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巴楚晚奥陶世礁丘中的蓝菌群落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建坡 李越 +2 位作者 张园园 杨海军 黄智斌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7,共9页
新疆巴楚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中红灰岩"中见蓝菌-绿藻形成的礁丘,常见3类蓝菌类化石:Girvanella,Renalcid和Ortonella,其中Renalcid包括Renalcis和Izhella。蓝菌群落所形成的微生物岩构造包括钙化的微生物膜和微生物席、叠层... 新疆巴楚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中红灰岩"中见蓝菌-绿藻形成的礁丘,常见3类蓝菌类化石:Girvanella,Renalcid和Ortonella,其中Renalcid包括Renalcis和Izhella。蓝菌群落所形成的微生物岩构造包括钙化的微生物膜和微生物席、叠层石和凝块石,对礁灰岩的建造作用主要体现在作为灰泥物源、粘结颗粒和形成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菌 礁丘 上奥陶统 良里塔格组 巴楚 新疆
下载PDF
湖北宜昌王家坪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古杯礁丘及其成岩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俊明 袁克兴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6-245,T002,共11页
王家坪古杯礁丘是由不规则古杯和蓝绿藻Renalcis、Epiphyton、Cirvanella等组成的障积礁丘。可分为:孤立小型古杯泥丘和由丘状藻-古杯粘结岩叠置而成的点礁。以Renalcis为主的藻-古杯粘结岩与孤... 王家坪古杯礁丘是由不规则古杯和蓝绿藻Renalcis、Epiphyton、Cirvanella等组成的障积礁丘。可分为:孤立小型古杯泥丘和由丘状藻-古杯粘结岩叠置而成的点礁。以Renalcis为主的藻-古杯粘结岩与孤立小型古杯泥丘一样形成于风暴浪基面之下的低能陆架。以Epiphyton为主的藻-古杯粘结岩形成于较动荡的中-高能陆架浅滩。除造礁生物的沉积作用外,早期海底胶结作用和充填固化作用对古杯礁丘的形成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杯礁丘 生物沉积作用 成岩
下载PDF
中国南方震旦纪至三叠纪造礁生物演化及生物绝灭事件对礁丘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善燏 鞠天吟 +2 位作者 杨达铨 林国为 陆俊明 《南方油气地质》 1995年第4期14-18,6,共5页
造礁生物演化经历了六个主要发展阶段,具有全球性演化规律特征,其盛衰变化在南方礁丘的时代分布上反映较为醒目。早泥盆世至晚泥盆世早期,为生物礁发育的首次鼎盛期,已发现的礁体达97个,而至今尚未发现晚泥盆世晚期(法门期)的生物礁;二... 造礁生物演化经历了六个主要发展阶段,具有全球性演化规律特征,其盛衰变化在南方礁丘的时代分布上反映较为醒目。早泥盆世至晚泥盆世早期,为生物礁发育的首次鼎盛期,已发现的礁体达97个,而至今尚未发现晚泥盆世晚期(法门期)的生物礁;二叠纪是第二次鼎盛期,已发现该时期的礁丘达148个之多,生物特性明显,而至今也尚未发现早三叠世时期的礁体。中国南方这一礁丘时代分布特征恰好与F/F和T/P两次全球性巨大生物绝灭事件相吻合。因此在南方寻找生物礁型油气藏时,除了应当重视本区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外,还应极大地注意全球性生物演化规律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丘发育 震旦纪 生物演化 生物 生物绝灭事件
下载PDF
早-中奥陶世瓶筐石礁丘:历史和古生态学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建坡 李越 +2 位作者 张园园 李启剑 邓小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40,共9页
瓶筐石(Calathium)是早-中奥陶世期间常见的重要的造礁生物之一,与菌藻类、海绵以不等丰度相聚集共同组成位于浅海区的礁丘群落。早期阶段(特马道克期-弗洛期早期)以瓶筐石-海绵-菌藻类礁群落为主,其后因海绵丰度减弱而逐渐演替为瓶筐石... 瓶筐石(Calathium)是早-中奥陶世期间常见的重要的造礁生物之一,与菌藻类、海绵以不等丰度相聚集共同组成位于浅海区的礁丘群落。早期阶段(特马道克期-弗洛期早期)以瓶筐石-海绵-菌藻类礁群落为主,其后因海绵丰度减弱而逐渐演替为瓶筐石-菌藻群落,达瑞威尔期以瓶筐石为群落主体的礁丘分布已趋于局限,中奥陶世晚期伴随着珊瑚-层孔虫造礁群落的崛起,瓶筐石礁丘骤然衰减。瓶筐石在礁丘建造过程中主要是障积生屑,因而有利于形成海底正向地貌隆起,所形成点礁的生长阶段和群落的更替过程易于识别。一般分为定殖期生屑滩型的礁基,至拓殖期和泛殖期的礁核部位则多为瓶筐石和/或海绵构成的障积岩和菌藻类形成的粘结岩,与礁间相和/或礁翼相界线多显现清晰边界。经过一定距离搬运的瓶筐石也可与其他生屑颗粒共同堆积成展布宽泛的生物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筐石 礁丘 演化 古生态学 奥陶纪
原文传递
礁滩体与建设性成岩作用 被引量:47
5
作者 张宝民 刘静江 +5 位作者 边立曾 申银民 贾进华 张立平 曹宏 杨晓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0-289,共20页
