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沙海区礼乐盆地沉积地层与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孙龙涛 孙珍 +1 位作者 周蒂 刘海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8,共8页
通过对地震剖面、钻井及拖网采样资料的分析,认为礼乐盆地发育有海相的中、新生代地层,存在晚白垩世与晚渐新世两个区域性不整合面,将沉积层分为三套构造层:下构造层较厚,为中生代地层,表现为翘倾断块和宽缓背斜两种构造样式;中构造层... 通过对地震剖面、钻井及拖网采样资料的分析,认为礼乐盆地发育有海相的中、新生代地层,存在晚白垩世与晚渐新世两个区域性不整合面,将沉积层分为三套构造层:下构造层较厚,为中生代地层,表现为翘倾断块和宽缓背斜两种构造样式;中构造层较薄甚至局部缺失,为古新世-早渐新世充填的张裂期沉积,表现为半地堑构造样式;上构造层为晚渐新统至第四系沉积,充填区域沉降期海相地层,地层较为平稳。在中构造层沉积过程中发育多排NE向控洼断裂,断裂倾向NW,形成多个半地堑,控制了新生代早期的沉积充填,同时也表现出礼乐盆地在新生代早期受明显的张裂作用。通过对各构造层的构造、沉积特征分析,认为礼乐盆地经历了挤压、拉张、漂移、区域沉降四个构造演化阶段,是一个以中生代地层为主的叠合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盆地 叠合盆地 中生代 沉积 构造特征
下载PDF
南海礼乐盆地沉降史模拟及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高红芳 曾祥辉 +1 位作者 刘振湖 白志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5-390,共6页
通过对礼乐盆地构造沉降和总沉降变化的分析,结合盆地地质构造发育的特点,将盆地构造沉降幕式变化与盆地构造演化紧密关联起来,认为盆地的三幕构造沉降与盆地三个构造层的特点和形成演化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同时,论述了区域构造运动与盆... 通过对礼乐盆地构造沉降和总沉降变化的分析,结合盆地地质构造发育的特点,将盆地构造沉降幕式变化与盆地构造演化紧密关联起来,认为盆地的三幕构造沉降与盆地三个构造层的特点和形成演化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同时,论述了区域构造运动与盆地构造沉降、构造特征、形成演化、沉积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降 幕式演化 礼乐盆地 总沉降
下载PDF
礼乐盆地生烃系统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莉 李文成 +3 位作者 李国英 何朝雄 王立飞 曾祥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2-24,共3页
为了系统地评价礼乐盆地的生烃潜力 ,探讨盆地的烃源岩特征及其动态演化过程 ,文章采用BMPES盆地模拟与油气评价系统对盆地的生烃系统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 ,认为盆地主要发育Mz、E11 -E22 、E31 3套烃源岩 ,古新统—中始新统和中生... 为了系统地评价礼乐盆地的生烃潜力 ,探讨盆地的烃源岩特征及其动态演化过程 ,文章采用BMPES盆地模拟与油气评价系统对盆地的生烃系统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 ,认为盆地主要发育Mz、E11 -E22 、E31 3套烃源岩 ,古新统—中始新统和中生界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 ,其有机碳丰度在 0 .2 %~ 2 .0 %之间 ,干酪根类型以Ⅱ -Ⅲ型为主 ;盆地具有中值地热场特征 ,幅值在 5 0~ 90mW m2 之间 ,其新生界生油、生气门限分别为 2 80 0~ 32 0 0m和4 70 0~ 5 0 0 0m ;古新统—中始新统烃源岩在早渐新世末开始进入生烃高峰期 ,中中新世末瞬时生烃量达到最大值 ,其生烃量可占整个盆地生烃量的 86 % ;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 ,新生界总累计生烃量约 6 89.79× 10 8t,南部坳陷是盆地的主力生烃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盆地 生烃系统 生烃量 油气评价 烃源岩 地热场
下载PDF
礼乐盆地地层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莉 李文成 曾祥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9-472,480,共5页
