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传统礼俗研究述略——以柳诒徵《中国礼俗史发凡》等四部著作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邵凤丽
《中国文化论衡》
2019年第2期174-193,共20页
礼俗是构成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柳诒徵、邓子琴、何联奎、王贵民四人分别撰写了礼俗著作,这些著作从中国文化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诠释了中国礼俗文化的历史源流、社会功能及价值意义,为中国礼俗文化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礼俗是构成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柳诒徵、邓子琴、何联奎、王贵民四人分别撰写了礼俗著作,这些著作从中国文化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诠释了中国礼俗文化的历史源流、社会功能及价值意义,为中国礼俗文化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礼俗研究强调融礼于俗的礼俗观,凸显上下层文化之间的互动交融,也反映出民间生活逻辑,这对于今天的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礼俗文化也是现实生活所需,对礼俗文化的历时关注和研究,也可以为当代社会礼仪文化重建提供必要的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史
礼俗
研究
礼俗
重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俗、俗道与礼俗:许地山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礼俗转向”
被引量:
2
2
作者
秦文硕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135,共10页
许地山是我国著名作家、宗教史学家,因散文《落花生》而为世人所熟知,但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民俗学家。许地山曾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讲授“民俗学”“民俗学与历史”“中国礼俗史”等课程,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
许地山是我国著名作家、宗教史学家,因散文《落花生》而为世人所熟知,但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民俗学家。许地山曾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讲授“民俗学”“民俗学与历史”“中国礼俗史”等课程,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先驱。20世纪30年代,北平学者贴近官方话语,助力礼俗改革,由此引发了民俗学研究的礼俗转向。许地山通过对所谓“俗道论(Folkways)”的阐发,探索与礼俗相关的中国社会运行机制,是一大贡献。梳理许地山的学术经历与科研实绩,特别是他借鉴西方现代理论而不拘泥,在关心现实社会生活的同时,致力于探索中国民俗学的本土化之路,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现代民俗学本土化的学术经验,亦为当代民俗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民俗学
俗道论
礼俗史
礼俗
转向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传统礼俗研究述略——以柳诒徵《中国礼俗史发凡》等四部著作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邵凤丽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化论衡》
2019年第2期174-193,共20页
基金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华传统礼仪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研究”(项目批准号:19CKS042)
2017年辽宁省教育厅青年项目“辽宁地区家族公共空间中的文化记忆研究”(项目编号:WQN20173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礼俗是构成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柳诒徵、邓子琴、何联奎、王贵民四人分别撰写了礼俗著作,这些著作从中国文化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诠释了中国礼俗文化的历史源流、社会功能及价值意义,为中国礼俗文化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礼俗研究强调融礼于俗的礼俗观,凸显上下层文化之间的互动交融,也反映出民间生活逻辑,这对于今天的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礼俗文化也是现实生活所需,对礼俗文化的历时关注和研究,也可以为当代社会礼仪文化重建提供必要的学术参考。
关键词
礼俗史
礼俗
研究
礼俗
重建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俗、俗道与礼俗:许地山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礼俗转向”
被引量:
2
2
作者
秦文硕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135,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ZD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许地山是我国著名作家、宗教史学家,因散文《落花生》而为世人所熟知,但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民俗学家。许地山曾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讲授“民俗学”“民俗学与历史”“中国礼俗史”等课程,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先驱。20世纪30年代,北平学者贴近官方话语,助力礼俗改革,由此引发了民俗学研究的礼俗转向。许地山通过对所谓“俗道论(Folkways)”的阐发,探索与礼俗相关的中国社会运行机制,是一大贡献。梳理许地山的学术经历与科研实绩,特别是他借鉴西方现代理论而不拘泥,在关心现实社会生活的同时,致力于探索中国民俗学的本土化之路,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现代民俗学本土化的学术经验,亦为当代民俗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镜鉴。
关键词
许地山
民俗学
俗道论
礼俗史
礼俗
转向
分类号
K892.26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传统礼俗研究述略——以柳诒徵《中国礼俗史发凡》等四部著作为例
邵凤丽
《中国文化论衡》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俗、俗道与礼俗:许地山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礼俗转向”
秦文硕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