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能群 贵义理──中国传统道德的社会定位
1
作者 齐万良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54-59,共6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中国传统社会 家庭伦理 天人合 道德建设 群体精神 礼义道德 科学精神 能群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荀子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意义
2
作者 陈德安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1期32-39,共8页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 荀子 尚贤使能 礼义道德 民主政治思想 道德修炼 德才兼备 健康长寿 董仲舒
下载PDF
荀况的"礼治"理财思想
3
作者 王永海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69,共1页
“礼治”是苟况国家治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苟况理财思想的主要特征。苟况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苟子·修身》)。因此,治理国家、为国理财,必须从“礼治”开始,“礼义者,治之始也”(《苟子... “礼治”是苟况国家治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苟况理财思想的主要特征。苟况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苟子·修身》)。因此,治理国家、为国理财,必须从“礼治”开始,“礼义者,治之始也”(《苟子·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况 治” 理财思想 国家治理思想 国家理财 礼义道德 儒家思想
下载PDF
论孔子儒家关于人的思想与西方人道主义的区别
4
作者 张应凯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9-42,共4页
由于孔子主张“爱人”(《论语·颜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于是,学术界有人认为孔子主张“... 由于孔子主张“爱人”(《论语·颜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于是,学术界有人认为孔子主张“爱人”,肯定尊重人的价值,因而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在孔子那里已经有了,孔子的思想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甚至有人认为孔子的人道主义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同样伟大的意义。这些观点抹杀了孔子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性质,混淆了孔子儒家关于人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儒家 人道主 礼义道德 人的价值 人的思想 道德修养 肯定人 人道主思想 个性解放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下载PDF
从康有为看中国由传统儒家价值观向近代人道主义价值观的转变
5
作者 张应凯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32-34,40,共4页
中国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也包含着人们价值观的革命。 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把礼义道德当成做人的根本,片面地把人的本质和价值完全归结为礼义道德,并错误地把礼义道德纲常当成凌驾于人之上的、永恒的必然法则,人必须绝对服从,只有按礼... 中国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也包含着人们价值观的革命。 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把礼义道德当成做人的根本,片面地把人的本质和价值完全归结为礼义道德,并错误地把礼义道德纲常当成凌驾于人之上的、永恒的必然法则,人必须绝对服从,只有按礼义道德纲常去做人,才能具有人的价值而成为人,这就是儒家的道德人格价值观。儒家的道德人格价值观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人格价值观,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束缚人、压制人的工具,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打破这种旧的人格价值观,树立新的人格价值观。康有为作为中国的第一位资产阶级思想家,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为武器,对旧的儒家道德人格价值观进行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礼义道德 儒家价值观 资产阶级人道主 道德人格价值观 《大同书》 人的价值 人的需要 中国近代社会 儒家道德
下载PDF
唯物主义历史观发展探源(系列文)——(一) 荀子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倾向
6
作者 王佩芬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1988年第6期35-38,共4页
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相应地,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有一个从萌芽、生长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荀子的具有明显唯物主义倾向的历史观属于萌芽阶段,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历史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一、从人的物质生活欲望出发。
关键词 荀子 物质生活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伦理道德 唯物主历史观 社会组织 道德思想 礼义道德 人性论
下载PDF
朱元璋的教化思想及意义
7
作者 陈怡 《职业圈》 2007年第06S期92-93,共2页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扭转社会风气,巩固封建统治,提出了“治国以教化为先”的思想。朱元璋认为,教化应以倡导礼义道德为核心内容,各级官吏要言传身教,要积极推动教化活动的展开,并以一系列的制度确保教化政策能够长期得以贯彻落实。
关键词 朱元璋 教化 礼义道德
下载PDF
荀况的伦理道德观
8