文中论述了礼乐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发育特征,认为盆地内广泛发育有厚度较大的三叠纪—白垩纪地层,具有中等—好的生气潜力,是盆地内一套具有良好油气远景的主力烃源岩。盆地内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最大沉积厚度可达6 000m,古新统—中... 文中论述了礼乐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发育特征,认为盆地内广泛发育有厚度较大的三叠纪—白垩纪地层,具有中等—好的生气潜力,是盆地内一套具有良好油气远景的主力烃源岩。盆地内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最大沉积厚度可达6 000m,古新统—中始新统为盆地烃源岩发育最有利的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新生代 地层 生气潜力 礼乐盆地
下载PDF
南沙东北部海域礼乐盆地含油气组合静态地质要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莉 李文成 +3 位作者 李国英 何朝雄 王立飞 曾祥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0-324,共5页
针对礼乐盆地含油气组合静态地质要素的分析表明,盆地内主要发育中生界、古新统—中始新统和下渐新统3套烃源岩,并以中、下两套源岩生烃潜力最好;砂岩、碳酸盐岩和生物礁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类型,砂岩储层在中、新生界内广泛发育,而碳酸盐... 针对礼乐盆地含油气组合静态地质要素的分析表明,盆地内主要发育中生界、古新统—中始新统和下渐新统3套烃源岩,并以中、下两套源岩生烃潜力最好;砂岩、碳酸盐岩和生物礁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类型,砂岩储层在中、新生界内广泛发育,而碳酸盐岩和生物礁储层则主要发育于上渐新统—第四系;盆地总体上缺少广泛发育、封盖性能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但局部性盖层发育,且封闭性能良好。盆地主要存在3套含油气组合:中生界含油气组合,这是盆地内较有远景的一套含油气组合;古近系含油气组合,这是盆地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新近系含油气组合,该套组合在盆地中部隆起难以形成良好的油气组合关系,而在盆地坳陷区,尤其是南部坳陷则可形成良好的油气组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盆地 含油气组合 生烃潜力 静态地质要素 烃源岩 储层
下载PDF
南沙海域礼乐盆地中生界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莉 沙志彬 王立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102,共6页
位于南沙东部海域的礼乐盆地是一大型的中、新生代叠置盆地,其特有的地质背景及巨厚的中生代地层显示了其与南沙海域其他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差异。盆地内发育的厚度超过4 000 m的中生代海相地层,主要包括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滨—浅海... 位于南沙东部海域的礼乐盆地是一大型的中、新生代叠置盆地,其特有的地质背景及巨厚的中生代地层显示了其与南沙海域其他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差异。盆地内发育的厚度超过4 000 m的中生代海相地层,主要包括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滨—浅海相含煤碎屑岩或半深海相页岩、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三角洲—浅海相砂泥岩和中三叠统深海硅质页岩等3套地层,展示出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潜力。而早期位于华南陆缘、现今位于南沙东部海域的礼乐盆地中生界,完全具备了形成油气藏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具有较为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其中生界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成为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潜力 中生界 礼乐盆地
下载PDF
