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之际“礼失求野”论之源与流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琦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311,共9页
明末随着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中国士大夫开始学习欧洲科学和宗教。为消除接受西学的障碍,一些文人提出不同学说,为输入西学铺路,这些学说后来被清初学者所采用。文章试图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士人对西学的看法,特别是分析明清之际&qu... 明末随着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中国士大夫开始学习欧洲科学和宗教。为消除接受西学的障碍,一些文人提出不同学说,为输入西学铺路,这些学说后来被清初学者所采用。文章试图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士人对西学的看法,特别是分析明清之际"礼失求野"论发展的源流及其在西学传播中的作用,希冀从整体上把握明末清初士大夫接受西学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失求野 西学中源 西学 态度 士大夫 耶稣会士
下载PDF
略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进程中的"礼失求野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湘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礼失求野",是近代中国主张仿西变法的一种思维范式,具有相当普遍性和比较完整而严密的逻辑结构。它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并对这一进程产生了巨大作用,且至今不失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礼失求野”思想 西方文化
下载PDF
论梅文鼎与“西学中源”和“礼失求野”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兆鑫 赵万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8-63,共6页
"西学中源"与"礼失求野"是明清之际兴起于中国学者之中的两种对待西学的态度,前者指出西学来源于中学,而后者不涉及两种文化的源流,只表明向西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梅文鼎是清初历算大家,对中学和西学都有很深刻的认... "西学中源"与"礼失求野"是明清之际兴起于中国学者之中的两种对待西学的态度,前者指出西学来源于中学,而后者不涉及两种文化的源流,只表明向西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梅文鼎是清初历算大家,对中学和西学都有很深刻的认识,他学术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在论及"礼失求野"的思想,只是在晚年受到康熙皇帝召见后,错将政治权威当做学术权威,才开始大力宣扬"西学中源"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文鼎 西学中源 礼失求野 西学
下载PDF
“饮酒歌唱”与“礼失求野”——西南民族饮食习俗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徐新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7,2,共9页
文章从"夷夏互补"和"礼失诸野"的角度考察苗族"吃牯脏"和侗族"吃相思"为代表的"饮酒歌唱"习俗,提出其不但同样体现了"兴观群怨"的礼乐特征,同时还蕴涵着"礼"、&... 文章从"夷夏互补"和"礼失诸野"的角度考察苗族"吃牯脏"和侗族"吃相思"为代表的"饮酒歌唱"习俗,提出其不但同样体现了"兴观群怨"的礼乐特征,同时还蕴涵着"礼"、"野"互动的文化意义。文章指出,面对当代全球一体化对地方性知识的冲击和挑战,通过对西南族群保存至今"集众饮酒"食俗的田野分析,再来重温中国饮食文化"和而不同"的多元功能,当别有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 饮食习俗 礼失求野 人类学
原文传递
梅文鼎与西学:“礼失求野”与“西学中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兆鑫 赵万里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0,共7页
"礼失求野"和"西学中源"是明清之际兴起于中国学者之间的两种对待西学的态度,两者都认为当时的中学已落后于西学,但两者也存在显著不同,前者不涉及两种文化的源流,只表明向西学学习的积极态度,而后者明确指出西学... "礼失求野"和"西学中源"是明清之际兴起于中国学者之间的两种对待西学的态度,两者都认为当时的中学已落后于西学,但两者也存在显著不同,前者不涉及两种文化的源流,只表明向西学学习的积极态度,而后者明确指出西学来源于中学。梅文鼎是清初历算大家,对中学和西学都有很深刻的认识,"礼失求野"和"西学中源"的思想在梅文鼎身上都有明显体现,但其学术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未曾论及"西学中源"思想,只是在晚年受到康熙帝召见后,才开始大力宣扬这种思想。其孙梅珏成也受到梅文鼎这种转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文鼎 西学 礼失求野 西学中源
原文传递
历史之维与生命之维:“原生态文化”的双重视野——以“侗族大歌”的入世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新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7,共4页
用"原生态"一词来论说文化是一种比喻,其利弊皆有。对此,笔者提出从"历史之维"与"生命之维"两个维度来予以看待和考察。而生命之维所要强调的主要观点是:从生命本原的维度看,"原生态文化"相当... 用"原生态"一词来论说文化是一种比喻,其利弊皆有。对此,笔者提出从"历史之维"与"生命之维"两个维度来予以看待和考察。而生命之维所要强调的主要观点是:从生命本原的维度看,"原生态文化"相当于与"礼"相对的"野"。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具有人的原初性、本真性和天然性的面貌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 后工业文明 侗族大歌 礼失求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