作者 胡玉衡 李育安 《中州学刊》 1981年第2期92-95,共4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在建设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过程中,在伦理道德方面,也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先秦时期荀况的伦理道德观,就是这些宝贵遗产的一份,需要我们批判继承。本文就荀况的伦理道德...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在建设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过程中,在伦理道德方面,也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先秦时期荀况的伦理道德观,就是这些宝贵遗产的一份,需要我们批判继承。本文就荀况的伦理道德观作一点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大家。错误和不妥之处,祈望批评指正。 一 荀况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已趋末日,但又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新兴地主阶级正以经济上的绝对优势瓦解着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 荀况 礼义道德 新兴地主阶级 治国安邦 小人 法制 批判继承
下载PDF
齐鲁文化早期交流融合述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墨兰 《管子学刊》 1997年第4期40-44,50,共6页
齐鲁文化早期交流融合述论郭墨兰齐鲁文化是一个多源、结构复杂而体系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它的形成,经过了同源、分流发展,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齐鲁文化因于先秦齐、鲁两国文化,本是齐鲁两国文化的合称,后因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形... 齐鲁文化早期交流融合述论郭墨兰齐鲁文化是一个多源、结构复杂而体系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它的形成,经过了同源、分流发展,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齐鲁文化因于先秦齐、鲁两国文化,本是齐鲁两国文化的合称,后因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形势的发展,齐鲁文化终于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文化 交流融合 齐桓公 齐景公 管仲 齐文化 礼义道德 文化 齐国 姜太公
下载PDF
荀子“天人之辩”刍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金梅 《邯郸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荀子从人出发,把天当作人理解自身的对象性存在物和超越自身的中介物,形成了以分为前提,以合为归宿的天人哲学,既肯定天人相分,主张天和人在各自的范围内发生作用;又主张天人合一,认为礼义道德的超越性使天人之间建立了形而上的联系,饱... 荀子从人出发,把天当作人理解自身的对象性存在物和超越自身的中介物,形成了以分为前提,以合为归宿的天人哲学,既肯定天人相分,主张天和人在各自的范围内发生作用;又主张天人合一,认为礼义道德的超越性使天人之间建立了形而上的联系,饱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天人哲学 天人合一思想 礼义道德 辩证法 天人关系
下载PDF
朱元璋的教化思想及其实践
11
作者 韦占彬 《石家庄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54-58,共5页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扭转社会风气,巩固封建统治,提出了“治国以教化为先”的主张,并以丰富而又颇具创造性的教化思想指导了明初教化实践。朱元璋认为,教化应以倡导礼义道德为核心内容,各级官吏要言传身教,要积极推动教化活动的展开...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扭转社会风气,巩固封建统治,提出了“治国以教化为先”的主张,并以丰富而又颇具创造性的教化思想指导了明初教化实践。朱元璋认为,教化应以倡导礼义道德为核心内容,各级官吏要言传身教,要积极推动教化活动的展开,并以一系列的制度确保教化政策能够长期得以贯彻落实。朱元璋的教化思想不仅对明初也对有明一代的教化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明朝 教化 礼义道德 社会风气
下载PDF
康有为与孔子关于人的思想比较研究
12
作者 张应凯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29-32,51,共5页
人的问题,即人的价值和人性论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也必须在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在近代古今中西之争中,康有为把孔子扮演成改制的圣人,说孔学与新学无本质区别,西方的那些新思想许多东西在孔学中都包括了... 人的问题,即人的价值和人性论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也必须在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在近代古今中西之争中,康有为把孔子扮演成改制的圣人,说孔学与新学无本质区别,西方的那些新思想许多东西在孔学中都包括了。但事实上,西学本质上不同于孔学,康有为的思想也不同于孔子的思想。康有为是以复兴、宏扬孔学为旗号,宣传自己的新思想。弄清康有为与孔子关于人的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对于了解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孔子儒家 人的价值 思想比较 礼义道德 道德修养 理想人格 道德人格 儒家道德 中国近代
下载PDF
四库馆臣论西学——文明碰撞与冲突下的抉择
13
作者 陈晓华 《传承》 2012年第7期54-54,共1页
在传统儒家礼义道德下成长起来的有着浓厚夷夏之防的四库馆臣们,面对中西文明碰撞冲突100多年,西学走入各阶层的事实,以及乾隆希冀总结西学来确立西学导向的意志,抉择下"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的方针。即否定西学的学理,采... 在传统儒家礼义道德下成长起来的有着浓厚夷夏之防的四库馆臣们,面对中西文明碰撞冲突100多年,西学走入各阶层的事实,以及乾隆希冀总结西学来确立西学导向的意志,抉择下"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的方针。即否定西学的学理,采纳西方的科技,并认为西学本源自中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馆臣 中西文明 西学 冲突 碰撞 夷夏之防 礼义道德
下载PDF
论康有为的自然人性论及其启蒙作用
14