中国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断裂体系的发育与演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智平 刘雨晴 +5 位作者 张杰 贾博 刘一鸣 段亮 张道军 裴健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断裂体系发育特征是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运用研究区丰富的二维地震资料,在详细刻画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基础上,厘定了断裂体系各时期的活动规律,明确了断裂体系演化的时空差异性:古新世—早渐新世断裂体... 断裂体系发育特征是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运用研究区丰富的二维地震资料,在详细刻画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基础上,厘定了断裂体系各时期的活动规律,明确了断裂体系演化的时空差异性:古新世—早渐新世断裂体系以NNE向和NEE向主干断裂为主,早期整体断裂活动速率低且NNE向断裂占主导,后期NNE和NEE向断裂活动均大幅增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断裂体系表现为NNE和NEE向主干断裂继承性活动、NW向主干断裂和NEE—近EW向次级断裂形成;中中新世以来断裂体系活动微弱、消亡。响应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交汇碰撞、古南海消亡以及新南海扩张的区域地质背景,礼乐盆地的新生代演化过程可分为陆缘裂陷(包括陆缘初始裂陷和陆缘强烈裂陷)、漂移裂陷及前陆-拗陷三个阶段;古新世至早中新世拉张应力场由NWW-SEE到S-N向的顺时针转变和中中新世以来拗陷背景下来自东、南侧的挤压控制了礼乐盆地断裂体系的发育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体系 构造演化 区域动力背景 礼乐盆地 南海
下载PDF
折射方法在南沙礼乐盆地西南海域中生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邱燕 王彦林 阎贫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7,共7页
钻探和拖网取样资料都表明南沙海区东北部礼乐滩及附近海域存在大套中生代海相沉积,但其西南侧是否也存在中生界不清楚。新的长排列(偏移距超过6km)多道地震测线C2B经过南沙礼乐滩西南海域(水深1.5~1.7km),反射剖面显示了重要的角... 钻探和拖网取样资料都表明南沙海区东北部礼乐滩及附近海域存在大套中生代海相沉积,但其西南侧是否也存在中生界不清楚。新的长排列(偏移距超过6km)多道地震测线C2B经过南沙礼乐滩西南海域(水深1.5~1.7km),反射剖面显示了重要的角度不整合界面,上覆地层呈平行披盖结构,下伏地层则存在明显的挤压变形;长排列炮集记录则显示了清晰的折射波。利用OBSTOOL软件进行了折射波震相的拾取,折射波速度计算结果表明不整合界面上覆层地震速度为2.5~3.0km/s,下伏层地震速度为3.5~5.5km/s,跨不整合界面发生速度突变(其差值约1.0~2.0km/s),表明地层严重缺失。结合南海的构造演化过程、钻探和拖网取样结果,以及与南海北部潮汕坳陷已经确定的中、新生代地层速度的对比,将上覆层划为新生界,下伏层划为中生界。C2B测线东南端下构造层属于中生界褶皱构造,地层速度较低,约3.5km/s,低于潮汕坳陷西南部中生界的地震折射波速度为3.5~4.2km/s,推测为早白垩世边缘海相沉积,可能预示礼乐盆地西南海域较好的中生界油气储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排列多道地震 折射波 速度突变 海相中生界 礼乐盆地
下载PDF
南海南部礼乐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树春 仝志刚 +3 位作者 郝建荣 贺清 刘海龄 闫贫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礼乐盆地位于南海海域南部,是一个形成于中新生代的叠合盆地,长期以来缺乏构造热演化方面研究。本文在认识礼乐盆地构造演化的基础上,选用盆地内地震测线(L2剖面),应用二维横向不均匀拉张模型对礼乐盆地构造热演化史进行了模拟研究。模... 礼乐盆地位于南海海域南部,是一个形成于中新生代的叠合盆地,长期以来缺乏构造热演化方面研究。本文在认识礼乐盆地构造演化的基础上,选用盆地内地震测线(L2剖面),应用二维横向不均匀拉张模型对礼乐盆地构造热演化史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揭示了盆地在新生代的构造热演化特征:(1)盆地经历了两次连续的拉张过程,第一期拉张幅度较小,拉张系数在1.05左右,第二次拉张程度较第一次拉张强烈,深水地区拉张系数达到1.3;(2)礼乐盆地两次拉张使得盆地逐步升温,第二次拉张结束时达到历史最高温时期,之后热流持续下降;(3)盆地不同构造部位热流史具有差异性,其中深水区经历的古热流最高,达75mW/m2,礼乐滩最低,仅为63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盆地 拉张系数 构造热演化模拟 古热流
下载PDF
