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形象视域下的初中礼仪教育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蔡琪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6年第6期99-101,105,共4页
中国传统"礼"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当代,人际、国际交往中少数国民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给中国"礼仪之邦"这一国家形象蒙上阴影。在中国传统礼仪的基础上,中学礼... 中国传统"礼"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当代,人际、国际交往中少数国民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给中国"礼仪之邦"这一国家形象蒙上阴影。在中国传统礼仪的基础上,中学礼仪教育可从内容上分为个人礼仪、学校礼仪、公共礼仪、其他礼仪四部分。礼仪教育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受教育者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另一方面要以礼训身、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培养道德情操高尚,行为举止文明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之邦 礼仪 礼仪教育
下载PDF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2
作者 胡文嘉 《汉字汉语研究》 2019年第4期120-123,128,共5页
《国语·周语》“内史兴论晋文公必霸”章有“奉礼义成”一句,王引之《经义述闻》指出其当读为“仪”。然考诸文义与文献用例,“礼义”或宜仍读如原字。“礼义”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晚期以来“礼”“义”思想内涵的转变。
关键词 国语 周语 述闻 礼仪
下载PDF
以《关雎》释义为例谈《诗》之为“经”
3
作者 任雪莲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87-88,共2页
本文以历代对《诗经.关睢》释义的重新梳理为切入点,驳斥了"五四"以来个别学者片面强调《诗》之为"诗"的艺术性,抹煞《诗》之为"经"的历史文化性的狭隘观点,还原了《诗经》作为儒家道德和教化传承工具的... 本文以历代对《诗经.关睢》释义的重新梳理为切入点,驳斥了"五四"以来个别学者片面强调《诗》之为"诗"的艺术性,抹煞《诗》之为"经"的历史文化性的狭隘观点,还原了《诗经》作为儒家道德和教化传承工具的历史面目,力图为未来的研究树立更加宽广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诗经 主题 历史 教化 礼仪义
原文传递
“重音说”与《仪礼音义》之“重音”
4
作者 储丽敏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219-231,286-287,共15页
今本《经典释文》的同一词条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注同时为该词头出相同音的“重音”现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问题就广受学界关注,提出了“录存”“存疑”等解释。本文主要以邵荣芬先生指出的《仪礼音义》中的31条“重音”为... 今本《经典释文》的同一词条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注同时为该词头出相同音的“重音”现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问题就广受学界关注,提出了“录存”“存疑”等解释。本文主要以邵荣芬先生指出的《仪礼音义》中的31条“重音”为考察对象,从校勘、音韵、训诂及语音发展史等角度,结合《经典释文》内部出音体例,全面梳理这些“重音”,指出绝大部分“重音”不可靠,并复原出其引音前、后的特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重音 《仪礼音
原文传递
孔子论仪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赫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74-75,106,共3页
孔子的礼学思想是他整个思想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部分思想中,礼仪思想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从礼仪的作用、礼仪与礼义的关系、礼仪的变化三个方面对孔子的礼仪思想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 孔子 礼仪 礼仪与礼 礼仪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