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成年新礼”的“间隔年”:过渡仪式、认同重构与主体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军 王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
“间隔年”(gap year)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一种新兴行为和社会心态,具有青少年“成年新礼”的特征,而“过渡礼仪”成为其重要的过程机制。“分隔礼仪”体现的是和先前世界的隔离,其核心要义是冲破理性化世界后的自主选择。在迷... “间隔年”(gap year)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一种新兴行为和社会心态,具有青少年“成年新礼”的特征,而“过渡礼仪”成为其重要的过程机制。“分隔礼仪”体现的是和先前世界的隔离,其核心要义是冲破理性化世界后的自主选择。在迷茫与机遇、兴奋与惆怅并存的状态下,个人层面上极具张力的重大决定与社会层面充满道德意义的新仪式促成了新的自我认同的形成。“间隔年”及青年“认同重构”已不再属于“边缘仪式”的亚文化范畴,而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心态,标志着新的自我认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年” “成年新礼” 过渡仪式 自我认同 主体实践
下载PDF
“孝”为“仁”“礼”之本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肖群忠 宋晓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7,共12页
孝、仁、礼虽都是儒学最为重要的核心范畴和德目,但孝为仁、礼之本。孝为仁之本:孝是仁的情感发生根源;仁之博爱是孝之亲爱的有序推扩;孝是行仁的实践起点。孝为礼之本:孝是礼的人性内在根源与心性基础;礼之敬意源于孝之敬亲敬祖意识;... 孝、仁、礼虽都是儒学最为重要的核心范畴和德目,但孝为仁、礼之本。孝为仁之本:孝是仁的情感发生根源;仁之博爱是孝之亲爱的有序推扩;孝是行仁的实践起点。孝为礼之本:孝是礼的人性内在根源与心性基础;礼之敬意源于孝之敬亲敬祖意识;孝之祭礼是培育强化人们敬意的根源和途径。重视孝本论有利于厘清儒学重要范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有利于呈现曾子学派的重要性,也有利于推动弘扬中华传统孝道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荀子“隆礼”思想的深层透视
3
作者 刘慧姝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8-71,共4页
荀子从人性本恶和社会历史方面追溯"礼"的起源,综合了儒法两家的学说,形成了礼法结合、礼本刑用的思想。荀子的"隆礼"思想赋予了"礼"以形而上的根据,拓展了"礼"的功能,并对"礼"进行... 荀子从人性本恶和社会历史方面追溯"礼"的起源,综合了儒法两家的学说,形成了礼法结合、礼本刑用的思想。荀子的"隆礼"思想赋予了"礼"以形而上的根据,拓展了"礼"的功能,并对"礼"进行了内在寻根式的阐释,丰富了"礼"的人文内涵与实践意义,深化了儒家"礼"的理性精神和实用品格,对中国文化重视情理结合、以理节情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之演变 礼”之拓展 礼”之本质 礼”之内涵
下载PDF
论西周“礼”的特点及作用
4
作者 乌凤琴 王梓聿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0-43,共4页
《周礼》中从“礼”的角度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礼”作为西周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范式,其核心是维护以王为中心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而对于臣民则在看似温情、合理的谦让中,逐渐形成安于现状的习... 《周礼》中从“礼”的角度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礼”作为西周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范式,其核心是维护以王为中心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而对于臣民则在看似温情、合理的谦让中,逐渐形成安于现状的习惯。西周的“礼”规定了严格的社会政治制度,突出其教化臣民的功能和作用,也用法的强制力保证礼制的顺利实施。西周“礼”的思想自然有其社会历史局限性,但其不仅对当时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对后世各朝代的道德与法制建设有重要借鉴,同时研究西周“礼”的特点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也有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礼” 社会政治制度 伦理道德 作用
下载PDF
何以成人:“开笔礼”仪式铸魂育人的理论逻辑、历史溯源与当代价值
5
作者 王喜斌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5-102,共8页
“开笔礼”仪式是小学教育场域中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儿童走向“成人”。在人类学“阈限”思维的理论逻辑下,“开笔礼”仪式将儿童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流程中,让儿童在“分离—过渡—接纳”中体悟生命流转与进... “开笔礼”仪式是小学教育场域中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儿童走向“成人”。在人类学“阈限”思维的理论逻辑下,“开笔礼”仪式将儿童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流程中,让儿童在“分离—过渡—接纳”中体悟生命流转与进步的意义。“开笔礼”仪式由古代蒙养教育传统发展而来,穿越古今之变、贴合时代教育,在守正创新中探寻儿童走向成人的行动线索。作为教育实践,“开笔礼”仪式以“打基筑模”“习事明理”“修身正心”为价值预设,进而在具体的仪式过程中实现了引导儿童走向成人的根本教育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笔礼”仪式 铸魂育人 儿童
下载PDF
“三礼”课程: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助力农村学生生命成长
6