南海南部陆缘盆地反转构造及其油气成藏意义--以礼乐盆地北部坳陷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雨晴 吴智平 +3 位作者 张杰 裴健翔 张道军 贾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礼乐盆地是南海南部陆缘重要的深水沉积盆地之一,复杂的区域动力背景导致其反转构造发育。文中以其北部坳陷作为研究重点,利用最新处理的二维地震资料,对反转构造的类型和发育期次进行研究,并探讨反转构造的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明:该... 礼乐盆地是南海南部陆缘重要的深水沉积盆地之一,复杂的区域动力背景导致其反转构造发育。文中以其北部坳陷作为研究重点,利用最新处理的二维地震资料,对反转构造的类型和发育期次进行研究,并探讨反转构造的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明:该区反转构造可分为断层相关型和褶皱挠曲型两大类,主要形成于早渐新世末和中中新世初,为南海周缘板块重组引起的区域应力场调整事件在盆内的响应结果;2期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意义不同,早期造成生烃作用停滞,不利于油气聚集,油气成藏条件较差,晚期因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圈闭和保存条件,且邻近的大型断裂在不同阶段可成为重要的运移通道或遮挡层,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断层相关型 褶皱挠曲型 油气成藏 北部坳陷 礼乐盆地 南海南部陆缘
下载PDF
礼乐盆地碳酸盐岩时空分布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东海 王利杰 +2 位作者 姚永坚 孙珍 邱宁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62,共14页
对碳酸盐岩(台地与生物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和科学价值。渐新世以来,礼乐盆地及周缘开始了大规模的碳酸盐建造,至今还有一定规模生物礁持续发育。文章通过拖网约束、井震对比和地震相类比方法对礼乐盆地周缘碳酸盐岩的发育... 对碳酸盐岩(台地与生物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和科学价值。渐新世以来,礼乐盆地及周缘开始了大规模的碳酸盐建造,至今还有一定规模生物礁持续发育。文章通过拖网约束、井震对比和地震相类比方法对礼乐盆地周缘碳酸盐岩的发育特征、构造背景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礼乐盆地主要发育孤立、前隆、掀斜断块型台地及生物礁。碳酸盐岩时空发育特征为:1)渐新世—早中新世以构造前隆和掀斜断块控制的开阔台地为主,生物礁零星发育;2)早中新世—中中新世表现为大量孤立台地和生物礁;3)中中新世之后,发生台地和礁的淹没,盆地内主要发育点礁。结合构造背景和重磁特征分析表明,古隆起、掀斜断块、前隆迁移和岩浆活动为控制礼乐盆地不同时期碳酸盐岩发育的主要构造要素。现今礼乐盆地及周缘大量生长的珊瑚礁,主要发育在上新世—更新世岩浆活动形成的海山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盆地 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 时空分布特征 构造意义
下载PDF
南海南部礼乐盆地结构演化及其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雨晴 吴智平 +5 位作者 张杰 贾博 刘一鸣 段亮 张道军 裴健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66-1779,共14页
运用丰富的二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结构与地层结构的分析,对礼乐盆地的盆地结构演化与转型过程及其对南海地区复杂动力学背景的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控于NNE、NEE、NW和近EW向的断裂体系,礼乐盆地现今构造格局表现为"两坳... 运用丰富的二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结构与地层结构的分析,对礼乐盆地的盆地结构演化与转型过程及其对南海地区复杂动力学背景的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控于NNE、NEE、NW和近EW向的断裂体系,礼乐盆地现今构造格局表现为"两坳一隆"的结构特征;两个关键的区域角度不整合T70和T50将礼乐盆地新生界自下而上划分为三层结构:陆缘裂陷层、漂移裂陷层和前陆-拗陷层;响应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新南海扩张、古南海消亡和菲律宾海板块楔入等一系列周缘板块重组事件,礼乐盆地的盆地结构演化及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陆缘多幕裂陷阶段,盆地结构受控于NNE和NEE向断裂体系,南北坳陷连通;漂移裂陷阶段,NNE和NW向共轭断裂体系控制盆地格局,中部隆起形成,分隔南、北坳陷;前陆-拗陷阶段,前陆盆地结构形成,随后盆地因热沉降进入拗陷沉积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结构 构造演化 区域地质背景 礼乐盆地 南海
