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头”开始:首级文化、礼教制度与封建社会
1
作者 桫椤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0年第9期105-109,共5页
《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一书曾对中国古代历史做过这样的总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古代中国这样,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政治权力一直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支配一切、主宰一切的巨大威力。”[1]事实上这一惯性一直延续到现代中国,泛政治化是... 《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一书曾对中国古代历史做过这样的总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古代中国这样,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政治权力一直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支配一切、主宰一切的巨大威力。”[1]事实上这一惯性一直延续到现代中国,泛政治化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表征。。根据考古发掘得到的例证,至迟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5000—4000年间的兴隆洼文化和稍后的赵宝沟文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早期 中国古代历史 兴隆洼文化 泛政治化 礼教制度 考古发掘 专制权力 重要表征
下载PDF
《狂人日记》再探讨:奴才、还是启蒙先驱?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狂人日记》 文学评论 知识分子 鲁迅 封建礼教制度
下载PDF
构思奇特 妙笔生花——读《五世情缘》
3
作者 申少春 《中州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26-26,共1页
著名戏曲研究家兼剧作家马紫晨先生发表在<南腔北调>(2001年12期)"刊中刊"里的<五世情缘>剧本,读后深受启迪.人世间之爱情,出自天性,有若江河之流淌,日月之运行,自有民生以来,它就是文学反映的主要题材之一.
关键词 《五世情缘》 戏曲 剧本 爱情 礼教制度
下载PDF
中国古代悼亡诗词发展缓慢之因探微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娜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4-18,共5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各类题材的诗词作品异彩纷呈,发展迅速;然而悼亡诗词自产生之日起就发展缓慢,滞后于其他题材的诗词。究其原因,既有传统社会环境及礼教制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文学批评导向以及文体自身演变等文学内部因素的影响。虽... 在中国文学史上,各类题材的诗词作品异彩纷呈,发展迅速;然而悼亡诗词自产生之日起就发展缓慢,滞后于其他题材的诗词。究其原因,既有传统社会环境及礼教制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文学批评导向以及文体自身演变等文学内部因素的影响。虽然悼亡诗词的发展相对缓慢,但在明中期及清代各种因素的综合刺激下,还是迎来自身发展的一个小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亡诗词 礼教制度 文学批评 词体演变
下载PDF
女性的物化现象及探源 被引量:3
5
作者 涂娅琴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21-24,共4页
纵观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不管是贵为皇后,还是贱如妓女都带有一种物化性质,都被深深打上“物”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妇女已从政治上、经济上、受教育等方面在法律上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权利,逐渐走向完整意义上的“人... 纵观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不管是贵为皇后,还是贱如妓女都带有一种物化性质,都被深深打上“物”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妇女已从政治上、经济上、受教育等方面在法律上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权利,逐渐走向完整意义上的“人”,但社会上对女性的歧视和人们潜意识中对女性的轻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女性的“物化”现象仍屡见不鲜。我们只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自身,找到女性“物化”延续的内在本质,才能找到妇女走向平等、自由、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现象 女性 中国传统文化 角色意识 家族制度 等级制度 私有财产 男子 礼教制度 物态化
下载PDF
"天使"的悲剧——《搜神记·女化蚕》的女性主义分析
6
作者 贺园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搜神记·女化蚕》中蚕女一时任性而动,向牡马(男子)许婚,但蚕女在父权话语权力(礼教制度)的引导下,在父亲的期待下,自觉做回女性"天使",因此悔婚。牡马却依凭男性的伦理要求,对蚕女背信、忽视他的"夫权"的行... 《搜神记·女化蚕》中蚕女一时任性而动,向牡马(男子)许婚,但蚕女在父权话语权力(礼教制度)的引导下,在父亲的期待下,自觉做回女性"天使",因此悔婚。牡马却依凭男性的伦理要求,对蚕女背信、忽视他的"夫权"的行为做出惩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而言,蚕女是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的牺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搜神记 天使 悲剧 礼教制度 话语权力 牺牲品 男性 父权 自觉
下载PDF
新旧婚俗文化与客家妇女地位的变迁——以贵港市湛江镇为个案 被引量:1
7
作者 滕志朋 黄雪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以"夫为妻纲"、"男尊女卑"为基本原则的旧客家礼教婚俗文化,置客家妇女于受奴役受压迫、被当作财产和工具的"第二性"地位。随着新时代来临,《婚姻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形构了包括客家民系在内的整个中华... 以"夫为妻纲"、"男尊女卑"为基本原则的旧客家礼教婚俗文化,置客家妇女于受奴役受压迫、被当作财产和工具的"第二性"地位。随着新时代来临,《婚姻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形构了包括客家民系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婚俗文化。由此,客家妇女获得了婚姻自由的权利以及与男性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成了新社会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妇女 礼教婚姻制度 男尊女卑 婚姻法 男女平等
下载PDF
土家族哭嫁歌的悲剧性内涵 被引量:7
8
作者 曹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39-44,共6页