作者 徐扬威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学校结合办学传统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构建“三礼”(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课程。划分小学三大成长时段,整合古镇各类资源,丰厚“三礼”课程载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环境支持,发挥教育对... 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学校结合办学传统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构建“三礼”(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课程。划分小学三大成长时段,整合古镇各类资源,丰厚“三礼”课程载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环境支持,发挥教育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正向能量,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学生个体成长教育生态系统,以助力学生生命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成长 “三礼”课程 生态系统 家校社 心理健康
下载PDF
由“纳仁入礼”走向“援法入礼”——荀子的礼学思想探析
7
作者 周志艳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2-64,共3页
孔子改造了古代宗教的外在礼仪形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从而奠定了儒家的"礼"学思想。荀子师法孔子,继承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但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先秦诸子思... 孔子改造了古代宗教的外在礼仪形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从而奠定了儒家的"礼"学思想。荀子师法孔子,继承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但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批判总结并再次进行融合,最终使"礼"由"纳仁入礼"走向"援法入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荀子 纳仁入“礼” 援法入“礼” 礼”学思想
下载PDF
不要把“礼”这把文化钥匙弄丢了——《烛之武退秦师》“学习提示”增补
8
作者 孔宪锋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9期37-39,共3页
礼是《左传》推崇的重要概念。统编教材《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提示”中把这一概念推了出来,但是一些权威教学资料却对之避而不谈。礼与利往往一体两面,“尊礼而逐利”,礼表利里,需要细细品味。
关键词 逐利
下载PDF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礼”文化认同的实施路向与践行要旨
9
作者 孙芳 《小学语文》 2024年第7期29-35,共7页
文化自信居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首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要通过文化自信培养实现“礼”文化对学生的浸润。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单独设置的口语交际活动对“礼”文化的三个维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均有落实。文... 文化自信居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首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要通过文化自信培养实现“礼”文化对学生的浸润。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单独设置的口语交际活动对“礼”文化的三个维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均有落实。文化体验学习圈理论为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礼”文化认同提供了践行思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深刻认识“文化自信”的统领地位,其次要充分挖掘“礼”文化的多维资源,最后要积极促发“礼”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迁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礼”文化 口语交际 文化体验学习圈
下载PDF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礼”文化教学策略探究
10
作者 刘希鹏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99-103,共5页
高中语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厚的当代价值,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精神养料。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礼”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挖掘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伦理资源,并且加深高中生对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现... 高中语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厚的当代价值,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精神养料。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礼”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挖掘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伦理资源,并且加深高中生对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现实性的理解。教师要把握《课程标准》的整体精神,分析任务群及教材系统,体会教材中作者的思想。学生能够最大限度感受“礼”文化,明确课本中人物对“礼”的展现,着重关注“礼”的文化认同,继而形成优秀的文化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 高中语文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礼”内涵新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63-66,共4页
