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赋礼仪功能的式微与文学意蕴的形成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少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8,共7页
根据《左传》的记载,先秦时期古人赋诗、答赋有其特定的礼仪形式。入汉以后,汉赋继承了先秦"赋"的礼仪形式,汉初赋家更是将其作为入仕的重要手段,使赋体成为与奏疏相似的应制文体。汉代赋家"倡优"的特殊身份,造成... 根据《左传》的记载,先秦时期古人赋诗、答赋有其特定的礼仪形式。入汉以后,汉赋继承了先秦"赋"的礼仪形式,汉初赋家更是将其作为入仕的重要手段,使赋体成为与奏疏相似的应制文体。汉代赋家"倡优"的特殊身份,造成了汉赋政治地位的降低,使汉代赋家逐渐远离了政治中心,造成汉赋礼仪功能由此进一步减弱,而文学意蕴得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赋诗 汉赋 礼仪功能
下载PDF
河南汉画中建鼓图的礼仪功能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乐乐 《文化遗产》 CSSCI 2017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建鼓作为乐器之一,承担着祭祀的娱神功能以及宴饮或丧葬表演的娱人功能。在汉代厚葬之风的浸淫下,建鼓进入墓葬,成为汉代墓葬装饰题材之一。建鼓图的出土固然为文献中的音乐记录提供了比对的图样,但相较于着重记录建鼓的起源、形制及演... 建鼓作为乐器之一,承担着祭祀的娱神功能以及宴饮或丧葬表演的娱人功能。在汉代厚葬之风的浸淫下,建鼓进入墓葬,成为汉代墓葬装饰题材之一。建鼓图的出土固然为文献中的音乐记录提供了比对的图样,但相较于着重记录建鼓的起源、形制及演奏位置的文献,汉墓中的建鼓图似乎更注重建鼓与诸如车马出行、捞鼎图或西王母等有特殊象征意义图像的拼合及其在墓葬中的空间配置。这意味着汉墓中的建鼓图虽然具有建鼓的普遍功能,但由于它与其它图像的配合,致使整体图像或强化建鼓的基本功能或呈现整合之后新图像所具有的"求仙道"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汉画 建鼓 建鼓图 礼仪功能
下载PDF
论宋代内外制的礼仪功能与审美性能
3
作者 吕肖奂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6-193,共8页
宋代内外制虽说涉及朝廷各种重要的政治事务,但实际上其政治功能要通过礼仪化表达才能实现,以至于有时礼仪功能甚至高于其政治功能;内外制作为公文,首先具备实用功能,但因其承载的礼仪功能、文化意蕴往往重于事务本身,所以当时人十分重... 宋代内外制虽说涉及朝廷各种重要的政治事务,但实际上其政治功能要通过礼仪化表达才能实现,以至于有时礼仪功能甚至高于其政治功能;内外制作为公文,首先具备实用功能,但因其承载的礼仪功能、文化意蕴往往重于事务本身,所以当时人十分重视其文饰化、审美性,以至于审美性能其实超过了实用性能;加上学士舍人们具有强烈的政治主体意识,在撰写内外制时有意识强调主观化、情感化,使其充满了个性化色彩,增加了其审美性能,因而使内外制成为与今人公文理念完全不同的美文。偏重于礼仪功能、审美性能、主观化色彩的内外制,无疑颠覆了今人的公文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内外制 礼仪功能 审美性能 主观化
下载PDF
浅谈魏晋应制鼓吹曲礼仪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谈悠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8期287-288,共2页
改制后的鼓吹曲均叙述王朝发展历史大事,是记录王朝发展历程史诗性的组曲.在作品的应用上,成为了内容统一、相互联系、次第井然的组曲,继承了汉鼓吹部分的用途.