礁、礁丘、丘同属碳酸盐建隆,礁、滩是重要勘探目的层。但各自在沉积组分、组构、环境和时空分布,以及油气地质条件上迥然不同,因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勘探实践上,都有必要将其各成体系划分开来。礁滩自身为好储集岩,当建设性成岩作用叠加... 礁、礁丘、丘同属碳酸盐建隆,礁、滩是重要勘探目的层。但各自在沉积组分、组构、环境和时空分布,以及油气地质条件上迥然不同,因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勘探实践上,都有必要将其各成体系划分开来。礁滩自身为好储集岩,当建设性成岩作用叠加后可形成好的储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主要受沉积微相与建设性成岩作用两大因素控制。前者是基础,并以高能的礁滩相带为最好;后者主要包括破裂、白云石化和溶蚀三大类,并以白云石化或溶蚀为最优,其中的溶蚀分布最广泛、影响最深刻而对优质储层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礁滩储层中的古岩溶类型最为丰富多彩,包括同生期、准同生期、表生期和埋藏期热流体岩溶的所有类型,白云岩化礁滩体也不例外。其中,同生-准同生期岩溶的形成机制与礁滩沉积时高频层序旋回向上变浅序列的短暂暴露淋溶有关,表生期岩溶则受控于礁滩沉积后三级层序旋回Ⅰ型界面的暴露淋溶。由此,导致礁滩储层中除了可以也是(碳酸盐岩中)唯一保存原生孔隙外,还发育了次生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礁丘、灰泥丘尤其是丘间洼地中发育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它们自身没有有效的原生孔隙,但岩溶作用可以形成次生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礁丘 灰泥 岩溶作用 破裂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同生期岩溶 准同生期岩溶 表生期岩溶
下载PDF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台缘礁滩复合体建造模式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振宇 孙崇浩 +2 位作者 杨海军 周成刚 张正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6-552,共7页
塔中Ⅰ号坡折带的台缘高能区发育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主要包括生物礁丘、灰泥丘、粒屑滩、滩间海等沉积类型,纵向上表现为粒屑滩、灰泥丘、礁丘的多旋回组合。单个礁滩复合体下部发育粒屑滩,上部为灰泥丘和(或)礁丘,之上为下一旋... 塔中Ⅰ号坡折带的台缘高能区发育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主要包括生物礁丘、灰泥丘、粒屑滩、滩间海等沉积类型,纵向上表现为粒屑滩、灰泥丘、礁丘的多旋回组合。单个礁滩复合体下部发育粒屑滩,上部为灰泥丘和(或)礁丘,之上为下一旋回的粒屑滩亚相所覆盖。横穿宽3~10km的区域,特别是台地边缘向陡坡转折的高地为礁生长相对集中区,而向内侧则更多出现滩相。不同沉积期礁滩单元分布范围不同,从良三段到良一段沉积期间内呈现逐步向塔中Ⅰ号坡折带迁移的缩减趋势。经后期多次成岩作用和构造破裂的改造,形成沿台缘分布且具有非均质性变化的礁滩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复合体 礁丘 灰泥 粒屑滩 上奥陶统 塔中Ⅰ号坡折带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中古51井区良里塔格组台内礁滩演化模式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昊 王振宇 +3 位作者 屈海洲 孙崇浩 张云峰 于红枫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6,16,共6页
礁滩相带是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有利沉积相带,弄清台内礁滩相带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塔中地区台地内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宏微观资料,利用测井曲线与地震相结合手段,对不同层段内岩性与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精细识别,对中古51井区... 礁滩相带是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有利沉积相带,弄清台内礁滩相带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塔中地区台地内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宏微观资料,利用测井曲线与地震相结合手段,对不同层段内岩性与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精细识别,对中古51井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相纵横向分布变化规律进行详细分析并建立礁滩相带迁移演化模式。认为中古51井区沉积相以灰泥丘、台内滩和滩间海为主,台内点礁和生屑滩相次之;中古51井区台内礁滩相带在良里塔格组三段-二段沉积早期形成,平面上分布在塔中10号带附近,台缘礁滩相带形成于良里塔格组二段沉积晚期-一段沉积时期,沿塔中Ⅰ号带分布。总体上,礁滩相带具有由下至上,从台内向台缘逐步迁移演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中古51井区 良里塔格组 礁丘 台内滩 演化模式
下载PDF
川南黔北志留纪生物礁与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6
8
作者 万云 张廷山 +1 位作者 兰光志 袁建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1期2-7,共6页