土家族哭嫁歌的悲剧性内涵曹毅土家族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办丧事“歌而不悲”和嫁姑娘“哭而不喜”便是其极典型的民俗事象。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丧堂歌和哭嫁歌也是独具一格,特色鲜明。从艺术表现风格看,贯穿上家族洋洋万余言哭... 土家族哭嫁歌的悲剧性内涵曹毅土家族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办丧事“歌而不悲”和嫁姑娘“哭而不喜”便是其极典型的民俗事象。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丧堂歌和哭嫁歌也是独具一格,特色鲜明。从艺术表现风格看,贯穿上家族洋洋万余言哭嫁歌中的感情基调和人物心态就是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地区 哭嫁歌 新嫁娘 女性 封建礼教 婚姻悲剧 文化内涵 悲剧心态 封建宗法制度 礼教制度
下载PDF
面对祥林嫂学生为何不流泪?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4年第9期21-22,共2页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中国文学长廊中著名的悲剧女性形象。地辛酸坎坷的遭遇已家喻户晓。但是,中学教师在教授《祝福》一文时,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读到祥林嫂的遭遇时.不仅不为之流泪,有时还觉得可笑。对学生此时的发笑,很...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中国文学长廊中著名的悲剧女性形象。地辛酸坎坷的遭遇已家喻户晓。但是,中学教师在教授《祝福》一文时,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读到祥林嫂的遭遇时.不仅不为之流泪,有时还觉得可笑。对学生此时的发笑,很多教师都摇头叹息,认为现在的学生情感太冷漠,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林嫂 《祝福》 女性形象 中学 语文教学 鲁迅 小说 封建礼教制度
下载PDF
《祝福》教学中的非主流思考
10
作者 马成岗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第1期32-33,共2页
《祝福》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篇目,多年来我们一直遵循大致相同的教学模式:二进鲁家、三幅肖像、四场飞雪、四根绳索。主题不外乎:批判了辛亥革命后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制度依然在广大农村根深蒂固。
关键词 《祝福》 教学模式 非主流 语文课本 礼教制度 辛亥革命 大农村 高中
下载PDF
追溯祥林嫂死亡的原因
11
作者 朱德正 《东西南北(教育)》 2018年第10期11-11,共1页
生活在旧中国底层劳动妇女悲哀的命运,从祥林嫂身上可见一斑。在鲁镇,四十岁左右的的祥林嫂沦为乞丐,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最后在“祝福”声中死去。如此年轻的女子,如此勤劳的女子,为何死得这么早?害死祥林嫂的是封建社会的三根绳索。
关键词 礼教制度 迷信思想 时代特征
下载PDF
从《诗经·国风》中的婚恋悲歌看周代社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景德威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2-56,共5页
《诗经》时代处在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男性在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中地位的上升而建立起来的宗法制度,以及这种制度下的种种和教法规,是造成女性生存危机和婚恋悲剧的主要原因。《诗经·国风》中为数不... 《诗经》时代处在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男性在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中地位的上升而建立起来的宗法制度,以及这种制度下的种种和教法规,是造成女性生存危机和婚恋悲剧的主要原因。《诗经·国风》中为数不少的婚恋悲歌,作为一种文学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历史的真实状况。从礼俗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探析,有助于了解并认识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诗经·国风》 婚恋悲剧 礼教制度 社会批评 周代 社会 婚姻制度
全文增补中
谈《生死场》对抗战前后中国人生的透视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泉良 席永杰 《前沿》 1995年第6期52-54,共3页
谈《生死场》对抗战前后中国人生的透视杨泉良,席永杰漫长的封建统治以及适应这种统治而形成的礼教制度,形成了中国人生的固定模式,没有变化、缺少活力的因袭。在世世代代中国民众的生活中成为本来如此的定规。生活在这样的历史氛围... 谈《生死场》对抗战前后中国人生的透视杨泉良,席永杰漫长的封建统治以及适应这种统治而形成的礼教制度,形成了中国人生的固定模式,没有变化、缺少活力的因袭。在世世代代中国民众的生活中成为本来如此的定规。生活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中的个体。左右他们行为的并不是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场》 中国人生 抗战前后 日本帝国主义 人的价值 礼教制度 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前 社会政治环境 抗战初期
原文传递
为了爱,我们必须学会爱
14
作者 刘巧芳 《学园》 2011年第14期65-66,共2页
《诗经·氓》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订婚、成婚、被弃的经过。女子拥有诸多美好的品质,然而婚姻的悲剧依然降临在她的身上。本文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关键词 痴情 草率 独立人格 礼教制度
原文传递
论贾宝玉的儒家真面孔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震翔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4-344,共21页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向来被视为叛逆传统、反对封建的贵族少年,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对科举制度的厌弃和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意识形态的背离。但贾宝玉的日常行为与思想言论,却总与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相契合。他的深情和善良,其实来...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向来被视为叛逆传统、反对封建的贵族少年,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对科举制度的厌弃和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意识形态的背离。但贾宝玉的日常行为与思想言论,却总与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相契合。他的深情和善良,其实来源于先秦儒家倡导的"仁爱"信条;他的"叛逆",实质是秉持着对先秦儒家思想的信仰,与中国古代社会末期渐趋腐朽的礼教制度相对抗。这种信仰的最终破灭,导致了贾宝玉出家为僧的悲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先秦儒家思想 仁爱 礼教制度末世
原文传递
灵魂的盼望
16
作者 苏晋云 《艺术评论》 2006年第12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灵魂 祥林嫂 礼教制度 画龙点睛 文学作品 先生 鲁迅 牺牲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