关键词 魏晋 应制 鼓吹曲 礼仪功能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礼仪功能之文化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沈秀丽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8-110,共3页
在跨文化交际中,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因各自特有的礼俗文化和礼貌原则,在交往中往往会产生各种障碍和困难,这方面除语言因素外,还有非语言因素。了解和掌握非语言交际形式之一的体态语在不同文化中的礼仪功能,对不同文化背景中... 在跨文化交际中,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因各自特有的礼俗文化和礼貌原则,在交往中往往会产生各种障碍和困难,这方面除语言因素外,还有非语言因素。了解和掌握非语言交际形式之一的体态语在不同文化中的礼仪功能,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相互沟通、理解与和睦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际 体态语 礼仪功能 文化差异
下载PDF
公共建筑武梁祠的礼仪功能
6
作者 曹若兰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0-65,共6页
武梁祠作为一座公共建筑,它具有祭祀、教化等礼仪功能。通过对武梁祠外部建筑结构和内部画像的组合设计及两者之间的配置关系的考察,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证明墓阙、石狮、神道等有着震慑和保护灵魂的作用,主宰天界具有神力的东王... 武梁祠作为一座公共建筑,它具有祭祀、教化等礼仪功能。通过对武梁祠外部建筑结构和内部画像的组合设计及两者之间的配置关系的考察,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证明墓阙、石狮、神道等有着震慑和保护灵魂的作用,主宰天界具有神力的东王公与西王母享受着人间最高的礼仪与祭拜,古代帝王和孝子义士、列女以及祖先图像的设计与配置是对儒家礼制的宣讲与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公共建筑 礼仪功能 画像石
下载PDF
唐长安明德门及其礼仪功能研究
7
作者 林其钤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唐都长安在营建之初就表现出其对礼仪性与规范性的要求。针对长安城礼仪空间的研究侧重于礼制建筑,关于城门礼仪功能的讨论则较宽泛,不够集中。以唐长安外郭城南面正门明德门为个案进行研究得出:明德门所处的地理位置阻碍其交通功能的发... 唐都长安在营建之初就表现出其对礼仪性与规范性的要求。针对长安城礼仪空间的研究侧重于礼制建筑,关于城门礼仪功能的讨论则较宽泛,不够集中。以唐长安外郭城南面正门明德门为个案进行研究得出:明德门所处的地理位置阻碍其交通功能的发展,其防御功能在一众郭城城门中并不突出。宇文恺的都市规划为唐人继承,体现为皇城南三十六坊-明德门-南郊祭祀空间的礼仪中轴线。因位于礼仪中轴线之上,明德门在禜门礼与大傩礼中承担的礼仪功能愈发重要。通过随仪式流程而扩张的礼仪空间连接,明德门与其他礼制建筑共同完成了长安城的礼仪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长安 明德门 礼仪功能
下载PDF
屏风的礼仪功能及其在社交场合中的重要性研究
8
作者 迟龙霞 《东方收藏》 2024年第5期75-77,共3页
在历史长河里,屏风扮演着重要的礼仪文化角色,是古代各种社交场合中重要的装饰陈设器和礼器。礼仪文化又象征着精神功能,在现代社交场合中,屏风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公共空间,且具有材质多样性、设计多样化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比古代... 在历史长河里,屏风扮演着重要的礼仪文化角色,是古代各种社交场合中重要的装饰陈设器和礼器。礼仪文化又象征着精神功能,在现代社交场合中,屏风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公共空间,且具有材质多样性、设计多样化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比古代屏风与现代屏风在礼仪、精神功能与实际功能等方面的不同,结合具体产品实例,归纳总结现代屏风重要的礼仪功能及其在社交场合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以古代漆屏风为例,拓展现代大漆屏风的创新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屏风 大漆屏风 礼仪功能 社交场合
原文传递
宋金墓葬中杂剧砖雕的礼仪功能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乐乐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105,共13页
宋金时期,杂剧砖雕成为墓葬装饰的母题之一,并与墓主夫妇像或尚食场景具有空间构图上的平衡性,共同成为宋金时期墓葬装饰中最具吸引力的题材。本文通过宋金墓葬中的一个特例,发现这类题材在具体的设位陈器和空间配置上均可在神庙祭祀或... 宋金时期,杂剧砖雕成为墓葬装饰的母题之一,并与墓主夫妇像或尚食场景具有空间构图上的平衡性,共同成为宋金时期墓葬装饰中最具吸引力的题材。本文通过宋金墓葬中的一个特例,发现这类题材在具体的设位陈器和空间配置上均可在神庙祭祀或祖先祭祀中找到依据。因此,可以说宋金时期墓葬中这类特定的题材并非是表现墓主夫妇"开芳宴"的盛况,而是对酬神场景或丧祭场景的模拟和再现。同时,此时期整个墓葬的中心虽然仍然是墓主之"神主",但墓主之"神主"既扮演了主祀的角色,又扮演着主祭的角色,这就将这时期的墓葬与汉唐墓葬区分开来,显现出自身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墓葬 杂剧砖雕 礼仪功能
