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礼俗研究述略——以柳诒徵《中国礼俗史发凡》等四部著作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邵凤丽 《中国文化论衡》 2019年第2期174-193,共20页
礼俗是构成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柳诒徵、邓子琴、何联奎、王贵民四人分别撰写了礼俗著作,这些著作从中国文化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诠释了中国礼俗文化的历史源流、社会功能及价值意义,为中国礼俗文化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礼俗是构成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柳诒徵、邓子琴、何联奎、王贵民四人分别撰写了礼俗著作,这些著作从中国文化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诠释了中国礼俗文化的历史源流、社会功能及价值意义,为中国礼俗文化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礼俗研究强调融礼于俗的礼俗观,凸显上下层文化之间的互动交融,也反映出民间生活逻辑,这对于今天的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礼俗文化也是现实生活所需,对礼俗文化的历时关注和研究,也可以为当代社会礼仪文化重建提供必要的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史 礼俗研究 礼俗重建
下载PDF
民俗、俗道与礼俗:许地山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礼俗转向” 被引量:2
2
作者 秦文硕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135,共10页
许地山是我国著名作家、宗教史学家,因散文《落花生》而为世人所熟知,但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民俗学家。许地山曾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讲授“民俗学”“民俗学与历史”“中国礼俗史”等课程,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 许地山是我国著名作家、宗教史学家,因散文《落花生》而为世人所熟知,但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民俗学家。许地山曾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讲授“民俗学”“民俗学与历史”“中国礼俗史”等课程,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先驱。20世纪30年代,北平学者贴近官方话语,助力礼俗改革,由此引发了民俗学研究的礼俗转向。许地山通过对所谓“俗道论(Folkways)”的阐发,探索与礼俗相关的中国社会运行机制,是一大贡献。梳理许地山的学术经历与科研实绩,特别是他借鉴西方现代理论而不拘泥,在关心现实社会生活的同时,致力于探索中国民俗学的本土化之路,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现代民俗学本土化的学术经验,亦为当代民俗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民俗学 俗道论 礼俗史 礼俗转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