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内在逻辑
1
作者 胡筱萌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7期56-59,共4页
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离不开相辅相成的法律准则和道德教化。在战乱频繁的战国时期,天下安定便成为众多思想家的毕生追寻。而荀子,博取众家之言,成一家之书。他将天人观与人性恶作为理论基础,延伸到“隆礼”“重法”,主张“王道”与... 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离不开相辅相成的法律准则和道德教化。在战乱频繁的战国时期,天下安定便成为众多思想家的毕生追寻。而荀子,博取众家之言,成一家之书。他将天人观与人性恶作为理论基础,延伸到“隆礼”“重法”,主张“王道”与“霸道”相结合,力推礼主刑辅,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向世人展现他的政治思想。荀子的思想虽有局限性,但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也为当代中国法治提供了启发。鉴前人之智慧,寻今朝之明途。探寻荀子“隆礼重法”的思想本质,联接当代中国,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求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重法 礼主刑辅 人性恶 天人观
下载PDF
20世纪的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2-68,共7页
本文梳理了 2 0世纪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的研究成果 ,阐述了各种相关学说的内涵和思路 ,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反思。作者认为 ,2 0世纪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 :礼法思想的超越根源 ;礼与法的关系 ;礼法的“无讼”取... 本文梳理了 2 0世纪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的研究成果 ,阐述了各种相关学说的内涵和思路 ,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反思。作者认为 ,2 0世纪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 :礼法思想的超越根源 ;礼与法的关系 ;礼法的“无讼”取向三个方面。为了深化这一主题的研究 ,还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 ,要对先秦儒家的礼法思想进行扩展性研究 ;第二 ,要探究先秦儒家礼法思想自身的理解和体悟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先秦儒家 法思想 学术研究 礼主刑辅 治主义 法治主义
下载PDF
“天人相分”“隆礼重法”:荀子思想的系统把握——重写先秦思想史系列
3
作者 祁志祥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41,共13页
生活在战国末期的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高扬舜禹之道和孔子仁学,在批判六家、五霸的基础上广采博取、推陈出新,构筑了天人相分、人性本恶、内圣外王、礼主刑辅、革命义兵的思想大厦。在天人关系上,他彻底否定有神论,在尊重... 生活在战国末期的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高扬舜禹之道和孔子仁学,在批判六家、五霸的基础上广采博取、推陈出新,构筑了天人相分、人性本恶、内圣外王、礼主刑辅、革命义兵的思想大厦。在天人关系上,他彻底否定有神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在人性问题上,他既肯定人欲本恶,又强调善的道德意识是人的特征,源于人的"心知"本性,实际上走向二重人性论,由此建构起"君子之道"和"君之所道"。"君子之道"包括贵礼、尚诚、劝学、隆师、慎友、征圣、宗经等修养方法。"君之所道"包括仁政民主、裕民富民、礼主刑辅、尚贤使能等经世方略。荀子进而提出"从义不从父"的"子道","从道不从君"的"臣道"与"议兵以仁义为本"的军事主张。荀子学说体大思精,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关怀,是周代贵人轻天、贵德轻神思想特征的典型证明,至今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相分 人性善恶 内圣外王 礼主刑辅
下载PDF
试论荀子的社会治理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季桂起 《社会治理》 2021年第11期55-64,共10页
荀子的社会治理思想基于他对人性的分析与认识,其思想主旨即社会治理的本质是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秩序,以此保障社会的安定有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也就是"善治"。在荀子社会治理思想中,"礼义&qu... 荀子的社会治理思想基于他对人性的分析与认识,其思想主旨即社会治理的本质是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秩序,以此保障社会的安定有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也就是"善治"。在荀子社会治理思想中,"礼义"是极为关键的要素。从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出发,他突出强调"礼"的作用,在道德教化之外,更看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荀子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以"礼"行政、礼主刑辅,强调仁、义、威三者并重,主张德威并举、礼刑兼用,重视以"礼"为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社会治理思想 以“”行政 礼主刑辅
下载PDF
试论中国封建法律的伦理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程俊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71-74,共4页
中国古代法制深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法律的伦理化特征。封建法律的伦理化过程体现在呈互动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伦理的法律化.即以礼的精神原则支配法律.直接把礼的规范变成法律规范的过程;二是法律的伦理化.即封建法律... 中国古代法制深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法律的伦理化特征。封建法律的伦理化过程体现在呈互动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伦理的法律化.即以礼的精神原则支配法律.直接把礼的规范变成法律规范的过程;二是法律的伦理化.即封建法律从立法和司法上逐步实现其伦理化的过程。中国封建法律的伦理化特征表明.中国古代法制的构建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封建法律 法律化 伦理化 "德主刑" 立法 司法
下载PDF
论儒家礼法结合思想及对封建法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任红 《兰台世界(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60,共2页
由汉朝开创的根据儒家《春秋》经义断狱的传统,迄至魏晋南北朝一直相沿未改,隋唐以后虽然表面上废除了,但实际上量刑定罪仍然受儒家礼法所影响。
关键词 儒家 法结合 礼主刑辅 封建法制
原文传递
论吕坤以民本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7
作者 王成 王彦迪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5,共5页
吕坤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民本,无论官居县鄙,还是高在庙堂,他都能爱民如子,视贪如仇。吕坤认为民众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更替,天之立君为民而非生民为君,统治者应该关心百姓生活,力行富民养民的政策。在"礼主刑辅"... 吕坤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民本,无论官居县鄙,还是高在庙堂,他都能爱民如子,视贪如仇。吕坤认为民众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更替,天之立君为民而非生民为君,统治者应该关心百姓生活,力行富民养民的政策。在"礼主刑辅"的法治价值观基础上,吕坤提出慎于立法、"民命为先"的主张。在吏治方面,吕坤倡导立官为民,整肃吏治,以"成善政"。吕坤以民本为核心的系列政治主张,为明末腐败的官风与黑暗的官场送去了缕缕清风,体现了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所特有的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这对于深陷灾难的民众与国运衰退的王朝而言实属难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坤 民本 礼主刑辅 吏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