下载PDF
南海礼乐盆地礁体水热循环及其对地温场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自强 施小斌 +3 位作者 杨小秋 谌永强 盛冲 许鹤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2-627,共16页
南海礼乐盆地自渐新世以来持续发育碳酸盐岩礁体,礁体区地温场可能受到礁体与周围低温海水间水热循环的扰动.为了解礁体与周围海水间的热交换过程及其对礁体区地温场的影响,以便从位于礁体区的钻井测温数据中提取深部热信息,本文以过礁... 南海礼乐盆地自渐新世以来持续发育碳酸盐岩礁体,礁体区地温场可能受到礁体与周围低温海水间水热循环的扰动.为了解礁体与周围海水间的热交换过程及其对礁体区地温场的影响,以便从位于礁体区的钻井测温数据中提取深部热信息,本文以过礁体区S-1井的地震剖面为基础,在流热耦合条件下对礁体内的水热活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礁体与海水间存在水热交换,该水热活动对礁体区温度场有明显的扰动,使得礁体上部温度和地温梯度明显降低,进入礁体下伏地层后,地温梯度逐渐趋于正常;水热循环对礁体区地温场的影响程度与礁体的厚度和渗透率密切相关,礁体厚度越大、渗透率越高,礁体及其下伏地层温度越低;计算剖面中,2100 m厚礁体之下可能存在约400 m厚、渗透率约为3×10^-12 m^2的高渗碎屑岩层,高渗层上覆礁体平均渗透率估计介于1×10^-13~5×10^-12 m^2之间.分析表明,在受水热活动影响的礁体区,礁体下伏地层中的热流可近似代表礁体区的深部热背景,S-1钻井深部热流介于65~75 mW·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温度场 水热循环 热流 礼乐盆地
下载PDF
南海南部陆缘盆地裂陷-漂移-前陆期构造演化及沉积响应:以礼乐盆地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裴健翔 张成 +3 位作者 王亚辉 王康 刘娟 王少凯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53,共12页
通过礼乐盆地构造-地层-沉积分析,查明了其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揭示了其与南海扩张事件的成因联系,为南海边缘海演化研究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3个差异显著的阶段,即古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 通过礼乐盆地构造-地层-沉积分析,查明了其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揭示了其与南海扩张事件的成因联系,为南海边缘海演化研究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3个差异显著的阶段,即古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滨浅海碎屑岩沉积阶段、晚渐新世-早中新世裂离漂移-浅海碳酸盐岩沉积阶段、中中新世以来周缘前陆挠曲沉降-区域差异沉积阶段。古新世-早渐新世,古南海向东南俯冲,华南古陆陆缘因水平引张力作用发生被动裂陷,形成礼乐盆地;此时以滨浅海环境为主,受碎屑物源供给控制,在盆地西北部发育一系列规模相对较大的辫状河三角洲,礼乐盆地东部、南部邻近古南海,仅在孤立隆起边缘发育规模较小的扇三角洲。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古南海持续俯冲,新南海扩张,礼乐-巴拉望地块裂离华南古陆,向南漂移,盆地沉降缓慢,断层活动弱;此时以浅海-半深海环境为主,碎屑物源匮乏,盆地北部发育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南部总体为半深海环境。中中新世以来,新南海扩张停止,礼乐-巴拉望地块向菲律宾岛弧俯冲碰撞,礼乐盆地进入周缘前陆期,以非对称挠曲沉降为特点,水深增大,断层活动增强;此时以半深海-浅海为主,盆地北部总体以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为特色,盆地南部局部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礼乐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古南海俯冲-消亡、新南海扩张-关闭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 漂移 前陆 礼乐盆地 南海
下载PDF