作者 张应凯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6-29,共4页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也包括人性观念的变更。封建社会儒学把人的本性规定为礼义道德,这种思想可以称为道德人性论。儒家道德人性论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它成了束缚、扼...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也包括人性观念的变更。封建社会儒学把人的本性规定为礼义道德,这种思想可以称为道德人性论。儒家道德人性论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它成了束缚、扼杀人性的工具。康有为认为封建社会这种儒学背离了孔子本意,在恢复、弘扬孔子儒学正道的旗号下,他以自然人性论对儒家道德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否定了封建社会正统儒学“性善论”、“性善情恶论”、“存天理、灭人欲”等固有观念。康有为的思想在当时开风气之先,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自然人性论 启蒙作用 中国 哲学 人性问题 礼义道德 道德人性论 性善论
下载PDF
武以德显
15
作者 鲁勇 《精武》 2009年第5期47-47,共1页
武术,是体育,又高于体育。从深层讲,武术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其要旨是阐释礼义道德。作为传统文化所孕育的中华武术,如同其母体一样,处处闪烁着重德尚礼的文化传统。如谚所云“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 武术,是体育,又高于体育。从深层讲,武术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其要旨是阐释礼义道德。作为传统文化所孕育的中华武术,如同其母体一样,处处闪烁着重德尚礼的文化传统。如谚所云“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对习武者来说,德与礼的修炼是第一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武术 伦理型文化 礼义道德 文化传统 体育 习武
下载PDF
修身正己的“官德”文化启示
16
作者 王杰 《唯实》 2013年第1期83-85,共3页
中华民族一直都是重视礼义道德的民族,确立起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之一就是重视道德修养,尤其是官员的道德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人生天地间,做人是第一位的,做官、做事都是从属于做人的... 中华民族一直都是重视礼义道德的民族,确立起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之一就是重视道德修养,尤其是官员的道德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人生天地间,做人是第一位的,做官、做事都是从属于做人的,做不好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做人的基础是立德修身正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正己 文化启示 “官德”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道德修养 礼义道德 中华文化
下载PDF
荀子人性论新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景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6年第4期42-48,共7页
荀子的人性论,一个重要的意图,就是要为他的道德法则——礼——提供一个人性的根据。这包括两个方面:1.“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性恶则与圣王,贵礼义矣。”2.人“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见《荀子·性恶... 荀子的人性论,一个重要的意图,就是要为他的道德法则——礼——提供一个人性的根据。这包括两个方面:1.“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性恶则与圣王,贵礼义矣。”2.人“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见《荀子·性恶》,以下引《荀子》书,只注篇名)。前者是要通过人性说明礼义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性善恶 孟子 “知” 欲望 人性论 规律性 圣人 道德法则 礼义道德
下载PDF
擅长外交的战国纵横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苏平 《华夏文化》 1999年第2期21-23,共3页
战国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战国诸子中的纵横家,擅长外交,精于谋略,热衷权变,叱咤国际风云,对战国历史的进程有重要影响,在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纵横家的出现是以七雄争霸的国际环境为背景的。... 战国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战国诸子中的纵横家,擅长外交,精于谋略,热衷权变,叱咤国际风云,对战国历史的进程有重要影响,在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纵横家的出现是以七雄争霸的国际环境为背景的。纵横即合纵与连横,从地域来说,原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家 《战国策》 政治外交 外交策略 韩非子 礼义道德 《战国纵横家书》 苏秦 张仪 战国中期
下载PDF
评荀子的人性学说
19
作者 叶舟 邢燕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68-73,共6页
关键词 人性问题 人性学说 人性恶 礼义道德 荀子 化性起伪 封建等级制度 人性论 封建伦理道德 孟子
下载PDF
从左思《蜀都赋》“流汉汤汤”论《三都赋》中的国家形象
20
作者 牟歆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76,共7页
左思《蜀都赋》中的"流汉汤汤"当是指西汉水即今之嘉陵江而言。《蜀都赋》与《吴都赋》描写的是蜀汉和东吴全境的风物。而《魏都赋》所写风物则仅限于曹操初封魏公时的十郡及其周边地区。这与《三都赋》为了推崇德教、制度以... 左思《蜀都赋》中的"流汉汤汤"当是指西汉水即今之嘉陵江而言。《蜀都赋》与《吴都赋》描写的是蜀汉和东吴全境的风物。而《魏都赋》所写风物则仅限于曹操初封魏公时的十郡及其周边地区。这与《三都赋》为了推崇德教、制度以及宣扬曹魏政权在三国时期的正统性密切相关,凸显了崇德奉典的国家形象,也是西晋王朝国家意志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水 《三都赋》 礼义道德 国家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