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刑合一”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平 《管理观察》 2009年第11X期222-223,共2页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道德伦理的支持,也要依靠法律的保障,只有道德或法律是不够的,因为,当面对自甘堕落者道德是无能为力的,就要诉诸于法律。而法律也不是万能的,遇到不构成违法的缺德行为就束手无策了。所以,实施道德硬化、法律软化...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道德伦理的支持,也要依靠法律的保障,只有道德或法律是不够的,因为,当面对自甘堕落者道德是无能为力的,就要诉诸于法律。而法律也不是万能的,遇到不构成违法的缺德行为就束手无策了。所以,实施道德硬化、法律软化策略标本兼治、培养具有人的本质的和谐社会的合格主体才是正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道德硬化 法律软化 ”“合一
下载PDF
重评礼刑合一的法制构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5-208,共14页
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在于法律与道德相融合,"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不融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某种程度上甚至构成现代法治追求的障碍。这种认识未能深入中华帝国法制构架形成的历史动因,从而也就难以理解... 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在于法律与道德相融合,"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不融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某种程度上甚至构成现代法治追求的障碍。这种认识未能深入中华帝国法制构架形成的历史动因,从而也就难以理解和揭示帝国立法的理性方面及其所蕴含的政治智慧。从中华帝国政治使命实现的视角去审视其"礼刑合一"的法制架构,就不仅能洞见它与"三代"礼乐文化传统的契合无间,更能准确把握这一法制架构的理性特征。帝国法制架构的泛刑罚化现象根源于帝国安全的军事化政治使命的实现,具有自治性的礼制规范的创立与维护同样关涉帝国安全与秩序的稳定。这是值得现代人们珍视的古代立法智慧。传统法制之现代转型的成功则有赖于政治家和立法者之现代世界观的真正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刑合一 中华法系 法制转型
原文传递
略论《唐律》中的礼教思想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建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35-339,共5页
《唐律》"一准乎礼",其律条及律疏深受传统的纲常名教所支配,是儒家的伦理法典。礼教思想主要体现在《唐律》中的立法指导思想、同罪因身份而异罚、依礼教原则解释律条、修律以礼为蓝本等方面。《唐律》伦理法思想的基本精神... 《唐律》"一准乎礼",其律条及律疏深受传统的纲常名教所支配,是儒家的伦理法典。礼教思想主要体现在《唐律》中的立法指导思想、同罪因身份而异罚、依礼教原则解释律条、修律以礼为蓝本等方面。《唐律》伦理法思想的基本精神与特色是家族主义、礼刑合一、义务本位、男尊女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 教思想 律条 律疏 立法指导思想 伦理法思想 家族主义 礼刑合一思想 义务本位思想 男尊女卑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