术难点和限制因素,针对磷铁利用工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 副产 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