原文传递
礼仪的功能:管理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璟萍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6-50,共5页
礼仪是人类为维持和谐社会生活而设计出来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社会运行和人际交往秩序的具体的形态。从管理学的视角分析,礼仪是管理文化的重要节点,是古今中外管理精华的凝聚;礼仪是管理方法的重要部分,是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礼仪是管... 礼仪是人类为维持和谐社会生活而设计出来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社会运行和人际交往秩序的具体的形态。从管理学的视角分析,礼仪是管理文化的重要节点,是古今中外管理精华的凝聚;礼仪是管理方法的重要部分,是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礼仪是管理实践的重要路径,是管理文化与管理工作融合的平台。由于其善于将不同形态的管理文化与实践以一定的仪式作为载体固定和践履,因而具有独特的管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功能 管理文化 管理方法 管理实践
下载PDF
莫高窟北凉三窟建筑空间设计与功能探析
11
作者 李金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44,共8页
莫高窟北凉三窟是敦煌最早的一组石窟,其建筑空间设计与功能对于莫高窟千年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在内部空间设计上,无论是建筑结构还是象征性空间营造,北凉三窟都体现出对汉晋墓葬建筑及宇宙空间营造理念的吸收和挪用,不仅描绘出... 莫高窟北凉三窟是敦煌最早的一组石窟,其建筑空间设计与功能对于莫高窟千年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在内部空间设计上,无论是建筑结构还是象征性空间营造,北凉三窟都体现出对汉晋墓葬建筑及宇宙空间营造理念的吸收和挪用,不仅描绘出佛国世界的美好,也着力营造出实现来生安乐去处的理想空间。这种理念也体现于弥勒主题的选择和弥勒天宫空间的营造,反映出石窟营造除了虔诚礼佛外,祈求来世安乐的现实功利性目的。结合窟内供养人画像、相关文献记载及莫高窟物质条件,北凉三窟的营建可能是由北凉统治集团发起,营造活动包括第268窟的扩建和第275、272窟的新建,其中第268窟最初为禅窟,随着地方统治集团的重视,扩建后功能趋于复合,第275、272窟是在吸收汉晋墓葬建筑空间特点及流行的佛教思潮基础上创建的礼拜窟,以满足石窟实际营造者与使用者的佛教实践与现实功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凉三窟 建筑空间 图像程序 供养人 礼仪功能
下载PDF
略论《南山有台》的创作时间、主旨及礼仪功能
12
作者 王梦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0年第2期-,共12页
《南山有台》是《诗经·小雅》中一首表达人君乐得贤人,并由此对国君和国家进行赞美和祝颂的诗。它的创作年代大约是在周公、成王之时。因为《南山有台》体现了得贤之效和美好寓意,在周代被运用于多个仪式典礼中。据《仪礼》记载,... 《南山有台》是《诗经·小雅》中一首表达人君乐得贤人,并由此对国君和国家进行赞美和祝颂的诗。它的创作年代大约是在周公、成王之时。因为《南山有台》体现了得贤之效和美好寓意,在周代被运用于多个仪式典礼中。据《仪礼》记载,《南山有台》作为一首乐歌在乡饮酒礼和燕礼的仪式中演奏,演奏场景大致相同。在"升歌""笙奏""间歌""合乐"的四个演奏环节中,《南山有台》是间歌演奏中的一首乐歌,与《由仪》成为一组歌乐表演,具体是由堂上四工演奏出来,其中二工鼓瑟、二工歌唱。又据《左传》等记载,《南山有台》被运用于礼乐仪式中,主要是起着招揽贤者和鼓励贤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有台》 创作时间 主旨 演奏场景 礼仪功能
原文传递
音乐功能在《圣经》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诸炜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9-41,共3页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活动,一切音乐文化都是以民族形式 或地方特色而存在着的。《圣经》是一部宗教著作,显然它没有涉及 音乐的范畴,但是其中记载与描述的一些生动的音乐活动细节,成为 了后来研究犹太音乐的最直接、最典型的资...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活动,一切音乐文化都是以民族形式 或地方特色而存在着的。《圣经》是一部宗教著作,显然它没有涉及 音乐的范畴,但是其中记载与描述的一些生动的音乐活动细节,成为 了后来研究犹太音乐的最直接、最典型的资料。通过挖掘《圣经》中 体现的音乐功能,可以使我们了解到音乐在希伯莱民族古代文化中 的作用,解释音乐中的某种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音乐功能 希伯莱民族 礼仪功能 劳动歌曲 爱情赞歌 交流功能
下载PDF
论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功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安萍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3-94,共2页
社交礼仪是精神文明的内容之一。它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形象塑造、感情联络、行为调节等功能,要成为文明人,必须注重社交礼仪。
关键词 社交礼仪 人际交往 礼仪功能 交往规范
下载PDF
泸州宋墓后龛石刻图像研究
15