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以礼乐盆地新生代沉积为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一博 张功成 +5 位作者 赵志刚 谢晓军 刘世翔 管红 董伟 宋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4-482,共9页
礼乐盆地是在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下形成的沉积盆地,受古南海消亡与新南海扩张影响,盆地自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晚白垩世—早渐新世漂移前、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漂移和晚中新世—现今漂移后共3期区域演化阶段。古新世—早渐新世,礼乐盆... 礼乐盆地是在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下形成的沉积盆地,受古南海消亡与新南海扩张影响,盆地自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晚白垩世—早渐新世漂移前、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漂移和晚中新世—现今漂移后共3期区域演化阶段。古新世—早渐新世,礼乐盆地以滨浅海沉积为主,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盆底扇-滨海-浅海沉积体系;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沉积物源供给缺乏,以滨浅海和半深海沉积为主,盆地北部发育大型碳酸盐台地;晚中新世以来,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南侧及内部火山,发育水下扇-浅海-半深海-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以浅海和半深海沉积为主。礼乐盆地具有相对较好的烃源岩、有利的储集相带和良好的区域盖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海构造旋回 礼乐盆地 新生代 区域演化 沉积充填
下载PDF
礼乐盆地深水区新生代生物礁的发育条件与地震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亚震 李俊良 +4 位作者 裴健翔 张道军 杜艺可 鲁海鸥 赵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7,共0页
礼乐盆地位于南沙海域东缘,为新生代大型含油气盆地,勘探前景可观。以礼乐-巴拉望地块区域构造事件及古地理演化为指导,结合钻井、拖网等资料,对礼乐盆地地震剖面T100、T70、T50三个关键界面进行了解释,分析了T70、T50两个界面的地震特... 礼乐盆地位于南沙海域东缘,为新生代大型含油气盆地,勘探前景可观。以礼乐-巴拉望地块区域构造事件及古地理演化为指导,结合钻井、拖网等资料,对礼乐盆地地震剖面T100、T70、T50三个关键界面进行了解释,分析了T70、T50两个界面的地震特征及地质意义。论证了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南海扩张时期,礼乐-巴拉望地块为远离物源的浅水环境,适宜碳酸盐岩沉积,碳酸盐岩的发育范围较为广泛。通过与邻区巴拉望盆地已证实生物礁对比,分析了礼乐盆地深水区生物礁的地震识别特征及平面展布规律。解决了礼乐盆地深水区是否存在大型储集体的问题,提升了礼乐盆地深水区的勘探潜力,为礼乐盆地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区 生物礁 地震特征 展布特征 礼乐盆地
下载PDF
礼乐盆地漂移前的位置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谢晓军 张功成 +3 位作者 刘世翔 王一博 宋双 董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3,共6页
新南海(中央海盆)扩张,礼乐盆地从南海北缘漂移到现今的位置;由于礼乐盆地主成盆期发生在新南海扩张之前,探讨礼乐盆地漂移前(主成盆期)的位置,可明确盆地主成盆期的构造演化与盆地性质、物源体系与沉积充填特征、烃源岩的生烃潜力... 新南海(中央海盆)扩张,礼乐盆地从南海北缘漂移到现今的位置;由于礼乐盆地主成盆期发生在新南海扩张之前,探讨礼乐盆地漂移前(主成盆期)的位置,可明确盆地主成盆期的构造演化与盆地性质、物源体系与沉积充填特征、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凹陷优选。利用综合类比研究方法,通过磁条带异常、新生代基底岩性、中生代地层展布和古生物特征等四个方面分析认为,礼乐盆地与珠江口盆地东侧具有相似的中生代地层岩性、地层展布特征、古生物特征和沉积环境;说明礼乐盆地主成盆期发育期间,即在新南海扩张之前的古新世-早渐新世期间(32~65)Ma,盆地位于中沙群岛与东沙群岛之间,更靠近珠江口盆地的潮汕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异常 基底 地层 古生物 盆地漂移 礼乐盆地 中国南海