本文认为在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礼”对人的要求与“仁”的要求经常是重合的,这种重合表明“仁”的一系列具体内容,同时也是作为基本政治规范和准则的“礼”的具体规定,是“礼”的标准和根据。
关键词 政治思想体系 礼” 孔子思想体系 最高统治者 政治规范 春秋时代 现实利益 “复礼” 政治制度 春秋时期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的“衢州有礼”城市文旅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沭呈 陈茂流 张新江 《丝网印刷》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从衢州文旅产业入手,分析中外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和特征,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做依托,挖掘和提取衢州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将衢州优秀特色元素融于城市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在城市旅游文创产品中注入“礼”文化... 从衢州文旅产业入手,分析中外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和特征,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做依托,挖掘和提取衢州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将衢州优秀特色元素融于城市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在城市旅游文创产品中注入“礼”文化,更好地展现衢州的城市形象,希望能助力衢州城市的旅游业和文化的发展,为衢州有礼的发展做更好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旅游 文创设计 衢州有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春秋》三传“礼”的量化分析
13
作者 谭泽霖 赵小兵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1期59-67,共9页
以礼解经是《春秋》三传的共同特色。数字人文作为科技与人文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以《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为研究对象,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结合计算机技术对“礼”这一概念进行量化分析。通过... 以礼解经是《春秋》三传的共同特色。数字人文作为科技与人文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以《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为研究对象,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结合计算机技术对“礼”这一概念进行量化分析。通过词频统计、时序分析和LDA主题建模,研究发现《左传》更注重展示礼仪在维系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中的作用,而《公羊传》和《榖梁传》则倾向于对礼仪理念的哲学解释;礼仪是维系社会稳定与权力结构的重要手段,在构建社会规范和文化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多维数据融合和动态演变分析,为理解春秋历史和文化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春秋》三传 量化分析
下载PDF
荀子“礼”学的旨归及内在逻辑
14
作者 石云权 谢卫平 陈灿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社会政治纷争、礼乐文明崩坏的战国亟待重构稳定和谐的世事秩序。荀子赓续前代礼学,熔于一炉,给出了自洽性设想: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基础上,荀子将礼视为人世的达道,一方面明确以礼奉养人的自然之欲,调节求欲行为,安顿个体生命,升华道... 社会政治纷争、礼乐文明崩坏的战国亟待重构稳定和谐的世事秩序。荀子赓续前代礼学,熔于一炉,给出了自洽性设想: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基础上,荀子将礼视为人世的达道,一方面明确以礼奉养人的自然之欲,调节求欲行为,安顿个体生命,升华道德价值;另一方面强调以礼明分等级名分,促成分工合作,推动社会秩序形成和运转,以实现他澄清世事纷乱的初衷。为达成上述两重旨归,荀子寄望于势位尊崇的“圣王”,赋予了他制定礼法、裁夺刑罚的至高权柄,但在制衡王权方面,荀子倾向道德层面的慎终劝诫与警示,并未构想出合理可行的规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于天人之分” 个体生命 社会秩序 “圣王”
下载PDF
重构与解构:孔、老之“礼”的解读
15
作者 蒋承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4,共6页
春秋战国之际,“礼”发生了异化,它由西周建立的一个统一性的文化结构变为了流于形式的“礼仪”。相应地,原本依“礼”而立的政治秩序、社会道德等也发生了崩溃。在此之际,以恢复“周礼”为方向,孔子提出了“仁”“礼”一体的思想,即“... 春秋战国之际,“礼”发生了异化,它由西周建立的一个统一性的文化结构变为了流于形式的“礼仪”。相应地,原本依“礼”而立的政治秩序、社会道德等也发生了崩溃。在此之际,以恢复“周礼”为方向,孔子提出了“仁”“礼”一体的思想,即“礼”必须以“仁”为精神实质,“仁”必须以“礼”为道德准绳;以批判“礼”为方向,老子提出了“大礼无礼”的思想,即“礼”本身代表着大道的废弛,真正的“礼”是“无礼”而自有“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中国传统的“善终”之“礼”
16
作者 李天啸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1-26,共6页