川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分布广泛,出露好,化石丰富,不同程度地发育了生物礁。通过对重庆綦江观音桥、坡度及其邻区石牛栏组的野外考察和综合研究发现,生物礁主要发育在早志留世中晚期的石牛栏组中、下部(大致相当于中兰多维列期),类型为... 川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分布广泛,出露好,化石丰富,不同程度地发育了生物礁。通过对重庆綦江观音桥、坡度及其邻区石牛栏组的野外考察和综合研究发现,生物礁主要发育在早志留世中晚期的石牛栏组中、下部(大致相当于中兰多维列期),类型为小型点礁、生物丘及生物层。造礁生物以横板珊瑚、四射珊瑚、层孔虫为主;礁基为生屑滩或瘤状灰岩。礁的发育受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制约,靠近黔中隆起的浅海缓坡地带,是生物礁生长发育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黔北 下志留统 石牛栏组 生物() 生物层 古环境演化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郝雁 张哨楠 张德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5-427,共13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地质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针对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已取得如下进展:术语规范性方面,认识到微生物岩和微生物碳酸盐岩术语的区别;识别标志方面,微生物碳酸盐岩内常见微米球体... 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地质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针对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已取得如下进展:术语规范性方面,认识到微生物岩和微生物碳酸盐岩术语的区别;识别标志方面,微生物碳酸盐岩内常见微米球体、杆状体、丝状体、胞外聚合物等,且具有碳氧稳定同位素明显负异常,重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Zn和Ba等营养元素富集的特点;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方面,认识到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极端环境的产物,微生物礁丘主要发育在古地貌高点,其生长、发育、消亡均与古水文因素关系密切;储层方面,认识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包括常规储集空间和特有储集空间两大类,储层主控因素包括沉积、成岩和构造,其中微生物组构在储层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储层 微生物礁丘 沉积环境 识别标志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塔东南寒武系-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台缘带的迁移与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贺锋 林畅松 +4 位作者 刘景彦 张字龙 张君龙 闫博 屈泰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1-721,共11页
在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地震属性以及古地貌来识别台地边缘带,追踪和揭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不同期台地边缘相带分布与变迁。台地边缘带发育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屑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 在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地震属性以及古地貌来识别台地边缘带,追踪和揭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不同期台地边缘相带分布与变迁。台地边缘带发育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屑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岩与泥晶灰岩等。台缘滩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呈杂乱反射或空白反射特征,礁(丘)滩复合体外部呈丘状外形,内部为显杂乱反射或空白反射。较大的礁(丘)滩复合体快速生长形成地层厚度增大的建隆特征,以及向盆地区沉积厚度急剧减薄形成的陡坡或远端变陡特征是判断台地边缘的证据。应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识别碳酸盐岩岩性和沉积能量的方法,结合有机碳、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编制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探讨海平面变化对不同时期台地边缘相带迁移的控制作用。早寒武世塔东南地区以斜坡-盆地相为主,台缘不发育;中晚寒武世海平面不断下降,台地类型为局限台地,台地边缘相发育且向盆地方向迁移;早奥陶世全球海平面开始上升,蓬莱坝组沉积期台地边缘宽度变窄;鹰山组下段沉积期海平面下降,台地类型变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带变宽;鹰山组上段沉积期经历了快速的水进,海平面又开始下降,台地边缘相带向盆地内侧进一步加宽;一间房组沉积之后随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地被淹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复合体 台地边缘相相带 海平面 沉积演化 碳酸盐岩 寒武系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