下载PDF
南海南缘礼乐盆地在南海扩张前的位置恢复
18
作者 陈雯霖 郑求根 +2 位作者 黄一鸣 张懿 林畅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0-429,共10页
本文依据洋中脊两侧磁条带的对称性和同期磁条带的等时性,利用南海已有的磁异常条带资料,假定华南大陆连同南海北缘位置相对固定,南海南缘从32 Ma开始向南漂移,恢复了南海的扩张历史和礼乐盆地在不同时期的相对位置。结果表明,礼乐盆地... 本文依据洋中脊两侧磁条带的对称性和同期磁条带的等时性,利用南海已有的磁异常条带资料,假定华南大陆连同南海北缘位置相对固定,南海南缘从32 Ma开始向南漂移,恢复了南海的扩张历史和礼乐盆地在不同时期的相对位置。结果表明,礼乐盆地在南海扩张前的位置紧邻珠江口盆地东南缘。这一结果从礼乐盆地与南海北缘盆地在基底性质、中生代地层的发育情况和沉积特征以及新生代构造活动和沉降沉积特征的对比得到了进一步佐证,为礼乐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特征和沉积物源分析、石油地质条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缘 南海北缘 礼乐盆地 位置恢复 珠江口盆地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层序界面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左倩媚 李俊良 +2 位作者 裴健翔 罗威 邓礼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2期60-68,共9页
礼乐盆地是中国南海深水领域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详细研究了礼乐盆地新生代沉积充填过程中关键构造层序界面(S100、S70、S50)在钻井岩性、测井曲... 礼乐盆地是中国南海深水领域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详细研究了礼乐盆地新生代沉积充填过程中关键构造层序界面(S100、S70、S50)在钻井岩性、测井曲线、古生物及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结果表明,构造层序界面为岩性、电性的突变面,在构造层序界面附近,古生物演化过程中存在标志生物种属和数量的突变。在地震剖面上,构造层序界面是区域性的不整合界面,表现为明显的上超、下超或削截特征。进而详细论述了这3个构造层序界面形成的油气地质意义,具体表现为:(1)反映了关键时期礼乐盆地性质的转化;(2)有利于形成优质储集空间;(3)层序不整合面既是油气横向长距离运移的重要通道,也是礼乐盆地油气藏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盆地 新生代 构造层序界面 识别标志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南沙海域礼乐盆地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30
20
作者 孙龙涛 孙珍 +2 位作者 詹文欢 刘海龄 樊浩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45,共9页
礼乐盆地是南沙海域热点研究区域.为揭示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依据礼乐盆地地震剖面、钻井及拖网资料,对礼乐盆地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探讨该盆地的油气成藏潜力.中生代和古新世-早渐新世沉积是主要烃源岩;晚渐新世礁体... 礼乐盆地是南沙海域热点研究区域.为揭示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依据礼乐盆地地震剖面、钻井及拖网资料,对礼乐盆地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探讨该盆地的油气成藏潜力.中生代和古新世-早渐新世沉积是主要烃源岩;晚渐新世礁体以及中生代风化碎屑岩是主要储层;识别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礁体和中生代晚期风化剥蚀而形成的断块构造是最主要的圈闭类型.长期活动断层沟通底部中生代地层和浅层礁体,是主要的油气垂向运移输导体,控制了礼乐盆地油气的空间分布.晚中新世的菲律宾弧碰撞运动类似南海北部东沙运动,有利于排烃和油气运移,之后构造活动减弱,有利于稳定成藏.礼乐盆地具备油气成藏的6大要素条件,盆地中、东部断裂发育区是盆地油气运聚成藏的优势前景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盆地 断裂 中生代 油气成藏 资源潜力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