中国传统很早形成了以“寿终正寝”为“善终”的“礼”文化,其经历了“上层礼制”“民间礼俗”“一般观念”三种主要形态。于“礼制”上,其作为“受命”等级之象征而贯彻始终;“礼俗”发展至清代,“正寝”拓展至“家”,即人于“家”中... 中国传统很早形成了以“寿终正寝”为“善终”的“礼”文化,其经历了“上层礼制”“民间礼俗”“一般观念”三种主要形态。于“礼制”上,其作为“受命”等级之象征而贯彻始终;“礼俗”发展至清代,“正寝”拓展至“家”,即人于“家”中离世即可视为“善终”;现代以来抽象为“一般观念”,泛指一切事物的自然消亡,而其原初意义却被遗忘。在当今老龄化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家”在人之“善终”问题上几乎退场,由“家”承载着的“孝道”“亲情”“伦理”“礼俗”也都因此而无法发挥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取而代之是以医院为核心的现代医疗体系。然而,“人文关怀”并非“医疗科技”所能提供,“养老送终”重担不可能全由医疗体系来承担,将“寿终正寝”从泛指“一般”还原至“人”能够再现“家”在“善终”问题上的重要意义,“家”虽非唯一方案,但却是不容放弃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终 寿终正寝 老龄化
下载PDF
设计事理学视域下六艺“礼”文化衍生品创新策略
17
作者 陈祺 刘卷 《湖南包装》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国学的核心“六艺”为承载着传统文化精髓与智慧的瑰宝,“礼”作为六艺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礼”文化衍生品产业发展迅速,但在设计思维和方法层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运用设计事理学理论,通过分析设计事理学中“事”与“物”的脉络... 国学的核心“六艺”为承载着传统文化精髓与智慧的瑰宝,“礼”作为六艺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礼”文化衍生品产业发展迅速,但在设计思维和方法层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运用设计事理学理论,通过分析设计事理学中“事”与“物”的脉络,对“礼”文化衍生品的设计进行了方法论层面的分析。研究外部和内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六艺“礼”文化衍生品设计的方法,致力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并为未来创新提供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事理学 六艺 文化 文化衍生品 创新
下载PDF
荀子“礼”的三重规范意蕴
18
作者 李洋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荀子的“礼”疏远了早期儒学的先验的道德性,凸显了客观现实社会的群体性特征。“群”,乃是荀子“礼”的根本属性。“礼”的基本内容也彰显了“治群”的基本功能。《荀子·修身》中讲:“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的“礼”疏远了早期儒学的先验的道德性,凸显了客观现实社会的群体性特征。“群”,乃是荀子“礼”的根本属性。“礼”的基本内容也彰显了“治群”的基本功能。《荀子·修身》中讲:“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提纲挈领地概括了“礼”治群的三重规范。礼于人,荀子延续了“礼”对于人的德性约束,以礼法联结,强化了“礼”的规范力度;礼于事,荀子将礼义联结,“化性”之礼义落于群体生活中而“起伪”,规矩与德性相结合,强化了“礼”的行为规范意义;礼于国,“礼”为治国之本,荀子在治国中强调“分”,以“礼之分”建立一套群体社会的政治统治秩序,治国安民。三重规范联结交续,荀子的“礼”充斥了群体性规范与内容,亦由此建构了一个惟齐非齐、化性起伪、德行允协充义的规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下载PDF
“三礼”与中华礼乐文明
19
作者 杨朝明 《船山学刊》 2024年第5期11-19,共9页
“三礼”是中华礼乐文化的经典代表著作。作为一种人文文化,“三礼”不仅是中华礼乐文化的集中体现,而且是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门径。从形式上来看,“三礼”作为一种礼乐文化的有机整体,关注着中国社会的世道人心,追求并向往着融洽... “三礼”是中华礼乐文化的经典代表著作。作为一种人文文化,“三礼”不仅是中华礼乐文化的集中体现,而且是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门径。从形式上来看,“三礼”作为一种礼乐文化的有机整体,关注着中国社会的世道人心,追求并向往着融洽和谐的大同之世。从内容上来看,“三礼”承载着周公之德业与孔子之显学,为中华礼乐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三礼”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仁爱”的文化精神,铺定了中华儿女优秀的生命底色,成就了一代代中华民族的格局与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孔之道 乐文化 乐精神
下载PDF
高职高专辅导员“新六艺”之“礼”的探析
20
作者 赵新乐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树立“新六艺”之“礼”的工作理念对于做好新时代高职高专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理念以把握学生个性需求为前提,以建构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抓手,以加强学生工作研究为保障。高... 树立“新六艺”之“礼”的工作理念对于做好新时代高职高专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理念以把握学生个性需求为前提,以建构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抓手,以加强学生工作研究为保障。高职高专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开展应坚持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要求,以“礼”为前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礼”为出发点,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以“礼”为手段,转变学生管理工作观念;以“礼”为切入点,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辅导员 新六艺 工作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