作者 肖路路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四川泸州地区自2002年以来发掘了大量的宋代石室墓,并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石刻图像。其中墓室后龛中的石刻图像作为整个墓葬装饰的中心,多以墓主人像、空位、启门图三类题材来表现,这些石刻图像在墓葬空间中具有其特殊的礼仪功能及意涵。... 四川泸州地区自2002年以来发掘了大量的宋代石室墓,并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石刻图像。其中墓室后龛中的石刻图像作为整个墓葬装饰的中心,多以墓主人像、空位、启门图三类题材来表现,这些石刻图像在墓葬空间中具有其特殊的礼仪功能及意涵。本文以泸州宋墓墓室后龛石刻图像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地区墓室后龛图像的功能意涵及意义,并且就其题材选择与四川其他地区题材选择的差异性及其背后存在的原因进行讨论,来展现宋代泸州葬俗文化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宋墓 后龛图像 礼仪功能
下载PDF
珠三角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更新——以东莞南社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国庆 《城乡建设》 2021年第7期31-33,共3页
在城市化影响下,珠三角传统村落发展民宿旅游具有一定的困难,但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是在景观保护与更新方面具有示范意义。在保护方面,村民自发行为和政府推动起了作用,使得村内主要建筑和景观得到了保护,恢复传统礼... 在城市化影响下,珠三角传统村落发展民宿旅游具有一定的困难,但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是在景观保护与更新方面具有示范意义。在保护方面,村民自发行为和政府推动起了作用,使得村内主要建筑和景观得到了保护,恢复传统礼仪功能,并根据民宿旅游的需要进行功能重构;在更新方面,采取赋予民宿功能、打造主题庭院、增加景观小品、对民居结构进行调整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行为 功能重构 景观小品 珠三角 保护与更新 城市化影响 礼仪功能 示范意义
下载PDF
论宋词与女乐之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皓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4,共6页
宋词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性。宋代词人重视女音,并借助女乐人合乐而歌,宋词发挥了侑觞劝酒、劝茶宴客、娱宾遣兴和礼仪交际的社会功能。宋词得以发展兴盛,女乐着实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宋词 女乐 侑觞 乞词 礼仪功能 交际功能
下载PDF
《左传》赋诗习俗的渊源与流变 被引量:4
18
作者 毛振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7-101,共5页
《左传》赋诗是由典礼性用诗而来,典礼性用诗是西周时期祭祀礼、朝聘宴享礼、射礼等仪式中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诗》的礼仪性功能非常显著。随着诸侯征伐和"礼崩乐坏"局面的形成,典礼性用诗已不能适应新的政治和外交形势的需... 《左传》赋诗是由典礼性用诗而来,典礼性用诗是西周时期祭祀礼、朝聘宴享礼、射礼等仪式中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诗》的礼仪性功能非常显著。随着诸侯征伐和"礼崩乐坏"局面的形成,典礼性用诗已不能适应新的政治和外交形势的需要,于是赋诗传承典礼性用诗,用《诗》的文字意义来实现其政治性实用功能。而战国纵横捭阖的政治形势使各国完全撕去了文质彬彬的外衣,赋诗从此销声匿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典礼性用诗 赋诗 礼仪功能 政治性实用功能
下载PDF
曾鲸肖像画配景中的晚明文人空间
19
作者 黄帝蓉 《艺术家》 2022年第5期30-32,共3页
明代的肖像画与我们当下对艺术品的认知不同,其地位更接近于“工艺美术”范畴,主要是指具有祭祀礼仪功能的祖先画像。在明代美学理论中,已经把人物画界定为低人一等的绘画。但与此同时,在明朝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在欣赏高雅艺术的文... 明代的肖像画与我们当下对艺术品的认知不同,其地位更接近于“工艺美术”范畴,主要是指具有祭祀礼仪功能的祖先画像。在明代美学理论中,已经把人物画界定为低人一等的绘画。但与此同时,在明朝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在欣赏高雅艺术的文人阶层中,出现了将肖像绘画作为非礼仪性的纪念画像的风潮。文人阶层的肖像绘画与礼仪功能的肖像绘画在视觉呈现上,必然要拉开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像绘画 工艺美术 人物画 美学理论 肖像画 祭祀礼仪 高雅艺术 礼仪功能
下载PDF
河北省职业高校礼仪课课程建设初探
20
作者 耿唯 陈海英 +1 位作者 张丽娟 马幼莲 《才智》 2009年第17期68-69,共2页
文章学习和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本院礼仪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在职业高校理应开设礼仪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新观点。
关键词 礼仪课程建设 礼仪必修课 礼仪的德育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